簡體版

第四百二十七章 與百姓同慶!

永隆八年。

夏末。

李重開始跟遼東的工匠一起研究飛機的發動機。

事實上……

聰明的古人早就已經知道,要想飛機能夠飛上天,這發動機就必須做得輕且動力強勁。

而原來的蒸汽技術拿來用在火車上,倒是問題不大。

可如果是照搬過來,拿來用在飛機上,那差得就有點多了。

這一次……

他們要設計的是一台汽油發動機。

而由于此前,他們已經用原來的蒸汽技術,對此做了無數次優化。

因此……

即便是這一次換成了汽油,感覺,也還算是輕車路熟了。

歷時大概半年,也就是在永隆八年的年底,終于,第一台具備真正實用性的汽油發動機便被研制了出來。

經過工匠跟李重的一番測試。

發動機不管是在重量上,還是在動力上,都比原來的蒸汽發動機要強。

于是……

到了這一年的年底,李重等人也是把這發動機給安裝到了一個事先就做好的木頭飛機上。

飛機上,除了框架跟起落架是鋼以外,其他幾乎全都是用木頭做成。

然後……

選在了一個沒有下大雪的晴天,木頭飛機便進行了試飛。

只能說……

即便是這汽油發動機的推重比,已經比蒸汽發動機不知道要提高了多少倍。

但是!

你要說它能不能真的飛起來,這李重還真不太敢說。

如果李重非要弄懂它能不能飛起來。

那就必須掌握像是什麼伯努利方程。

而那麼高端的東西,李重自然不可能掌握。

那就只能是憑經驗。

好在……

遼東在這方面的經驗已經足夠多,甚至,可以這麼說,他們已經有差不多三四十年的經驗了。

這無疑是為這一次的試飛成功,提供了十分有力的保障。

而就在這一次的試飛之前,李重還讓人研究了一下降落傘。

畢竟……

再怎麼說。

你這萬一真的飛起來了,到時候在天上要是出了故障,可沒什麼求生的手段。

很快……

發動機的聲音便是響起。

而飛機前面的巨大的螺旋槳也是高速地轉動了起來。

隨著這高速的轉動,飛機也是一點點地,晃晃悠悠地在飛行員的操控下,慢慢地在軌道上跑動了起來。

試飛之人,是來自遼東的其中一位年輕工匠。

而且……

像是這種試飛的活動,好像也只有年輕人能夠擔任了。

老人家可能從天下摔一次下來人就沒了,這年輕人的話,說不定還能再搶救一下。

在所有人的期盼的目光之中,以及激動的心情當中。

終于……

這些人前僕後繼地研究了三四十年的飛機,這一次是真的離地飛了起來了。

這一刻!

所有人都激動得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話。

李重也是看著這長度可能僅僅只有連兩丈都不到的小型飛機。

一時間,不由得無限感慨。

說道︰「小是小了點,但是,這能飛起來就好。」

「今後……要解決的就是續航,以及安全性、可靠性的問題了。」

畢竟……

這發明出來是一回事,會不會像特斯拉以及其他電車那樣用著用著著火,就又是另一回事。

張遂,李士則也被李重給拉來參觀了試飛。

只能說……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他們都是知道飛機是有可能飛起來了。

但是!

當你真正看到它飛起來,而且還能做出各種動作的時候,那就又是另外一番感受了。

張遂︰「真的飛起來了。」

李士則︰「……」

然後,不等李士則說什麼話,那邊的工匠便互相激動地擁抱了起來。

大喊道︰「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李重看著,一個個跟範中進舉了似的。

直到過了好一會,他們才發現李重、張遂、李士則三人卻是很澹定。

這才稍稍地收回了之前自己那些不雅的儀態。

走過來,來到李重的跟前,恭恭敬敬地朝著李重行了一個叉手禮。

只能說……

不愧是科學院的創始人!

之前他們無論怎麼去解決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到了對方的手里,卻是一下子就解決了。

「李老!」

「請受我一拜!」

對方一臉認真地向李重行禮道。

李重很澹定。

只是澹澹地回道︰「接下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啊,雖說現在看著成功了,但以後也不能懈怠,還要繼續進行改進,務必做到精益求精。」

你就比如說,要把大型運輸機給做出來,那樣,大唐就可以進行遠距離的兵員投送,甚至是投送糧食物資到戰場之上了。

當然了!

如果李重沒有記錯的話,好像即便是到了後世,全世界有生產大型運輸機能力的國家,也是只有那麼幾個。

不過……

這路可以一步步地走。

接下來……

也就是向李象報告這件事了。

李重便讓來看戲的李士則入宮去告知李象。

第二天朝會。

李士則就將此事說了出來。

一句飛機帶著人上天了。

也是讓滿朝臣子都不由得轟動。

再加上李士則一番神乎其神的描述,說什麼可以宛如飛鳥,飛得來去自如。

這一下,便是說得李象都禁不住有些好奇。

事實上,李象對新技術並不排斥。

但是……

他好歹也是陛下,你做事的時候,你得告知他一聲。

這是對他最起碼的尊重。

李象當即便以商量的語氣,問太子太師什麼時候方便,讓朕也看看。

之後……

李士則便給了他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從郊外起飛,從洛陽上空飛過,另一個,則是直接在郊外觀看。

這兩種不同的觀看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第一種方式,有利于助長大唐國威。

第二種方式,就保密方面可能做得要好一點。

李象一時間,也有點不太明白這是啥意思。

按理說,這樣的科學技術,應該是要保密。

但是隨後李士則又說道,「我阿耶覺得,第一種方式更好。」

李象便問道︰「為何?」

李重︰「這樣才更能體現陛下是天命所歸。這藏著掖著,好像有點太過于小家子氣了。另外……阿耶還說,這對于增強什麼民族的自信什麼的,也有著莫大的幫助。」

李象雖說不太明白這民族自信是什麼意思。

不過……

他倒是听到了李士則說的那句太過于小家子氣。

既然這樣,那就從洛陽上空飛過吧。

與百姓同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