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章 石碑制作

一個非常現代化的概念,大家或許覺得沒什麼稀奇的地方。

就好像現在一提平行時空,大家都明白其中的深意,都知道平行世界,多元宇宙等等之類的概念。

但實際上,這是大家了解了量子力學相關知識,看了不少平行世界概念的電影,慢慢的形成了相應的認知。

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到互聯網時代爆發,知識傳播速度更快之後,大家才普遍接受了平行時空的概念。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艾森向18世紀的人解釋什麼是平行時空,那估計還得解釋一下什麼是量子力學。

如此麻煩的事情,恐怕是很難做到的。

這里所說的麻煩,並不是說艾森不能將事情解釋清楚,而是說,要讓「古人」接受量子力學的概念,恐怕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就連19世紀末,量子力學相關概念第一次出現時,都引發了所謂的經典物理學危機。

因此,要讓普通人接受量子力學相關的概念,艾森還真沒那個把握。

至于說羅尹納•拉文克勞是一個智者?但即便如此,艾森也沒把握她能明白量子力學是怎麼回事。

所以說,要她進一步接受平行時空的概念,艾森還真覺得赫敏說的很對。

那麼,就沒有另外一種方式可以幫助拉文克勞理解平行時空的概念嗎?

艾森念頭轉動間,拉普拉斯妖系統開始運轉。

然後無數數據刷新,分析、綜合,然後一句話浮現在艾森眼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看到這個,艾森頓時不由感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確實太過牛逼了一點。

因為佛教的時空觀,在很多經書上都有所體現。

無論是《華嚴經》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還是《長阿含經》的「三千大世界」。在艾森看來,都剛好可以作為向拉文克勞解釋的參照。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無論是《華嚴經》也好,還是《長阿含經》也罷,它們的成書時間都在公元2世紀到公元4世紀之間。

而拉文克勞本人,是公元10世紀到公元11世紀之間的人物。

也就是說,如果艾森要以這般借口進行解釋的話,那基本上也是能夠做到言之有物的。

嘖嘖,這就比較有趣了。

當下,艾森將自己的想法跟赫敏說了一遍。

「那太好了,到時候我們就這麼解釋好了!」赫敏听完後臉上露出興奮之色。

「沒錯,以拉文克勞的智慧,想必她會相信這種說法的!」艾森微笑著點了點頭。

「但是教授,如果我們邀請的拉文克勞人數過多,是不是也不太好啊?哎呀,這麼說真的挺奇怪的!」赫敏說著忍不住甩了甩頭。

「有啥不好的?」艾森滿臉笑意。

「在聊天群里聊天的時候,大家都是拉文克勞,該怎麼區分呢?」赫敏提出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呃,要不然編個號,比如說,一號拉文克勞,二號拉文克勞等等這樣子?」艾森臉色變得古怪了起來。

「但這樣不是太奇怪了嗎?」赫敏伸手在頭上捋了捋,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那你說要去怎麼做?」艾森將這個問題拋給了赫敏。

「要不然——」赫敏眼珠子轉了轉,似乎早就想到了方法,「要不然每個時空我們只邀請一個人怎麼樣?」

「每個時空只邀請一個人?」艾森思緒轉動間,不自覺地點了點頭,「這個方法倒是不錯。」

「沒錯,這樣一來,我們在不同時空旅行的時候,只需要邀請一個拉文克勞進入聊天群就可以了!」赫敏整個人似乎都雀躍了起來。

「怎麼,你不是才剛剛跟著我回到過去觀看了恐龍還有人類的祖先嘛,現在又想來一場時空之旅了?」艾森說著嘴角一翹。

「哪有,教授我只是突然想到這件事,然後來和你說一聲而已。」赫敏昂著腦袋,迅速從長椅上站起來,蹦蹦跳跳朝傳送陣的方向走了過去。

「哦,這是要離開了?」艾森微笑著說。

「教授再見!」赫敏頭也不回的擺了擺手,踏入傳送陣之前,又說了最後一句話,「什麼時候想要時空旅行的話,我一定會說的!」

看著消失在眼前的赫敏,艾森沒說什麼。半晌,他失笑的搖了搖頭閃身離開了雙葉樂園空間。

南極基地,煉金實驗室。

透明冰桌後面,艾森靜靜地端坐著,開始盤算先前的計劃。

「既然要在過去的各個時空留下神跡,那麼眼下要做的就是將地球古史記錄下來!」艾森說著眼前開始流轉著一幅幅畫面。

每一幅畫面,都像是這方世界時空的剪影,一幀幀畫面,以時間為單位往前不斷推進著。

每一幅畫面的出現和消失,都像是時空的一次跳躍,從現在跳躍到過去!

某一刻,艾森眼前畫面停止流轉,隨後他身形一閃消失在原地。

……

四十五億年前的地球!

這是一個極為原始的時代,整個地球就像是一個被毒氣包裹的熔岩星球,火山遍布,岩漿橫流,天外隕石若暴雨一般,隨時肆虐降落于大地之上。

艾森身形一閃,出現在這個時代,隨後便感受到了大氣層中充斥著難以言喻的灼熱感。

四下觀看著這個時代的一切,艾森忍不住驚嘆了起來。

雖說這個時代的環境極度嚴酷,根本不適合生命生存,但對于能時時刻刻汲取能量的艾森來說,卻根本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一幅幅畫面被艾森觀測並記錄下來,然後艾森也沒興趣在這孤寂的環境中多待一些時間。

隨後心念轉動間,周身騰起朦朧的銀色光芒,將艾森獨立于世界之外。

時間迅速流轉起來。

四十億年前的地球!

無邊無際原始海洋蒸騰著熱浪,在海面之上的島嶼,便是一個個巨大的活火山,上面隨處可見翻滾著的岩漿。

抬頭望去,便會發現太空中隨時有隕石和小行星降落,在地球這顆年輕的行星身上不斷地肆虐。

很顯然,此時此刻,星球還處于逐漸演化的階段。

當然了,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地球上的環境也在以極快的速度改變著,但環境依然極為嚴酷。

不過,在這一時期,生命產生的基礎有機物漸漸誕生了。

時間繼續推進,來到二十五億年前的地球。

有機物誕生之後,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原核生物開始登場。時間流轉,世界變遷,細菌、藍藻紛紛登上地球歷史的舞台。

當然了,火山噴發、地質頻繁活動,依舊是地球環境演變中的常態。

記錄各個時代的地球的樣貌,艾森並沒有停駐腳步,依舊任由身影在時空長河中穿梭而下。

十億年前的地球。

生命在地球上不斷繁衍進化,無 椎生物登上地球歷史的舞台……

四億年前的地球。

生命多樣性綻放,開始從海洋走向陸地……

三億年前的地球。

海洋退去,陸地面積開始大面積增加,原始森林也開始大面積出現……

……

……

一直到一萬年前的地球,艾森便停止了相關畫面的紀錄,然後直接返回了1996年。

南極基地中,煉金實驗室的長桌後,艾森的身影再度出現。

一點時空之力隨艾森身影牽引而出,繚繞在其周身,但卻並未對四周造成影響。

片刻後,那些許的時空之力被艾森斂于身體之中,直接平息了下來。

「那麼,接下來就是把石碑弄出來,然後把方才記錄的一些畫面,挑選一些刻印到上面。」艾森長舒了口氣。

唔——

石碑的制作材料要隨便收取一些泥土嗎?還是說,在外太空收取一些隕石來作為原材料?

外太空的隕石嗎?

艾森思緒發散著,視線一轉便輕易地看到了太陽系邊緣地帶的隕石群,看到了靜靜地盤桓在宇宙中的隕石。

收取隕石?艾森感知著這一切,嘴角不由得翹了起來。

在這一刻,艾森發現自己並不需要像之前那樣,身體力行的前往外太空收取隕石。而是直接坐在地球的南極基地中,就能隔空將一些隕石收取起來。

這種手段操作起來似乎很簡單,就是之前艾森已經掌握的空間之力運用手段,但如此遠距離的操縱,大概是因為他有了五行權柄加持的緣故吧,反正他現在確實能夠做到這種程度。

一些隕石被艾森收取之後,他也沒耽擱,直接進入雙葉樂園空間,開始行動了起來。

……

別墅上空,艾森憑空踩在一朵雲霧之上,靜靜地看著懸在空中的數萬塊隕石。

心念一動,其中數百塊隕石俱受到了強有力的變形操縱,仿佛受到了時間的洗禮一般,直接風化成最細微的粒子。

緊接著,那些飄散的粒子如受到了約束一般,迅速匯聚組合。

短短一瞬間的時間,那些微粒便匯聚一起化作了一塊長方體石碑。這石碑長二十米,寬兩米,高則達到一千米的程度。

石碑一陣變換,底部四條稜邊、周圍四條稜邊和上面四條稜邊都以「∞」作為符號銘刻。

看著飄浮在眼前的石碑,艾森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意識再動,那些懸在空中的隕石紛紛解體,化作微粒組合了起來。

然後就看到一個個一模一樣的長方體石碑矗立在艾森的眼前。

待所有的動作都停止之後,懸在空中的隕石已經徹底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四百多塊上千米長高的石碑。

不過,這麼高的石碑,要立在何處呢?

艾森靜靜地思考了起來。

一塊上千米高的石碑,艾森必然是要施法對其加固的。只有這樣,它才能屹立于地球,不被外力所侵蝕或者摧毀。

但是,石碑留在地球的什麼地方,卻是要講究一下的。

仔細琢磨了一番,艾森發現,其實將石碑立在人類文明聚集地最妥了。

之所以這麼選擇,是因為人類文明誕生之後,更容易接觸到艾森留下的石碑,更容易接觸這所謂的「神跡」。

不然的話,換個角度想一想就知道了,要是艾森將石碑留在珠穆朗瑪峰附近,看起來好似沒什麼問題。

但實際上,人類文明自誕生起,便極難踏足這樣的高海拔地區。

也就是說,一旦石碑真留在珠穆朗瑪峰附近,沒準真的要等到近現代人類才能發現它的蹤跡,那傳播神跡神名的事情就不用想了。

既然如此,那麼比較合適的位置就是兩河流域之間的平原地帶了。

想明白這些事情之後,艾森揮手將一塊石碑召喚到眼前,然後將之前從數十億年前開始記錄的畫面,挑選一些出來銘刻在石碑上面。

上千米高的石碑,等等——

艾森在銘刻畫面的時候卻是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上千米高的石碑,矗立在大地上,其高度的問題。

呃,說這說,艾森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人類文明誕生之初,是根本不可能看到上千米高的石碑上銘刻的相關畫面記錄的。

要知道,他之所以要在一萬年前的時空留下石碑,就是想要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初,就注意到這座顯眼的石壁,然後輕易地看到所有的壁畫內容。

如此,他所留下的神跡神名才會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初傳播,為他提供足夠的信仰之力。

換句話說,如果艾森將自己的身影銘刻在石碑最頂端,那就意味著至少得等到人類發明望遠鏡,或者主動搭建一個新的高台,攀上去之後才能看到他。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艾森將石碑送到過去一萬年前不同時空的做法,就完全浪費了。

當然了,你要是說艾森將自己的身影刻畫在石碑的最低端,那倒也是能讓人類文明早早就看到艾森的身影。

但問題是,上千米高度的石碑,上面詳細的壁畫信息,卻是依舊得等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看得到。

顯然,這種做法依然是欠妥的。

除非,艾森直接將石碑以臥倒的姿態立于一萬年前的時空。

沒錯,這石碑上千米高,長度和寬度則分別只有二十米和四米。

也就是說,如果將它放倒,以臥倒的姿態立于大地上,那麼它就會變成一塊長上千米,寬四米,高二十米的石碑。

這樣一來,艾森在銘刻一些畫面時,選擇的余地就比較多了。

比如說,他可以在最左面刻畫上自己的身影,然後依次往右銘刻地球古史中,各個時期世界變遷的畫面。

或者,他還可以反過來,從右邊開始銘刻同樣的畫面。

無論怎麼選擇,艾森都覺得,二十米高的石碑,想來也不至于不被古人看到。

到時候,石碑上有艾森的身影,上千米的完整壁畫故事留存,艾森就不相信神名傳播不出去!

念及此處,艾森直接將石碑放倒,以橫臥的姿態開始從左到右銘刻了起來。

首先,將自己手捧《艾森之書》的身影刻畫其上。然後,再銘刻一些創世開天之類的畫面。

在這之後,就開始記錄地球最開始的形態。

咦,不對!

既然銘刻了創世開天之類的壁畫,那不如從宇宙大爆炸的畫面開始銘刻。

然後宇宙不斷膨脹的畫面,群星飛速四散的畫面一一銘刻其上。接著是星系的形成、恆星的燃燒、膨脹以及爆發。

緊接著視線拉到宇宙一角的太陽系,氣體和塵埃凝聚成一個個星體,誕生八顆質量可觀的行星。

太陽系徹底成型,然後視角在拉到距離太陽第三顆行星上。

冥古宙十幾億年的時間里,地球從原始熔岩星球逐漸變化成適應生命誕生的海洋行星。

太古宙七億年時間里,生命的誕生和進化,地質岩層的變形和變質等等。

……

……

足足一千米長的石碑上,艾森有足夠的空間來劃分地球各個時代的代表性風貌和變化。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艾森還特意在各個時代的壁畫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比如說,在冥古宙時期的酒神代和雨海代,艾森就刻意將自己的身影刻畫其上,施展「神力」促使地球上誕生了液態水和海洋!

再比如說,在新太古代,艾森將自己的身影刻畫其上,展示出自己施展「神力」催生藍藻大肆繁殖源源不斷施放氧氣,以此改變地球生命的進程。

前寒武紀的畫面艾森記錄的並不多,畢竟,整個地球的古史,前四十億年,其實都是在給生命的綻放打基礎的。

直到古生代的寒武紀開始,生命才變得多姿多彩起來。這一時期,艾森銘刻了自己「施法」點化生命的畫面。

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環節動物等等,生命大爆發的畫面被記錄其上。

緊接著,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

當新生代的全新世畫面被記錄下來之後,艾森正好將整個長達上千米的石碑畫面給填滿了。

隨後,艾森直接將這些畫面施法復刻到其他所有的石碑上。

做完這些動作之後,艾森一個閃身便離開了雙葉樂園空間,返回了現實世界的南極基地之中。

石碑既然已經制作完成,那麼接下來艾森的下一步動作,就是要前往一萬年前的各個時空,然後去兩河流域平原,將石碑橫臥于某處,再施法將其徹底穩固。

「四百多塊石碑,數量是不是有些少了?」行動之前,艾森感知著雙葉樂園空間中的石碑,喃喃自語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