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章︰他們經常舌戰,難分難離

「誒,為何這麼說?」許褚愣了些許,「太守可是擔心我們因此生恨?那不會!」

他神情略帶欣賞,大氣的拍打胸膛,「大丈夫言出必行,勝不了便听典兄的。」

「典韋也不愧是勇武冠全軍之稱。」

「那不是,」徐臻面色嚴肅,不苟言笑,看向遠方,「他輸給了我。」

諸葛亮跟在徐臻後面,點頭道︰「是的,當時我看到了。」

許褚︰「……」

……

清晨,劉備就被叫去了衙署。

曹操將豫州交由他來管轄。

劉備想了一夜也算是早就做足了心理準備,是以在推諉幾次之後,勉強取了印綬。

而後帶關羽和張飛數人,搬進了新改建的衙署宅院之中。

開始處理各地之公務。

但和所料不差分毫,手底下的官吏,各地郡縣推舉的名士,幾乎都是曹操的人,甚至汝南太守還是曹純暫代。

當地的百姓也都知道曹軍在許縣駐扎。

叫一聲劉豫州的時候,緊接著就會惦念著曹公,這等境況,劉備不知要花多少年才能有所改觀。

而老百姓一樣會認為,此時劉備不過是曹操的下屬,這又要如何去解釋,才可讓老百姓只記住劉豫州?

太難了。

是以一日下來,劉備的心緒其實並不開心。

但好在巡視屯田,事必躬親,讓他充實。

如此過了十幾日。

逐漸穩定下來。

曹操派出去明探暗探不斷探听來自安邑的消息,在春耕之後,諸多所謂保皇派的將軍們並不滿足于在安邑定都。

還是要回到舊都洛陽。

于是在商議之下,又再次準備啟程,要將天子遷往洛陽皇都。

彼時的洛陽,在經過了多年的復建之後,在外的村落與鄉縣勉強可以主人,但皇宮始終無人去修繕。

一者是諸侯混戰,爭斗不休,大家都想要壯大自身,並沒有精力耗費在如此一座華貴的皇宮上。

二者便是沒錢,有錢都用來擴充軍資,招募兵馬,安撫百姓,怎麼可能會用以資皇宮,去換取那些許忠漢名望。

是以天子即便到了洛陽皇宮,對于諸侯來說也只是負擔,連身為皇親的劉表,都無法從荊州到舊都來修繕。

收到此消息,曹操就開始等待,並且下令兵馬緩緩向洛陽附近移動,緩行軍並不會那麼快速,預計要用十數日方可到達關隘附近。

而天子,又秘密發出了一道詔書,命各地諸侯前來迎奉,護駕天子,不可有違,其中甚至連發了好幾道詔書到冀州與幽州。

想要兩家講和。

當曹操正在豫州之內蓄勢待發,等待董昭消息的時候,北方卻也因此陷入了迷茫之中。

……

冀州,鄴城。

華貴富麗,闊氣堂皇的衙署之中,由數百階梯斜而向上,一座橫縱至少百丈的大堂坐落。

甚至不可稱之為大堂,看庭柱之凋紋與用料,叫一聲「大殿」也不為過,此為魏郡最富麗之地。

也是袁紹居住的衙署。

在大堂之前,便是長達五百丈的校場,大院還在更遠處,過大堂後,再隨著廊庭向深處走,還有無數院落。

仿佛一座小型的皇宮。

若是此時有天子身邊的人可俯瞰此衙署,心中定然會生出疑問。

假如,只是說假如,拆了這里,很可能完全足夠復建修繕洛陽舊都,當然了,可以修但沒必要。

畢竟他們也打不過袁紹。

正堂內。

寬敞大堂全用木質地板鋪就,地面打磨得十分細致,仿佛每一塊都用盡木匠之能,在外排列的文武月兌鞋而入,有僕從自兩側將鞋按照次序擺放完整。

入堂議事之文武,可謂人才濟濟。

汝南名士許攸,清河名士沮授、崔琰。

潁川名士郭圖。

還有冀州之地,辛評、田豐等盡皆是鼎鼎大名之人,去到任何諸侯或將軍之地,都可得到尊稱擁戴,奉為上賓。

這些人才齊聚一堂,令袁紹對大業更為有信心。

主位之上,一胸膛挺高,肩膀寬闊,面容俊朗者,便是袁紹。

他正目視文武進大堂,坐到自己的桉牘後,呈兩排順列而下,氣派無比。

為首的謀臣自然為沮授、郭圖、許攸等人,居于左側桉牘之後。

武將同樣也都是河北一帶 將,都是在大小數十仗之中打出來的赫赫聲名。

主以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為首,其余將軍都是龍精虎 ,順下而列,不過武將席上在前列缺了一個位置。

乃是大將鞠義,未曾到達議事,此時的鞠義,在界橋大勝公孫瓚白馬義從之後,將兵馬推進數十里,與他繼續割據,已快要將優勢轉為勝勢,不可隨意撤軍。

文武坐齊之後,有些消息靈通者已經明白了今日為何召見百官,是以文臣輕撫胡須面色如常。

甚至文臣首位上,身穿棕褐色長袍,開黑色襟邊的許攸,還頗為自得其樂,面含微笑,不時的瞥向兩側同僚,自有一股倨傲之色。

「諸位,」袁紹聲音洪亮,中氣十足,而且極具威嚴,一開口便讓原本略顯喧嘩的大堂安靜下來。

「今日召見集會,乃是為天子詔書之事,天子再次發來詔書,命我帶兵去迎奉天子,修繕洛陽舊都,還大漢之統安定四海。」

「然,如今境內戰事不斷,白波、黑山未平,且有公孫瓚妄圖叛漢自立,殺害劉幽州,此戰事未平,如何去迎天子?」

「諸位,當暢所欲言,這天子是否可迎奉,若是去相迎,該定都在何處?或者,我等可要出資修繕洛陽舊都,力圖扶大漢之昌盛,此該以何為計。」

「諸公,不比等拋磚引玉,子遠先說。」

袁紹直接看向了許攸,在方才進來的時候,他就已發現許攸面色自信,躍躍欲試。

是以直接明言讓他先行來說,許攸得令,當即立身拱手,環顧四周之後侃侃而談,「夫兵者,以道義為順。」

「順者用兵宛若大浪擊岸,無往不利,天子若可請入冀州,則日後天下諸侯皆懾服,不可違背天子之意。」

「主公可為天子利劍,掃蕩六合!建不世之功,而那時候,攻伐掠地皆奉至尊之意,天下莫敢不從,百姓斷然也會影從而隨,在下認為,必要迎奉天子。」

「在下附議!」

他話音剛落,當即就有人立身而起,尋聲望去,是在第二席的名士沮授,此人八字胡,體態瘦削,面皮很薄可見骨絡輪廓,雙手攏入袖中,當即面色嚴肅道︰「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沮授話不多,但一語切中要害,讓許攸回頭來笑看了一眼。

正是如此。

挾天子以令諸侯,此後用兵便可佔得先機。

而現在冀州、並州、青州逐漸都歸于袁紹麾下,冀州又是沃野千里之地,城池之間相隔距離並不遠,路途之中除水路之外,沒有大山相隔。

如此地勢,簡直得天,獨厚!

莫說是運糧,哪怕是城池之中的游商往來,都可快上數倍,日後壯大絕不是難事,囤積糧食百萬石後,用以屯軍資軍,一旦得天子在手,順水擊石,無往不利。

天下絕對無人是對手也。

「說得好,好一句挾天子以令諸侯,沮君果真行策干脆,令我心甚慰。」

沮授臉色不曾有變,腮幫微鼓,拱手而下。

其余謀臣都在思量,互相張望,不斷探著眼色,誰也猜測不到袁紹心中的想法,也不明白他到底想要做何決斷。

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還是令人心驚。

最可怕的是,這話居然是從沮君的口中說出來,更加是唏噓不已。

直到許久之後,才有人冷哼一聲,沉聲說道︰「如此,豈不是和董賊無二了嗎?!」

這話說出來,許攸當即立身起來,轉頭去找,神情滿是憤恨,「誰人在堂上如此胡言亂語!?詆毀我主,其心可誅也!」

其余謀臣也是心里一驚,但很快就明白是何人開口,在冀州鄴城,能有這種膽子口出狂言者唯一人也。

不過他出聲倒是也好,總得有人將許攸之言反駁下去,若是天子真的來,日後冀州只會更加麻煩。

是以,很多謀臣當即也安然坐正,準備看兩人的舌戰好戲,以往時候,因政見不和,兩人舌戰也並非是一次兩次了。

每次都是激烈萬分,難舍難離,是以現在幾乎是見面不曾多言,一旦開口多為舌戰也。

「許攸,我看你才是其心可誅,」此時在後席之人聲音洪亮的繼續開口,「如今冀州剛好完備,戰將數百,文臣無數,百姓安居樂業,此乃是我主之功績。」

「而天子若來,他的詔書我們是否要尊奉?他的兵馬我們是否要讓其駐防?若是讓我們不攻幽州,命張楊、楊奉、董承去取,再讓他們做幽州牧,又該如何?」

「你等只知道掌控天子,但卻不明白,我主世代皆食漢祿,聲名高潔,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言,不是讓袁氏百年清譽掃地?令天下士人寒心?」

「天子如傳國玉璽般,都不可受也,若是他能到洛陽則奉錢財修繕復建,年年上供以表忠心便好。」

「沮君也明言,我冀州之地已是兵馬強盛,那又何須讓天子再來?」

「田豐!」

許攸跪立轉身,剛好可見田豐一臉不屑,當即眼楮虛了一下,喝道︰「此乃是小人之心也。」

「我主即便迎天子而歸,一樣可迎入鄴城,奉為至尊,如此天子感恩我主恩德,必然會言听計從,也並非定然是脅迫。」

田豐冷笑了兩聲,「呵呵呵……許攸,你未免太過狹隘了,天子是听從,可他身邊的將軍們又如何?」

「那些人,哪個不是護衛有功,送天子一路東歸,是否都要封列侯,到時候將冀州之地都分封出去,我們則搬去並州嗎?」

「哈哈……」

田豐之語,引起了哂笑。

但笑的卻不是他的話,而是搬去並州這件事。

仔細一想,的確如此,迎奉天子並沒有必要,袁紹四世三公的名頭本來就是他的招牌,他是不能輕易對天子不敬的。

一旦做了,就意味著僭越,讓袁氏背上一個抹不去的名聲,袁紹可不敢這樣做。

「小人之心也,當真小人之心!」

許攸深吸一口氣,再看向沮授的時候,發現他並不再多言,看不清深淺,只能唉聲嘆氣。

許攸本是汝南之人,跟隨袁紹一同到冀州來,當年和劉備還是老友,也曾策劃過反叛之事,可謂是歷經風雨。

但他有一點不好便是,不算是顯赫士族出身,乃是身份低微的士人,早年求學時認識過最大的同窗,便是曹孟德。

而那時候的曹孟德,雖也在太學,但因其父乃是大長秋曹騰過繼之子,被認為是閹宦之後,並不受人待見。

所以許攸才會和他關系好。

這些年雖有名望,但也有不好名聲。

所以到冀州之後,袁紹依然還倚重許攸,可別的謀臣並不喜也,總是不願容納他,也會輕看其出身與名聲。

田豐見他不再言語,當即又向袁紹道︰「主公,我們本就勝券在握,幽州公孫瓚犯眾怒,一敗涂地也。」

「不出一年,必可得幽州在手,如此手握四州之地,耕種屯田,富民強兵,又可靠幽州與並州豢養大量戰馬,如此數年之後揮軍南下,天下何人能擋?」

「到時候天子是否在手,又能如何?而此時若是拿了天子,百般掣肘,官吏日後是歸漢籍,還是在冀州府?若是讓那些保皇派將軍來冀州,做亂又該如何?如此必當考慮也!」

「還請主公三思!!」

袁紹眼眸頓時晃動了片刻,朗聲感嘆,「田豐之言,也有道理。」

「這樣吧,奉詔!」

袁紹思索片刻後,下了決斷,讓許攸頓時驚喜,抬頭起來滿是期待的看向他。

接著又道︰「派高覽,張郃前去迎接天子,但不可快速行軍,一路上掃蕩山匪,巡防治安為主,拖過去。」

「嘖……」

許攸頹然坐下,雙眸一下子失去了神采。

這,這是搞什麼……

要麼就直接去,要麼直接拒絕,這奉詔又不肯快走,一路行軍耽擱,還不如干脆利落一點。

您不會還覺得這是妙計吧?這不就硬拖嗎?難道天子知曉了不會怪罪?

「主公英明!如此既奉詔表明忠心,又可無需接迎天子到鄴城,自當是妙計也!」田豐當即拱手。

同時在許攸背後不屑的冷哼了一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