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章︰我就睡了一覺,門客沒了

「哼哼……」

曹操很勉強的笑了兩聲,走進帳篷內,徑直到了桉牘後的蒲團上坐下,對徐臻招了招手。

「來吧,你的策論,我已經拜讀,不過,我卻還想問點別的。」

徐臻頓時內心苦澀,果然還是在考校。

策論已經過了,很明顯這位雄主不打算只滿足于此,他還想看看自己是否有別的才能與策論。

既如此,盡快作答吧。

徐臻想。

晨間交班之後,是練刀的時候。

練刀不光可以獲得自律點,還可以讓他的環首刀更加熟練,這是保命的本領,絕對不能落下。

畢竟,壽命並不包括意外。

「主公請說。」

徐臻跪坐在了曹操身前。

兩人相對而視,在曹操眼前的年輕人,堅毅、大方,不扭捏,雙眸又有尋常年輕人所沒有的坦然。

品性必定不錯。

「嗯……」曹操思索片刻,笑著道︰「長安董卓已死,現下關外亂成一團,天下局勢,你覺得該如何定論?」

「群雄割據,各憑本事。」

徐臻言簡意賅的答道。

「那,我兗州的本事,在何處?」

「其實,剛好就在這百萬降民之中,」徐臻拱手道︰「三十萬降卒可為兵源,從軍中精簡挑選兵馬,至少可得數萬精銳。」

「而繳獲的耕牛與農具用以軍屯之後,無形之中乃是讓軍民一心之行,便于接納,獲取民心。」

「得民心之後,便可得名望,此後自然有名士賢才來投,久而久之,便可為仁主,同時廣積糧,積蓄底蘊。」

「至于這軍屯……」徐臻說到這,稍稍頓了一下。

曹操眼楮一亮。

稍稍湊近了過去,「如何?還有什麼想說的,大膽的說出來。」

徐臻猶豫了片刻,左右看了一眼。

曹操當即會意,一揮手道︰「全部出去。」

「主公,」一名八字山羊胡的將軍抱拳說道,「這……」

「出去。」

曹操語氣依舊非常堅定。

原因無他,徐臻明顯是有些話不好說,是以只能單獨說給曹操一人听,許多計策本就如此。

心月復謀臣在獻計的時候,有些東西的確是獨對而言,能說得更徹底完善些。

榻上策、隆中對、以及日後郭嘉的徹夜談,無不是如此。

人都走後。

曹操一只手放在桉牘上,又靠近了徐臻些許,期待道︰「現在,可以說了吧?」

徐臻不和曹操對視,他忽然感念到了曹操想听的是什麼,奈何自己口才這一項能力並不擅長,嘆了口氣道︰「軍屯,會觸犯許多人的利益。」

「嗯,不錯。」

曹操點了點頭。

他要听的就是這個。

「何人利益?」

「兗州名流,包括陳留太守張邈在內,如陳宮、邊讓之流,正因如此,主公要早做決斷。」

「我正要處死邊讓。」

曹操一句話冷不丁讓場面冷了下來。

徐臻感覺到錯愕,已經死了嗎?

邊讓的確是被曹操所殺,殺了之後激起了當地士人的反感,甚至是恐懼,特別是身為老友的張邈。

張邈隨時擔憂曹操會殺了他去向袁紹邀功,因為多個事件站在了對立面,袁紹和張邈雖也是少時頑友,但實際上早已經反目。

但曹操直言不諱的說完這句話,徐臻也不用再揣度,這已經非常明顯了,「軍屯之後,主公聲望必定會漲,以青徐民融于兗州民,百姓在數年內自會安定。」

「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固安之志,此計,便是要給予百姓以固安。」

「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

「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討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哈哈哈!!」

曹操頓時放聲大笑起來。

好策論。

好一句「宜奉天子以討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這就是策論之中最為上佳的內政之策。

「伯文一言若當頭棒喝、指點迷津,我可不能讓你在志才帳下做門客,此事我自會去與他說。」

「從今日起,你便為我帳下從事,負責屯田之事。」

「今後,日夜參議,時常與我商談如何?」

曹操拉起了徐臻的手,十分滿意的在手背上拍打了幾下。

他今日親自來,想听的就是這個。

如果徐臻只是單純的為了百姓,為了安置百萬降民,讓他們以後有所謂的「固安」之所,那麼他會將之當做一位高潔漢臣,日後尊敬置之。

但徐臻為他謀了兗州民心,以此計壓制原本推舉他的兗州士族,曹操會將之當做戲志才一般的心月復謀臣。

對于官吏來說,獻計為百姓,當為要務。

但是在曹操的眼中,任何大勢都十分重要,兗州牧為曹氏,他與那位張孟卓的關系再好,也不想听見境內百姓都在夸贊八廚之名。

張邈的名號,可是開倉放糧,接濟窮人多少年得來的,若非有完善之計策,如何能取代其名。

現在,軍屯之策對于曹操來說其中一個意義就在于……我全境子民都可以吃飽飯,那為何還需要接濟窮人。

若是要表忠君體國,愛民如子之心,不如將家產全部充為軍資,以擴軍養吏,方為正道!

最重要的在于,兗州為根據之重任,又可以有一個值得培養、交托之人,不光是只勞累文若一人。

曹操還是在為荀或考慮的,有時,他看著荀或日夜不眠,苦思權衡之策,還是會心疼。

「多謝主公!」

徐臻心思大定。

……

不多時,曹操自營帳內和徐臻一同出來。

他心情顯然大好,一臉笑著拉住徐臻的手,道︰「伯文去休息吧。」

「不,在下現在要去校場練刀。」

曹操愣了片刻,重重地在他肩膀拍打了幾下,「好,去吧。」

荀或也不知他們在帳內談了什麼,但只知道,這一日之中,主公曹操的心情都非常好。

不得不說,招賢納士的求賢令下後。

遞來的諸多策論,終于是找到滿意的了。

至于,是哪方面滿意,荀或暫且還不清楚,但他明白一件事,求賢令所言的唯才是舉。

和士族的察舉德行乃是相悖的。

因為德行乃是公認,或者得到士族的青睞與欣賞,名聲要不錯方可,有一定的名氣。

但唯才是舉,那豈不是說,主公說他有才,便是有才嗎?

當然,為臣下者,不會過甚猜測。

荀或對于曹操在徐臻那里听到了什麼,無比好奇。

所以中午在飯後,還是來到了戲志才的帳中。

「什麼?!」

剛剛醒來的戲志才听到消息,直接坐起身來,迷瞪的眼楮努力的睜開,「一州之從事?!」

「荀文若!我說過,要他做我的門客!!」

我就睡了一覺!!

你們在搞些什麼!?

「是誰定下的?我必去討個說法!」戲志才一只手撐在了桉牘上。

「主公親自去請,去的時候連鞋都沒穿好,」荀或冷不丁的說道。

場面一度安靜了下來。

戲志才的手指在桉牘上敲了幾下,認真思索後點頭道︰「主公高見啊,此人為我門客,屈才了。」

荀或斜著眼楮看了他一眼,沒說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