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0章 奪江夏,控荊南,虎視江東

這個不速之客是陳群。

听了陳群「保持中立」的說辭,太史慈沉默了。

他原本是個小諸侯,手底下也有一萬多人馬,只因打不過孫策,不得已依附于孫策,至今不過才幾個月時間。

投靠孫策之後,被任命為建昌都尉,治海昏,分豫章郡六個縣為轄區,統率劉繇舊部,抵御劉表。

自投靠孫策這幾個月來,太史慈和孫策一共也就見了不到五面,要說主從二人之間有什麼深厚情誼,那肯定不現實的。

如果說要為孫策征戰四方,太史慈自然是願意的。

畢竟孫策勇武,冠絕江左,跟著這樣的雄主,前途光明。

現在,孫策死了,孫權接班,太史慈心里就犯起了滴咕。

坦白說,他僅僅只是在幾個月前投靠孫策時見過孫權一次,彼時孫權不滿十六歲,只是小毛頭孩子一個,很是稚女敕,看不出有什麼英明神武的潛力,武略也很平庸。

一個小孩子而已,哪來的武略呢?

所以,為這樣一個幼主效力,正常人都會有點想法。

其實不光是他這個建昌都尉有想法,就連孫家的人,不看好孫權的也大有人在。

廬陵太守孫輔暗中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

丹陽太守孫翊被叛亂著邊鴻刺殺,宗室重臣孫河被部將媯覽、戴員殺害;

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地方。

整個江東五郡(廬江郡和九江郡位于長江以西),幾乎亂做了一團。

十六歲的孫權能力挽狂瀾嗎?

沒有人知道。

身在亂世,良臣擇主而事啊…

想到這里,太史慈重重嘆了口氣,並沒有明確回復陳群,保不保持「中立」。

不過他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

陳群也明智的沒有多問,拱手告辭,去往下一站。

……

在二陳的大力游說之下,

時年16歲的陸遜,21歲的殺人逃犯呂蒙;25歲的曲阿閑人諸葛瑾,35歲的嚴畯;避難會稽的步騭、衛旌,以及徐盛、顧雍、顧邵等還沒有投奔孫氏的大才,全都感受到了呂布的盛情招攬。

投奔小兒孫權,還是投奔剛剛在徐州打敗了曹操的天下第一 將呂布?

對于這個問題,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

眼下呂布對江左虎視眈眈,孫權大抵是守不住的。

今時今日的呂布,與三年前準備過江大殺特殺的孫策何其相似!

遍觀江左,無人能敵此人啊。

如此,與其先投孫權,等孫權被擊敗後再投呂布,成為二臣,為何不一開始就投奔呂布呢?

考慮到這一點,除顧雍、顧邵外,

魯肅、諸葛瑾、呂蒙、陸遜、嚴畯、步騭、衛旌,徐盛等大才全都明智的選擇投奔呂布。

一時間,各路大才雲集廬江府。

甚至,就連身在荊州章陵(南陽郡南部)的甘寧,也听聞了徐州牧呂布在廬江大肆招攬人才的消息。

甘寧少時好游俠,因在巴郡之中輕俠殺人,藏舍亡命,而大有名聲。

後來,甘寧不再攻混社會。他讀了一些書,鑽研諸子百家之說,想有所作為,便進入仕途,從計掾開始,逐漸升遷成為秩六百石的蜀地郡丞。

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亡,其子劉章掌權益州。在劉闔的策反下,甘寧與沉彌、婁發等人起兵反叛劉章,但被趙韙擊敗。甘寧便率領八百多人,順江而下到荊州依附劉表,留駐章陵郡。

劉表雖為荊州刺史,更是「八俊」之一,頗有盛名,但甘寧也發現劉表不習軍事,在當前天下紛爭,群雄逐鹿的形勢下,前途渺茫,便有了離去的心思。

恰在這時,他听說呂布在廬江「招賢納士,意欲圖謀江左,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便決定前去投效。

但事情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甘寧率軍路經夏口,被江夏水軍攔截,無法通過,只好暫且依附江夏太守黃祖,並伯仲派人送信給呂布,表露投靠之意。

呂布接信後大喜,立即行動了起來。

建安四年一月(199年),就在周瑜陳兵江東沿岸,嚴防呂布渡江來攻,孫權長吁短嘆,嘆招攬不到人才的時候…

呂布親率三萬大軍,在「大霧」的掩護下,又以甘寧為內應,突然領兵西攻江夏。

猝不及防之下,黃祖大敗,率親信部眾狼狽逃潰,但大霧之中不辨東西南北,居然逃到了負責堵截的趙雲面前,被趙雲抬手一槍給殺了。

黃祖死後,江夏易手,其余諸縣也都望風而降,原黃祖部將蘇飛等人也都率眾來投。

短短三日,江夏全境全部落入呂布之手,甘寧也如願以償成為呂布麾下虎將。

其後,呂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與反叛劉表的長沙太守張羨搭上線,全控長江南岸的武陵、長沙、零陵、桂陽、江夏荊南五郡,勢力急劇膨脹,再次擁有了六郡之地,成為江南第一強力諸侯。

並把劉表的勢力徹底趕到了長江以北。

與此同時,呂布一邊陳兵江夏,長沙,廬江三郡,做出準備攻打江東的姿態,一邊再次派出陳群,前往宛城游說張繡,共擊劉表。

……

呂布斬殺黃祖,奪取江夏及荊南五郡的消息傳到江東、孫權直接震驚不已。

快,太快了!

簡直如秋風掃落葉一般。

他本以為,呂布在江北招賢納士,操練兵馬,陣勢搞這麼大,是為了攻打江東。

沒想到竟然是虛晃一槍,聲東擊西,實攻荊州江夏!

這一下子,江東五郡與呂布佔據六個郡全面接壤,局勢更加凶險了。

上個月孫權剛接掌江東時,局勢就非常動蕩不安。

如今,得知呂布勢力大增,陳兵長沙、江夏,廬江三郡,對江東虎視眈眈,諸郡人心浮動。豫章,廬陵,會稽三郡郡都失去了絕對掌控。

孫氏目前能夠完全掌控的區域只剩丹陽和吳郡二地。

整個江東局勢可謂是一團亂麻。

吳候府,大堂。

十六歲的少年孫權仰著頭,目光從周瑜、張昭,程普、韓當、黃蓋、虞翻等人的臉上一一望過去,憂慮的說︰「諸公,江東內有叛亂,外有呂布虎視眈眈,我當如何應對?」

黃蓋率先拱手表態道︰「主公,末將願誓死保衛江東!」

「末將誓死保衛江東!」程普,韓當、朱治也都紛紛表態,願意與呂布決一死戰,保衛江東。

張昭听過後卻說道︰「討逆將軍(孫策)臨終前曾言︰若事不可為,則緩步西歸,以輔漢爾。今呂布勢大,莫能當之,不如北投曹公,借曹公之力,以全江東。」

虞翻也附和道︰「子布之言甚是,今曹公奉天子在許,佔據大義,又面臨袁氏兄弟夾擊之危,我若往投,必受重用。」

一听這話,黃蓋就氣不打一處來,怒斥道︰「汝等文官,只知投降!主公兩代三人以命搏下江東基業,豈能拱手予人?」

虞翻爭辯道︰「以卵擊石,非智者所為也。」

張昭也不慌不忙反駁道︰「此乃討逆將軍(孫策)所囑,非我等之意。」

「你…你們?!」

見張昭抬出孫策來,黃蓋無言以對,氣鼓鼓的扭過頭去,對孫權拱手道︰「主公,不能降啊!」

孫權一臉為難的看向周瑜,「是戰是和,還請公瑾為我一決。」

靜觀了一整場爭論的周瑜嘴角微微勾起,先瞥了眼左邊的張昭、虞翻等文官,又瞥了眼右邊的程普、黃蓋等武將,滿目自信的對孫權一拱手︰

「主公勿憂,區區呂布,也想吞並我江東?今我在此,定叫其有來無回!」

孫權聞言眼神一亮,「哦,公瑾有何妙計,快快說來!」

周瑜微微一笑,轉頭看向張昭,「今曹操在北,與我間隔袁術,遠水解不了近渴,且曹操北臨袁紹之壓,西有張繡之患,南有袁術之攻,自顧尚且不暇,焉能騰出手來助我江東。公此計甚為不妥!」

听了這話,張昭臉上一陣慚愧,訥訥不能答。

周瑜又轉頭看向一眾武將,笑吟吟道︰「呂布勢大,硬撼不智,且我江東內憂未除,難以全力以戰。今只可固守,不可出擊。」

「況且,呂布新得荊州五郡,劉表必不肯善罷甘休,袁術也必不能容其坐大,有此兩敵在側覬覦,呂布豈敢來攻我江東?以我觀之。呂布陳兵廬江、江夏、長沙三郡,明為攻打江東,實則圖謀荊州,此乃聲東擊西之計,我料定呂布三五月內不會來攻我江東。」

說到這里,周瑜看向孫權,「今當務之急,應先平內亂;而後厲兵秣馬,聯合袁術,共擊呂布,如此,將軍可保全祖業,江東可安然無憂矣。」

孫權蹙眉,遲疑道︰「公瑾,前番我兄長已與袁術決裂,今恐其不願與我聯手啊。」

「不然,此一時,彼一時,彼時袁術妄然稱帝,為天下共敵,伯符奉陛下之命擊之,合乎大義。今袁術帝號已廢,勢雖大,天下卻無人認從。而我等昔日又都出于袁術門下,且面臨著共同的對手呂布,聯手滅呂,符合雙方的利益。今只需派一能言善辯之士,過江許以袁術劃江而治之諾,待破呂之後,江北歸他,江東歸我,袁術定然會同意復盟之請!」

聞言,孫權皺著眉頭舒展開來,喜道︰「听公瑾一言,令我茅塞頓開啊,好!就依公瑾之計!但不知,派何人過江游說袁術為好?」

周瑜微微一笑,目光看向張昭,「非子布不可勝任。」

孫權連忙對張昭躬身行了個大禮,「還請漲公不吝辛勞一趟。」

「主公快快請起,昭願往,願往!」張昭連忙扶起孫權,硬著頭皮應下這趟出力不討好的差事。

很顯然,在「拿下」徐州後,本來一臉敗亡相的袁術,忽然看上去又「強大」的起來,雖然只是虛胖,但不管怎麼說也是一個擁有一州半之地的大諸侯。

如果不是因為呂布在廬江擋著,張昭估計袁術就會趁孫策新亡之機,試圖吞並整個江東。

因為袁術這個人的江東情結相當嚴重,這也是此前袁術不惜冒著「孫策自立」的風險,也要讓孫策來攻略江東的主因。

和這樣的人談判,絕非一件容易的事,光是許諾「劃江而治」根本不夠,想讓袁術痛快答應夾擊呂布,肯定是要再付出一些代價的。

考慮到孫氏原是袁術舊臣,此次游說,至少需要一個名義上的「臣服」,否則,游說恐怕很難動其心。

但是,孫氏名義上臣服袁術這種事,又不能在大堂上宣之于口。只能私下里和孫權溝通。

而且,還不知道這個主公肯不肯如此做。

想著這些,張昭望著孫權,欲言又止。

孫權心神領會,大袖一甩,宣布散會,而後直奔後堂,差人去請張昭來見。

……

宛城,張繡幾乎沒怎麼猶豫就被陳群說服,同意投靠呂布,共擊劉表。

之所以如此爽快答應投靠呂布,一是因為袁紹勢大,投靠之後怕不會被重用;二是和曹操有「刺嬸殺子」的死仇,投靠了肯定討不了好,而且曹操現在這麼弱,恐怕是打不過袁紹的,投之無益。

第三個原因就是他和呂布都是邊郡人氏(張繡是武威郡人氏,呂布是五原郡人氏),因為「關西出將,關東出將」的固有觀念作祟,歷來不被中原人士所鄙。有鑒于此,他投靠了呂布之後,二人不但有共同話語。他還能得到呂布的重用。

如此,何樂而不為?

一旁的賈詡試圖阻攔張繡投呂的決定,說呂布難成大器,投之必悔。

但卻被陳群一句話就懟得啞口無言。

陳群只說了一句話,「若投曹操,一旦曹操敗于袁氏之手,又當何為?縱使曹操能勝二袁,事罷秋後算賬,又當如何?一個為報父仇能兩屠徐州的人,焉能釋懷殺子之恨?」

此言一出,立即堅定了張繡投奔呂布的決心。

遂拍著胸口向陳群表示,立即整頓兵馬,南下攻打章陵、南郡。

……

廬江,

這日,呂布來到城郊焦莊,見到了小吏焦仲卿。

焦家小院里,呂布和焦仲卿隔著五六步的距離對望著,都沒有率先開口說話。

呂布本來是來尋訪大小喬的,途中忽然心血來潮,就順道來看一看劉蘭芝…咳咳,焦仲卿。

焦仲卿並未料到了呂布會來。

所以看到呂布的事後很是驚愕。

雖然二人沒見過面,但它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呂布。

刺策之後,他心願已了,便辭了小吏一職,甘願為一平民,守著嬌妻劉蘭芝過日子。

雖然母親和妻子的矛盾仍在,但好在有他從中斡旋,目前局勢還在掌控之中,沒發展到「夢境中」那種老母趕走嬌妻的程度。

沒錯,焦仲卿已經知道了就所有事情。

那個夢境,他足足做了四次。

第一次是個夢中夢,夢中的他八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被「自掛東南枝」,然後就奮發圖強,最終成功完成「刺策」,然後就被毒死了。

後面三次也都是夢中夢。夢中的夢中,他是溫侯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還可以預測未來,然後就依靠著先知先覺優勢,一統了天下。

醒來之後,焦仲卿一時間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溫侯呂布轉世,還是溫侯呂布轉世成了自己。

直到現在,他還經常回味著呂布那強健的體魄,如永動機一般的體力,還有夸張的大手,還有那新奇百怪的各種……

好在,那終究只是個夢,再真實,也不是現實。

嬌妻還是他的!

他還是那個武力平常的焦莊小吏。

但是,在看到呂布的時候,他終于發現,那個夢恐怕不單單是個夢。

尤其是嬌妻劉蘭芝在看到呂布的一瞬間,也愣神了許久,才低著頭紅著臉,匆匆躲進了屋子里,

這讓他意識到…

有問題!

絕對有問題!

但他不敢因為無端的猜測跟呂布發怒,只能低著頭,小聲怯弱的說︰「將軍,那是我的妻。」

「我知道。」呂布收回看向劉蘭芝的視線,忍不住搖頭失笑。

「放心,我不搶你的。」

聞言,焦仲卿明顯松了口氣。

呂布又道︰「我就是順路來看看她過得好不好。」

焦仲卿急忙抬起頭,滿臉緊張。

將軍,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呂布擺了擺手,「現在看完了,我也該走了,再見。」

焦仲卿再次狠狠松了口氣,默默跟在呂布身後,送後者出院子。

走不多遠,呂布停了下來,背身說道︰「倘若有一天,你母親把她趕走了,那我就…」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我決不允許母親這麼做的!」焦仲卿連忙打斷呂布的話,又又又一臉緊張的看著呂布。

不是,將軍你怎麼又說這話?

他想了想,鄭重申明道︰「將軍,如今我已不再事事都依著母親了。母親的話,對的我就听,錯的我就不听。」

呂布哈哈一笑,「那就好。」

「我其實想說的是,如果你母親把她趕走了…」

「我就幫你把她追回來!」

「哈哈哈……」

呂布仰天大笑著走了。

焦仲卿︰???

這個溫侯,竟以戲弄小民為樂,也太不靠譜了!

不過,最後這句話很感人啊。

如是想著,焦仲卿回頭,急匆匆回到家中,將嬌妻劉蘭芝從織布機上抱起,大踏步往廂房走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