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二章 砍大漢一刀

何晏自己教了楊修去搞事情,自己這邊也不會閑著。

在將糞肥的桃子丟給弘農楊氏後,何晏就又找了幾個人——

荀或、陳群、曹洪還有鐘演。

四個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富!

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富!

這里面荀或和陳群代表的自然是潁川荀氏和潁川陳氏,鐘演是為司隸校尉鐘繇之弟,背後站著長社鐘氏,都是跟著曹操一塊發跡的新興世家。

而曹洪那就不用說了,作為讓曹操都感嘆「家貲那得如子廉耶」的超級土豪,到底多有錢至今都還是個迷。

算上何晏,毫不夸張的說,這五個人幾乎是佔據著中原三成的土地財富!

將他們聚集在一起,何晏自然是想讓他們伙同自己成立中原糧鋪,徹底將中原的糧食掌握到幾家人手中。

其中,陳群、曹洪還有鐘演都有些意動,唯有荀或不復以往的笑臉︰「此舉,于國無利!」

「荀令君,到底是于國無利還是于劉氏無利呢?」

何晏絲毫不擔心荀或會拒絕,他只是需要一些時間轉過這個彎罷了。

「為何荀令君總是以為世家強盛起來後,就會對百姓不好呢?」

荀攸如今的還有一部分是坐在皇權那邊的,這就導致他至今還是被那套忠君報國的思想毒荼著。

在這類人眼中,百姓只有跟著天子才能吃香的喝辣的,跟著世家卻是被迫害的,需要解救的……

殊不知,兩邊都是要吃人的,沒有誰比誰高尚的說法。

甚至于,皇權那邊因為需要維持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在吃人的時候吃相只會更加凶殘!

加之皇權因為其本身性質的特殊性,注定了它的發展就是更加高壓、更加恐怖、更加集中,沒有一絲絲可能變好的趨勢。

反觀世家的發展,雖然現在依然是一群沒什麼追求的土財主在那里搶地,但它的發展卻是更加多元的,不像皇權那樣將所有人鎖在一個囚籠里。

而且隨著新學的發展,大家自然會和楊修一樣意識到——「地里能賺幾個錢?要賺就要賺大的。」

現在的何晏,就是在聚攏手中的資源加速這個過程,讓那些世家一個個把眼楮都睜開,朝前看。

「荀令君,以後的糧價只會越來越低,由我們把糧食控制在手中,其實遠比控制在外面強!」

「我知道荀令君想說由官府控制……可是荀令君,你真的認為官府的人就比我們的人要更加干淨嗎?」

「每年各地虧空的糧食有多少我不信你不清楚,只不過大多時間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對官府那幫吏員的道德素養,何晏向來都是嗤之以鼻的。

或者說,用道德素養來約束官吏,本就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情。

唯有監察、利益、操守三管齊下才有可能打造一個高效廉潔的官府機構,但是現在已經被世家滲透爛了的官府機構根本無法將三樣同時做好。

既然如此,倒不如直接把大漢官府的這塊砍下來,輕裝簡行!

大一統王朝的統治機器在科技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是根本無法控住太多廣袤的土地的。

中央「弱干強枝」、「愚民」政策的實施,其實也和自己無力控制這些地區有著莫大的關系。

未來華夏要是想擴張,就必須要改變現在的統治模式。

那種什麼都要管,什麼都想管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模式是絕對行不通的!

唯有將大部分的權力給出去,讓華夏文明來一次「野蠻擴張」,這才是將來發展的趨勢。

順便……

讓世家不再涉政、涉軍也是曹操一直夢寐以求的。

曹操常以「寒門法制」為用人準則,這其實也是曹操與荀或等人最大的矛盾。

若是官府能將一些不必要的東西砍下來交給世家,世家沒有了自己想要在官府這里得到的東西,自然會慢慢的從官府中抽身,還給曹操他一直想要的那套秩序——

「依法治國,寒門崛起」的秩序。

從此以後,世家專注于錢財權勢,官府專注于監察發展,兩者互相抗衡卻又互相支持,在一次次踫撞的過程中不斷擴張,化身一只巨獸,朝著四方八荒發出怒吼。

「荀令君……」

何晏好聲勸道︰「這是對你、對司空,對所有人都最好的結果。」

將官府肢解,世家既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以後也用不著像防賊一樣防著曹操,讓雙方更加融洽。

曹操那邊,更是贏家通吃,不但能實現自己對于治國的理想,同時曹家本家也可以過來分一杯世家的羹,利用手中的資源直接成為超級潛力股。

但這有一個前提。

這個前提就是曹操不做第二個大頭袁,去開歷史的倒車,想要將皇權的鐵幕重新籠罩在大家頭上。

對這一點,何晏對曹老板多少還是有點信心的。

曹操不去做、曹丕想做的話就把他打一頓……如此三代之後,曹氏也將會失去對官府和軍隊的絕對掌控,從此再無後顧之憂。

不光是曹操、曹丕。

任何有將這道鐵幕重新拉起的人都將是何晏與所有世家的敵人!

劉協、袁紹、劉備、孫……嗯,孫權那邊倒是可以爭取一下,畢竟東吳那邊多少還是有點志同道合的味道的。

「慎侯,此法未免有些太過大膽,你與司空說過嗎?」

「司空會答應的。」

何晏對曹操有信心。

「他所追求的,是和我們一樣的東西。」

「不然荀令君又為何會選擇支持司空呢?」

荀或听完何晏的回答後嘆了口氣︰「慎侯……既然如此的話,那就依你所言吧。」

這邊荀或一答應,那邊中原糧鋪也就急匆匆的搭起架子。

五家以如今各自擁有的田地數量成立糧鋪,其中何晏、荀氏還有陳氏都佔據兩成,曹洪和鐘氏各佔據一成。

最後剩下的兩成不用說自然是曹操的。

大家都是在華夏混的,這點規矩還是要懂的……

不過大家也不會白白送給曹操田地,不然豈不是成了大冤種?

在何晏的提議下,眾人都決定了在未來幾年利用糧食增產的契機瘋狂壓低糧價,之後趁此機會大肆收購糧食。

只要等中原糧鋪佔據到中原田產的五成,曹操那份自然也就擠出來了。

至于之前虧空的那部分……就全當是成本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