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三章 剽姚營

一棟高大的樓船從長江駛入皖水,並在皖縣附近的碼頭停下。

最先下來的,是江東一眾精銳的士卒。

這些士卒人人披重甲、持厚盾,身上的凶戾之氣隔著老遠就能嗅到。

之後,則是一位眉宇中帶著和孫權有幾分相似的中年長者。

此人名叫孫靜,是孫堅的從弟,也是江東創業的元老之一。

這次孫紹北上為質子,本質上就是一場政治交易,不但是需要母親大喬的照料,還需要有專人負責架起許昌與江東的橋梁。而這人自然就是一同趕來的奮武校尉孫靜。

孫靜之後,才是一名豆蔻年華的少女正抱著襁褓中的孩子,緊張不安的從船艙中走出。

若非她已是扎起了婦人專屬的雙環靈蛇髻,恐怕沒人相信這麼一位好似玉琢的小女娃居然是已經嫁為人婦並且誕下一子。

不過事實確實如此,這女娃便是孫策的遺霜,艷絕江東的大喬。

「見過慎侯。」

「見過孫校尉。」

早早在碼頭等候的何晏與孫靜打完招呼後,就回頭頭來與大喬行禮︰「見過吳侯夫人。」

「啊?哦~」

大喬帶著些局促回話,因為緊張,手臂上的力量不由用了幾分力,將還是嬰兒的孫紹壓的「哇」的一聲哭起來。

好在雖然大喬年幼,在面對何晏時有些不知多措,可在照顧孩子上卻是十分拿手,又是搖晃又是歌唱,輕松就將這位小侯爺給穩住,不再哭鬧。

「外面風大,恐傷烏程侯身子,還是回到皖縣中再說吧。」

不光是何晏這個慎侯在碼頭迎接大喬與孫紹,劉曄這個廬江太守也在這碼頭共同迎接眾人。

而且劉曄到底是心細之人,早在剛剛得知大喬和孫紹要來的消息時,他就派麾下士卒趕緊修好了大喬在皖縣的故居,將他們安置到這里。

當大喬踩上繡有青苔的台階時,饒是已經離開一年,心中卻還是有些許的恍忽。

這喬家大院,畢竟是她從小長大的地方。

原以為經歷一系列的變故後,她今生再無機會回到這里,不成想居然這麼快便會來了。

「謝過慎侯、劉太守。」

大喬看著一些剛剛築起的牆壁,哪里還不知道這是何晏等人專門為她修繕的?

在江東經歷了諸多事情的她早已不是離開時那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對待何晏的禮儀也是一板一眼,挑不出半點毛病。

「不用謝,以後大家都是一家人了。」

「嗯?」

「我是說……官民一家親!」

何晏指著院子︰「我在皖縣還有一些事情要處理,待結束後就護送吳侯夫人與烏程侯一起回到許昌。」

大喬雖然沒說什麼,但在听到自己可以在自己老宅中多住一段時間後還是低下頭,偷偷勾起一絲開心的笑容。

「好~」

安頓好大喬孫紹一行人,何晏便拉著劉曄離開,便走還邊罵道︰「子揚!你看見了嗎?他孫策是何等的禽獸啊!十三四的孩子也下的去手!我呸!」

劉曄︰「大家不都這樣嗎?」

何晏︰「……」

在這個時候,何晏才意識到居然只有自己和曹老板的審美才是正常的?

呵!審美畸形的漢朝人!

就在何晏為大喬憤憤不平的時候,劉曄已經將一大堆的活塞到了何晏手中。

「李術和孫氏的問題解決了,但這廬江郡的治理才是大頭!」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曹老板之所以不願摻和廬江郡的事,除了顧忌孫氏外就是頭疼這里的匪患。

大別山中藏著的山越那是越打越多,根本整治不過來。

除了大別山,廬江郡內的巢湖也是常有大盜聚集,動不動就是幾千上萬人一塊出來劫掠, 的一批。

最惡心的是這里還有幾個規模達到數萬人的武裝割據政權,分別是陳蘭、雷緒還有梅乾。

陳蘭以前是袁術的部下,後來在袁術被曹操擊敗後逃亡廬江,在天柱山附近集結了三萬余人,威震皖南。

雷緒與梅乾都是廬江本地人。其中雷緒在本地威望頗高,常有宗族拖家帶口的投奔于他,兵力也是達到兩萬余人。

梅乾則是巢湖大盜,麾下艋船艦舸數千,多以水路侵擾百姓,也是個難纏的貨色。

雖然他們所謂的「兵力」大都是流民,形不成戰斗力。但以揚州刺史劉馥那的力量顯然是不足以鎮壓他們,所以這問題還是要由在曹操那立下軍令狀的何晏來解決。

「魯子敬呢?他那不是有辦法嗎?」

魯肅來的時候就與何晏說過,他要借著平定廬江匪患的事情「一鳴驚人」,何晏自然願意給魯肅這個機會。

「子敬的法子可以一試,問題是出在劉刺史那邊。」

劉馥?

何晏皺起眉頭︰「怎麼?劉馥是看魯肅年幼且無官身從而輕視他不成?」

「那倒不是。」

劉馥素有雅量,不會因為魯肅的年齡和身份而輕視于他。

「主要是劉刺史想以懷柔為主,慢慢安撫陳蘭等人,子敬的方式則是要激進的多。」

何晏這下來了興趣︰「子揚和我仔細說說。」

原來劉馥是想要拉攏陳蘭、雷緒等人,慢慢將其規劃,使他們完成從「匪」到「民」的轉變。

魯肅則是一上來就拉著劉曄說出自己的計策,想要以分化之法令陳蘭、雷薄、梅乾自相殘殺,最後再由何晏帶兵一舉將這幾伙勢力拿下。

雙方並無高下之分,無非是劉馥的做法更符合「盛世」,而魯肅的手段則是契合如今的「亂世」。

劉曄說完二人的分歧,又向何晏問及他的看法。

「慎侯以為該當如何?」

「自然是按照魯子敬的辦法來!」

何晏沒有丁點的猶豫。

「亂世當用重典!真把那些人供起來,這廬江遲早得亂套!」

劉馥那套要是在和平年代,甚至哪怕往前推個十幾二十年,在黃巾之亂沒爆發前,都是非常有用的。

可要是放在現在,那就純粹是給自己添堵了。

而且何晏還是沒記錯的話,這三位在劉馥的放任下,那勢力是越來越強,到最後雷緒甚至能帶著五萬軍民投奔劉備。

這種資敵的行為當然要從源頭掐斷,趁著他們還弱小的時候一網打盡。

劉曄見何晏表態,這才是放下心來,將合肥的劉馥邀至皖縣,共同商議平亂大計。

趁著劉馥前來的日子,何晏也開始在呂蒙和陸遜的輔左下收編起李術的降卒。

既然選擇了激進的路子,哪怕魯肅計謀再好,到最後肯定還要何晏領兵收拾局面,何晏需要在這段時間盡快整合麾下的兵力。

李術膽敢割據廬江單干,光是麾下士卒就有三萬。

但這三萬兵員素質良莠不齊,有逃犯也有賊寇,並不都是精銳士卒。

何晏如今的兵員中,曹仁的那一千老部下自不用提,妥妥的世間精銳。

呂蒙的部曲是繼承自他的姐夫鄧當。這些士卒先是跟隨孫策打下了江東,後又與山越作戰,戰斗力也是沒問題。

所以對于一些歪瓜裂棗何晏自然也看不上,在李術的部隊中挑挑揀揀出一千精銳後其余人都扔給了劉曄做郡兵或者屯田兵。

如此,何晏一場仗先沒打,就有了一支三千人的精銳,妥妥的人生贏家!

在三千士卒成軍後,何晏還親自前往皖縣校場觀看軍勢。

足足六個五百人的方陣列于校場,嚴絲合縫,沒有半點嘈雜之聲。

光是這一點,就已經不是那些流民賊寇可以比擬的了。

「二三子!」

何晏雙手握住腰帶,站在點將台上方檢閱這些士卒。

「吾乃剽姚校尉何晏!來到廬江郡只有三件事!」

「第一件!是剿匪!」

「第二件!還是剿匪!」

「第三件!還是他娘的剿匪!」

何晏一改往日的做派,直接變的無比蠻橫。

「剿匪成功,我何晏會受到朝廷的嘉獎,你們也會升官發財!」

「剿匪失敗,我何晏會被世人所輕,你們他娘的也會淪為笑柄,被人笑是沒卵的娘們!」

「告訴我,你們是要升官發財還是被人恥笑?」

「升官發財!」

沒有意外,所有士卒整齊劃一的吶喊掀起一股巨浪,以校場為中心向四周呼嘯而去。

「夠爺們!」

何晏拍著手︰「既然都是爺們!那我何晏也承認了你們是我何晏的麾下!」

呂蒙此時搬上一面帥旗,上面赫然紋著火紅的【剽姚】二字。

「從今天起,你們就是我【剽姚營】的人!」

「你們不知道【剽姚】二字是什麼意思,沒關系!」

「但我要告訴你們,上一個豎起這面旗幟的人,從來沒有輸過一場仗!」

何晏拔出腰間長劍︰「所以從今天起!我們也不能輸一場仗!」

「覺得自己能接受戰敗的,現在就給我滾出這個校場!滾出我的【剽姚營】!有嗎?」

「沒有!」

士卒再次吶喊,但何晏裝作沒听見︰「誰?誰說自己有!」

「沒有!」

聲音再次放大,何晏舉起長劍︰「好!那你們今天起所有人都給我記住——」

「剽姚出征,戰無不勝!」

「這,便是我【剽姚營】唯一的軍令!」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