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四章 偷天換日

無盡的寒氣迸發,明玉真氣和森森殺氣結合,欲將神宗連靈魂都凍結起來。

漫天的雲霧都仿佛被這殺氣驚動,紛紛朝著四面八方退散。

神宗睜大了雙眼,看著宋行一拳揮下,猶如那尊大佛,在凡間顯聖,跟著揮下滅世的一拳。

「朕是天子,天子又豈會敗給凡人,給我破!」

怒吼聲中,神宗奮力躍起,聚起全身的力量,朝著宋行的拳頭同樣發出了攻擊。

但人尚在半空,就被前方凝如鋼板的空氣逼的後退不止,空氣中無處不在的寒氣,凍結了他的手臂,他的肌肉,他的五髒,甚至連他的血液,都被凍住了。

引起為傲的金剛不壞,在這一拳下,仿佛個笑話,神宗破破爛爛的身軀,再次重重砸在峭壁上,震塌了這一片的山崖。

大量碎石落下,幾乎將神宗的軀體掩埋在下面,正面擋下宋行這招的神宗,已是重傷無力,半死之軀。

看著重傷垂死的神宗,宋行走到他的面前,看著他懊悔中帶著怨恨的眼神說道︰「是不是奇怪山下你的兵馬還沒有到?」

按照神宗的預計,這個時候,他調動的邊鎮兵馬應該已經殺到山上,屠光了這些武林門派才對,為何現在卻沒有人趕來接應。

宋行說道︰「因為我讓司空摘星去偷走了邊軍調動兵馬的虎符,所以你的人馬就算能趕到,最快也要一個時辰後了,而那時候,你已經死了。」

神宗強撐著一口氣,怒視宋行︰「私盜兵符,是株連九族的大罪,司空摘星怎麼敢!」

宋行憐憫地看著地下的神宗,滿足了他臨死前的好奇心︰「因為司空摘星是明教的人。」

當初,陸小鳳一直很好奇,宋行手中有司空摘星什麼把柄,能夠讓桀驁不馴的司空摘星俯首。

答桉就是,在兩人第一次交手的時候,司空摘星使出的輕功,就是傳自西域明教,生死危機之下,更是露出壓箱底的功夫乾坤大挪移,導致宋行識破了他的身份。

司空摘星不單單是他的名字,更是一個象征,中原明教創教之人的象征。

明教源于波斯山中老人霍山所創的阿薩辛教,阿薩辛教在波斯建立後,發展迅速,教中諸多事務由三大長老負責。

三大長老分別是長老之首的教中聖女尹瑪目、霍桑和穆薩。

穆薩本是漢人,其祖上為絲綢之路上的大商賈,為躲避五胡十六國時的戰亂,避禍定居于波斯。

司空家秉承家訓,雖居于海外,卻不忘記自身有中華血脈,故而司空家子孫後代,自幼熟悉中華文化,穆薩的漢名就叫司空摘星。

司空摘星幼年時,父親曾帶其遠赴中原,游歷天下,他雖遠居波斯,對中原大勢,風土人情等中原文化卻是頗為了解。

他不僅學富五車,精通數種語言,還是位武學高手,又因殷實家世之故,雖有中華血脈,卻憑借過人的才華被選為阿薩辛教派長老。

唐朝武周皇帝年間,司空摘星與霍桑對阿薩辛教義產生異議,于是兩人棄阿薩辛教于不顧,各率教中信仰各自教義的忠心弟子,攜手前往中原,並相互約定鼓勵,要以自己理念為目標,在中華大地開創出一番新的天地。

兩人雖為才學超人之輩,但在傳授教義手段上卻差異甚大。

霍桑對中原文化、各種風俗不甚了解並尚存疑慮,于是選擇了遠離大唐重鎮、商旅要道的偏僻村莊來傳播。

而司空摘星深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已有數千年的沉澱,若從鄉野入手,必不會被朝堂接受,結果只會淪落為三流教派,于是先從物華天寶、豪門雲集的長安入手。

司空摘心本是能言善思之人,憑借其儒雅的形貌,高華的談吐,不久便聲名廣播,可輕易出入長安王侯將相之府,令大唐廟堂不再有排斥之心。

至此,司空摘星方才著手建立教派,翌年創立明教。

司空摘星雖行事穩妥,但中原人士對外來宗派排斥之大,超乎想象,不久便受江湖各派暗中打壓,以至明教舉步維艱。

便在此時,累世之交徐昭夢聞得司空摘星勉強支撐明教,于是傾盡全力贈出大筆錢財,讓其渡過難關。

有此錢財,明教迅速壯大,未出十年,明教聲名已凌駕于中原諸多門派之上。

司空摘星更在波斯建立了明教波斯分教,以培養教中後備人才,將新鮮血液不斷補充。

又過數年,司空摘星見官員腐敗,民不聊生,加之明教教眾甚多,竟有了移天易日的不臣之心,想讓明教替代大唐。

于是司空摘星靜下心來潛心研習武學,並悟出了絕世武功乾坤大挪移,由此明教聲勢更盛,幾與天下第一大幫少林比肩。

隨後,司空摘星獨上嵩山少林,百招之內便以乾坤大挪移大敗少林方丈苦乘大師的大慈大悲千手式。

至此明教鋒芒所指,群雄闢易。

然則,明教教眾眾多,難免良莠不齊,常有教中弟子借明教之名,飛揚跋扈,行不軌之事,武林中人大多懼怕明教之名,敢怒不敢言。

明教本是異域傳入的教派,其中諸多教規不合中原習俗,中原武林本有排斥之心,如今明教弟子行為不檢,敵視明教者與日俱增,並私底下稱其為魔教。

于是丐幫牽頭,聯合昆侖派、崆峒派、高麗青龍派圍攻明教分舵,不想因消息走漏導致大敗,明教更是不可一世。

司空摘星被明教的連續勝利沖昏了頭腦,認為江湖之上,再無人可擋其鋒芒,于是開始向朝堂插手,不想此舉引起了大唐王朝的恐慌。

武周皇帝去世後,唐中宗頒布‘破立令’,宣布明教為邪教,勒令其解散。

司空摘星再一次頭腦發熱,竟想向唐王朝開戰,唐中宗大怒,下令徹底鏟除明教,格殺勿論。

朝廷在少林等各派的協助下,一舉擊殺了明教眾多高手,只有教主司空摘星及少數人得以逃月兌。

此事之後,明教一下子成為眾失之的、過街老鼠,江湖各派紛紛趁此出手,遍布于全國的的各個分舵也被剿滅,明教陷入低谷。

司空摘星只得率領一部分教眾回到波斯,而另一部分明教弟子卻也四散中原,苟活于世。

司空摘星晚年也反思自己一生,認為明教教義是懲惡揚善、度化世人,建立一個人人都吃得飽、穿得暖的大同社會,因此難免遭受到朝廷的鎮壓。

故司空摘星臨終留下遺言,讓後世子孫有認同明教理念的,可繼承司空摘星的名號,將明教教義再一次傳播至中原。

宋行也是在一本西域雜記中看到過關于阿薩辛教的記載,上面有關于司空摘星的只言片語。

當初遇到偷王司空摘星時,見他武功並非中原套路,所以出言詐了他一下。

隨後宋行承諾司空摘星,雙方結盟,等宋行稱霸武林之後,可以讓司空摘星在中原傳播明教的教義,司空摘星這才甘願為宋行所驅使。

這一切的緣故,神宗自然不會知曉,在听聞司空摘星偷盜兵符,援兵不至時,他已經徹底絕望,帶著怨恨詛咒宋行道︰「即使我死了,雲客山上大旗門和天門之人,包括你,也一個都別想活,弒君逆賊,大軍到來,必當誅滅爾等九族。」

宋行冷冷看著神宗,不等他再罵,直接踢碎他的咽喉,磨滅了他最後一絲生機。

這位野心勃勃,有史以來擁有最強武力的大明皇帝,終于還是沒有完成他的宏圖大願,倒在了最後一步,終究死在一個他曾經看不上的匹夫之手。

神宗意識漸漸沉淪黑暗,彌留之際听到宋行說的最後一句話。

「天門宋行,從登上雲客山起,就沒打算活著走下山了。」

一個時辰後,等到百里乘風帶著大軍趕到雲客山時,將大旗門和天門殘余弟子悉數擒拿,然後就看到了從後山獨自走出來的,穿著一身明黃常服的神宗皇帝。

「陛下,微臣救駕來遲,死罪!」

神宗看著跪伏在地的百里乘風,隨即將目光投向外面密密麻麻的軍隊,口中說道︰「起身吧,許你戴罪立功,將這里的事處理好首尾。」

「謝陛下。」

跪伏在地的百里乘風,並未注意到神宗左手尾指上,多了個毫不起眼的戒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