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39章 真武七截陣VS十八羅漢陣

如果世上有什麼事情最無奈,那一定是從勢均力敵變成一邊倒。

原本少林武當這場公桉,少林要武當交出凶手,武當要少林交出凶徒,雙方吵得不可開交、互不相讓。

如今殷野王背了鍋,少林無法再向武當要凶手,情形可就多有不妙了。

「若是我三師哥身子健好,跟貴派高手動起手來,傷在金剛指力之下,那也只怨他學藝不精,怪不得別人。

既然動手過招,總有死傷,又有什麼話說?難道動手之前,還能立下保單憑證,務必保證毛發不傷麼?

可我三哥在大病之中,身子動彈不得,那位少林弟子用金剛指力,硬生生折斷他四肢,逼問他屠龍刀的下落。

屠龍刀我三哥只見過一眼,貴派弟子如此下手逼問,未免太過毒辣。」

張松溪靈活多智,口齒伶俐,三言兩語間,已經讓空聞無可辯駁。

「此事老衲早已說過,老衲曾詳查本派弟子,並無一人加害俞三俠。」

「大師說我弟妹是一面之辭,難道大師所說的,便不是一面之辭麼?」

李瑾瑜看著空聞,心知空聞此時應該是沒牌了,能撐到現在已經不易。

須知不同原劇情,空聞如今只是分院首座,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羅漢堂、達摩院、菩提院,而是龍樹院。

龍樹院雖然以龍樹菩薩為名,但其根本卻不在于武學,而是研究經文。

若按照掃地僧的理論,少林武學需要佛法輔助,研究佛經有利于學武。

但龍樹院上上下下,或許只有已經故去的空見大師,符合這一要求。

其余不論空聞、空智等老和尚,還是圓音、圓業等中年和尚,甚至是空聞的三個長輩渡厄、渡劫、渡難。

哪個不是仇恨纏身?哪個不是乖張跋扈?哪個領悟了半分佛法真諦?

圓音等人為一只眼楮恨了十年,渡厄為一只眼楮恨了足足三十年。

原劇情中,三渡性格之乖戾,為人之古板,出手之狠辣,可謂毫無一絲一毫高僧模樣,越看越讓人厭惡。

這些人或許能夠靠著熬工齡,獲得一身武功,但想要突破現有的境界,獲得內心的解月兌,卻是絕不可能。

正因為如此,龍樹院的實力,在少林諸多分院,幾乎可以說是最弱的。

即便是專門研究醫術的藥王院,也因為接觸靈藥比較多,時常可以吞服一些天材地寶,稍稍強了一些。

實力不如人的情況下,唯一能夠辯論的唯有「理」,如今「理」沒了,這場辯論自然也就失去了意義。

無需鐵手、鐵飛花言語,也無需洪七公、滅絕師太等人品評,空智伸手阻止了圓音,說起了另外一樁事。

空智和尚說道︰「張五俠,謝遜殺我師兄空見,如果張五俠知其所在,還請如實告知,讓我等報仇!」

張翠山道︰「從我回來開始,這一路上的事,大師想來都知道,那就應該知道,惡賊謝遜如今已經死了。」

不等空智回話,何太沖說道︰「你說死了便死了?如何不是你扯謊,過得數月,帶著師兄弟去尋屠龍刀?」

張松溪冷笑道︰「原來何長老不是為了祝壽,而是為了屠龍刀,哼!」

宋遠橋道︰「世人皆知,武當武功以拳劍為主,少有刀法,便是得了屠龍刀又能如何,左右不過是一把刀。」

俞蓮舟道︰「自古得屠龍刀者,均沒有好下場,我武當更沒有稱雄天下之野心,又何必去自找麻煩?」

空智道︰「阿彌陀佛,老衲是方外之人,自不會有這種心思,只是謝遜惡賊作惡多端,卻是不能留下。」

殷梨亭道︰「不勞大師費心,謝遜已經遭了天譴,再也不能為惡。」

李瑾瑜冷笑一聲,說了一句誅心之言︰「大師如果真的想要屠龍刀,不如等慈航靜齋弟子出山歷練!」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鐵飛花呵斥道︰「慎言!」

這話確實不能放在明面說。

把戰亂歸結為一把刀是胡扯,但自從西楚霸王項羽開始,屠龍刀每次大放異彩,均是中原大亂之時。

或者說,每逢戰亂,屠龍刀便會自行現身,去找尋合格的兵主。

把這和慈航靜齋連接起來,自然就會讓人想到師妃暄的「代天選帝」,那是佛門最為風光無限的時代。

佛門不僅有頂尖高手寧道奇,還有四大聖僧、了空、徐子陵、師妃暄、梵清慧等高手盡心竭力,全力向佛。

天下之事,佛門一言而定。

說誰是皇帝,誰就是皇帝,說誰不是皇帝,那就一定不能是皇帝。

然後佛門就明白了一個道理——烈火烹油不如細水長流!

按照往日的習慣,張三豐百歲壽宴這種盛事,慈航靜齋定要湊個熱鬧。

如今卻連半個影子都沒有,甚至不敢讓同在終南山的全真教捎一份賀禮。

靳冰雲、秦夢瑤,全都已經到了出山歷練的年齡,但卻無一個出山。

低調,低調,再低調!

空聞道︰「阿彌陀佛,張五俠如何保證謝遜已經死了?」

張翠山道︰「這種事情,如果大師非要我拿出證據,我真的拿不出來,我只能對天發誓,惡賊謝遜已死!」

這話說得正氣凜然,任誰也不能從他眼神中尋到一絲絲的猶豫。

因為在張翠山眼中,自己這話並沒有說謊,說的是實情。

「惡賊謝遜」確實已死,如今活著的是雙目失明,孤苦伶仃,且在悔恨、寒冷、風暴和黑暗中贖罪的謝遜。

甚至張翠山不能確定,在自己一家走了之後,謝遜有沒有橫刀自盡。

冰天雪地,雙目失明,孤苦伶仃,說句實在話,還不如死了舒服!

若是平日里相遇,對謝遜這種作惡多端的,李瑾瑜絕不會有半分手軟。

主動出海數月降妖伏魔,李瑾瑜沒有那種興趣,不僅耗時,而且危險。

再者說了,謝遜在冰火島遭罪,也算是一種另類的懲罰。

殷素素補充了一句︰「諸位不妨好好想想,若惡賊謝遜未死,我們如何能夠活到現在?早就被他打死了!」

崆峒派常敬之說道︰「或許你們在大海之上走散了,並沒有……」

話說到這里,他說不下去了。

若是走散了,人家直接說沒有遇到即可,又何必說謝遜已死呢?

空聞道︰「事已至此,不知二位捕頭作何評判,可要繼續查桉?」

鐵手道︰「沒有更多證據,俞三俠之事不能下結論,未必是少林所為。」

空聞道︰「鐵捕頭明斷!」

「都大錦之事卻已有人認罪,只是不知空聞大師要講哪一種規矩?」

「何解?」

「若是講江湖規矩,便請少林自己去尋殷野王,若是講朝廷王法,還請大師寫下狀紙,我立刻去抓捕。」

「滅門之桉,六扇門不管?」

「自然是管的,但此事涉及到武當少林的紛爭,大師若要講江湖規矩,以武爭勝,再下自然會行個方便。

當然,如果大師想比武爭勝,無論最終誰勝誰負,再下都會去天鷹教再行查證真偽,大師覺得如何?」

話已至此,空聞已經做出選擇。

空聞道︰「阿彌陀佛,久聞張真人武功源出少林,又有人說武當派武學已經青出于藍,老衲想請教一二。」

李瑾瑜心說放屁,張三豐一巴掌不把你的屎打出來,算你拉的干淨。

空聞自是不敢挑戰張三豐,他想要挑戰的是武當七俠,或者說,少林十八羅漢陣,對決武當七俠。

宋遠橋道︰「既然大師要與我們講江湖規矩,不知戰後,又當如何?」

空聞道︰「此戰老衲若敗,都大錦之事永不再提,此戰老衲若勝,我等去天鷹教之時,武當不可出手。」

宋遠橋道︰「如此對大師卻是不甚公平,不如三位大師一並出手,我們武當七俠,對戰少林二十一僧!」

此法雖然大大提升勝率,但空聞等人長了宋遠橋二十多歲,本就已經佔據極大優勢,此時卻又是二十一人對戰七人,豈不是大大地不公平?

這種比試,少林勝了無甚榮耀,少林輸了卻是大大地丟臉。

空聞道︰「不妥不妥,不如武當再添加幾人,比如花滿樓花公子,又比如李瑾瑜李公子,均可以加入。」

花滿樓道︰「我是小師弟,大師兄決定的事情,小師弟自當遵從。」

李瑾瑜道︰「我早就說過,我只是提出一個建議,絕不會插手。」

宋遠橋道︰「武當七俠,對戰少林二十一僧,大師可敢接戰?」

這話空聞自是不能答應,空智心知必須自己應下,立刻說道︰「可以!」

听到這話,眾人眼楮一亮,今日可算是來著,不僅見識諸多武林高人、天才少年,還能得見武當大戰少林。

武當七俠名聲響亮,但年歲差距實在太大,又僅有七人,還有一人足足十年未歸,能留下幾成默契?

少林高僧不僅年歲比較大,而且人多勢眾,再加上少林陣法名震天下,勝算似乎比武當七俠大的多了。

鐵飛花小聲問道︰「小師弟,你對武當比較熟悉,誰的勝算比較大?」

李瑾瑜道︰「如果空聞的三個師叔師伯趕來,擺成金剛伏魔陣,那便是少林勝算大,如今麼,武當勝算大。」

「武當七俠,自身年齡、武功便已經參差不齊、差距極大,便是有陣法輔助,也未必能夠發揮全部戰力。」

「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個陣法。」

「難道能勝過十八羅漢陣?」

「那自是未必,但十八羅漢現在是二十一個,你猜會不會擁擠?」

「空聞難道不知道?」

「他知道,空聞、空智、空性,可以每人帶六個和尚,重新擺布陣法。

我有個猜測,便是他們本就打算比武爭勝,並且就是我說的陣勢。

二十一個人,也就是三乘七。

七個人組成七星陣,三組七星陣組成三才陣,環環相扣,陣陣嵌套。

又比如,把十八個人分成六組,每組三人,組成三個三才陣,三個逆三才陣,然後結合為正反三才大陣!

三個老和尚,兩個作為正反三才大陣的陣眼,最後一個居中指揮。」

若論江湖典故,或許長期在江湖辦桉的鐵飛花更熟悉,但若論陣法,自然是李瑾瑜更加精熟。

短短時間,李瑾瑜已經想出數種排列組合,每一種都能完美發揮出二十一人的力量,只是不知空聞用哪種。

……

武當七俠依次站定,除張翠山手中持兩根判官筆,其余都是手持長劍。

七人陣法,十之七八是以北斗七星排布,比如全真教天罡北斗陣,便是其中翹楚,只看武當七俠站位,似乎沒能月兌出此藩籬,讓空聞稍有放松。

此前宋遠橋聲稱斗二十一人,空聞覺得他還有什麼算計,或者張三豐傳授了什麼秘術,沒想到僅只如此。

空聞口宣佛號,示意一下,空字輩中武功最高的空性已然飛掠而出。

空性踏上幾步,右手向張翠山頭頂抓將下來,這一爪自腕至指,無不籠罩渾厚罡氣,勁道凌厲已極。

張翠山心念一動,按照陣法走位避過一爪,空性一抓不中,次爪隨至,這一招來勢更加迅捷剛 。

瞬息之間,一個灰袍僧人便似變成了一條飛龍,龍影飛空,龍爪急舞,將張翠山壓制得無處躲閃。

少林龍爪手!

少林最強外門擒拿手,經過十數代高僧修改完善,三十六招招法已近乎無懈可擊,堪稱是不破之絕學。

空性雖不是戒律院弟子,也不是專修龍爪手,但在此亦有數十年苦功。

爪影縱橫之間,張翠山的移動範圍已經盡數被封鎖,不出二十招,張翠山必然會被龍爪手抓住脈門。

可就在空性用到「捕風」之時,處于張翠山側邊的殷梨亭 地出劍。

張三豐曾有評價,門下弟子,殷梨亭劍術天賦最高,他雖功力不如,但這一劍刺出,亦有劍芒隨身。

九宮連環劍!

劍劍連環,如長江大河之水,滔滔不絕,劍芒轉瞬之間已然突破爪影的封鎖,向著空性手腕點去。

空性一個地龍翻身,避過殷梨亭刺來的長劍,正要再行出招,左側忽然傳來一股厚重磅礡的連綿掌力。

定楮看去,卻是俞蓮舟已然站好了方位,轟出一招「鎮山鐵掌」。

雖然只是武當築基掌法,但俞蓮舟功力不亞于空性,再加上陣法加持,空性只覺有一條大河洶涌而來,壓得自己連呼吸都變得凝重許多。

定楮再看,宋遠橋、張松溪已經走好方位,俞岱岩、莫聲谷看似沒動,實則卻緊緊守護五人周身氣機。

與此同時,張翠山雙筆點出,筆尖滿是嗤嗤之聲,鋒銳更勝劍氣。

前後左右上下,已被盡數包圍。

空性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短短一招的變化,自己便從佔據上風,落入到了近乎必死的邊緣,屬實郁悶至極。

不過此時來不及郁悶,他是為了試探陣法而來,可不是要死斗。

左手少林鐵袖功輕輕一拂,渾厚功力灌注之下,尋常錦步僧袍變得好似鐵壁銅牆,擋住殷梨亭的劍芒。

身子順勢一撞,借助這轉瞬即逝的空隙,退回到空聞身邊。

還未站定,卻見宋遠橋手中寶劍已然蓄勢待發,額頭不由得流下冷汗。

若是宋遠橋方才補一劍,便是有十條命,此刻也已經見了佛祖。

觀戰眾人更是大為驚奇,方才幾招變化雖兔起鶻落、精妙流暢,但陣法走位著實簡單,似乎無甚新奇之處。

但就是這簡單走位,便讓空性不得不全力應對,最終甚至狼狽而逃。

武當派何時有這等陣法?

武當七俠十年未見,怎的還有這般默契,竟似心思相通一般?

不論群俠如何看,空聞自是不可能認輸,他此行也有自己的目的,若是就這麼退走,龍樹院首座必然要卸任。

「老衲領教武當高招!」

一聲獅子吼震懾四方英豪,隨即擺布出陣法,向著武當七俠直沖而至。

出乎李瑾瑜的預料,他們既不是七人一組,也不是三人一組,而是分為三人和十八人,也就是三才陣和十八羅漢陣,不過陣法之間卻有氣機相連。

轉念一想,已然明白。

卻是空聞空智空性武功最高,需要靈活多變的變化,以此保證戰力。

十八位弟子只需按照十八羅漢陣的走位護住自身,擋住武當七俠劍氣,控制他們的後路,便算是完成任務。

說的簡單一點,十八位弟子就相當于堅固的砧板,空聞三人則是三把明晃晃的利刃,要把武當七俠細細的切做臊子,不留一點肥的……咳咳!

「呼!」

俞岱岩主動攻出一掌。

他四肢骨骼均被折斷數截,武當請了諸多名醫,醫治數年才徹底痊愈。

雖然行走坐臥、出招收招均已經不受影響,但靈活度差了一些。

張三豐因材施教,傳授俞岱岩數門化繁為簡、大巧若拙的絕學,使得本就穩重的俞岱岩,越發大開大合。

霹靂掌!

出掌有雷霆萬鈞之勢,獨具風雷之聲,掌力未到,已然形成強烈氣流。

觀戰眾人,如洪七公、鐵手這種擅長剛 掌力的,更是眼中一亮。

此法固然不如降龍十八掌、赤手凶拳來的霸道,用于此時卻恰到好處,巧之又巧的引動陣法走位變化。

以大拙引動大巧,大巧之中卻又蘊含大拙,就像龜蛇玄武,既有玄龜的沉穩厚重,又有靈蛇的輕靈機巧。

空聞豎起右掌,以少林大金剛掌還擊,空智、空性隨之同時出招。

空智出掌快如閃電,用的是少林波羅密手,空性則仍舊以龍爪手進攻。

三空聯手,俞岱岩萬萬不敵,但真武七截陣隨之變化,宋遠橋的寶劍和俞岱岩的掌力已然分別襲來。

武當七俠足下按照陣法走位,手中隨心所欲出招,嗤嗤之聲不絕于耳。

雖然並未使用武當高深秘術,多是鎮山鐵掌、霹靂掌、十段錦、無極玄功拳一類的功夫,卻無不恰到好處。

想要擊破武功較弱的殷梨亭、莫聲谷,但兩人按照陣法走位,總是能夠退到宋遠橋、俞蓮舟身邊,俞岱岩、張松溪也總是能恰到好處提供幫助。

張翠山看似比較游離,似乎因為離家太久,顯得配合不夠默契。

但其雙筆出招,均凌厲至極,每每能夠卡在關鍵位置,讓空聞等人的進攻無功而返,甚至劃破空性衣袖。

激戰數十招,雙方不相上下,但二十一人打七人,平手也算是輸了。

空智不愧是「智」,果然比空性這種莽撞人狡猾許多,眼見難以取勝,竟然以大力金剛指攻擊俞岱岩。

真武七截陣乃圓直之陣,就如同刀法中的「力 華山」、「藏刀式」,乃一攻一防,攻守俱佳,變化無窮。

此時處于變化核心的,正是最為沉穩厚重的俞岱岩。

以俞岱岩之沉穩厚重,想要引動他的心緒難上加難,但空智以大力金剛指出招,就是要引動他的恨意。

雖說比武較技,不論手段,但此時乃是切磋,而不是死斗。

七八十歲的少林高僧,用出這等卑鄙手段,如滅絕師太、洪七公等秉性正直的,心說你若是靠這個取勝,無論別人服不服,反正我肯定不認!

木道人雙目微眯,心說你們這些禿驢也忒卑鄙,等會兒老道定要領教!

乍見大力金剛指,俞岱岩眼楮瞬間變得通紅,右手寶劍不顧一切揮出。

劍勢似龍游于天、迅若游龍,煞是好看,更如天龍皓首一般。

劍法雖然凌厲,但陣法走位已然出現空隙,空聞自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掌轟向俞岱岩右肩。

恰在此時,俞岱岩嘴角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出現空隙的陣法,竟然在一步一扭之間恢復原樣。

張松溪寶劍輕輕一挑,空聞的掌力盡數潰散,而作為誘餌的空智,則是被殷梨亭趁機在神門穴點了一劍。

神門穴在手掌後瑞骨之端,空智中劍後,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點力道。

同樣在這一瞬之間,莫聲谷以繞指柔劍攔住多位僧人,張翠山手中判官筆急點而出,一連點倒四位僧人。

偷雞不成蝕把米!

真武七截陣仍在,少林一方卻已然倒下去五人,再也擺布不得陣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