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37章 重中之重

按照以往參加大會的時間推算,此時皮族、有窮族這些部落應該已經動身,至于更遠的塌革族、刺叉族更是早已提前幾天出發,而去年春天剛剛征服的摩騰族如果要來的話,應該在徐晨從鹽礦回來就已經出發了。

歷來秋季的巫祝大會都比開春的故母節要熱鬧。

因為巫祝大會主要是以交易和狩獵比賽等交流活動為主,時間也剛好在秋高氣爽的季節,植物開始枯黃凋敝,不冷不熱而且蛇蟲開始蟄伏,沿途山野食物豐富,是最安全也是趕路最方便的時候,最主要的是剛好處在秋收農閑時節,遠距離出行不會耽誤部落太多生產活動。

而且,秋季也是各部落收獲最豐富的時候,用于交易的貨物比較多。

傳統的獸皮就是秋季交易最旺盛的時候。

因此每年巫祝大會徐晨都特別重視,提前召集群巫和各部落的族長首領獵人軍官布置大會會場和一些比賽慶祝活動。

但今年他卻幾乎沒有怎麼關心這件事,只是臨時召集四位女巫和葉、風、句、告等一些王城官員,簡單開會討論了一下,就將巫祝大會的籌備和安排全部丟給他們去處理,自己則把幾乎全部精力都放在架橋上。

因為這座橋意義重大,不亞于修建王宮,另外主要是難度太大,普通工匠和獵人沒有他的指揮完全無法下手,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徐晨整天騎馬來去在河里面忙碌。

小女巫也知道這座橋帶來的重大意義,也明白徐晨沒有太多的精力來關心巫祝大會的事,因此便全權負責,每天不停的和拱火族、五鬼族兩位女巫商量安排,然後督促王城附近所有部落做好迎接巫祝大會的準備。

而風則負責王城四周定居點和兩岸各部落的安全巡邏,召集各部落獵人開展一些統一的訓練,甚至還按照徐晨要舉行一場規模更大更熱鬧的閱兵式的建議,從各部落精心挑選了五支百人方隊,趁著早晚閑暇時間,在王城大道和軍營之間來回彩排演練。

雖然這些是徐晨都沒有親自參與,但偶爾也還是抽空會去檢查一下。

總體來說情況讓他非常滿意。

接連在王城召開了幾次大型集會之後,這些活動實際上都已經有先例可循,只要按照以往的經驗去執行,基本上就能保證大會的順利進行。

距離巫主大會還剩五天,第一支參會部落到達。

並不是皮族也不是有窮族,而是距離最遠的摩騰族,同行而來的還有十多個五鬼族遷徙至當地的族人。

摩騰族來的人約有三百,由他們的大巫帶隊,主要成員都是年輕健壯的男女,用藤筐背簍帶來了大量獸皮和一些骨角牙羽等貨物,大部分都是傳統種類,另外還有一些當地產的晶體礦石和稀奇古怪的植物果實和種子等。

五鬼族雖然一直遵循他們前代大巫的指引,想要遠離拱火盆地,不讓惡魔詛咒給本族和其他拱火盆地四周的部落帶來災難,但自從去年徐晨安排雷帶人前去援助征服摩騰族之後,表示故母神會一樣庇護遠離的五鬼族,他們每年也可以來拱火盆地或者巴族參加春秋兩次大型聚會。

這個消息是有五鬼族小女巫親自帶去的,自然也讓遷徙離開的這支五鬼族部落男女老幼感激涕零。

不過他們在此前和摩騰族的戰斗中損失不小,男人傷亡過半,眼下人口不足,也才剛剛學會耕種建房一年時間,因此沒有來太多的人,只來了十多個健壯的獵人。

這些獵人現在也遵從徐晨的指引,不再往身上涂抹那些亂七八糟的礦物顏料,雖然依舊還是相貌丑陋,但看起來卻正常了不少。

五鬼族人的歸回雖然在王城引起了一些騷動,但卻並沒有帶來太多的抵觸和恐懼,而是很快就平息下去。

接下來的三天,拱火盆地附近的部落、巴族、皮族、塌革族、有窮族等部落的參會隊伍陸續到達,從早到晚整個巴拱大道和季蒼河碼頭都是人來人往人聲鼎沸,各路旗幟和號角此起彼伏,節日氣氛變得越來越濃烈。

對于參會部落的到來,徐晨並沒有太多的精力接待,只是簡單接見了幾位大巫和一些部落的族長首領,對于這些部落送來的一些供奉禮物,也都讓小女巫代為收下,讓葉登記之後送入王城倉庫。

他這幾天一直都在忙碌建造第一座河心橋墩。

直徑三尺的巨型木樁想打入河床之中並不容易。

但因為有了浮動平台,這個工作變得相對簡單多了。

三米長的木樁插入水底,路出水面只有一米多點兒,四個年輕力壯的獵人用木棍捆綁的數十斤的石錘抬起來,然後又 烈的砸下去,重重的撞擊讓木樁不斷下沉,最終慢慢被錘進松軟的河床。

這個過程開始進行的會很快,特別是前面兩三尺,十多錘就下去了,但隨著樁打的越深,阻力也就越大,最終將一根木樁大致打進去一米深之後,基本上就打不動了。

雖然深度還沒有達到徐晨預想的地步,但因為河床常年都被河水沖刷,實際上要比泥沙淤積很厚的兩岸河灘結實許多,這個深度面勉強能夠接受。

八根木樁打進去,構成一個內徑寬一米長兩米的方形結構,就像一個方形柵欄立在水中。

此時木樁頂端差不多和河水齊平。

光有柵欄還不夠結實,四周再用尺余厚的木方和尺余長的銅爪釘在外圍進行交錯固定,如此就形成一個結實的方形木籠結構。

這些事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做起來非常麻煩和耗時。

首先是就木筏制作的浮動平台並不穩定,在上面工作的時候會時刻漂浮搖晃,人站在上面並不好操作,打一根木樁下去,足足需要兩三個小時。

光是打下去八根木樁就足足用了三天時間。

另外要固定這些木樁形成木籠,都要站在水中甚至潛入水中進行操作,而且還得兩三個人一起才行,而且在水中無論用銅錘還石頭釘入爪釘也非常困難。

就光是一個木籠,前後足足就用了五天時間才算完工。

但打造木籠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剩下還要往木籠里面沉入兩塊數百斤重的石板當做橋墩支撐柱的基石,然後將兩根直徑足有五尺高有六米的巨巨型木樁插入木籠之中充當真正的橋墩木柱,然後中間用石頭填充直至整個木籠全部填滿,讓兩根木柱上下各一根被擠壓固定在木籠之中。

如此一個木質橋墩才算大致完工。

而這兩根六米長的巨型墩柱安放進去卻是耗費無數人力時間。

因為太長太重,要想在根本就站不穩的河流之中將其安穩並且到位的插進木籠之中談何容易。

為了安裝這兩根墩柱,徐晨足足動用了上百人,大船、纜繩、木筏,幾乎能夠動用的手段他都用盡了,最終在故母節最後一天到來之前,第一座橋墩前後歷經十多天的籌備和建設之後終于建造完成。

兩根粗大的木柱,有若中流砥柱一般高高的矗立在河心中央,在流水的沖刷之下巍然不動。

「野 ……」

雖然看不懂巫王陛下耗費如此多的人力和時間在河心立起來兩根粗大的木柱有什麼用,但並不妨礙所有圍觀的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成功和驕傲。

其實從徐晨開始準備建橋,每天前來圍觀的人就很多,隨著浮動平台建好開始下樁,整天一群人就在河心砰砰啪啪的抬著巨大的石夯打樁的聲音響徹整個王城區域,因此被吸引前來圍觀的人就更多了。

尤其是最後幾天,隨著各部落前來參加巫主大會的隊伍逐漸到齊,兩岸幾乎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圍觀喝彩喧嘩之聲此起彼伏,喧囂震天。

第一座橋墩完工,徐晨經過仔細檢查和試驗之後,發現非常的牢固,似乎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好,忍不住也是長長的松了口氣。

這一個橋墩,先後就用了近半個月時間。

而河道之中共計要建造這樣五座橋墩。

但有了這個樣板和建造的方法,後面幾個相對就要快當的多。

最主要還河流最中央的兩座橋墩很難搞,而越是往淺水區,建造起來相對也就越容易。

按照眼前的試驗方案和建造速度,剩下幾個等到巫祝大會結束之後同時開工,大概在十月底之前,河道內的五座橋墩就會全部完工,剩下河岸兩邊各還有三座引橋橋墩,建造就更加容易了,根本就不需要建造木籠,只需要往河灘上打入幾根粗木當做墩柱就行。

而且這些引橋橋墩只是過渡,等到上下游配套的河堤全部修建完成之後,就會直接用石頭填造實體引橋,只留下河道之中這幾座橋墩。

因此河道之中的這五座橋墩才是重中之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