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30章 大船和桐油

……

這天,暴雨過後,徐晨正在院子外面看古和舉兩位歪把式體育老師帶著一群大班的孩子練習步操,有谷口的木匠騎馬回來告訴他,大船已經打造好了。

于是徐晨丟下一群孩子,帶著古和舉騎馬直奔谷口而去。

從一月份他去拱火族監督修建浮橋開始,他就畫好圖紙安排木匠準備木料打造一艘大船。

以前那種載十人或者十五人的河船雖然也已經不小,開到拱火盆地會引起極大的轟動,但這種船都只適合跑跑羽公族和拱火族這些近的地方,無論載人載物都還是太小了,他惦記著下游刺叉族附近的漆樹,因此必須打造更大的木船,盡快將刺叉族征服之後,把漆采割回來才行。

因為隨著木器的不斷增多,特別是木船和橋梁等的大量使用,防水防腐就成了大問題。

去年打造的幾艘木船就是因為防水做的不好,木頭直接泡水之後又晾干,如此反復幾次之後,如今都已經開始朽壞了,也沒辦法修補。

其中有一條直接不能用了,還丟在拱火族碼頭當一群孩子的游樂園,另外兩條稍微好點兒,但也開始漏水,每次出行還得拿個陶盆不停的往外舀水,不然就會沉。

這種狀態的木船莫說遠行,就連去拱火族徐晨都不敢坐,眼下便只剩下了一條開春剛打造好的十五人級別的木船,但眼下過去了好幾個月,怕是也快不行了。

如此大的消耗,就算巴族眼下財大氣粗也受不了,畢竟砍這些大樹需要大量人手不說,晾干也需要年余時間,另外船越大,消耗的人工時間也越久,壞一條就越發心疼。

因此防腐防漏就成了眼下最急切的問題。

眼前打造的這條木船,長約十五米,寬約四米,帶有甲板和貨倉,上面還有一個遮風擋雨的木棚,看起來就像旅游區那種烏篷游船的放大版,船中央還有一根桅桿,用來掛帆,總之就是個四不像的東西。

以前十人的小船,一群木匠一個月能夠造兩條左右,但這條木船前後竟然弄了近四個月才終于成功。

新的木船架在谷口的涼棚下面,比一個成年人還高,看起來非常壯觀。

船體全都是用寬大厚實的木板拼接而成,平底方頭,下窄上寬,頭尾微微上翹,但整體來說,還是一個四四方方的模樣,形狀和前面幾艘船並沒有太多變化。

船大自然接縫就多,構造也更加復雜,對于防水的要求也就更高。

為了打造這艘木船,光是松脂就用了十數斤,幾乎把部落的儲備全部耗光了。

但即便如此,徐晨仍舊還不放心,叮囑船打造好之後不要急著下水,免得船體接觸水之後變形朽壞的太快。

「晨嘎,這艘船怕是能坐五十人。」古興奮的模著寬大的船體激動的流口水。

徐晨搖頭說︰「最多能坐三十人。」

舉興奮的點頭說︰「三十人也很多嘎。」

徐晨哭笑不得的說︰「就這點兒出息,我還想打造能坐一百人的大船呢!」

不光古和舉听的一呆,一群木匠都感覺到手腳發抖,一個負責造船的木匠苦著臉說︰「這艘船都用了四個月時間,若是坐一百人的大船,怕是跟大院差不多大了,我們幾年也造不出來。」

「眼下的確是造不出來,不光是因為人數的問題,還有很多麻煩的地方,這艘船我們必須做好放水防腐,要保證至少能夠用七八年才行,以後就造這麼大的船就行了。」

一群木匠一個個模著額頭的汗水松了口氣,其中一個說︰「木頭泡水之後就容易壞,不光縫隙慢慢會變大漏水,木頭也會爛掉,用七八年肯定做不到。」

「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不然花費這麼長時間造一艘船,只能用半年一年,那代價也太大了,我們承受不起,方法我已經想到了,這艘船先放這里遮蓋好,你們抬一根兩米長的大木進來,我要做一個榨油的東西!」

「榨油莫西嘎嘎?」有人滿臉懵逼的問。

徐晨也懶得解釋,只是擺手說︰「等做出來你們就知道了,快準備干活兒。」

于是一群木匠也不再問,七八個人一窩蜂出去,不久便用木杠和麻繩吭哧吭哧抬進來一根直徑足有三尺的粗大圓木進來放在涼棚的地上。

徐晨讓人拿來墨斗和尺規,在上面縱橫畫出來一些標線之後,讓這些木匠把圓木剖成大小兩半之後,在大的一半中間掏空出一個直徑約一尺的凹槽。

對于徐晨的吩咐,一群木匠沒有表示任何疑問,畢竟都是一群工具人,只能算是輔助文明升級的NPC,因此很快便拿起刀斧鑿子,圍著這段木頭開始啃啃啃啃的忙碌起來。

徐晨站在旁邊看了半個小時,又仔細指點了一番之後,帶著古和舉離開谷口回去。

幸虧有馬,不然這一天天的時間都耗費在跑路上了。

騎在馬上,徐晨看著綠意盎然的山谷和已經被馬車行人踩踏的比較瓷實的馬路,滿臉唏噓感慨。

想當初穿越之後第一次下山,從山腳下走到山谷口,足足用了兩個小時,走到山谷外的河灘基本上就小半天沒了。

但眼下,騎馬來回一趟也不過半個小時的樣子。

回到大院,徐晨也沒去給孩子們繼續上課,而是直接去了冶煉作坊。

為了建設王城和支持遷徙部落的定居點建設,徐晨在拱火族附近新建了一座冶煉加工作坊,主要用來鑄造刀具、農具和車軸等物品。

而巴族這邊的冶煉作坊,眼下主要是用來鑄造銅錢,然後配合徐晨的創新發明,臨時鑄造一些特殊的工具,當然,也會根據附近烏族、胡族等巴盟部落的訂單制作一些刀斧工具,但以後冶煉加工的重心肯定會放在王宮附近。

冶煉工坊眼下只剩下了三個工匠,每天的任務很簡單,就是不斷鑄錢,斷斷續續一個月下來,能夠鑄造大概兩千枚銅錢的樣子。

自從去年巫主大會上正式開始在大聯盟內部推行銅錢之後,銅錢的需求 然就膨脹起來,再加上烏族的銅產量也越來越大,保持著每個月上千斤的規模,這些銅錢實則近半都被烏族賺去了。

當然,巴族賺的更多,眼下已經積累了數千斤的銅,暫時足夠支持整個大聯盟的金屬需求。

為了給木頭防腐,眼下就必須把桐油搞出來,這東西非常重要,這玩意兒防腐又防水,未來絕對是不亞于青銅器的重要資源。

唯獨讓徐晨郁悶的是,油桐眼下產量還不成規模,夾族附近最多,但兩年下來也不過積累了不到三百斤的樣子。

要把桐油榨出來,需要一整套的工具,掏空原木做成木榨,還需要有金屬圈來包裹制作油餅,因此眼下必須再做一批銅圈出來才行。

銅圈結構簡單,就是一個直徑一尺,寬厚各一厘米左右的金屬圈,也不要求制作的多麼精細,只要大小一樣就行。

而且開模也很簡單,就是將陶泥平鋪在地上,用木棍和繩索當做圓規,將陶泥切割出來一個環形的泥圈,稍微陰干一下,將融化的銅汁澆進去冷卻就成了。

徐晨在冶煉工坊忙活了半天,指導幾個窯工和冶煉工人做出來幾個模型,澆鑄出來幾個銅圈,看著質量還不錯,因此便叮囑他們這幾天繼續多做一些。

銅圈和木榨都有了,但還需要有處理油桐籽的工具。

于是接下來的幾天,徐晨都在忙前忙後安排人處理這些事。

一是要將夾族送來的油桐籽清理干淨,將里面爛掉的或者皮殼全都撿出來丟掉,然後趁著大太陽拿出來晾曬除潮。

另外陶器作坊的涼棚下面,搭建一個火灶,上面用陶磚和陶板將爐膛封住,把處理干淨晾曬干燥的油桐籽放在火灶上小火燻烤烘干繼續月兌水。

然後將完全烘干的桐子放在石臼之中春碎,最後還要用石磨磨成粉末備用。

因為油桐有毒,這些處理工具都必須是專用的,不能和任何處理食物的加工工具混用,因此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消耗。

石臼還好說,就說石磨,因為比價考究工藝,一群熟悉的石匠又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制作和指導其他部落學習,巴族眼下只剩下了兩個石匠,打造石磨的速度非常緩慢,一個月下來也就完成兩副,去年秋天答應其他部落的石磨眼下才交付出去七八副。

而巴族分家之後,還得優先滿足自己部落內部的分配,至少每個家族要有一副才勉強夠用。

榨油磨坊這副石磨,就是徐晨截用了本來該送去蒼族的石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