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26章 新造浮橋

……

一月中旬。

拱火盆地,烏族和雷族聚集的區域。

季蒼河兩岸數千人正在忙碌耕種。

北岸五個部落散落的河灘上,並不太規則的大片農田隨著河岸和起伏的土丘坡岸,構成了一幅縴陌縱橫的農田景象。

南岸,規劃的王城四周方圓十余里之內,五大族群定居點分散修建起來大小四十余棟院落。

這些院落有土磚也有夯土,雖然有些還未封頂遮蓋茅草,但基本上都已經完工。

依托這些定居點和大小院落,四周都開墾出來成片的農田。

這些農田看似東一塊西一塊,但實則細看,卻是縱橫交錯規劃的非常平直。

站在王城中心所在的一座土丘高處四顧,就能更清晰的看到以東南西北四條中軸為界,將四面八方分割成了整齊的區域。

四大族群,各據一方。

雖然眼下都還非常分散,但在未來不久,這里將會變成一片繁華熱土。

以後所有部落,將都以搬遷到這里居住為榮。

按照現在的規劃,王城所在的南岸,將會形成農業和政治中心,而北岸所在的拱火族區域,將會形成工業和商業中心。

從交通來說,拱火族所在的北岸更加具有優勢,巴拱大道沿途輻射的部落更多,來往更加方便。

但這兩大區域肯定不能分開各自為政,隨著不斷的發展,聯系會變得更加緊密。

但要維持這種日趨緊密的關系,連通兩岸的橋梁就必須保持暢通無阻才行。

九月倉促修建的浮橋經過幾個月每天來來往往的踩踏蹂躪之後,眼下已經不堪重負,許多地方不僅開始損壞,主體結構也已經出現了不少問題,甚至經常還會因為搖晃發生人員和貨物落水的情況。

而開春之後很快就會進入雨季,隨著季蒼河水流的增大,這座浮橋估計最多還能堅持一個月就會被沖毀。

兩岸如今來往頻繁,若是沒有橋,光靠木筏和木船,情況肯定就會變得比較麻煩。

因此徐晨這次還沒等到春耕播種結束就匆匆趕過來,就是要趕緊重新修建一座更好的浮橋。

徐晨如今住在巴族本族在這里的小院之中,里面四男四女都是都是母巴從巴族精挑細選的人,句和告兩位彪悍的獵人軍官都在其中,另外還有兩個同樣精壯的家伙,都是巴族最勇 的獵人,而四個女人,也都是徐晨最親近的大姨小姨,其中包括十三姨和十五姨。

作為主族,句和告主要是在這邊維護四個家族的統一,包括安全、狩獵、耕種和訓練,每個院落都有一個女人擔任家長,負責照顧和管理家庭。

而且這邊長期有徐晨坐鎮,倒是不會有任何問題。

徐晨這次又帶過來葉和古舉等一群人,使得主院就比另外三個院子要熱鬧的多。

實際上,自從巴族這四棟夯土新房建造好之後,每天都很熱鬧。

眼下的居住格局和以前各部落分散數十里居住不同,巴盟除開木牙族之外的六個部落都在北門附近劃分了定居點,分布在沿河上下十里之內,看似也比較分散,但實則比此前巴族到烏族三十里,烏族到季族五十里這種局面近的那不是一點半點,而且各部落都有馬,串起門來簡直就和喝水差不多。

因此定居下來之後,巴盟這些部落之間幾乎每天都會互相來往,而巴族就是所有部落最喜歡來的地方。

一是巴族的房子最大氣寬敞也最整潔美觀,而且家產又多,各種生產生活物資和家畜家禽都有,熱鬧的不像話。

二就是巴族也是整個大聯盟的核心首領部落,他們也都以巴族為驕傲,彼此來往也是為了加強感情聯絡。

三就是巴族的定居位置最特殊,因為就在王城通往拱火族北岸的必經之路上,來去浮橋和碼頭必然要經過巴族。

至于其他部落,照樣是如此,只要有空閑或者過河來往路過,都喜歡跑到巴族四棟院子參觀打招呼。

于是乎王城這邊還沒修建,許多部落的房子都還沒建好,巴族定居的這一片地方就變得異常熱鬧起來,簡直就成了新聞匯聚地和聊天交流的不二場所。

徐晨從巴族回來之後在主院定居下來之後,每天也被這些來往參觀打招呼的人弄得是哭笑不得,不過他也喜歡這種熱鬧氣氛,因此每天早晚都和不同部落的人一起來往。

為了建造新的浮橋,徐晨專門在北岸拱火族碼頭附近搭建了一座涼棚,開始籌備打造單體木船。

浮橋只要造的好,其實也能抵御較大的洪水。

只不過對浮墩和連接和固定材料的要求很高。

眼下徐晨能用到的只有木頭和繩索,因此這種浮橋最終能夠抵抗多大的洪水沖擊他毫無把握。

但他知道,用船做浮墩肯定要比用圓木做浮墩的承載力和穩定性好的多。

就算不能抵御夏季最大的洪水,但至少春秋兩季能夠扛過去。

只要這種浮橋建造成功,那麼全年最多也就兩三個月兩岸通行比較麻煩一些而已。

而雨水最多的盛夏,實則各部落之間的來往也會非常少。

一是氣候炎熱多雨,來往不方便。

二是毒蛇毒蟲野獸橫行,也不是很好的出門時節。

因此夏季兩岸就算沒有橋梁,實則也影響不大,反正幾乎什麼事都干不了。

巴族幾位木匠眼下已經先後打造了七艘木船,前兩艘都是實驗性質的,眼下都已經沒用了,丟在巴族河口當漁船,另外去年九月參加故母節打造的那三艘載十人的木船,一直都是主力運輸船,後來徐晨冬天到拱火盆地主持建造定居點和各種作坊,幾個木匠在家又打造了兩艘木船,船體更大一些,但也只能坐十多個人。

而最大的這艘已經成了徐晨的主力旗艦,這次來坐的就是這艘。

眼下因為榫卯、膠水等拼接工藝粗陋,因此徐晨造船的時候,都是以原木大小來確定船的大小,每一塊木板,都是以通木為板,除開兩邊拼合之外,兩頭是不做任何拼接處理的。

因為接頭越少,意味著縫隙越少,漏水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有了這七艘大大小小的木船積累的經驗,眼下徐晨要打造的單體浮墩就毫無難度了。

這些作為浮墩的木船只需要做成一個船的樣式就行了,里面什麼都不要,然後以木船為承載平台,在上面搭建橋梁和木板。

這次徐晨帶過來四個木匠,又從木材加工廠和車輛加工廠各自招了幾個木匠和學徒工,組成一個二十人規模的團隊就在碼頭附近開始叮叮當當的干起來。

眼下拱火族這邊不缺木頭,一年前徐晨就在安排拱火族雷族五鬼族等部落籌備磚石木材,眼下河岸上堆放了數百根,都是那種直徑兩尺三尺的巨木,本來是為建設王城準備的房梁,但眼下事急從權,只能先拿來用了再說。

按照徐晨的設計,這些單體木船每艘長三米,寬一米,前尖後寬,每兩艘作為一組浮墩,用木方和木板以榫卯和銅釘結構拼在一起,組成一段橋面。

因此眼下不光他們在碼頭負責鋸木打造浮墩木船,實際上木材加工廠也在按照他要求處理當做承重梁的木方和鋪設橋面的木板。

而光有木船還不行,為了將這些木船穩固在河水中不會被沖走,還得想更多的辦法。

古代的浮橋徐晨不知道是怎麼做的,但他知道船在水中想要固定,錨的作用巨大。

不過眼下銅還屬于奇缺物品,而且光是建造浮橋就要打造二三十艘單體木船,因此想要制作這麼多金屬錨是不可能的,那麼最簡單最便宜的只能是石頭。

因此徐晨安排雷帶著一大群各部落最大力的獵人,到附近尋找大石頭,樣式並不要求,但一定要重,而且越重越好,盡最大的努力將其弄回來。

于是每天除開不斷有成群結隊的男人光著膀子往碼頭抬木頭之外,還時常能夠看到十數人用麻繩和木杠抬著數百斤重的大石頭從野外嘿幼嘿幼的搬運回來。

這些大石頭運到河邊,徐晨讓木匠在上面尋找合適的位置打出石孔或者打出便于系繩的凹槽,然後按照規定的路線推入河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