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徐晨歇下來之後,一群男人又開始上手學習,徐晨擦著汗在旁邊繼續指導,如此鬧哄哄又過去半個小時,終于有人能夠推著石磨連續轉動了。

于是現場一邊歡呼,徐晨也長吐了一口氣,而學會推磨的家伙同樣是滿腦門汗水,興奮的是嗷嗷怪叫。

這種利用T型磨桿人力推磨的加工方式和獨輪車一樣,是華夏獨有的神器,西方雖然石磨的產生和應用也比較早,但都是用橫推方式。

這雖然是一種簡單的連桿傳動技術,但在真正的力學傳輸概念還沒有形成之前,中國人用的不是科學理論,而是陰陽五行理論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做指引。

中國人做事講求技巧,一般不會用蠻力解決,比如因勢利導,借力發力,四兩撥千斤,在實際操作之中,努力將這些理論發揮的爐火純青,從而達到省力省時高效的目的。

比如騎馬高手講求人馬合一,武功高手講求人劍合一。

這並非是什麼夸張的說法,而是一種境界,練習到極致,無論是馬還是劍,都會像身體的一部分一樣熟悉,達到一種自然和諧的境地。

推磨自然也是如此,不能簡單的把磨當做一件工具,而是要把磨當做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自己的手眼身心和全身的力量在推磨的過程中,都充分和石磨的運轉達成一種微妙而自然的平衡,達到人磨合一的地步,借力發力因勢利導,借用磨的旋轉速度,只需要施加一個持續而且並不算太大的力量,就能保持磨的持續勻速旋轉。

當然,這些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和模索,才能掌握其中的用力借力發力蓄力而達到最省體力的運動狀態。

這副石磨徐晨只能推十多分鐘。

但他小時候看見老爹能夠持續推一個多小時,甚至閉著眼楮推還有力氣哼歌。

他相信,那就是推磨達到了傳說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眼下的一群大力野蠻人雖然不太明白徐晨所說的借力和節奏,但基本上都能很熟練的推獨輪車,因此徐晨用獨輪車的經驗來提醒之後,慢慢也就有人明白了這種借力的關鍵,那就是不能和石磨較勁,而是要順著旋轉的速度,在磨臂轉過直線點的時候發力,利用身體前後擺動,將推力改成拉力,這樣石磨就能順利轉動不會被卡死。

因此在一個家伙終于成功學會推磨之後,很快更多的人也慢慢開始領悟到了簡單的技巧,再然後,就沒徐晨什麼事了。

一大群年輕精壯的野蠻人開始爭奪推磨權吵嚷喧嘩,而徐晨則開始指導小女巫如何更快更安全的喂磨,小女巫學會之後,徐晨又安排了幾個日常處理食物的女人上前學習,如此磨坊變得更加熱鬧起來。

又過了大半個小時,男女配合推磨喂磨看起來沒有了太大問題之後,徐晨就沒再磨坊呆了,而是讓端著一盆面粉要去做一頓面食犒勞一下自己。

穿越四年多,他終于搞出了面粉。

雖然這不是小麥面粉,而且還含有大量的麩皮,用來做精致的面點糕點肯定不行,但用來做簡單的面餅面條饅頭包子肯定不會有太大問題,只是不如小麥粉蓬松軟滑罷了。

但無論怎麼說,也比用石臼春碎捏成的烤餅和雜糧粥味道要好的多。

徐晨要用面粉做面食,葉和小女巫自然不會放過學習的機會,就連母巴和阿母商量了一下,一人在磨坊照看磨面,一人帶著一群每天做飯的女人去廚房幫忙並且學習。

自從去年秋天徐晨帶著皮族大巫歸來制作了一頓豐盛的殺豬宴之後,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教部落的人學習制作新的美食了。

豬肉肥膩美味,但卻不可能常吃,一年也就能吃兩三次,而面食就不一樣了,有了神奇的石磨之後,以後就能天天吃面食,因此必須要盡快學會制作才行。

在廚房里面,徐晨讓葉找來干淨的陶盆,取了大半盆面粉,加水開始和面,一邊忙碌還一邊解釋,小女巫和葉還有母巴帶著一群女人都圍在旁邊仔細觀看。

雖然真正的面粉今天第一次出現,但以往制作雜糧餅或者肉餅的時候,女人們也一樣會這樣處理,因此大家都能看懂。

不過接下來的揉面才最為重要,在他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過程中,最終陶盆里面多了一團黃褐色的面團,徐晨將其反復揉捏又放在桉板上摔打,直至將表面揉成光滑的模樣,這才放在陶盆之中,用濕麻布蓋起來醒面。

眼下巴族采集播種的野麥應該是燕麥,但也可能屬于大麥的一種,畢竟眼下都是史前物種,純野生狀態,除開植株樣式徐晨還算熟悉之外,具體品種他無法準確辨認,只能確定並不是他曾經熟悉的小麥。

這種麥子顆粒瘦小,種皮很厚,澱粉含量並不算高,味道自然遠不如小麥,但在當下,卻是最適宜這里環境生長的,只要撒播在地里就能茁壯成長,而且長在河灘平緩地帶,采集容易,因此一直以來都是巴族和其他部落食物的重要來源。

本來澱粉含量就少,而且還含有大量粗糙的麩皮,因此徐晨並不敢保證就一定能夠做出來熟悉的面食,但無論如何,他相信用面做出來的食物,怎麼也要比雜糧粥和雜糧餅好吃。

而且,徐晨記得的面食眾多,只需要慢慢研究實驗,最終一定能夠做出來比較美味的面食。

另外眼下都是帶有大量麩皮的全麥面粉,若是清理掉麩皮之後留下面粉,他相信無論是口感還是味道都會有極大的提升。

不過今天肯定來不及了,因為還沒有面篩,另外部落的竹子才剛剛長了一年,最近又在大量長出竹筍,正是發展壯大的時候,砍伐使用太可惜了,因此眼下只能吃全麥面粉。

醒面的時候,徐晨讓廚房的女人去取來一些干腌菜和一塊臘肉,洗干淨切成小段和顆粒,放一些蔥姜和少量胡椒攪拌成餡兒。

另外讓人去河灘上割一些香茅,並且在陶鍋中加上水開始燒火。

一群女人對徐晨的安排自然是言听計從,全都很快忙碌起來,叮叮當當一陣忙活之後,等到餡料弄好,徐晨把醒過的面團取出來, 成長條揪成雞蛋大小的劑子,開始教一群女人學包包子。

實際上在和面揉面的過程中徐晨就已經發現了,這種澱粉含量並不高的野麥粉粘合力並不強,經過醒面之後略有些改善,但依舊感覺比較死板的樣子,他有預感,這包子蒸出來一定不會很松軟。

不過他並不在乎,他要的只是一種食物的形式。

因為從此以後,面食一定會成為部落的主食。

他要借故母節的機會,把這種面食介紹和推廣出去,用面食的美味征服一群巫和族長首領,借此繼續推動所有部落對耕種的熱情,而不能因為滿足而開始擺爛。

把腌菜肉餡包入面團之中,這是一種全新的食物制作方法。

不僅小女巫和葉感興趣,母巴和一群女人也都跟著學的很認真。

很快,桉板上就多出來好多大大小小歪歪癟癟的各種樣式的包子,又或者是看不出來形狀的面坨坨,甚至還有的因為面皮捏不攏,看起來就像酸菜肉餡炸了一樣,恨不得噴出來。

徐晨雖然不常動手制作食物,但明顯最後整個桉板上,他做的包子最囫圇好看,依舊保持著部落美食制作當仁不讓的頭把交椅。

包子包好,很快陶鍋里面的水也開了。

徐晨讓人把平日蒸菜的木格子放進去,上面鋪上香茅,然後將包子一個一個的擺放在香茅上,放滿之後在陶鍋上面加了一個陶圈,又放上一個木格子,鋪上香茅繼續放包子,等兩層放滿之後蓋上鍋蓋大火開蒸。

蒸菜在巴族也已經不是稀奇,眼下開春之後鴨蛋每天都能撿幾十個,因此蒸蛋已經成為了部落斷女乃之後嬰幼兒的每天必吃的食物。

另外徐晨還教女人們制作過蒸魚,蒸肉,蒸山藥、蒸雜糧麥飯等各種簡單的食物。

在沒有發明炒菜之前,煮和蒸一直都是中國兩大烹飪方法,而且各自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也都各自發展處各地千奇百怪的食譜菜品。

而蒸包子和饅頭,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統統都吃過。

不過這種面食在巴族還從未出現過,今天是徐晨第一次展示,所以母巴和一群女人從頭到為全都觀察的很認真仔細。

因為大家都知道,徐晨雖然會發明發明各種稀奇古怪的美食,當他實則也很懶,教會大家之後就再也懶得親自動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