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一架接一架的簡陋木筏不停的渡河,在此起彼伏的號子聲中,一群群獵人劃槳搖櫓在清澈的江水中起伏顛簸,順流而下的同時也在不斷往對岸靠攏上岸。

差不多一個小時之後,三百余人的隊伍全部渡河完畢,徐晨和古舉二人也坐上最後一架木筏,帶著三匹馬在一群膀大腰圓的獵人劃槳護送下抵達對岸。

此時已經上午十點左右,太陽已經升起老高。

深秋的烏龍江兩岸的山嶺河灘紅綠交織,色彩斑斕。

成群的大小野獸就在河灘上悠閑的覓食,另有數不清的野鳥在河灘山林之間飛翔嬉戲。

秋高氣爽,天高地闊。

渡河的獵人全部按照各自部落集合列隊,三百余人雖然看起來服飾各異,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完全是一支雜牌軍,但每個人實則都是各部落最勇 優秀的獵人。

他們今天都沒有攜帶太多武器,除開防身必須的匕首短刀和一部分弓箭之外,幾乎人手拿的都是套馬桿和繩索等物。

雖然人人臉上都有抑制不住的激動和興奮,但卻沒有人大聲喧嘩吵鬧。

甚至這次都沒有任何旗幟,也沒有吹響號角。

這是一次要保證足夠安靜的大型圍獵活動。

許多獵人把眼神落在徐晨和龍等人帶過來的七八匹渾身濕漉漉的駿馬身上,眼神更是熱烈無比。

肉我之所欲也,馬更是我之所欲也。

對于所有男人來說,馬就是他們眼下最為熱切期盼迫切想要擁有的野獸。

只要今天圍捕野馬再次成功,則參加圍獵的所有部落都會獲得分配野馬的機會。

甚至許多人都已經開始相像自己以後也騎上一匹雄壯魁梧的高頭大馬迎風馳騁的豪邁颯爽。

不過徐晨和龍等一群軍官此時的情緒確實非常的嚴肅認真,甚至還帶有一種焦慮和不安。

因為這群野馬的生活環境和烏族外的河灘完全不同,沒有小山谷,不熟悉地形,而且野馬分布區域面積巨大,幾乎散落在方圓數十里的一片野草茂盛的河灘山坡之間。

雖然這次兩組人馬加起來有六百多人,大部分都是去年參加過圍捕野馬的熟手,而且又早早的都在部落進行過專門針對性的訓練,無論技術還是配合都比去年強數倍,但面對如此開闊而陌生的環境,實際上風和龍等一群軍官心中都沒有太大的底氣。

沒開始之前都是野心勃勃。

但當真的行動開始之後,所有人都感覺到口干舌燥內心惴惴不安,似乎面對這群野馬,要比面對去年野狼灘那上百頭野狼更加讓人緊張。

不過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去  。

更何況眼下萬事俱備,巴族山谷河灘還有上千男女老幼正在翹首期盼他們大獲而歸。

因此等到所有獵人整隊檢查完裝備,徐晨也沒有猶豫,翻身上馬發出圍獵正式開始的命令。

三百余人按照各自部族先分成十人小組,然後打亂之後三組一隊,所有隊都由去年參與過圍捕野馬的獵人首領負責帶隊,各隊各組都混編有套馬桿、絆馬索、繩網、投石索、套繩等各種捕馬工具。

十二個三十人規模的小隊陸續出發,沿著河灘分散隱入密密麻麻的荊棘野草之中失去蹤影,行進途中,各隊各組之間還會不斷通過野鳥啼鳴或者野獸的叫聲來互相聯系,以互相定位和方便支援。

這次圍捕野馬無論是規模還是參加的人數,都要比去年多的多。

而且各部落對于野馬需求量的急速攀升,這次的圍捕活動不光徐晨上心,實則其他部落更加上心。

自從去年巫主大會圍捕野馬大獲成功之後,就在各部落掀起了一股抓捕野馬的熱潮,當然,幾乎沒有成功的,畢竟這東西跑得快而且野性十足,沒有充足的規劃和圍捕方案基本上不會成功。

更何況還是一群馬都還沒學騎會的野人。

就算是風和龍這些幾乎天天騎馬的人,你讓他們揮舞著套馬桿去追逐一群野馬試試,也絕對不會有一個人成功。

因此所有人部落幾乎都把成功的希望放在了這次巫祝大會上,畢竟這件事是徐晨在三月的故母節上就已經定下的計劃。

而從三月到九月,巴烏兩族除開夏日漲水實在無法通行之外,其他時間一直都在不停觀察兩岸馬群的分布和動向。

本來巴族到烏族之間有一群三四十匹的野馬聚集,但這些野馬因為對人非常警惕,觀察幾次之後就開始分散逃離,再加上入秋之後修建巴烏大道鬧騰了個把月,這群野馬徹底就銷聲匿跡了。

按照風等人的觀察,一部分可能度過烏龍江去了南岸,一部分則進入山林不知所終。

因此眼下就只剩下了烏龍江對岸河灘的野馬群。

這群野馬規模龐大,數量不會低于一百三十匹,分做大大小小十多個族群,忽聚忽散,但都散布在巴烏之間對岸上下五里到十里區域之內。

為了打探這群野馬的數量和分布狀態,又不會打草驚蛇引起野馬群的不安和警惕,風和龍等人帶著兩族精銳獵人小分隊,前後十數次渡河暗中搜集資料,到眼下也基本上模的很清楚了。

不過清楚歸清楚,難度歸難度,兩者並不相沖突。

對岸這片河灘從野狼灘到巴烏中間位置,形成一個大致葫蘆形狀的兩段區域。

上游原來是一群野狼的勢力範圍。

下游是一群野馬的勢力範圍。

狼雖然凶殘野蠻,擅長圍獵和捕食野獸,但實際上對野馬沒有太大威脅,因為無論體型還是實力,野狼都不佔上風。

或者說狼群的主要食物是野羊、小鹿、兔子、野鳥等中小型野獸,對野牛野驢野馬這些中大型野獸的興趣並不大,就算是對這些族群發動進攻,也只是針對其中的幼獸。

就好比徐晨穿越第一年在巴族山谷遇到的狼群圍捕小馬駒一樣。

野狼狡猾凶殘,一般不會去主動攻擊成年野馬,因為要是被野馬撩上一蹄子,直接就瘸腿斷骨的下跪,更何況野馬滿嘴牙齒也不是光吃草的,雖然它們不吃肉,但被啃上一口一頭狼基本上就廢了。

于是,下游這一段近十里的狹長型葫蘆灘,便成為了野馬群的安穩棲息地,就算是野狼來了,基本上也就撈幾只小獸然後離開,雙方並不會形成劇烈沖突。

而且這群野馬的活動範圍不僅僅是河灘,從河灘到附近山嶺之間,還有大片低矮灌木樹林形成的緩坡地帶,到了冬夏時節,這些野馬基本上都在緩坡山林之中生活,習性和當初烏族谷口外那群野馬一模一樣。

甚至通過體型和族群特點看來,兩岸的野馬其實就是一個種群,不過是因為食物和領地爭奪才慢慢分開的。

而對岸這些野馬之中,就有不少是從對岸被巴烏兩族越來越頻繁的活動擠壓渡河過來的,生活在一起並未受到排斥。

因此可以看出,就和人類不斷的要和其他族群進行交流來往一樣,馬群也一樣,兩岸的野馬群應該互相有來往,通過交配來獲得新鮮血脈。

正是因為如此,這種野馬群之間的交流會給這次的圍捕活動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因為這會讓這邊的野馬群對人類的警惕性大大增加。

這在此前風和龍等獵人的打探之下已經顯露無疑。

以前就算在烏族河灘,獵人和馬群遇上,馬群最多會有些不安,但卻並不會明顯表現出警惕,大規模的奔逃更不可能,但他們在打探之中偶爾遇到野馬群,這些野馬表現的非常警覺甚至是敵意,幾乎一個照面便會嘶鳴著招呼同類趕緊逃走。

這說明馬群之間也有自己獨特的傳遞消息的方法。

人類已經讓這些馬群產生了恐懼。

徐晨也相信,無論這一次的捕馬行動成功與否,巴烏兩族之間烏龍江兩岸將再也不會有大型的野馬群存在了,甚至有可能以後一匹野馬都看不到。

因為人類如此大規模的而且日益頻繁的活動,對野馬的生存已經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一旦逃月兌,它們將徹底遷徙遠離人類生活的區域。

因此這一次的圍捕行動,其實就是一錘子買賣。

若是這次不成功,以後再想尋覓這麼好的機會就太難了。

在徐晨等人在下游行動的同時,風帶著同樣三百余人也照樣分成大小相同的隊組,分散到河灘和緩坡山林之中,加速往下游的馬群逼近。

為了圍捕這群野馬,徐晨將打听的消息匯聚整理之後,制定了一個在他看來最可能完美的計劃。

因為這片葫蘆灘面積大範圍廣,再加上緩坡密林情況復雜,也沒有一處死地可以將野馬群逼進去抓捕,因此一切都只能靠人力和陷阱。

按照計劃,上下游兩頭逼近之後,將野馬群圍堵在靠近葫蘆腰附近的河灘,因為這個地方山坡地形略微陡峭復雜一些,野馬相對來說不容易一窩蜂的就沖進去分散開來。

而這次制定的圍捕區域,就在這片山坡樹林邊緣。

兩組分別會派出一半的人在山坡附近設置絆馬索和繩網,構成一個麻袋口一樣的包圍陷阱,一旦馬群被驅趕進去之後,這些布置都會對馬群形成巨大的牽制和混亂。

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則負責從河灘往山林方向擠壓驅趕,讓馬群不至于往上下游河灘逃離甚至渡河,所用的工具就是繩套和投石索,遇到逃散或者落單的野馬也能進行捕捉。

還有數十人則都是精心挑選身手敏捷的套馬漢子,他們人手一根套馬桿,其中大部分都是巴族烏族精通騎馬的精銳獵手,一旦野馬群發生混亂,他們就可以沖進馬群乘機抓捕,只要野馬被套住,基本上就跑不掉了。

一切計劃都已經在巫主大會前幾天都布置完畢,所有任務也都分配到各小組軍官甚至核心小隊成員。

至于從未參加過圍捕野馬活動的羽公族和客邀的有窮族、塌革族等部落的獵人,這些參與的獵人主要是作為輔助力量,比如拉扯絆馬索,驅趕馬群等。

反正多了兩百多人參加,讓這次的圍捕行動的入手充足了不少。

而巴族拱火族去年參與過捕馬的獵人,今年都成為了圍捕的主力。

時間一晃就過去兩個小時。

徐晨帶著古和舉等人騎馬站在一處略高的土丘上往埋伏處張望,四周還有十多個背弓提刀或者手持長矛的巴族獵人守護。

這次圍捕野馬的活動他不會參加,因為人數已經足夠多,這種以身犯險的活動他不願意摻和。

另外這次參加圍捕的主力都是各部落最勇 和擅長圍獵的獵人,比他這種要力氣沒力氣,要速度沒速度的弱雞野人強多了。

更何況他也想借此訓練一下風和龍等一群軍官的領隊配合和指揮能力,以為將來單獨帶兵外出做一些準備。

雖然還不知道兩支隊伍眼下具體布置如何,也看不見馬群,但通過河灘上和灌木荊棘的搖晃和野馬嘶鳴奔跑的動靜,徐晨大致還是能夠判斷出此時河灘上的野馬還沒有發現大量人類靠近的跡象,雖然有些地方出現一些騷亂和動靜,但並沒有形成大範圍的馬群劇烈活動。

就在一群人等的心焦的時候,突然遠方山坡邊緣傳來一聲尖利的哨音,然後就看見一條細細的紅色煙霧升上天空,

徐晨臉色一喜。

這是他專門為這次圍捕野馬準備的響箭,其實就是在箭上綁一根柳笛,一但發射出去就會發出尖利的響聲,至于紅色的煙霧,則是同樣綁在箭上的一管丹粉,在射出去之前拔掉堵塞的布條,箭失飛上天的過程中就會漏出來形成這種紅色的煙霧痕跡。

此箭射出,就表示一支隊伍已經完全布置好埋伏和口袋。

片刻之後,在上游葫蘆腰附近河灘上,也有一支同樣的響箭射上天空。

兩道紅色的痕跡在碧藍的天空之中看起來非常的清晰惹眼。

而馬群對這兩聲幾乎細不可聞的哨音毫不在意,更不可能去觀察到天空的紅色煙痕,仍舊毫不自覺地在濃密的野草河灘和荊棘叢林之中覓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