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二月底,雨水越發充沛。

山川田野已經完全被蔥蘢的綠色完全覆蓋。

河灘山坡,繁花落盡,萬物進入了蓬勃生長期。

河谷兩岸的大片農田更是郁郁蔥蔥,麥豆生長的極其茁壯茂盛,尺余高隨著溫潤潮濕的河風起伏跌宕,宛若一片青色的草原。

隨著農田的大面積開墾,往年野草荊棘茂盛的山谷之中,已經很少能夠看到以往那種一人多高的野草交織的蠻荒場景,取而代之的是一眼望去平坦空闊,青翠碧綠開闊無比。

小河的水慢慢充盈,清澈的流水整日嘩嘩流淌。

不過今年的河谷,食草類野獸少了很多。

自從馬群去年被圍捕馴服之後,隨著巴族人越來越多,活動範圍和空間越來越大,年年禍禍農田的野獸,也逐漸失去了蹤影,如今剩下的一些,不過是些山鹿野羊,已經完全不成氣候。

分組包干對于農田的管理好處顯而易見。

部落兩個家族各自負責河岸兩邊的農田,整天都有成群結隊的女人忙碌來往于農田之間巡邏,不光是驅逐野獸和鳥雀,除草也變得勤勉了許多。

往年,若不是母巴和阿母帶隊提醒除草,基本上很少有女人會單獨主動去做這件事。

但今年的風氣完全改變,根本就無須母巴阿母這些族長首領提醒和帶隊,各小組的男女就會自動去完成。

因此在這種精心照顧下,今年農田之中的麥豆漲勢更加喜人,農田之中,入眼看到的幾乎都是豆苗和麥苗,很少能夠看到往年那種雜草叢生的樣子。

試驗田是徐晨負責的項目。

但因為他開春播種之後一直在忙碌冶煉青銅制作大量的刀斧刀劍和制造車輛,因此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巡邏照看,只安排了古和舉帶著幾個少年和孩童巡邏驅趕鳥獸,不過母巴知道試驗田的重要性,親自帶隊除草,因此試驗田的漲勢也一樣很好。

只是相對于往年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差距,今年的試驗田和別的農田看起來並不十分明顯。

不過若是在農田之中仔細觀察,還是會發現試驗田的麥豆漲勢要茁壯的多,顏色也更加青蔥翠綠。

幾匹懷孕的野馬和一頭瘸腿的野驢,在二月中旬到月底之間,陸續生產,部落新添四匹小馬和一頭小野驢。

一只野羊竟然也有產下一頭小羊,雖然略勝于無,牲畜家族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也為部落帶來了不小的喜悅。

尤其是一群孩子,這些剛出生的小動物,就成了他們最喜歡的寵物,整天都在河灘和農田附近放牧嬉鬧。

兩頭大老鷹已經快有一米五高了,翅膀張開足有四米,巨大的身體和鋒利的彎喙利爪,一群孩子根本就不敢靠近,就連部落膽小的成年男女看到都有些心驚膽戰。

按照徐晨的安排,每天都有獵人會帶著兩頭老鷹在河灘上練習飛行。

經過從冬到春幾個月持續不斷的訓練,兩頭大老鷹已經能夠飛行,而且非得很高,只要從院子里驅趕出來,直接從連蹦帶跳的一路撲扇著巨大的翅膀從河灘沖上高空,在數百甚至數千米的高空盤旋啼鳴。

而每次兩頭大老鷹出籠之時,也是山谷中各種野鳥小獸銷聲匿跡之時。

因此今年的山谷之中,不光野獸少,慢慢連野鳥都幾乎不見了蹤影。

往年春天,山谷中野鳥成群築巢孵蛋,但今年偶爾來幾只眼瞎的,不過窩都還沒來得及築好,下一兩顆蛋都還沒來得捂熱乎,便被這兩只大老鷹嚇的落荒而逃。

有了這兩只大老鷹,想來今年夏秋世界,也會少很多野鳥禍禍農田的機會。

以前徐晨養著兩頭大鳥,每日消耗肉食不少,再加上天生帶有的一種 禽的霸道氣質無法親近,許多族人嘴上不說,但實則心里還是有些想法的,認為這兩只大老鷹白吃白住毫無用處。

但自從兩只大老鷹會飛之後,每次出現都嚇的整個山谷野鳥和野獸四散飛逃之後,這些不好的想法也都煙消雲散,甚至所有人都對徐晨更加敬畏甚至感激。

以前用人工驅趕鳥獸,又忙又累還效果不好。

但這兩只大老鷹簡直就是驅獸驅鳥的神器,一放出來整個山谷瞬間都清靜了,甚至方圓數里的山嶺上的鳥雀野獸都會驚散或者蟄伏。

最讓所有族人都高興的是,這兩頭大老鷹雖然已經學會了飛行,甚至開始學習捕獵鳥獸,但卻並不想離開巴族,每天放出去之後,就在巴族附近的天空盤旋,偶爾會飛的不見蹤影,但到落日前後還是都會飛回來,直接落在院子的木架上。

這個習慣讓徐晨都感覺到不可思議。

或許從小喂養的時間太長,兩頭大老鷹也都把巴族大院當做了自己的巢穴,甚至開始認為自己也已經是巴族的一份子,決定長居下來。

到如今,所有族人無不為徐晨遠見卓識的目光敬佩不已。

哪怕是最開始迫于無奈喂養的兩頭小狼,在前幾年也為農田驅趕鳥獸立下了不少功勞。

若是地面有野狼守護,天上兩只大凋巡邏,再加上一群猴子看家護院照顧馬群,這個禽獸混居的家庭不僅熱鬧,而且更加安寧。

不過可惜的是,這兩頭狼逃跑之後再無蹤影。

雖然徐晨沒有責怪,但許多人在戀戀不忘的同時,都還十分內疚。

甚至部落的獵人屢次都還想在抓幾頭小郎回來喂養,可惜再也沒有當初那麼好的機會了。

隨著巴族的壯大,和烏族的來往日間密切,從巴族到烏族這數十里路區域竟然很少再能遇到群居的野狼。

大院里面,一大群人正圍在一起,一群孩子吵吵鬧鬧擠在大人的腿縫之中,一群猴子也在四周上躥下跳,還有的跳到一些成年男人的頭上肩上吱吱叫嚷。

人群中間,徐晨正和幾個木工把一個車輪子往車架上安裝。

斧頭叮叮當當的敲打,幾個人忙的是不亦樂乎,而圍觀的人,也都看的津津有味甚至充滿期待。

為了打造這輛車,徐晨幾乎前後忙碌了一個月時間。

車架早就制造好了,唯獨車輪耗費了近二十天的時間,一群人先後制作了五個車輪,最終這一個算是成功。

不過就算這個成功的車輪,和徐晨最開始畫出來的圖也差別甚大。

最開始他畫的車輪,就和後世的車輪差不多,外面有輪圈,中間是條條分明的輻條,中間是輪轂和輪軸。

但眼下做出來的這個輪子,卻是一整塊圓盤形狀,輻條已經看不見了,被縱橫交錯的木條和木板完全遮蓋起來,里三層外三層疊成了一個鍋蓋狀。

因為輻條和輪轂輪圈之間結構不穩定,又沒有膠水粘接牢固,因此徐晨只能投機取巧,采用了加厚方式固定輪轂和輪圈。

外面的木板和木條都是用手鑽鑽出來兩邊通透的圓孔,然後往里面打入幾圈木釘進行加固。

如此以來輪子倒是做出來了,也十分穩固,就是看起來特別厚,粗笨無比。

不過無論如何粗笨丑陋,但對于徐晨來說,終于也算是成功了。

輪轂中央的圓孔之中,嵌入了一枚直徑十厘米厚約兩厘米的銅環,車軸是一根半尺長的硬木,粗約八厘米,中間也套上了一枚細一些的銅環。

這兩枚銅環是徐晨專門設計好澆鑄出來的,剛好可以套在一起,雖然略有些間隙,但套在一起轉動起來還是比較靈活。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敲打之後,眼下這個加加厚的木輪子,終于安裝到了獨輪車的車架上。

「好了!」

徐晨最後檢查一下,用手撥動木輪,在數十人的圍觀下,果然慢慢轉動了幾下。

徐晨臉皮忍不住抽抽了幾下。

輪子太沉太重,轉起來並不十分流暢。

不過好消息是它真的能轉。

「我試試嘎!」

幾個木匠和一群圍觀的男人都忍不住爭先恐後的上前轉動輪子,于是在輪子的轉動之中,一群人忍不住興奮的喧嘩躁動起來。

就連小女巫也都忍不住上去扒拉了兩下,臉上露出了激動幸福的笑容。

真不容易啊!

這東西看著不大,結構似乎也並不十分復雜,但無所不能的巫王陛下竟然前後足足用了一個月時間,這算是他用時最長的一次發明創造了。

要知道平日徐晨搞創新發明,一般也就一兩天,去年制造木犁用時比較長,但前後也就用了七八天時間。

由此可見,這東西肯定用途不一般。

不然徐晨不會為此耗費這麼長的時間。

但這樣一個東西,如何讓馬拉著跑呢?

而且還能馱貨拉人?貨該怎麼放?

人該怎麼坐?

不光小女巫激動之余滿心不解,圍觀的一群男女老少同樣滿頭霧水。

因為獨輪車是徐晨後來修改創意之後的產物,別人只以為這東西和馬車是一個東西,但實際上徐晨卻早已偷梁換柱,汽車變成了摩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