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71章 冶煉青銅

徐晨每天在窯廠忙碌,似乎又準備創新一樣好東西,因此族人都很感興趣,男女老少沒事都會跑到冶煉工坊看熱鬧。

不過幾天看下來,似乎什麼動靜和新意都沒有。

一群窯工對著一個火爐整天不停的加柴扇風,爐膛里面火苗呼呼啦啦燒的通紅,但里面的銅塊卻絲毫都沒有融化的癥狀,因此看了兩三天之後,來看熱鬧的人便越來越少了,只有小女巫和葉興趣盎然,每天來好幾次。

小女巫來自然是想和徐晨多交流學習,弄清楚冶煉金屬的方法和步驟,徐晨自然也不吝指教,仔細和她講解一些金屬冶煉的一些簡單知識,並且提出了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常見的自然元素,以及五行相生相克這種後世才有的玄學理論。

陰陽五行這些理論在後世科技時代來看,都可以歸入封建糟粕一類,但這些理論,卻是中華文明的基石,一旦被丟棄,文明的基礎便開始動搖,因為這些都是已經融入了中華血脈基因中的東西,形成了深厚的傳承。

在蠻荒直至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陰陽五行實際上也是中國人認知自然的科學方法,特別是在眼下,給這些一無所知的原始人講金屬結構和原子物理是不可能的,只有中醫和五行這樣的封建糟粕她們才最容易听懂和接受,而且也不會月兌離這個時代,可以冒充神棍。

對于徐晨的這些新奇而神秘的理論,小女巫哪怕听不懂,但也都听的津津有味,然後還學習舉一反三的提出一些看似很幼稚的問題。

而葉純粹就是來搞破壞給徐晨添亂的。

她心不在焉的在徐晨四周來來回回,時而假裝听幾句,時而又在冶煉爐四周來回轉悠,時而還會把正在陰干的泥模拿起來好奇觀看,然後不小心就踫變形甚至摔成了一坨亂泥。

徐晨哭笑不得,看她一刻不得消停的樣子,只能抓住她的手強行按在地上听自己和小女巫說話。

于是葉這個時候才會安靜下來,乖乖的坐在徐晨旁邊,緊緊的靠在他身上,小手藏在身後,就當著小女巫的面偷偷模徐晨的。

自從徐晨離家近三個月回來之後,開始幾天葉幾乎形影不離整天粘著徐晨,不光吃飯要擠著坐在一起,和小女巫一左一右把徐晨夾在當中,就連睡覺都不老實,等到夜深人靜總是會偷偷模模跑進徐晨的房間。

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幾天之後,這股黏湖勁兒才終于過去,慢慢恢復以前無憂無慮的模樣,開始變得正常起來。

前幾天春耕播種,大家都很忙碌勞累,小母野人作為一個成年女人,也不得不加入小組承擔起大量的勞動任務,于是徐晨也享受到了幾天的清淨,不過春耕結束空閑下來,小母野人又開始黏湖起來。

徐晨胸有王氣,把空閑的精力和時間投入了青銅冶煉之中,無暇顧及其他。

對他來說,春播不是結束,而是一個偉大征程的開始。

因為他即將點開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升級任務,完成一次史無前例的加點工程。

只要這個升級完成,人類將會徹底擺月兌茹毛飲血的時代,一步跨入真正的文明範疇。

但每天吃飽喝足無所事事的小母野人卻蠢蠢欲動,對徐晨充滿了佔有的,雖然她不懂的什麼是情和愛,但這種最原始最純粹的交配觀念支配下,她對徐晨形成了無法隔離和割舍的感情。

不過小女巫當面,徐晨也只能忍受著小母野人的騷擾,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和小女巫繼續討論陰陽五行和自然理論,冒充一個天神的光明使者。

……

新冶煉爐制作的要比前面所有的都更加仔細,不光爐灶燃燒 烈,精心設計的爐膛也能將大部分火力束縛其中,再加上獨特設計的喇叭形進風口,因此一口坩堝整天在里面燒的通紅。

不過就算如此,也不過雷聲大雨點兒小,普通木柴的燃燒值實在太低了,升溫慢的讓徐晨都有些咬牙切齒。

就算他知道也習慣這種柴火窯爐煉化青銅合金速度肯定需要很長時間,但燒了四天里面的銅仍舊還沒融化,這也讓他不由的掩面長嘆。

加進去的錫和鉛早就融化了,變成了一層通紅的湯汁在鍋底汩汩翻騰,但里面幾塊紫色的碎銅和銅錠,雖然也燒的通紅,但卻絲毫都沒有融化的跡象。

也就是說,爐溫眼下遠遠達不到八百度。

不過此前煉過一次銅鉛合金,用了足足八天時間,眼下才過四天,想來也快了。

因此徐晨也知道急不來,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守在窯廠,在不停觀察冶煉爐的同時,安排另外一群窯工把砍回來的一些大腿粗細的櫟樹和硬木放入新挖好的土窯之中,準備開始燒炭。

炭火的溫度要比木材的溫度高的多。

只要有了木炭,後面冶煉加工青銅就會更加方便一些。

而在閑暇之余,就是和小女巫聊天,被小母野人模,抽空制作更多的陶泥模具,甚至準備了不少泥沙試著開始制作一些大型的翻砂模具。

翻砂澆鑄工藝相對于泥模來說,要更加節省,也能夠制作出復雜的器物。

但翻砂工藝比較復雜,徐晨此前澆鑄銅器的時候試過,器型無法控制,主要還是技術不行,而用陶泥就要簡單的多,可以方便塑形,也不容易松散破碎,只是非常浪費,每個模具只能用一次基本上就廢了,下一次只能重新做。

眼下最方便的無疑是用陶範。

但徐晨還需要做出幾把大小不同的斧頭道具之後,看哪樣最合適的,再精心燒制一批規整的陶範作為澆鑄標準。

就在徐晨忙碌冶煉青銅期間烏族送來一趟貨,共計有五百余斤銅,負責押送的是龍,只帶了兩個獵人,用兩匹馬用藤筐馱來的。

徐晨很高興。

很明顯,隨著馬匹的馴服和投入使用,部落的交流和來往更加方便快捷了。

以前烏族運送礦石來的時候,都是數十人用藤筐背簍像趕集一樣,每個人只能背幾十斤。

五百斤銅若是用人運送過來,絕對是一長串,而且來回足足需要一整天時間。

但在眼下,三個人五匹馬,來回也就小半天時間。

按照此前他第一爐冶煉的比例來看,銅礦石和出銅的比例在百分之十不到,五百斤銅少說也要燒煉五千斤礦石,雖然看似數量不多,但對于眼下粗陋原始的條件來說,這也算是很大的一筆收獲了。

相對于鉛和錫都只需要兩三百度的熔煉溫度,冶煉銅需要至少三倍的溫度,因此也需要更大的冶煉爐,更是需要天量的木柴、人手和時間,每冶煉一爐銅就需要七八個工匠夜以繼日前後忙碌半個月,這還不包括砍柴和挖礦的人手。

因此也只有烏族這種強大的部落,才有足夠的實力開發冶煉,換作以前的巴族,每個月產個一百斤銅就算是用盡全力了。

不過估計這也已經是烏族每個月最大的產能了。

畢竟烏族還不像巴族這樣快要進入衣食無憂的階段了,他們大部分人口還依舊需要進行傳統的采集和狩獵解決溫飽問題。

眼下推廣青銅器的瓶頸就是銅的產量,鉛和錫反而很容易過剩。

為了感謝烏族努力的幫忙煉銅,徐晨這次不光特意感謝贈送了不少陶器和一些鹽晶,甚至還將從羽公族擄掠來的二十多個參加勞動改造的男人全都送給了烏族,讓龍帶回去填補烏族俘虜離開之後的勞動力空缺。

如今巴族人手足夠多,春耕播種也已經完結,這些人留在巴族修建堤壩說實在有些浪費勞動力,應該投入到為人類文明升級的偉大任務之中去,而不是留在巴族和一群年輕女人打情罵俏,超飽喝足模魚式勞改。

何況勞改就要一個勞改的樣子,徐晨感覺得自從這些貨來了之後竟然有些樂不思蜀,過的比在老家還幸福逍遙。

這怎麼行,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你們還是去烏族品嘗一下人生的酸甜苦辣吧,那里的生活更加熱鬧充實。

面對徐晨的康慨,龍既驚又喜,激動的有些熱淚盈眶,連連感謝的同時,拍著胸脯表示烏族在雨季到來之前,一定會再送兩次差不多數量的銅過來。

不過就在龍等人捆扎陶器和物品準備離開的時候,照看冶煉爐的窯工們驚喜的發現,冶煉爐坩堝中的銅塊已經開始融化,那些小塊的銅已經不見蹤影,坩堝中的金屬汁液也多了不少。

徐晨大喜,讓龍等人不著急回去,留下來一起見證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

龍和兩個同伴雖然莫名其妙,但也知道徐晨不會無的放失,因此也都滿懷激動的心情留下來,準備見證一個所謂的奇跡時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