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從六月底到七月中旬,農田采收工作一直在進行。

好在入秋之後,暴雨已經很少,基本沒有四五月那種暴雨連綿的狂暴場面,就算是下一場暴雨,也很快就雲開日出。

雖然下雨會影響晾曬入倉,但也並沒有對今年的糧食收獲產生太大的影響,因為還有涼棚和足夠多的房屋和工具攤開存放,不至于像以前那樣純粹的望天收。

隨著農田采收工作陸續進入尾聲,晾曬入倉登記的數字也逐漸統計完成,最後一批入倉的是試驗田的糧種,粒大飽滿,產量喜人,畝產接近七十斤,相當于秦漢時期一石的樣子。

雖然徐晨並不滿足,但他也知道這已經是當前人類耕作所能達到的極限了。

在沒有更好的種子農藥化肥等更高級的農業生產條件下,這種產量將會成為一個歷史記錄,在很長時間內保持無法被打破。

因為這塊試驗田投入的人力、物力、時間等都不是當前部落所能夠支撐的,根本不可能大面積推廣,只能作為育種實驗田。

至于真正的耕種,就算牛馬農具齊備,也就是這一百畝熟田的耕作方式,畝產在五十斤左右就頂天了。

而這產量還包括種子。

根據兩年耕種的效果來看,一畝田五到十斤的種子遠遠不夠,植株太稀了,再翻一倍也很勉強,若想真正提高產量,一畝田的種子至少要達到二十斤,那麼四百畝農田明年就將投入八千斤的種糧。

但種苗密度高,需要的肥力自然也更多,因此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時間積肥。

在工農業生產中,投入和產出一般成正比。

但巴族和其他原始部落不可能持續性的投入如此多的人力財力物力耕種。

因為任何事物發展都有一個瓶頸,在當前水土、氣候、環境、種子、人力、技術等各種生產條件局限下,七十斤就是頂點,五十斤絕對算高產,四十斤屬于豐收,二三十斤才算正常。

更何況在地廣人稀的局面下,現在缺的不是地,而是人。

隨便燒塊荒地撒播幾斤種子,秋天就能收獲二三十斤的糧食,這種望天收的撿錢模式下,誰都沒有死磕幾畝薄田的興趣。

這就是為什麼古代會大量墾荒的原因。

徐晨也一樣,與其在單畝上下功夫,遠不如在面積上下功夫。

同樣數量的種子,種植面積擴大到八百到一千畝,在耕種和日常管理上可以更加粗放輕松一些,但最終在產量上也不會相差太多,這就是刀耕火種時代廣種薄收的增產價值觀。

徐晨雖然對眼前的收獲並不滿意,甚至有些咬牙切齒,但在母巴和所有女人看來,這就是一個破天荒的豐收,特別是試驗田。

以前野外采收,一畝田範圍大概能采收五斤就頂天了,並且還要花費大半天的時間,要想采收七十斤,一個人要弄半個月,一季下來,二十多個女人也就能弄千把斤的樣子。

那就是整個部落全部的收入。

但短短兩年時間,在徐晨的帶領下,部落的糧食采集收入至少增長了十倍,達到了所有人都不敢想象的一個天文數字。

最後的統計結果出來,今年農田總收入達到一萬七千六百八十斤,其中試驗田二十畝收一千三百余斤,剩下的八十畝熟田的產量比新田多收近三成。

雖然這種產量提升並不十分明顯,但在種子一樣的前提下,大規模種植之後的總量提升就比較可觀了。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任何財富都是通過量變慢慢積累起來的,若是明年四百畝地整體產量提升三成,那麼糧食總產量將會突破兩萬斤規模。

若是全部推廣采用試驗田精選的飽滿種子,耕種再精細一些,產量還有可能提升兩成左右,總產量將會突破兩萬六千斤。

按照眼下巴族不包含四十多個俘虜,剩下男女老少全部一百三十口人來配置口糧,每天一斤粗糧能夠維持基本生存的話,這些糧食能夠吃接近七個月。

實際上現在所有部落的食物配置是肉食和糧食各半,甚至很多時候肉食更多。

有了如此多的糧食儲備,無論男女平日就能節約很多勞動時間,不用一天到晚在野外捕獵采集臨時準備食物,而是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于農業生產和畜牧養殖,最終進化到無需進行野外作業就能自給自足的地步。

這樣不僅更進一步的降低了生存的危險程度,同時也能大大增加食物安全保障,也有更多的時間和人手來發展其他產業,比如紡線織布、制作陶器、采掘冶煉、修路修渠、制造武器、開拓經商等等。

隨之而來的就是分工也會越來越細致明確,各種不同行業才會慢慢出現發展。

眼下,巴族實際上已經踏上了這條路。

在這種龐大的收益之下,徐晨相信母巴等人今年冬天肯定還會更進一步的要求擴大種植面積,兩三年之後,巴族的糧食種植可能最終會擴大到千畝規模,小河兩岸那些河水淹不到的土丘緩坡範圍,基本上都將會被慢慢開闢成為糧田。

為了慶賀這個偉大的收獲,巴族再次舉辦了一場規模盛大的篝火晚宴。

晚宴上,徐晨讓人搬出來幾大壇五月新釀的鮮果雜釀,一如既往的表揚所有人,與大家開懷暢飲。

小女巫作為部落的精神領袖,在篝火晚宴上載歌載舞的釋放自己強大的祝福光環,慶賀巴族豐收的同時,為巴族所有人賜下神靈的祝福。

數十個拱火族俘虜受邀參加了這個規模盛大的慶功晚會,每個人也都有幸品嘗了幾口酸酸甜甜的果酒。

這是他們第二次得到吃酒的待遇。

一個個激動的淚流滿滿,甚至還有人嚎啕大哭。

巴族的和諧和強大勿容置疑。

雖然他們在巴族都屬于奴隸,每天都要干活兒接受勞動改造,但這種吃喝不盡,財富如山,富有而和諧的部落,才是他們夢想的天堂般的生活。

只可惜,他們不是巴族人,等到被贖回去之後,就再也看不到如此盛大富足的收獲場景,更加吃不到如此絕世美味的食物了。

農田收獲結束,但秋天的收獲才剛剛開始。

山谷兩岸和大河河灘,還有大量野生的麥豆需要采收。

雖然與農田相比產量低而且環境復雜危險,但對于習慣了野外采集的女人們來說,看著糧食成熟卻不去收獲中感覺到有一種莫名的心疼,因此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母巴和阿母分別帶著兩族女人們開始了大規模的野外采收活動。

這種采集和農田相比就差別太大了,一個人一天也就五六斤的收獲,不過因為人多,巴族眼下已經有超過六十位成年女人,如果持續到八月中旬,算下來整個部落的糧食儲備至少還能增加五千斤規模,那部落的糧食總儲備將會突破二萬二千斤,刨除為明年春耕留下數千斤糧種,剩下的依舊還是滿倉滿屋,足夠保證全族人大半年的糧食供應。

女人們忙著采集,男人們自然也沒有歇著。

七八月正是一年之中山貨最多的時候。

除開正常的打獵捕魚之外,一大群俘虜被安排到附近山上采摘栗子、榛子、橡果等堅果,每天用背簍如同螞蟻搬家一般往回弄,院子內外都晾曬的滿滿當當。

為了驅趕野獸鳥雀偷食,徐晨把除開馬以外的野獸軍團全部投入了看護安保隊伍。

狼大狼二和豹子頭拴在院子外面的空地上照看晾曬的野果,兩只大老鷹拴在兩個院子里面分別驅趕鳥雀,一群猴子作為機動部隊蹲在房頂上負責照看全局。

有這群野獸看家護院,基本上不會有任何鳥雀野獸前來偷食。

特別是兩只大老鷹,完全是所有中小型野獸和任何飛禽的天敵,只要它們鳴叫一聲,方圓數里神鬼闢易,撲稜稜到處都是驚飛奔逃的鳥雀和動物。

徐晨每天背著一個小背簍,帶著古和舉等四個貼身跟班,扛著木鋤石斧上山,他的目標不是那些常見的堅果,而是一些成熟的藥材和其他山貨。

第一年發現的那棵朽爛的大樹,現在已經成為了巴族重點看護的香孤種植基地。

為了增加香孤產量,去年入秋之後徐晨安排人砍了不少櫟樹、栗樹和一些雜木靠在大樹四周,歷經一年的風吹日曬和暴雨侵蝕之後,這些木頭已經開始朽爛,有些開始長出香孤。

而作為菌種的那棵超級大的朽木上,一如既往的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野生香孤。

這些香孤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眼下最難得的一種優質美食,和肉食同煮不僅能夠提鮮,還能極大的補充族人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增強免疫力,特別是婦孺老幼。

而小雞炖蘑孤,依舊還是整個部落最熱愛的美食。

軟滑的香孤、勁道的雞肉、濃香的湯汁,熱騰騰一勺澆在雜糧粥上,那種美妙的滋味簡直沒辦法形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