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2章 萬物復蘇(第八更)

……

轉眼又是月圓。

進入一月中旬之後,早晚雖然依舊寒涼,但氣溫卻已經明顯開始回升,撲面而來的河風之中已經有了一絲溫潤的感覺。

淅淅瀝瀝兩場春雨過後。

枯黃的河灘上,開始零星看到一些盛開的野花。

蒲公英最多,黃色的花朵看起來很清新惹眼。

另外還有一些翠綠色的薺菜和其他不認識的野草和植物。

其實這個冬天對于徐晨曾經經歷過的冬天來說,絕對不算寒冷。

就和江南的氣候差不過多,甚至還要更暖和一些。

整個冬天也就十二月中旬下了兩場不大不小的雪,但落地基本上就融化了。

就算是結冰的天氣都很少,前後加起來不會超過十天。

這種冷只要有足夠的獸皮御寒,加上遮風擋雨的房子,基本上安然度過沒有任何問題。

但對于這些原始部落來說,可能就是一個無法逾越的寒冬。

因為沒有強大的捕獵工具,無法捕獲足夠多的野獸,就沒有足夠的獸皮。

並且也不是所有的獸皮都有很好的御寒效果。

首選是羊皮和狼皮,但實際上在徐晨穿越之前,部落獵獲的最多的是小型的野鹿、野麂、 子這樣的小型野獸,皮薄毛稀,御寒能力很弱。

就算是大型部落能夠通過人力優勢獵殺野牛野豬這種大型野獸,但這種獸皮又厚又硬,更加不保暖,最多能夠拿來當鋪蓋。

因此想要弄到足夠族人御寒的柔軟厚實的毛皮,對所有部落來說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就算是烏族這樣人口數百的強大部落,也無法滿足這個條件。

暖冬還好,若是遇到惡劣的寒冬,接連幾場大雪下來,那些實力弱小的小型部落一夜之間全部凍死都有可能。

剛過去的冬天算是一個不錯的暖冬。

而且得益于徐晨制作的陶器從其他部落換到了大量獸皮,使得整個部落幾乎沒有感受到太過寒冷整個冬天就過去了。

當然,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弓箭和漁網的發明,巴族獲得了遠超往年的大量肉食,再加陶器的發明能夠吃到熱騰騰的飯菜,隨時都能喝到熱水,另外還食用了大量魚肉、山藥、香孤等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極大的溫補了身體。

總之就是,徐晨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巴族生活狀態,直接快速進入了近乎于衣食無憂的地步。

就包括修房子,光是雇佣近四十個外族男人的日常消耗,幾乎就比往年整個部落冬天食物消耗的還要多。

但巴族竟然毫發無損的堅持下來,而且大家都還能吃飽。

不過巴族的情況在其他部落完全無法復制。

徐晨為了保持巴族的優勢,並沒有傳授制作弓箭的方法。

雖然弓箭結構簡單,但要想完全學會制作並大規模投入使用,絕對需要幾年的時間。

而且臨近的這些部落為了換到足夠的陶器,又不得不擠出大量本就稀缺的優質皮貨送給巴族。

此消彼長之下,其他五個部落這個冬天會不會凍死人徐晨不知道,但絕對不好過,或者說遠比巴族的情況要惡劣的多。

不過這不是徐晨眼下需要考慮的問題。

物競天擇,優勝劣汰。

他不是救世主,他眼下只能把目光和精力都放在巴族這一畝三分地上。

只有巴族強大起來,其他目標才能慢慢實現。

因此在把荒地清理完之後,他便帶著全族男女開始播種。

當然,他也並不是簡單的就挖個坑埋下種子,而是要求用木鋤石鋤盡量將泥土刨松一些,開溝起壟撒播種子,這樣整齊條播之後,有利于田間通風和除草。

荒地眼下被石頭堆砌的田埂和溝渠大致分成七塊,縱橫交錯看起來有些農田的架勢。

為了便于管理和收獲,燕麥和豆類分開播種。

不過這些種子采收的時候就雜亂混在一起,只能在播種的時候大致區分一下,實際上大面積仍舊還是混種狀態。

徐晨也很無奈。

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量做到最好。

大部分事情都因為惡劣的條件只能將就,將就多了,實際上他也慢慢變成了習慣。

播種結束之後天氣不錯,雖然氣溫忽高忽低,但淅淅瀝瀝兩場小雨之後,氣溫開始快速回升,短短幾天時間,河灘上便已經盛開了大量野花,野草也齊茬茬兒的冒出來,給荒蕪一冬的河灘披上了一層清新女敕綠的美麗花毯。

山野之中的樹木荊棘也開始綻吐新綠,認識不認識的花朵也陸續開放,特別是一些山坡上,已經能夠看到滿樹粉紅和雪白的花朵,看起來春意盎然。

栽種在庭院內外的十多棵認識不認的的果樹也開始開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整個院落裝扮的春意盎然,空氣中也彌漫著一股澹澹的花香。

房前屋後播撒的各種瓜果種子也陸續發芽。

開墾的荒地里面的變化更加明顯,一行行整齊的女敕芽拱出泥土,女敕綠的葉芽上掛著雨露,在初春微涼的風中輕輕搖晃,看起來極度清新惹眼。

雖然不確定徐晨這個種田的方法有效。

但自從播下的種子開始大面積發芽之後,巴族無論男女每天都會前來觀看。

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勞動體驗,也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嘗試,所有人都希望在秋天到來之後,得到不一樣的收獲。

因為徐晨已經用各種能力證明了他的神奇和與眾不同。

因此這一大片叫做農田的地方,也就承載了整個部落今年收獲的希望。

徐晨對這片農田更加關注,每天要來看兩三次,而且還會沿著田埂在每一塊里面仔細巡視和觀察生長變化。

這些種子發芽率不錯,生長也很旺盛,幾乎是一天一個樣的在發生變化,短短幾天時間,農田便完全被一層女敕綠色覆蓋。

不過茁壯成長的不光有燕麥豆苗,還有的大量野草。

因為燒荒之後留下的大量草木灰讓這片土壤更加肥沃,使得農田里面無論種苗還是雜草,都比其他地方生長的更加迅速茁壯。

四周那些沒有焚燒過的地方,依舊還是半人高一人高枯黃的荒草荊棘,里面冒出的新綠還並不惹眼,但夾雜在荒灘和土丘地帶的這片農田,卻已經滿眼青蔥,讓他既驚喜又郁悶。

野草太多,必然會搶奪莊稼的肥力。

眼下除草還太早,還需要等到種苗長得更大一些才行。

但每天看著瘋狂生長的野草,逐漸慢慢把燕麥豆苗遮蓋,徐晨只能無奈嘆氣。

眼下所有的植物都是野生狀態。

燕麥也好,野豆也好,它們雖然屬于莊稼,但眼下還算不上。

這些純野生的植物生命力旺盛,但產量稀少,如果想大量收獲,還需要經過無數代的選種培育才行。

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真正要想得到高產作物,可能需要幾百幾千年時間。

因此對于徐晨來說,種植莊稼的意義在于引導原始人類往農耕文明發展,先打開這扇正確升級的通道,讓原始人類看到農耕在生存保障上的優勢。

這一大片地用幾乎用完了巴族存留的所有燕麥和野豆。

數量無法精確計算,但估量有六七百斤。

如果當口糧,加上野菜、山藥、肉類等補充,可以讓整個巴族吃差不多一個月。

因此在播種的時候,雖然母巴和所有男人女人都沒有說什麼,但明顯能夠感覺到他們心疼的情緒。

自古以來,她們只從大自然獲取,從未有過這種將收獲又送還野外的情形。

但徐晨說要種,他們就會種,不會去問理由和原因,因為徐晨眼下就是整個巴族的主心骨,已經無人可以替代。

徐晨每天在不斷的觀察,雖然他知道種田會有收獲,但看著雜草長得比莊稼還瘋狂的場景,同樣憂心忡忡,對于此前暢想每畝田能夠收五十斤的估算開始產生了嚴重的懷疑。

不過萬事開頭難,即便產量再低,肯定也比純野生狀態高的多,哪怕畝產只有三十斤,這一百畝下來也有三千斤規模,絕對比純野生狀態下采收高出數倍。

因此慢慢想通之後,徐晨的焦慮也慢慢平靜下來,為了盡量收獲更多,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這片農田之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