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96章 建房(第二更)

現在這座大宅院,徐晨是按照正常的居家房屋來建造,無論是牆腳還是房屋開間,或者當中的院落以及高度,在如今能夠達到的條件下都盡量往寬敞舒適設計。

當中的院子規劃是五百個平方左右,寬二十五米,深二十米。

四周的房屋開間也都在十個平米以上。

特別是當中生火做飯聚餐的地方,面積更是超過三十個平方,不然這麼大一家子人根本就安排不下來。

當然,這些都是他按照穿越前的記憶大致設定的度量標準。

他現在的高度差不多一米六左右,成年人大部分身高都超過一米七,最高的風估計超過一米八。

這個身高其實是超出他想象的。

按理說食物缺乏營養不良人長不高,但實則恰恰相反,巴族男人都長得很高大,而且他參加巫祝大會的時候看到,外族還有更加高壯的家伙,就那個獵龍差點兒掛了的烏族勇士,身高至少一米九。

唯一的解釋就是氣候和環境因素導致普遍偏高。

當然,也有可能是優勝劣汰,在與自然環境斗爭生存中,越是高大壯實的人類,越是能夠獲得足夠的食物生存下來,那些體弱矮小的原始野人,因為無法戰勝野獸,只能慢慢消亡,無法留下基因傳承下來。

從考古可以發現,在中國古代人都是很高大的,戰國秦漢時期的陪葬人殉坑出土的骸骨,基本上都是一米七以上,一米八比較常見,據說孔子都有一米八以上,項羽更是接近兩米,秦始皇兵馬俑的身高,也大多這個標準,普通士卒一米八左右,將軍達到一米九的比比皆是。

有人說兵馬俑可能會夸張增加將士的高度,但從陪葬的戰車和武器來看,卻並非如此,因為秦國的戰車和武器都是標準制式,如此大的殉葬規模,根本不太可能另外弄一套標準出來,因為制作陶俑和武器戰車都是流水線裝配作業,若是工匠不熟悉統一標準,會產生極大的誤差。

身高體壯,自然生活空間也就要求越大。

因此這些房子,徐晨只能盡量往大里建。

建的高大,自然難度也越大,對建材的需求也就越多,特別是房梁,不僅要粗還要長。

之前人手不夠,徐晨還有些惴惴不安,生怕自己設計的規模太過超前,開春前無法全部完成,導致雨水季節修成一個爛尾工程。

但眼下有了一大群外族雇工之後,這些問題都一一得到解決。

光是直徑超過一尺的房屋主梁,都砍了足足二十四根,損壞的石斧已經無法清點計數,一顆大樹砍下來,就能廢掉六七把。

另外,房屋多了需要的側梁、挑梁、穿梁、過梁、檁條也多。

除開檁條之外全部都需要至少大腿粗細的木料才能保證房屋的結實和安全。

因此平日修建基腳的閑余時間,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指導一群伐木工人如何處理這些木頭。

窯廠從入冬開始就一直在大規模燒制石灰,在沒有水泥的前提下,石灰就是眼下最好的混凝土粘合劑,必須要使用充足。

隨著基腳打好,各種建材也慢慢齊備,徐晨也決定正式開始修建房屋。

因為沒修建這種大型建築的經驗,他不得不召集巴族一群參加過修建窯廠院牆和房子的男人仔細規劃和商討。

首先自然是要保證修建的房屋不能倒,因此必須嚴格使用繃繩和垂線,保證牆壁橫平豎直,絕對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另外泥磚四四方方雖然方便砌牆,但也比較重容易破損,因此在搬運和砌牆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不能留下任何安全隱患。

再有,房屋規模大,光靠徐晨一個人修建是不可能的,需要將所有人分成幾個小組從不同位置同時開始修建,這樣才能保證建設速度。

徐晨不熟,一群原始人更加不熟。

因此徐晨帶著一群成熟穩重的男人前前後後又花了好幾天時間專門學習和熟悉泥磚砌牆的過程,同時安排人不斷往工地的各個位置搬運泥磚、黏土、石灰等建築材料。

轉眼就到了十一月下旬,大宅院建設正式開始。

除開砍樹伐木的一群木工之外,工地上所有男人都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八個人,分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步開始砌牆。

八個人中兩人負責砌牆,兩人負責運送泥巴,四個人負責搬磚。

巴族男女老少再次全員出動,下山觀摩新家園的建設。

烏族、木牙族、胡族、季族、蒼族等一群雇工,也為自己能夠參與到這個史無前例的龐大工程之中興奮激動。

留在巴族的這一個多月,所有人都宛若月兌胎換骨一般。

他們雖然每天在辛苦勞動,但在吃飽喝足的同時,見識卻與日俱增,在徐晨和巴族人的交流帶動下,他們不光學會了大量新的語言,還見識了如何用石頭砌牆,如何制作泥磚,如何用木頭制作簡單的門窗和榫頭,而且還學到了如何將這些材料,通過繩索、垂線、泥巴等組合成為房子。

修房子的時候,徐晨也沒有任何隱瞞他們的地方,甚至看到他們有人躍躍欲試,還會手把手的教他們砌牆,如何看繃繩垂線,如何把牆砌的平整結實等等。

雖然徐晨自己也是個二把刀的師傅。

但這些的確都是史無前例的創新和創造。

一旦這些人學會之後,回到部落也能開始建造房屋,通過努力改變居住和生活環境。

當然,他們帶回去的還有如何織網和捕魚,如何制作魚丸,如何分工配合等等。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生活體驗,也是一次畢生難忘的學習體會。

在巴族的這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激越和興奮。

與巴族這種熱火朝天的建設和欣欣向榮的改變來說,自己部落永遠都是那種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枯燥單調的生活。

每天都是在茫然等待族長的安排,除開打獵之外,生活毫無樂趣可言。

但巴族人從來都不需要族長的任何安排,他們每天充滿激情,男男女女都是在熱火朝天的忙碌干活兒,女人紡線織布、制作飲食、照顧老幼,男人制陶燒窯、修建房屋、打獵捕魚,所有人都活力滿滿,因為他們都能看到生活的希望,他們在晨這個充滿神秘的少年帶領下,正在努力建設和開創部落嶄新的未來。

所有外族雇工,在和泥搬磚,砍樹伐木的時候,總是會用一種極其火熱的眼光,看著整天在工地來來回回只會忙碌的徐晨,感受著他的身上散發出來的神秘光環,感受和學習他的一言一行,模仿他的每一個動作。

他是一個比大巫還要偉大的智者。

讓所有人有一種頂禮膜拜的沖動。

熱火朝天的建設中,規模龐大的宅院一日比一日看起來高大。

四個小組從四個方向不斷的延伸對接。

大量的泥磚一層一層往上堆砌,預留的門窗位置,也都用陶磚和過梁不斷的完整加固。

轉眼半個月時間過去,房屋的結構漸漸成型,慢慢構建成了一個佔地足有數千平米的龐大的建築群落。

而隨著房屋越來越完整,巴族人越來越興奮激動,女人孩子幾乎每天都會下山觀看,葉帶著一群孩子就在工地搭建簡陋的火灶幫忙燒水端水做好後勤服務。

勞動閑暇,徐晨還會訓練小狼、猴子和小馬,一群大人孩子自然也會看的津津有味,雖然不太懂徐晨為什麼要做這些看似無聊的事情,但這的確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娛樂活動,讓他們體味到了不一樣的愉悅的生活氣氛。

用泥磚砌牆的速度很快。

但隨著牆壁不斷加高,修建也越發變得困難起來。

為了將沉重的泥磚運送到高出,徐晨用砍伐的木頭制作了跳板和木梯,甚至還用木頭搭建了簡單的三腳吊臂,用繩索往上吊運泥磚和泥巴。

在這些神奇的輔助工具幫助下。

到了十二月中旬前後,所有的房屋主體結構都全部完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