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八十六章 舌下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那諫官絲毫沒有被氣勢所威懾,低著頭道了句︰「微臣不敢,然為國諫言乃是臣份內之責,若是太後因此而問罪,我也無話可說!」

顯然他並沒有害怕,言官的心里可沒有關于懼怕這個詞語,他們時時刻刻的將魏征掛在口邊,盯著官家和朝臣的一言一行,若是有一點問題都會進行糾錯。

廣開言路集思廣益這句話,如今的諫官也只實現了前面四個字,對于朝廷卻沒有任何有實質性的建議。

不追求臣子的才干,而是對于道德要求達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嚴于律人而寬以待己。

劉娥也則被這僵化守舊,死板教條的諫官氣的不輕,要知道趙恆生前就是這樣熬過來的,對于這些人根本無可奈何!

上座那原本如泥塑一樣的趙禎,卻是向身旁的劉娥說道︰「大娘娘莫要過于生氣!」

然後看向那諫官說道︰「卿家可有證據?而這些傳聞又是從何處听聞,你可曾有過具體考證方才有此斷言?」

如今方才十四歲的趙禎,卻已經頗具人君之像不斷的將問題拋出,沒有言辭激烈的質問而是平靜的問詢,但卻如此擲地有聲。

那諫官顯然沒有料想到官家會有如此發問,所以愣了愣,不過旋即又低頭不語的模樣。

趙禎說道︰「莫非卿家無話可說?」

諫官道︰「如今官家尚且年幼,不通習朝政,微臣自是不願意與官家爭辯!」

李若谷听到此言,可謂是怒目橫眉神情激憤的說道︰「風聞言事?便是讓你們以莫須有的罪名定他人之罪,生殺予奪盡出爾口,置官家之威儀而不顧,聖人所言君君臣臣之禮,難道當初都讓你讀進了狗肚子里去了嗎?」

惹得這位老人爆粗口,主要的原因還是諫官對于天子的輕視,他雖然對于劉娥執政沒有出聲反對,可也是一個絕對皇權擁護者。

也算是不折不扣的「帝黨」,在他的心里太後垂簾听政也只是暫時的,等到官家成年方才可以真正親政了!

那諫官顯然沒有料想到自己會受到如此的嚴厲斥責,語氣也是有些氣的哆哆嗦嗦說︰「李相公身為朝廷重臣,怎可出言如此粗鄙不堪!」

這當代的諫官多是因為歷代皇帝對于他們寬容,所以方才如此的言語激烈。

且他們自己都是秉持著不貪污,重名節無論是誰都無法從道德品行方面去指責他,在知曉朝廷不殺言官,自然也就言語再無顧忌了!

李若谷雖然是文人,可說起話來不會和你一直文縐縐的整引經據典那一套,當初柯政當朝之時也被他痛罵過。

只能說這諫官心理素質太差,平日里都是他去痛斥別人,如今被說上一遭一時間竟然不知該如何回話憋的臉面漲紅。

其他人自然不願意招惹上這些言官,可李若谷向來就是剛正不阿的人。

見此李若谷絲毫不在意,反而有冷聲說道︰「爾等糾察和勸諫之時,當知舌下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

而此刻的楊秉卻在天章閣溫書,這里有諸多的政論,還有當初帝王與重臣之間的議事都記錄其中。

當然這些都是國事而非私事,自然是可以供臣下去閱覽的,而楊秉看這些不是好奇于其內容方才去看,而是想要從中獲得經驗。

在此時一個內宦本在這天章閣與楊秉閑聊,外面一個小宦走了進來,在面前之人耳畔說了些什麼。

內宦李定浩與楊秉的關系這些日子也算十分相熟了,這天章閣勾當多是由入內內侍充任,掌日常管理工作。

這天章閣平日里就是如此冷清,一些小宦清理著書籍和瓷器,作為勾當的李定浩便是端來一盞清茶,就與楊秉坐下來閑聊。

在這宮里若是說誰的消息最為靈通,自然是這些有些地位的內侍了,宮中許多服侍的小宦都是他們的耳目。

李定浩微微的品味著小宦備好的茶茗感嘆著︰「這宮中有上好的小龍團,可楊正言偏偏選擇這青鳳髓!」

說起這話像是一語雙關,而楊秉也是听出來了對方話中的意思。

神情自若地說道︰「看來李勾當,這是打听到了什麼消息了!」

李定浩瞧著眼前的楊秉依舊如此的鎮定,在與他交談之中總會下意識的忽視了對方的年紀。

如他這樣的年紀,他在宮中還是謹小慎微的小黃門,可再看對方卻已經是天子身邊的近臣了。

說不嫉妒是假,可他也是因妒生恨之人,只是有意想要瞧瞧對方著急的模樣。

如今計劃落空也是覺得無趣,李定浩臉上也是露出失望的神情道︰「楊正言卻是一如既往的鎮定自若,難怪官家和太後如此看重你!」

「不過楊正言這朝中倒是有許多人見不慣你呀,咱家可是听到手底下人說這端明殿可是有言官彈劾你,誓要將你貶官免去館閣之職!」

他瞧著楊秉的面色,倒是想要從對方臉上看到驚慌失措的樣子,可是惡趣味卻是依舊落空。

倒不是楊秉毫不在乎,而是他向來面對任何事情都是保持鎮定,去思索解決事情的辦法。

那清掃閣內,和擦拭瓷器的小宦們都是好奇的看了過來,這八卦向來都是人類的天性。

剛剛為楊秉端茶的小宦在一旁說道︰「這些文官可是比起我們心眼還小,動輒就是置人于死地啊!」

這向來就是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阻人前途者更甚,不過這小宦也是話語有失偏頗,這內廷的勾心斗角不比朝堂少。

只是這天章閣中的活計閑散沒有什麼競爭壓力,如李定浩能夠做到如今也是經歷過一番不見血的刀槍血雨。

這個時候李定浩的眼神掃向那小宦,他立刻自知失言這話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如此說,且面前的楊秉同樣也是文官。

他立刻磕頭認錯,楊秉看向面前的內侍說︰「不過是說錯了話,這一次就寬恕他吧!」

這個時候李定浩咯咯的笑著說︰「怎麼好生生的就跪下來作甚,不過在這宮中可不能想著什麼就說什麼,楊正言乃是一個寬厚仁義的人,在這宮中可不是個個都如此和善!」

楊秉將茶水送入口中,說著︰「風聞奏事,可真是讓朝堂之中惹得烏煙瘴氣!」

這宮里的內侍因為去了勢,所以他們的心思是比任何人都要敏感的,如與楊秉的這樣的惡趣味,就像是小女子的作態一樣,他們需要的是尊重。

你給予他們相應的尊重方才能夠得到回報,否則他們睚眥必報的性子定然是想著如何將你拉下台。

雖然面前的內侍沒有說明是何原因,可剛剛最初說的那句也讓他明白對方是以何作為攻訐他的理由。

這朝廷律法應當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而不是以事實為依據,以道德為準繩。

對于這一天的到來他早就有所意料,如今落在了他的身上但也算有所準備。

而此時的端明殿之中,面對諫官的步步緊逼不作退讓,劉娥也是一臉不愉之色,楊秉乃是她想要扶持重用之人。

于是不耐煩的說道︰「既然各位相公已經有所公議,而我也有了成命升楊秉為待制,如今你還尚一再言之,莫非皇家的威嚴在你眼中不值一提嗎?」

「莫要再說下去了,將此人給拖下去!」

話音落下立刻就有端明殿的侍衛將說話的諫官就要叉出去,那諫官手持笏板一臉茫然顯然沒有想到自己會被直接叉出去。

等到醒悟過來,面色漲紅渾身止不住的顫抖,將手中的笏板扔到了地上,神情激憤的呵斥道︰「奸後,你出身卑微如今能夠掌管軍國大事,乃是大行皇帝的信任,如今你卻是亂我祖宗之法,料想如那呂武臨朝稱制之日定然也不遠了!」

然後看著站在前列的幾位身著紫袍的相公,嚷嚷著︰「這朝堂之上袞袞諸公,只知道自身富貴而將朝廷社稷棄之不顧!」

這位頭發有些斑白諫官,拉扯之下官袍有些凌亂,露出了那有些縫著補丁的中衣。

看起來這的確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員,可是卻是一個固守教條腐朽不堪的人。

面對這樣的痛罵,朝中的那些如吳恕和齊牧面色都不怎麼好看,可卻也沒有表現出來,畢竟他們也顧及自己身份顏面,不會在朝堂上和他吵起來!

齊牧沒有想到,這就是一個見人就撲的瘋子,也是側過臉去不想去理會。

反倒是李若谷,性子耿直也向來直來直去直接回懟了過去︰「一介腐儒,空談誤國之輩而已!」

在這諫官的眼中,自己在先帝在時就不斷上奏意見,即使不听從可又何曾遭受過這樣的羞辱,他在為國糾錯為了避免朝堂之上出現如蕭欽言這樣的第二個奸臣。

他年紀也有些大了,情緒有些激動加上李若谷的那一句「腐儒,空談誤國」只覺得氣血上涌,頓時口中鮮血噴了出來。

這剛剛走進來的侍衛都有些不知所措了,劉娥說道︰「速速去請太醫為其醫治!」

這都是什麼事情,若是真的有言官死在了這朝堂之上,傳出去了又不知道被編排成什麼樣子了。

而楊秉渾然不知他卻是一步登天了,這待制和侍講看似只有一步之差,可這殿撰與閣撰若不是官家召見,甚至和官家說話都沒有資格。

所以說當初楊秉身為天章閣侍講之時,說是天子近臣也不過是恭維的話,這身為待制便可以親自參與到內殿的奏對了。

而他此刻可以說是真正的朝中中階官員了,館職之上便是直學士,閣學士,殿學士了。

而王素便是閣學士,若是再進一步便是殿學士那就是與宰執也就一步之遙了!

有宋以來為了互相制約和掣肘,不僅僅對于武官分權,而文官同樣亦然。

所以官職繁雜,若是普通人恐怕也是一團漿湖,想要徹底弄清楚這體制內的所有職務也不是一件易事。

而顯然今天這場彈劾的結果是,楊秉得到了進遷,今日的鬧劇自然也就倉促收場了!

而等到眾大臣退朝後,趙禎隨在劉娥的身邊也仰起頭問詢著︰「大娘娘,楊卿真的在家中豢養女子供自己享樂嗎?」

楊秉乃是他的老師,不僅僅教導了如何做一個人君,可同樣也告戒了皇帝不可因自己之私欲而貪圖享樂。

若是那大臣說的是真的在他的心里那個老師道德的高塔也就轟然倒塌了,所以他從心底是不想承認這件事情的,可這件事卻又像是一根刺扎在心里。

劉娥看著他,耐心的解釋道︰「楊秉家中的確有一個女子,不過卻不是豢養的舞女,而是他娶進家中的妻室!」

趙禎瞪大了眼楮,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為何楊卿成婚,京中沒有得到半點的消息!」

劉娥道︰「因為他們是在延州成親的,汴京自然沒有任何消息!」

她沒有想到終究還是有人將此事大作文章,今日不過是一場小風波,她從趙盼兒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為女子是對對方懷有同情。

可當然若是有一日她非要動楊秉之時,同樣也不會有任何的心慈手軟!

趙禎有些不理解,這成親不是向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嗎?

為何老師遠在延州,身側也沒有父母便貿然的就成了親。

緊接著劉娥將趙盼兒的身世都說了一遍,在得知趙盼兒曾經也是官宦之後,可因為當初身為言官蕭欽言的彈劾,方才被定罪以至于一個官宦家的娘子流落了教坊之中。

因為得了先帝的大赦方才恢復了良籍,趙禎也是有些感懷道︰「沒有想到楊卿竟然也是如此至情至性之人,還有這樣清正的大臣竟然被問罪實在不該!」

在他的心底埋下了一個種子,一個護佑百姓的官員卻被問罪下獄,而當初的那名官員是否也是面臨了如今日一樣的處境呢?

他下意識的問道︰「若是言官彈劾和上奏之事,乃是子虛烏有之事當如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