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四十六章 與城共存亡

如今離開綏德城,那麼這一去是死是活便猶未可知了,當然如今這種選擇卻是最佳選擇。

身為知縣,只有他前往清澗那些據守的宋軍才不會軍心動蕩,他只要穩定住軍心那麼清澗才能據守時間更久。

待援軍一至就能打退這支西夏軍,且背靠綏德城糧草無虞。

深夜外面寒風刺骨,趙盼兒早已經與諸多女使在外面候著。

楊秉從馬車上下來,連忙來到她的身邊,解上的裘衣給她披上。

用略帶責備的語氣輕聲說道︰「天氣這麼冷,怎麼不知在里面萬一染上了風寒該怎麼辦?」

這天色太晚,自然只能坐馬車回來,否則夜里天氣降溫恐怕也著涼的。

趙盼兒看著他,臉上掛著溫柔的笑意︰「可我想你了!」

看著兩人情意綿綿的話語,身邊的女使都流露出羨慕的神情。

徐媽也是在一旁說道︰「夫人和郎君的感情可真是好,你們的關系是月下老人定下!」

這月下老人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月老,不過人們常常說前世注定今生緣,都會說起月下老人。

因為這幾日楊秉都是很晚才會從縣衙回府,所以對于這麼晚回來沒有多問。

在堂中女使為炭爐之中又添了些炭,不比當初在驛站之時,空曠房間之中只有一個小小炭爐取暖。

楊秉坐在書齋之中,今日並未如往常以往看著公函,罕見的就靜靜地坐在那里。

趙盼兒接過女使手中的茶盞放在了書桉上,書齋不比當初在東京之時,如今的陳設顯得簡整大方。

在旁邊是一處茶室,茶具尤其是爐、炭等雜物儲放于此,所以趙盼兒時常也會在楊秉忙于桉牘之時,在茶室為他點茶。

她微微欠身將茶盞放下,溫聲問道︰「今日未見你處理縣衙公文,莫非你這大忙人閑了下來嗎?」

在燭火下她的面龐更加明艷動人,楊秉就這麼看著她。

以至于她都有些不好意思紅著臉說著︰「你今日可真是古怪,怎麼一直盯著我看!」

「你長得真好看,我沒有看到比你更好看的人了!」

趙盼兒紅著臉說了句︰「油嘴滑舌!」

雖然是怪罪語氣,但是嘴角上揚笑起來的時候眉眼都彎的就像是月牙,比起此刻天上的月亮還要明亮幾分。

說著說著楊秉的語氣卻有些失落,他語氣沉重的說道︰「盼兒,我多想能夠這樣的日子一直維持下去!」

趙盼兒微微顰眉道︰「怎麼了?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我都會與你共進退!」

楊秉將所有事情都說了出來,瞞下去也沒有必要,這是明天都要面對的事情。

她眉頭緊鎖,緊接著淚水就在她的眼角打轉,楊秉伸手去擦拭。

她沒有任何的理由去留下他,因為這是最佳的選擇了,作為一縣的親民官就需要為這數千百姓負責。

趙盼兒擁入他的懷中,有些語氣哽咽道︰「我們要一個孩子吧!」

楊秉瞧著懷中女子深情的看著她將她攬腰抱起,來到了他們結婚時的新房之中。

她身上的外衣也已經褪至肩頭了,他順勢放下了帷幔。

……

如今前往清澗,整個綏德城中武備只湊出了兩百匹戰馬,而甲胃倒是沒有那麼貴乏。

畢竟乃是西北重鎮之地,不過卻也是十分繁雜,其中鐵札甲和鎖甲最多。

這即將開拔,百余人的隊伍集中在校場之上。

西夏軍皆是精銳,用一群訓練不過月余的新卒也勝過膽氣淪喪的巡檢司這群老卒。

讓他們守城可能有些用,可是讓他們再次面對西夏軍可能還會拖累己軍。

楊秉明明是一個文人,可是當他騎著馬來到了眾人跟前,收住韁繩停在眾人的面前之時,他們竟然生出了一份可靠。

他的目光堅定的掃向每一個人說道︰「今日你等與我同往,可能將會有很多人死去,但我等身後便是我綏德縣百姓,其中有你們的家人和孩子,我們有不得不戰,不能後退的理由,今日你們之中誰人畏死便站出來,我絕不會怪罪!」

只有粗淺到不能粗淺的話,可是卻讓其他人十分共情,縣衙里的官吏看著那個背影,心中也難免生出感觸。

楊秉目光掃視一圈後,並沒有人出列他繼續道︰「好,既然你們都已經有赴死的決心,那麼誰人敢言退者以軍法論之!」

「我在此立誓若清澗城破,我與諸位同死!」

西北男兒皆是豪邁氣概,見知縣竟然與他們同生共死,頓時只覺得氣血翻涌,隨著有人喊著︰「萬勝!」

其他人的聲音也紛紛應和起來,聲音也愈發強烈。

元奎手中緊握兵器,眼神也是怒目圓睜看著那個馬上的身影,只覺得一番話讓他血氣翻涌。

他以往是看不上縣衙的吏役,還有大宋的士卒可是此刻置身其中,心中不僅僅被使命感責任感包圍,還要跟隨那道身影的沖動。

劉奇從未想過那個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的楊知縣,此刻的楊秉披甲佩劍看起來卻是威風凜凜的模樣。

這二十多斤的鎖子甲在身上,若不是座下有馬匹,讓他跑動起來要不多久就氣喘吁吁沒有了氣力。

這畢竟是戰前鼓舞士氣,身著甲衣顯得更加威嚴些。

人皆一馬雙騎,楊秉本想留下吳六若是他真的遭遇不測,讓他護著親卷離開。

可是趙盼兒的決然,還有吳六執意跟隨在他身邊也只能如此了。

一路上長途跋涉,清澗距離綏德城有近四十里的路程,近半日的功夫方才抵達。

他自然不能一人坐著馬車前往,只能同甘苦一起騎馬前行,待抵達了清澗後亮明身份立刻有士卒將他們迎了進來。

他雖然如今騎馬十分熟練了,可是身體上的疼痛是無法避免的。

守城的主將看著面前一身戎裝的知縣都不敢置信,竟然值此時機還敢跑來了清澗城中。

如今的楊秉未著甲胃,這長途跋涉自然不會著甲。

他面色有些蒼白,額頭滿是密密麻麻的汗珠。

而比起此行的其他士卒皆是面如常態,臉上沒有任何土色,反而意志昂揚。

從此處可以看得出,楊秉與這些士卒身體素質相差可見一般。

不過這也是實屬正常,這些士卒本就是遠遠勝過普通人,且日日經過嚴苛要求訓練,而楊秉大部分時間都是端坐在縣衙中,怎麼能夠比的過他們。

在楊秉亮明身份後,兩名保定軍士卒通報後作為鎮守清澗的主將秦安親自出來迎接。

秦安雖然身為指揮使,可見如楊秉這樣的七品文官到來,他依舊十分自然的伏低做小。

一營的最高長官為指揮使,而一營為五都,一都為一百人。

通過指揮使秦安口中得知,清澗如今攏共有步卒四百人,騎卒兩百人。

就憑這些人若是與西夏軍直面,如何能夠抵抗的了。

有人看見知縣的到來,雖然士氣提起了一些,可是入眼所見的其他人臉上也盡是灰敗之色。

與楊秉所才帶來的百人士卒相比,士氣不在同一個層面上。

楊秉此刻眉頭皺起,如今敵寇入境清澗守軍竟然只有六百人。

他看向這個身材魁梧看起來有些憨厚的清澗守軍主將,再次詢問道︰「此次西夏犯邊,攏共有多少兵力?」

秦安肅然道︰「據手下人稟告,此次西夏軍大約有兩千余人!」

野利旺榮加上未出現隱蔽的步跋子也沒有如此多人數,西夏軍來勢洶洶,守城的士卒根本沒有查看清楚。

清澗北靠綏德縣,只要不斷糧草據城而守問題應該不大。

楊秉看著面前的守將,像是看出了對方眼中的憂慮。

于是安撫說道︰「我此次前來絕無奪取秦指揮使之權,守城之責還需多依靠于你!」

看著楊秉神情認真與他作揖,秦安立刻誠惶誠恐說道︰「下官絕無此意,知縣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我絕無獨攬大權之心!」

他的官職並不低于楊秉,但是在大宋武官在文官面前本就抬不起頭來。

他還以為對方是在試探自己,所以立刻回答道。

他心中的確有此憂慮,對于綏德縣知縣親自不畏艱險來到清澗,與他們同生死心中的確感動不已。

可是也擔心對方會剛愎自用,胡亂指揮導致清澗失守以至于西夏攻進綏德城之中。

楊秉今日長途跋涉本就精神狀態不佳,他揉了揉眉心像是能夠舒緩疲勞︰「秦指揮使你不必過于緊張,這些話就是我的心里話,論韜略和戰陣經驗還有守城心得我都遠遠不如你,我此次前來是為了作一桿旗幟為提士氣,為正軍心告訴這些守卒,朝廷並沒有放棄他們,若是清澗城破我也絕對不會苟活!」

「言盡于此,這清澗守城之責便盡付于秦指揮使之手了!」

秦安面對這番話,也是十分動容說道︰「要知縣死,末將必先死于前!」

楊秉離開了屋子

之中,神情也有一些落寞恍忽,若是清澗城破所有人都活不下來。

他不是一個心如鐵石的人,他只不過是忍住不在眾人面前露怯。

他只不過是效彷澶淵之戰趙恆親征而已,雖然他的地位比不上當年的趙恆,可是他一縣親民官與軍民共生死也已經足夠振奮士氣了。

這清澗城環境可就只能將就了,本該身心俱疲的他應該很困,可是如今卻是沒有多少睡意,借著燭火他翻閱起了《太公六韜》。

他倒不是臨陣磨刀,對于兵書他也看過許多,對于立志想要收回燕雲十六州的他,手中從未放下過兵書。

雖然說他沒有實踐經驗,屬于理論大師可是他更相信一句話,理論結合實踐才能得出真知。

他知道自己水平有限,自己若是奪了秦安的兵權,自己對于守城的經驗一竅不通,要知道一將無能害死三軍。

他既不想作那丟了街亭的馬謖,也不想作那長平之戰的趙括。

他身後是八千多戶的綏德縣百姓,還有自己親卷,他沒有任何失敗重來的機會。

秦安在軍帳之中只覺得肩上擔子更重了些,明明糧草問題解決了可是心里的壓力卻沒有消減半分。

有人走進了帳內,說道︰「將軍,您萬萬不可交權給一介書生,如此重要時機我們干脆將他軟禁便可!」

他神色焦急,他瞧見了楊秉屋內離開便立刻進門。

秦安呵斥道︰「放肆,你好大的膽子,圈禁一縣親民官你也能想的出來,你難道想要不等西夏攻進來,我們清澗城內部就亂了嗎?」

那人還想繼續說,被秦安制止住了︰「楊知縣乃是真正不畏生死,為國為民的好官,下一次還听到此話,當以軍法違背軍令論之!」

此人梗著脖子有些不服氣,他作為副指揮使掌控著清澗的騎兵,他見識過多少將士因為那些文官胡亂指揮死傷慘重的下場。

所以在听說這從綏德縣趕來的楊知縣,與指揮使議事便馬不停蹄的趕了過來。

秦安負手背對著說道︰「楊知縣與我說讓我盡力守住清澗城,他來此地所為的就是振奮士氣,與我等共生死,若是清澗城破也絕不苟活!」

對于楊秉的話,來人覺得十分驚訝過了良久,方才說了句︰「楊知縣乃是一個好官!」

說完後便立刻退了下去,沒辦法文官的印象深入人心,那個在他們面前永遠是一幅趾高氣昂的樣子。

……

這清澗城外面寒風呼嘯作響,這里可沒有炭爐取暖,楊秉只能緊了緊身上的衣裳,湊著燭火繼續看著書。

他手中攥著六韜,腦海之中將附近的山川地貌浮現在自己面前,結合書中的內容正在權衡著此戰勝算幾何?

論地形清澗城前的西夏軍所經過之地皆是平原,敵騎有利交通順暢。

且截獲了鎮戎軍的糧草,根本無需擔心糧草供應問題。

如今城中保定軍還有他所帶來的百余騎,所佔據的優勢便是清澗城,地勢佔據優勢易守難攻。

可若是出城交戰,人數不僅僅不佔據優勢而且對方那一些鐵疙瘩,城內這些輕騎沖陣那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