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六十五章 本想跟世人平等相處;再見銀角大王

烏雞國現狀也是西洲獨一份兒了。

不說西洲,即便是放眼整個三界,能夠烏雞國國主這樣魄力的,也是鳳毛麟角。

只能說開國雄主,果真氣魄非常。

又如唐天子李世民,自入地府魂游回來之後,更是大刀闊斧派遣三藏法師去靈山取經是一方面,另一方更是在多方面,全方位的將大唐推向強盛。

尤其是當軒轅劍降世,人族血脈之力也逐漸被煥發,在薛仁貴與王玄策這兩位人類頂尖強者的帶領下,剿滅征服了諸多山川之中的鬼怪,甚至就連一些原本隱居避世的「修行者」,也不得不臣服于大唐的兵鋒之下。

而終南山,便成為了他們這些歸附于大唐,享受皇朝氣運的修士們的匯聚之所在,為首的不是旁人,正是當年跟涇河龍王打賭的袁守誠。

他是欽天監台正袁天罡的叔叔,而朝中本還有一位超然之士,亦不再掩飾自己修為,便是太史局的李淳風前些時候收下了前太子李承乾為徒,從此李承乾棄俗入道,跟著李淳風一心修行。

大唐天子的兒子多,十多個兒子,嫡子便有三個。可偏偏能繼承皇位的只有一個,其余那些兒子們他也不能放任不管,何況有自己做「榜樣」在前,若說他們心里對自己下面這張椅子沒有動過心思,那李世民是一萬個不相信的。

但李世民也並不會因此而生怒,畢竟作為他李世民的兒子,若是連這樣的想法也沒有也枉生在帝王家。

可話是這樣說,他既怕兒子們沒出息,又怕他們太有出息心情還是頗為復雜的。

而當年被李世民廢了的李承乾,對方如今能夠找到一個自己的歸宿,對于李世民來說也無疑是了結了一樁心事。

相對來說,烏雞國國主在方面的,就不需要太過操心。

一來是他只有一個兒子,二來自己這唯一的一個兒子,也很爭氣。

自當年匯聚民心,烏雞國國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以君王駕馭人道之力,可謂是將全國氣運匯聚于一身,從而激發了自身的人族血脈,從此烏雞國便走上了一條武運昌隆之路。

而這位太子殿下,顯然天賦不凡,此前又在大唐作為外使,受了大唐幾位將軍的教,如今也算武道小成,就說尋常的妖精,還真不是他的對手。

當然,若是遇見那些修行了五百年甚至是千年的老妖即便是薛仁貴他們也得謹慎應對。

況且人族入山中剿滅妖邪,一向都是軍陣開道軍魂所在,可鎮諸邪。

尤其是當薛仁貴領著玄甲鐵騎的時候,那沖天的煞氣別說是妖精見了兩股發顫,就算是天庭的天兵見了,也得好好掂量一下,究竟能不能抵得住對方的沖陣之勢。

「小王拜見聖僧!」

當年父王全賴三藏法師所救,才能回魂。

而烏雞國上下,更是得三藏法師庇佑,才能在對上了文殊菩薩之後,依舊全身而退。

父王曾經說過︰若是沒有三藏法師,烏雞國恐早就滅國了我等也不是不敬神佛的狂妄之人,但也不是什麼神佛都要拜的。

而後——

烏雞國的皇家敕建寶林寺,就改成了聖佛寺,其中所供奉的正是三藏法師的金身像。

對此,烏雞國上下臣民,皆舉雙手贊成。

而那井龍王,則干脆同烏雞國國主,八拜為交,結成兄弟。

「太子殿下請起,殿為一國儲君,往後也無須向貧僧行這般大禮。」法海將太子扶起來,當年初見太子的時候,對方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如今闊別多年再相見卻見這太子的上唇也已然續起了胡須,看起來成熟穩重了不少。

「是是是,全听聖僧的。」

太子殿下口中答應的痛快,但神情卻反而愈發恭敬。

見這般狀況,法海便也不再多說什麼除非用佛法給他「洗一洗腦子」,否則不是三兩句話就能糾正過來的。

「聖僧,如今國事繁重,父王難以月兌身,便讓小王在城門迎候特意囑咐小王向聖僧致歉,請聖僧一定不要怪罪父王未能親自前來相迎之過。」

「你們啊」法海無奈搖搖頭,道︰「若再是這般的話,貧僧往後便也不來你烏雞國了。」

即便是太子殿下听出了只是三藏法師的一時玩笑之言,但心中還是一緊,馬上就要開口向三藏法師解釋的時候,就听一旁的大聖說道︰「我師父最怕你們對他太恭敬,我師父常說若是有可能,便不該讓世人知道他有這般法力」

「這是為何?」太子殿下順著大聖的話茬問了一句。

「嘿嘿,我師父老人家本想要跟世人平等相處,奈何一身本領終究是藏不住的。」八戒一攤手,笑道︰「如今更是自靈山取經之後,更是因為佛祖尊師父為‘正遍知’而被世人稱為‘聖佛’便再也不能以凡僧的身份行走三界了。」

太子殿下听了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果然,聖佛之所以是聖佛,其心境與自己這等凡夫俗子自然是大不相同的。

太子殿下想了想,向著三藏法師說道︰「聖僧,您是知道我們烏雞國的我們烏雞國對您這般崇敬,絕非是因為您‘聖佛’的身份實乃聖僧于我國有救命之恩。」

「況且聖僧佛法之深厚,這一路西行更是斬妖除魔,懲惡揚善本就該得到我等的恭敬一拜。」說到這里,太子殿下向著三藏法師又是一禮,道︰「若聖僧不受,卻不是將我等置于不義?」

「善。」

法海見這太子殿下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點頭笑道︰「因此貧僧此前受了你一禮而後之言,是提醒你你父親做得對,並沒有把貧僧放在國事之上,你往後也要如此,執掌一國,則國民之安康全系于你一身,當分清主次,切莫舍本逐末。」

是這樣麼?

太子殿下愣了愣,下意識又一禮,「受教了。」

而這一禮,是弟子禮。

法海也坦然受著。

該受的禮,他自然不會躲而那些不該有的禮遇,法海也絕不願意沾染

師徒一行在烏雞國,並沒有逗留太久。

只是相對于在別的幾個國家開壇講法,法海在烏雞國則是傳下了一些自己修行人族血脈的感悟。

也是車遲國、寶象國與烏雞國三國結盟,再加上同時與大唐建交三國的國力,也在穩步上升之中。

但這三國的國主,可都不是什麼易于之輩。

其各有風格,也就是如今因為有了三藏法師做紐帶,讓他們先一步交好,否則這西洲的東部也絕平靜不下來。

對此,他們三國也都心知肚明。

故而在三國邊界接壤處,都非常有默契的留出了一個「真空」地帶,作為緩沖。

不論將來如何,反正現階段應該是打不起來了。

其實三國各自能夠擴張之地也十分有限,自大唐拿下烏斯藏國之後,寶象國已經同大唐接壤了,再往西過了平頂山,便是烏雞國;

車遲國東側是黑水河,西邊是通天河地域上的限制,讓車遲國很難在擴張國土上有什麼作為。

而烏雞國就更不用說了,干脆被夾在寶象與車遲兩國之間。

所以他們三國也就只能相互盡量不起沖突的情況下,往南北兩側發展。

只是還有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擺在他們面前,那就是三藏法師一路打通了東西之路,走出了一條「通天大道」。但南北兩個方向的妖魔可都還在呢。

縱然是他們三國如今各有手段,但畢竟不是大唐而西洲的妖魔,也絕不是中原的妖邪能比的。

平頂山下。

大聖等幾個弟子都沒有跟著過來,只有法海一個人,提著一壺自烏雞國帶出來的好酒,來到了銀角大王的面前。

「記得當年仙童說,要在此等著看貧僧下場。」法海就地盤坐在銀角大王的對面,將酒壺送到他的面前,笑道︰「如今貧僧已然取得了真經,不知仙童對貧僧此行的這個結果,可還滿意?」

三藏法師的事情,銀角大王並不陌生。

他雖然被壓在了平頂山下,但畢竟還留著一條性命,山神雖然不敢擅自將他放出來,但將三藏法師西行之路上的事情講給他听,也不是什麼為難之事。

主要也山神也是害怕這銀角大王當真有一日真月兌困出來,若是到時候因為這件事情來尋自己的麻煩,那自己也是實在是沒地方說理去。

雖然當年銀角大王說了,只要三藏法師一日活著,他便一日在山下不出來;

而若有一日三藏法師死了,他也絕對不因此苟活

但山神他也著實不敢信啊畢竟「誓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來違背的。

否則便也無需立誓了差別只在于違背誓言的代價,是否自己能承受的起亦或者寧願承受相應的代價,也要違背誓言。

銀角大王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其實也算是個人物,此刻見三藏法師路過平頂山,帶著好酒來看自己,心中也是感慨萬千,先是長嘆一聲,而後又道一聲︰「是我小看了聖佛。」

說完這一句,銀角大王咧嘴笑道,「不知三藏法師在靈山見了諸佛與菩薩們,又有何等感悟?」

法海想了想,緩緩開口道︰「不過如此。」

嘶——

即便是心中已經預料到了三藏法師會有驚人之語,但銀角大王卻也當真沒有想到會這般直白

他是這會兒被壓在山下,並不能同三藏法師對視,否則,說不定他還能從三藏法師的神情中,發覺到一些別樣的情緒。

但即便是如此,銀角大王還是從三藏法師的語氣之中,隱隱分辨出了些失望之意。

三藏師徒大鬧靈山的事情,他已經听說過了。

正因如此,才對三藏法師愈發佩服,尋常的和尚去靈山,那絕對是向著聖地去朝拜的但這位的所作所為,恐怕也是三界獨一份兒。

或許三界僧人也會將三藏視為榜樣,並且紛紛效彷之?

想到此處,銀角大王露在外面的一只手,將酒壺稍稍放偏了些,張嘴接了幾口酒,頓生出了好大一股悔意當年怎麼就一時鬼迷心竅,做出那等事情來?

到頭來,母親母親被超度了,兄長兄長入輪回了。

而自己也被壓在這平頂山之下,看三藏法師如今這般模樣,銀角大王心說︰看來要被永生永世壓在這平頂山之下了。

原本按照他的盤算,以唐三藏這等無忌的脾性,那指定是走到哪兒就把人得罪到哪兒自己與兄長只是老君門下的兩個看守煉丹爐的童子,不是這唐三藏的對手情有可原但諸天神佛可都在前路等著他過去呢。

可他自從得知,當年在烏雞國,就連文殊菩薩都因同唐三藏辯佛失利,故而自入輪回之後便已經開始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卻也沒過多久,便听聞唐三藏強行超度了牛魔王的兒子,聖嬰大王紅孩兒。

銀角大王難免又有些期待,畢竟牛魔王乃是三界之罕世凶妖,文殊菩薩或許會因辯佛輸了,就自入輪回了賬可若是同牛魔王結下正等冤仇,只能不死不休。

只是牛魔王遲遲不來報仇,反而是等來了天禧星紂王下界。

老君坐下的青牛,也私自下界佔領了金兜山,期間還來看望過自己,說是要攔住那唐三藏,替自己兄弟兩個報仇。

同時,銀角大王還從青牛口中得知了另外一個傳言︰那就是煉化了唐三藏的神魂,可以自封神榜中月兌困而出。

紂王正是因此而下界。

當時銀角大王認為唐三藏此番是在劫難逃,死定了!

畢竟上了封神榜的,除了那些凡人與財神趙公明之外,恐怕就沒有一個不想月兌離封神榜的。

只是銀角大王怎麼可能猜到這件事情的後續發展?

尤其是青牛返回天庭之前,將三藏法師硬扛天雷,自碎了舍利子救了紂王月兌離封神榜,將其送入輪回轉世投胎的事情之後銀角大王已經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用怎樣眼光去看待這位三藏法師了。

隨後的事情一樁樁一件件傳來,銀角大王最終也只能是認清現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