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三十四章 吾身既地獄;普賢菩薩顯靈了!

似乎因為金鵬的出生,也給大雄寶殿帶來了些不一樣的生氣。

而觀音菩薩,卻不知為何總覺著自己忽略了什麼,心中莫名出現了一些本不該有的季動。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感覺,還是三藏以大日佛焰超度天蓬的時候。

正在菩薩疑惑之間,也因為她的目光從金鵬身上轉移到了三藏師徒處, 然看到了悟空雙手合十,一臉虔誠壞!

一會兒若讓這猴子念起經來,這小金鵬豈非要遭受無妄之災?

想不到竟然是在此事上要出紕漏。

大聖雷音的威力,菩薩是親身體驗過的,那凌虛子到現在腦子都不好使若一會兒讓金鵬遭了雷音灌頂,恐怕孔雀大明王絕不肯善罷甘休。

菩薩心中暗暗思量,一會兒得找個機會將小金鵬帶出去,以防遭受無妄之災。

小金鵬自然不知道才剛剛出生的它即將要面對什麼,但此刻顯然已經習慣了長姐(大哥)的手掌,早放下了警惕,還尋了一個舒服的姿勢臥著此地畢竟是大雄寶殿,佛門聖地,在佛光的照耀之下,小金鵬十分愜意,已經漸漸放下了警惕。

這個小插曲過去之後,普賢菩薩這才向三藏道明了緣由︰「三藏,貧僧听聞得你在寶象國,收靈牙仙之子入你門下,將其渡入我佛門之中,可你隨後卻在獅駝嶺中將他的父親超渡。不知三藏你認為此事可有隱患?」

普賢菩薩問的問題,顯然也很刁鑽,若三藏是個「正經」僧人,此事回答起來自然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出家人四大皆空,靈牙象佛與小象雖然有父子之實,即便靈牙象佛叛出佛門,可小象卻受了剃度,遁入空門,自不受紅塵紛擾。

可偏偏他是唐三藏,還是親手報了殺父之仇的唐三藏若再這般言說,顯然就不太合適。

但其實法海對這個問題也沒有太過擔憂,當年他既然敢把靈牙仙超度,他就不怕小象知道之後會惹出什麼麻煩事端來。

而且普賢菩薩之問,也很有意思。

他沒有問三藏怕不怕麻煩,只問三藏有沒有隱患

「阿彌陀佛。」法海照例先念了一聲佛號,而後才回答道︰「菩薩號大行,當只言必行,行必踐貧僧既發宏願,斬業護生,自當不論人情。前有天蓬、奎木狼、黃風、紅孩兒等輩,後有靈感大王、黃眉童子至于一切罪業因果,早歸于己身地藏王菩薩言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小僧斗膽,吾身既地獄,可納三界萬千之罪業,哪怕死後沉淪永墮,不得超生,亦無怨無悔。」

隱患自然是有的。

有錯必糾,有責必追有罪必罰。

三藏的決心,整個靈山沒人敢忽視,更沒有人敢否認但此刻真正听到他口中之言,心中還是忍不住大曰震撼。

尤其是跟三藏一向親厚的觀音菩薩,听聞此言之後,也只能感慨一句︰不愧是三藏!

三藏與自己更像是走入了兩個極端。

菩薩亦有怒目時,但終究還是慈悲心腸三藏就反過來了,他只對善者有善心,一如既往的嫉惡如仇。

但他行事令人信服,因為他對自己的要求,只會更加嚴格。

若非三藏斬業護生要犯殺戒,菩薩甚至認為他完全可以執掌律宗

當然了,三藏一再表明他不願意成佛,恐怕就算是靈山之主也不能改變他的心意,更別說一個律宗的教主了。

不過菩薩有一計藏在心里沒說若是讓三藏接掌靈山戒律院的話,恐怕他還當真得糾結一番。

听了三藏之言,普賢菩薩雙手合十,向著上首的佛祖說道︰「我佛慈悲,貧僧于北洲之事尚了結,就先告辭了。」

普賢菩薩說完,也不等佛祖同意,便直接跨門而出,而後便听一聲象吟之聲,眾人見一只白象踏空而來,載起菩薩菩薩,往東方行去。

普賢菩薩是個干實事的人,若非此番是三藏將到靈山,他壓根都不打算回來。

反正他跟靈山諸佛也都不太熟,不論是原本西方教的道友,還是截教被西方兩位教主渡化的三千紅塵客一向也沒有什麼交情。

他來靈山任務就是研究大乘佛法,並且于人間實踐。畢竟大乘佛法不是一拍腦袋想出來就完事了,而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實踐與驗證環節。

普賢菩薩乘象而走。

大殿里面的僧人們,面色神情已經有點兒不太對了這諾大的大雄寶殿,竟不能讓他們再多留片刻麼?

竟一個個都是提前離場?

而他們再去觀瞧佛祖的神情時,卻見佛祖依舊巋然不動,似乎完全沒有受到眼前這般景象的影響,根本沒將這些小事放在心上。

法海也漸漸體會出其中的不同。

就以佛祖本人來說,似乎對靈山眾僧的約束並不高,這恐怕也是在靈山戒律院設立以前,靈山眾僧多有違戒的原因之一。

再一個,就是佛祖對觀音與普賢這兩位菩薩的態度,並不是將兩位菩薩當成下屬,更像是同道同行者哪怕他們當年在封神大戰的時候,不死不休。

怕是名義上跟佛祖並列的燃燈古佛與彌勒佛也遠沒有這般待遇。

這或許就是惺惺相惜吧。

以這兩位的菩薩的品行,莫說是在佛門,便是放眼三界又有誰能不對他們生出敬佩之意呢?

念及此處,法海認為自己的修行還遠遠不夠,且任重而道遠。

且說普賢菩薩離開靈山,乘白象卻沒有第一時間向北去,而是于寶象國顯靈。

如今的寶象國可愈發興旺了,尤其是與大唐結盟之後,氣象幾乎一日一變。

再加上寶象、烏雞與車遲三國結盟,資源匯通流轉之下,國力可謂一日千里。

寶相國寺中。

在那老住持圓寂之後,小象已經正式成為寶相國寺的住持長老,其實不說他三藏弟子的身份,只憑其自身佛法境界,在寶象國之中,也絕對擔得起這個位置。

他也早不是當年那個能說出「我連佛經都不懂,怎麼可能懂道經」的懵懂小象了。

十多年的修行,也讓他得了一個高僧的稱號。

只是他自己認為自己名不副實,畢竟他比對的對象是他的師父——唐三藏。

前幾年的時候,寺中那未曾斷絕了香火的象佛金身,忽生了一靈,也不知受了什麼感召,在寶象國上空盤旋幾周,引的國中上下臣民參拜之後,便化佛光而去。

這一去,便再也沒回來。

國主與小象一開始還以為這是國之厄運的征兆,否則象靈怎會棄寺而走?

後來一位喚作金光仙的大仙,專程來尋過一趟,言說︰「這靈牙象佛的原形乃是普賢菩薩麾下坐騎白象靈牙仙,因久在獅駝嶺與青獅王為惡一方,禍害蒼生後遇三藏法師,得三藏法師感召,明悟自身罪業,幡然醒悟,故而化道而去」

國主與小象都很清楚,這位白象靈牙仙,就是小象的父親。

小象謝過了金光仙傳訊之後,便在靈牙象佛的佛像之前打坐七日。

出寺之後,見了悟真與悟性。

「多謝兩位師弟關心。」不等兩位師弟開口,小象便知道他兩個要說什麼了,畢竟他們兩個的父親,亦是被師父超度,「貧僧無礙,只是身為人子,雖已出家,但卻不能月兌離紅塵如今難去那獅駝嶺,只好對著這像念了七日的超渡經文。」

師父沒有趕盡殺絕,也沒有因為兩位師弟是奎木狼的兒子就有所苛待,反而盡心盡力傳授本領而兩位師弟,更對師父沒有半分怨念恨意。

小象剛得知這件事情的時候,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理解的,但無疑佩服他們的豁達。

現在自己也經歷了相似的事情,卻發現有些事情似乎並無法真正共情若說心里沒有芥蒂,小象就認為自己實在是太虛偽了。

可若說自己便因此對師父生恨似乎還遠遠到不了那麼地步。

師父行事,小象非常清楚。

就如同自己與師父初遇時一樣,並沒有因為是「妖靈」便要出手超度反之,師父也沒有因為奎木狼是天上星宿下凡,便手下留情。

總之,小象還是陷入了糾結之中,一時之間有些迷茫但他並不因此而氣餒,因為師父教導過,想不清楚的事情,就暫且先放下,總會有雲開霧散的時候。

可若是把事情放在心頭,最後成了執念一些原本可以化解的事情,到頭來卻會發現已然走入了死胡同,想回頭時都會發現沒了後路。

而對于佛言︰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師父似乎對于這一句話始終不太認同,究竟什麼是苦海?

回頭見到的岸,又是哪里的岸?

這事情連師父都想不太明白,小象自然不會自己為難自己。

這一日,他正在寺中念經。

忽听寺外有高呼︰「普賢菩薩顯靈了——」

而後,小象便感受到了一股親切而熟悉的氣息,跨步出了禪房,正叫普賢菩薩落入院中,而菩薩身後,正跟著一頭靈牙白象。

「父親?!」

小象面露驚疑之色,又見菩薩在前,連忙拜見︰「弟子悟相,見過菩薩。」

「阿彌陀佛。」普賢菩薩從懷中掏出一本書冊,還有一封信,送到了小象面前︰「這是你父親的遺物,那書冊是他原本的修行法門,而這封信,應當是你父親在道化之前所留。」

小象上前將父親的遺物接過來,但並沒有第一時間打開,而是又向菩薩行了一個佛禮,道一聲︰「父親私生弟子于此,還請菩薩恕罪。」

「貧僧知曉此事。爾父本為截教大仙,道行高深于二百年前算出自身將有一遭劫難,為了能安心應劫,故而下私自下凡,生有一子,此子便是你而後為了讓你褪去妖身,便以靈牙象佛之名,助寶象國先祖立國,而後將你封于金身之內,享人間煙火,而得正果。」普賢菩薩說完這些,稍頓了頓,看向小象,「此事你可知曉?」

「回稟菩薩,除了父親算出劫難與為了安心應劫,下凡生我之外後面的事情弟子都知曉。」十多年的修行,小象早就也不是當年那個莽撞的小妖了,但他還是大膽向菩薩詢問了一句,「不知菩薩,究竟是什麼劫難?」

「你師父唐三藏西天取經。」普賢菩薩並沒有隱瞞,直接告知了小象,「此劫上至諸天神佛,下至妖魔鬼怪,以及你師父一行,乃至這一路上的諸多生靈皆在其中。而你的父親,有一位同門道友,喚作虯首仙,後為文殊菩薩坐騎因其心志不堅,亂了神魂,本就是劫中之人,如今又染了瘋病,你父知他難逃死劫,為全兄弟義氣,故而一同入劫,同在獅駝嶺下界為妖。」

「我父他在獅駝嶺時,可曾害人?」

普賢菩薩卻沒想到這小象竟然先問這一句,但他還是耐心解答︰「你父雖未曾親手害人,但他所庇護的六萬群妖,害人無算。」

「阿彌陀佛。」小象念了一聲佛號,又問了一句︰「菩薩言我父是道化難道不是被我師父超度麼?」

「若是听貧僧言說,終究不如讓你親眼一觀。」普賢菩薩一指身後白象,便見一道清光綻放,那清光在白象靈台之上旋繞,而普賢菩薩對著小象一招手,道︰「你且近前來。」

小象依言上前。

然後那清光便匯入他的靈台——

而後,小象便看到了自己的父親與師父斗法失敗,而被師父擒下。

「我輸了,要殺要剮,悉听尊便」

「木已成舟,雖不成功,倒也無悔」

「靈山諸佛與菩薩需要這些妖魔在人間作亂,只有這樣才有生靈進獻香火」

「所以三界只有三位大士」

「吾雖無悔,但卻有兩件事心中有愧」

「一是在這獅駝嶺因此喪生的生靈,不論是妖族還是人族,若我能有所約束,而不是放任自流,或可不是如今這樣的景象。」

「其二,便是我偷生的幼子听聞他拜在法師門下,只希望他不要因此事與法師離心他畢竟年幼,若因吾之事生出什麼事端來,還請法師萬望海涵。」

「一身罪業在此,既落于法師之手,不求苟活,敢賜佛焰,以煉本心,阿彌陀佛!」

這些都是父親在入佛焰之前說過的話,此刻在小象的腦海中不斷循環尤其是那兩件愧事,原來父親還是惦念著自己的,甚至還怕自己因此與師父離心。

小象看著父親坦然踏入佛焰之中,神情毫無抗拒,反而還有解月兌之相大約也能體會到父親當時的心境。

大日佛焰小象自然知道這是怎樣的神通,悟真與悟性兩位師弟的父親奎木狼,正是被佛焰超度只是為何菩薩說是道化?

難道說

畢竟小象知道,若是能夠承受得住大日佛焰煉心之效,那麼將會得到一個純淨的神魂

而明知道結果的小象,在此刻還是不由自主的緊張了起來,心中暗暗為父親打氣,希望父親能夠撐過這一劫。

業力不斷被焚燒。

而父親的神魂,在佛焰之下,也愈發的虛弱,搖搖欲墜,幾近消散。

小象的心,也不由揪在了一處。

眼見得父親真靈就要潰散,卻見一道佛光,似從東方而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