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一章 貧僧普渡眾生之心,一如既往

畢竟是後宮,一眾大臣們在宮門之外停下了腳步,前排重臣動作雖輕也還是忍不住探頭向內張望,

大聖瞧了瞧站在原地,還望著文殊菩薩坐化之地的出些惆悵出神的師父,問了一句︰「師父不去看看?」

「若是為師沒猜錯,這旨意應當是宣給那井龍王的,我就不去了,你們想去自去瞧瞧便是。」主要也是法海見這下凡宣旨的天庭使者並非是那天奴,便沒了什麼意趣。

見師父不過去,除了小白龍之外,悟空等人也就沒有去湊熱鬧,一個宣旨的天庭內臣而已,並無什麼稀奇。

小白龍上心,也是因為那井龍王畢竟還是龍族之人。

果不其然,那天庭使者越過了後宮,落在了御花園中的那口八角井邊兒上,唰的一聲將手中的聖旨展開,高聲道︰「烏雞國井龍王听旨——」

嘩——

水花輕響,一條老龍騰出井外,落地之後化作一蒼老龍首人身形,向著那聖旨跪下,道︰「小龍在。」

里面宣旨。

法海卻跨步下了大殿外的台階走到了那青獅身邊兒,一道佛光照在他的身上,將其喚醒。

「嗯啊」青毛獅子幾聲申吟之後,睜開了雙目,眼前正是一手便將自己擒拿的大唐高僧唐三藏,他鼻子輕嗅了幾下,忽開口道︰「菩薩?」

四下張望一陣,卻不見菩薩身影,急道︰「菩薩呢?」

它以為是菩薩將他丟在此地。

大聖信口回了一句;「文殊菩薩已入輪回了。」

青毛獅子聞言登時呆愣在原地,悲意霎時便起,片刻後他緩緩開口,卻神堅意決,「菩薩既入輪回,吾自當追隨而去。」

話音剛落下,它便自斷心脈。

其實在他說這話的時候,法海已經意識到不好,他手上運起佛光,可還是慢了一步,只見一道孤魂從它身上飄蕩而出,與法海四目相對。

法海瞧著眼前的魂魄,只要揮一揮衣袖便也能將其魂魄留下,可終究還是收了手。

「多謝聖僧成全。」

青毛獅子的魂魄向著法海一拜,便直下九幽而去,若是走快些說不定還能趕上前面的菩薩。

「哎呀。」大聖見了驚叫一聲,道︰「他這也太干脆了,就不問問文殊菩薩究竟因何入輪回麼?弟子見師父剛才想要留他,可為何還是放他走了?」

「阿彌陀佛。」法海念了一聲佛號,也頗為無奈,道︰「雖有言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可它為忠僕,去意已決,我能攔他一時,如何能攔他一世?如今能做的便是為它超度一番,以做祈禱,期盼他們主從二人來世相會,再續前緣吧。」

法海話音落下,盤坐在地,口中念起超度真經。經文顯法,一道佛光自人間照入地府,籠罩在了青毛獅子的身上——

大聖听了師父之言若有所思,這個佛門渡化之道,遠非想象中那麼容易。

究竟怎樣才算是渡?

就好比這烏雞國的君臣上下——是如文殊菩薩那般,降下災難磨礪之後,再引得一國臣民齊登極樂;還是如師父所言,人活一世,只求平安,本不需渡?

再觀瞧這青毛獅子——是見其要了斷,救他一命?

還是如師父這般放他歸去,成全他忠義之心?

大聖有些迷茫,他撓撓頭,覺著還是以自己手中金箍棒降妖除魔來的暢快,若讓他渡化眾生恐怕頭都憋炸了。

片刻之後,大聖見師父收了法,大聖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疑惑。

「阿彌陀佛。」法海念了一聲佛號,道︰「見死不救為孽,業障因果自加于吾身。若當真要問個對錯是非正如文殊菩薩難渡凡眾吧。」

這邊兒青毛獅子直追文殊菩薩入了輪回,那邊兒天庭天使也宣旨完畢,去了九天之上。

隨後走出來的一眾君臣,臉上也不似之前那般擔憂。

一同走出來的小白龍快步走到師父身邊兒,道︰「師父,玉帝下旨,言說井龍王護烏雞國主肉身不敗有功,免了他當年罪過,如今封了他烏雞國烏川湖龍王,掌管烏雞國境內雨事。」

「善哉,善哉!」

不是天庭降罪之旨,便已經是讓烏雞國君臣大大舒緩了一口氣,如今還封了一位司雨龍神在他們境內,更是意外之喜。

沖動過後冷靜下來,他們如何不知道以一國之力就想要對抗仙佛,無異于是以卵擊石。也多得文殊菩薩自有修行,並非是個真正行惡的,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國主喚眾臣歸朝,又派遣太子殿下出宮安撫百姓。

一番操持之後,國主重上了龍袍,復登了帝位。

散朝之後,國主設宴款待三藏法師一眾,王後與小太子也在一旁作陪。

天庭。

「也是好魄力。」玉帝見文殊菩薩自行投胎轉世去歷劫,稍贊了他了一句。

觀音菩薩面露慈悲之相,對此倒也並不太在意,畢竟他們這等仙佛轉世歷劫,倒也算不上太過稀奇,眼前的玉帝不也曾經下凡歷劫?

在仙佛眼中所見,歷劫本就是修行之途必經之路,這也是為什麼文殊菩薩很輕易就對烏雞國主降下災厄的原因之一,他先入為主已先將他當成了未來的菩薩,因此去設下災劫,卻忘了他根本上是個人,還是個人君。

老君甩了甩拂塵,笑呵呵道︰「文殊菩薩入輪回轉世重修,也是好事,若能真正嘗得人間疾苦,再有領悟或許日後靈山會多出一尊大智文殊佛也未可知。」

玉帝卻道︰「觀音菩薩舍去過去無量劫中所證之正法明如來,以大悲願力,顯化菩薩形,欲發起一切菩薩廣度眾生佛如何?菩薩又如何?內里不明,表象矣。」

觀音菩薩雙手合十,道︰「佛非佛,菩薩非菩薩,而正法明王既是觀世音,貧僧普渡眾生之心,一如既往。」

玉帝鄭重︰「菩薩本體在此,此刻卻依然有千萬化身在人間行善,朕佩服。不過文殊菩薩投胎轉世之身,菩薩可有章程?」

「陛下有何見解?」

「東勝神州有一佛門小宗幾近破敗,山門之外有一野村,正有一孤母生產,其運乃難產以至母子雙亡或可得菩薩之靈庇佑,救她一救。」

「善。」

觀音菩薩點頭應下,「陛下,其後順其自然即可。」

「朕沒有那個閑心給靈山菩薩降劫,除非他歷劫圓滿之後,棄佛再入道,來天庭領一部正神。」

觀音菩薩︰這三天怎麼就過不完了?

下界烏雞國,已經是第二日清晨。

法海師徒取了通關文牒,正要辭了王駕正要投西,國主苦留不得,只好與三宮妃後、太子諸臣,將鎮國的寶貝,金銀緞帛,獻與法師酬恩。

法海師徒一眾自然是分毫不取,最後國主親自率領一朝文武,將聖僧送出送出城廓。最後真切道︰「聖僧,寡人知留你不得,只求聖僧取經歸來時,若我國尚在不妨入內一顧。」

法海听這國主有此言,基本也知道他心意已定。不過這般因果終究也在自己身上,若烏雞國有難他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只是此刻法海沒有多言,只把雙手合十,道一聲︰「阿彌陀佛,國主盛情,貧僧敢不從命。」

再然後,便領著徒弟們上了羊腸大路,雖還是往西天走,可師徒幾人的興致,似乎並不如以往高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