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八章 老豬也一樣

傳說此言乃是地藏王菩薩入地獄時所說;

亦說當年地藏王菩薩只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乃是佛陀觀之有感而發。

不論如何,法海都認為這才是大乘佛教普度眾生的要義精華所在,更是佛門僧人行走世間的行為準則。

法海並非只會斬妖除魔,否則他也難當高僧之稱。

眼前局面或許是事先安排好的考驗,但若坐視不管,就這樣堂而皇之的渡河,便是自毀修行。以他的秉性,也萬萬做不出這般事情來。

「悟空。」

「師父。」大聖听師父喚自己,連忙上前。

「你在岸上看著行李八戒,小白龍。」

「師父。」兩位徒弟也趕緊上前听用。

「你二人隨為師入河,超度冤魂。」

「是!」

法海披上了錦斕袈裟,將飛龍杖交給小白龍執掌,自己一手持著九環錫杖,一手掐著避水訣,一步一步走入流沙河之中。

錦斕袈裟是一件好寶貝,有水火不侵之功效,若非太過張揚,法海都想一直穿在身上。

很快,師徒三人就下到了水底。

果真如小白龍所言,好似個水底地獄,遍地是殘骸,處處見冤魂。

只是有一樁事情法海略有些想不通,眼前這幅局面當真是菩薩留下來的麼?

若說菩薩將這卷簾天將的魂魄超度,留下一具肉身在此還算合理;把九世取經人的怨念留下等自己來處理,也能說得過去可看著眼前的無數冤魂,法海心中打了一個問號。

法海暫時沒有著手超度這些冤魂,他先看向了那被九具無頭骷髏拱衛在正中間的罪神軀體,也是個極其凶惡的形象,比當時的豬剛鬣不遑多讓。

一頭火紅色的頭發,好似火焰一般蓬松;兩只眼楮怒睜著,雖然無神,但依舊駭人。

不黑不青藍靛色的臉,就差長出幾根獠牙來,脖子上掛著九只骷髏頭,正是唐三藏前九世的取經身,另外還有一桿寶杖插在他身邊兒,頗為猙獰。

「師父。」見師父止步不前,小白龍小聲詢問︰「可是有什麼不妥之處?」

「若只是這些尋常的怨靈,倒也算不上什麼大礙。有些棘手的是這前九世取經人遺留下來的怨念,這些怨念幾乎已經凝結成了實質,想要將其徹底化解,非一朝一夕可成。」法海少見的面露難色,「初略觀之,少說一二年,長則十數年都有可能,沒有定數。」

「為何需要如此之久?」八戒與小白龍聞言大驚,小白龍看的真切,便是那些幾百年的冤魂在師父口中也不過尋常,反而是這九道前世取經人的怨念,令師父為難。

這九個取經人不就是師父自己的前世?

自己化解自己的怨念,豈不是應該更加容易?

法海出言為他們解惑︰「心念越是堅韌者,所產生的怨念便越是難以化解。更何況這九道怨念與卷簾天將的肉身相互勾連裹挾,怕是也不會任由為師超度。」

听了師父之言,他們兩個頓時有了幾分明悟,師父心念何等堅韌?這九位取經人乃是師父前世,心念方面自也不會相差得太遠。這取經人九世皆喪命這流沙河罪神之口,所生之怨念龐大凝實,難以化解,也就不那麼意外了。

雖然八戒與小白龍是以「法海」來作對比,但法海自己是知道,三藏法師本身前往西天取經的信念,更加堅定。

尤其他還是個凡俗之身,便更加難能可貴,這前九世的取經人,皆是一般無二。

「難道就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了?」八戒撓撓頭,道︰「師父,不如咱們還是去請觀音菩當老豬我沒說。」

法海一向是萬事不求人,其實也就是有一股不服輸的氣勁兒,況且眼前這個局面,他也並非毫無下手之處,如何輕易就開口求援?

「阿彌陀佛。」法海念一聲佛號,然後對著兩位弟子下派任務︰「若是先處理這罪神之軀,必然無暇顧及到這些怨靈,若是任由其散落人間,乃是極大的禍害。為師欲先將這些怨靈超度,還流沙河一個清淨水域。但這被怨念裹挾的行尸恐怕不會安分,必會趁機偷襲,擾亂為師做法」

先從簡單的做起,一步一步慢慢來,一味心急並不能解決問題,甚至往往會適得其反。

法海想了想,道︰「為今之計,只有你二人在為師超度怨靈時,將這行尸攔住,斷不能讓他近了吾身。」

小白龍當即拍著胸膛︰「師父放心,有敖烈在,定將他攔于師父十步之外!」

八戒連忙跟上,「老豬也一樣。」

靈山。

大雷音寺,大雄寶殿。

「先有金蟬子強行超度天蓬,後你又將那卷簾神魂超度,此舉終究還是惡了天庭。」如來佛主坐在寶座上佛光滿面,身後金燦燦的光輪,彰顯他的法力與功德。

此刻如來佛祖看著宛若清風之態的觀音菩薩,覺著她似乎並沒有感受到西行之便帶來的壓力。

「你後來可曾去過流沙河?」

「自從將卷簾天將的魂魄交還給玉帝,從天庭下來便路遇大日如來,隨後便返回了靈山,連這大雄寶殿都未曾出去過。」菩薩搖搖頭,但他知道佛祖不是無的放失之人,他說這話肯定另有緣由,便又問了一句︰「算算時間,唐僧師徒現在也該到流沙河了,貧僧前番超度了那卷簾天將的神魂,只留下了他的肉身以及前九世取經人的尸骸與怨念莫非是流沙河出了什麼變故?」

菩薩還是相當敏銳的,只是幾句話便意識到是流沙河出了問題。

「地藏傳言,言說不久前陰司私放了一批冤魂,鎮壓在了流沙河之中。」

「阿彌陀佛。」菩薩念了一聲佛號,她面露慈悲之相,開口道︰「此乃業障,又因吾而起,當罪罰臨身貧僧願再去一趟流沙河,平息此厄。」

「且慢。」如來開口將菩薩叫住。

菩薩身形一頓,卻不回頭,「佛祖將貧僧留到此時,才將實情相告,應是故意不讓吾去吧。」

「若他只是唐三藏,貧僧自不會攔你。如今他既然覺醒了金蟬子真靈,你又何用再步步護持著他?」佛祖笑道︰「也看看他究竟有沒有長進。」

菩薩回身,又問了一句︰「可知私放于那流沙河鎮壓的那些冤魂,是何人手腳?」

「玉帝身邊的一位親近內臣。」

「此人心術不正,手段陰狠毒辣,實非賢良。」菩薩微微搖頭,道︰「此番他這般行事,一則能阻三藏西行;二則還要壞吾清譽,看似佔了先機,實則全是為禍之道他若不知收斂,恐遭禍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