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八零章 吏部尚書

無論順天府和應天府兩地的貴族和官員以及商人們是否還心存僥幸,朱簡炎這個大明皇帝都帶著大明朝廷繼續留在應天府迎來了安康十三年。

不過安康十三年的元宵節過後,朝廷恢復運轉的第一天,新一年的第一次早朝上,就有人把另外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擺在了台面上。

六十三歲的現任吏部尚書李宏斌上疏請告老還鄉。

李宏斌這邊剛開口說完了話,朝堂上立刻就完全安靜了下來。

老官員請辭的事情,可以私下里直接給皇帝上疏,也可以在朝廷上公開的說。

但是,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會事先私下里跟皇帝通個氣。

特別是尚書級以上的高級官僚。

在這樣的基礎上,如果這個大臣確實想要退休了,而皇帝也有需要,就會暗示官員再在早朝上公開的請辭一次。

皇帝會現場批準,並且順手辦點別的事情。

李宏斌出身豐原國長崎縣,是原豐原國王府的左長史。

豐原國撤藩後,李宏斌就成了豐原布政使司的左參政,品級是從三品。

李宏斌為人本來就長袖善舞,在豐原國撤藩設省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安撫了豐原國國王和原有的官員,配合後續朝廷安排的布政使完成了改制。

在那之後的十二年里面,李宏斌每三年一次的考成都拿到了優。

從豐原布政使左參政一路晉升到了正二品的吏部尚書。

雖然有了九卿之後,吏部尚書已經不是外朝天官了,但仍然是尚書中的最熱門職位。

李宏斌能夠拿到吏部尚書的職務,是有一定的巧合在里面的。

首先,李宏斌本人確實有能力,還非常的會做人。

同時,皇帝有意豎立一個藩國出身的官員的標桿。

消除藩國出身的官員的疑慮,避免本土出身的官員歧視藩國出身的官員。

讓所有人都相信,在皇帝的眼里,藩國出身的大明人也是大明人,與本土人沒有區別。

最後,李宏斌的年齡比較巧合,安康十三年就滿六十三歲了。

而吏部尚書這個職位,是皇帝選定的繼承人的最後一個階段的施政實訓崗位。

六十三歲的李宏斌當了吏部尚書之後,已經沒有機會向上正常晉升為九卿了。

現在正好可以在皇帝退休前兩年退休,把吏部尚書的位置讓出來。

現在李宏斌公開請辭,無論是不是皇帝示意的,只要皇帝同意,都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另外任命一個吏部尚書,極大概率會直接讓選定的繼承人來接任。

所以皇帝的繼承人即將正式揭曉。

雖然幾乎所有的高級官僚都知道,朱簡炎的繼承人其實早就確定了。

朱簡炎總共有六個兒子,今年完成施政實訓的只有三個。

關鍵是這三個皇子之間的待遇差距,甚至可以用雲泥之別來形容。

某個人實在是太突出了。

一個年僅十五歲的時候,還是太上皇當朝的時候,就直接拿到了親王封號。

其後還通過停戰和談,拿到了一堆超規格的封賞,成了最富親王。

本人還經營著大明航空公司、大食服裝商行,這兩個超級廠商。

還拿著大食國這個真的是富得流油的封國的過往。

另外兩個熬到三十多歲,完成了全部的地方施政實訓,才剛剛拿到了親王封號。

目前還都只能靠親王的俸祿生活。

但再明顯的猜測終究是猜測,皇帝最終公布正式的消息仍然讓所有人都集中了精神。

朱簡炎看了看下面微微躬身的李宏斌,然後翻開了秘書拿上來的請辭奏疏。

朱簡炎基本上沒有任何遲疑,就直接拿起筆批了兩行字︰

「賜吏部尚書李宏斌晉升從一品九卿冢宰,加封為長崎縣子,準予告老還鄉。」

朱簡炎的秘書再次接過皇帝朱批後的奏疏,現場把朱簡炎的命令宣讀出去。

李宏斌再次躬身行禮謝恩。

然後最為緊張的時刻到了,所有的朝臣都豎起了耳朵,等待驗證自己的猜測。

朱簡炎直接現場讓秘書擬旨︰

「任命皇四子朱靖垣為吏部尚書。」

沒有任何意外,所有的官員心中都松了口氣。

如果皇帝在這個時候犯抽了,不指定朱靖垣來當吏部尚書,朝廷上下都安心不了。

本來就有些人心不穩的局勢,可能會變得更加的動蕩不安。

如果不讓朱靖垣當繼承人,目前的大好局勢會出現一大堆的重大問題。

朱靖垣手上掌握的那些資源都會成為下任皇帝的大麻煩。

但是與此同時,心中的糾結也再次變得強烈起來。

把宣布繼承人的事情都在應天府直接辦了,皇帝這是真的不想回順天府去了。

現在消息終于確定了,朱靖垣自己心中也暗暗松了口氣。

雖然自己搞了各種各樣的事情,給老爹整了不少麻煩事兒,他老人家都信任自己。

朱靖垣老老實實的躬身謝恩,接過現場擬好的聖旨,然後把另一個問題挑明了︰

「父皇,我們合適返回順天府啊?」

此言一出,現場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

這個問題,普通大臣不好意思問,但朱靖垣卻正好合適。

就算是皇帝不回答,也不會責怪誰。

朱簡炎看了朱靖垣一眼,心向這小子還是那麼的直接︰

「為什麼想要返回順天府?你想順天府的家了嗎?」

朱靖垣立刻說︰

「兒臣確實想家,不過更重要的是,順天府才是國都啊。

「父皇南巡至此已經一年半了,在應天府已經度過了兩個新年了。

「順天府的百姓,都翹首以盼,希望父皇能夠早日北歸。」

朱簡炎直接說︰

「應天府也是國都,順天府舊城是北京,應天府城就是南京。

「過去三百多年里面,朝廷大部分時間都留在順天府,應天府的百姓同樣翹首以盼。

「從現在開始,在應天府也停留個幾百年吧……」

在朱靖垣的配合下,皇帝終于把話挑明了。

雖然沒有所還都應天府,但是朝廷要在應天府停留「幾百年」。

這跟遷都也沒有區別了。

確認這個消息的時候,朝廷上立刻想起了成片的低聲議論。

部分官僚家族出身的官員,現在都基本上認命了。

應天府也挺好,江南水鄉住著確實比順天舒服,生活娛樂設施更加豐富。

但是家中有產業的官僚就都比較難以接受了。

出身南方的官員,其實並不希望朝廷繼續留在應天府。

從遠離京師的江南,變成了皇帝的眼皮底下的皇城根,那市面和官場就會變得嚴苛。

很多以前能辦的事情,以後就可能辦不了了。

本來自己能夠影響和掌握的事情,有更多的權力個體來干涉了。

北方的官員也不希望朝廷徹底還都應天府。

他們已經習慣了利用中央朝廷的關系來應對各種生活中的事務。

徹底遠離了中央朝廷,不只是生活方式會發生變化,關鍵是市場規則都要重新洗牌。

遠在江南的自己,對故鄉的影響肯定會衰弱。

不過由于世祖皇帝開創的制度,大明現在的皇帝非常強勢,基本都有成祖級別的權威。

皇帝所要還都,這還不是遷到陌生的地方,而是還于舊都,臣子們很難對抗。

很多人都開始期待,新任皇帝登基之後,再次還都順天府。

當初成祖朱棣在永樂十九年遷都順天府,永樂二十二年就去世了。

繼位的仁宗朱高熾,就想想要把過度遷回到應天府去。

結果朱高熾當了不到一年皇帝就去世了。

繼位的宣宗朱瞻基和爺爺一樣喜歡北方,結果就又不想遷回去了。

還都應天府的計劃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現在的皇帝朱簡炎還都應天府了,但是繼承人朱靖垣似乎更喜歡北方。

朱靖垣也絕對不是早衰之人,如果想要還都順天府的話,絕對是有時間辦完手續的。

于是很多人都開始寄希望于朱靖垣了。

只是他們都不知道,還都應天府這件事情,本來就是朱靖垣的建議。

否則朱簡炎就算是心里考慮過類似的事情,也很難真正決定真的把國都遷過來。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這幫人注定要再次失望了。

不過無論未來他們失望與否,關于皇帝是否還會返回順天府的事情,現在總算有了官方的階段性的回應。

在新皇帝繼位之前,這件事情不用再討論了。

無論打著什麼心思,老老實實的在應天府干幾年活兒吧。

朱靖垣就任吏部尚書,皇帝回答不回歸順天府的問題後,朝廷上反而安穩下來了。

兩件最重大事項確定之後,早朝開始處理日常事務。

新一年的新規劃,即將開始和繼續推動的改革,要繼續維持的各種工程和事務,各種需要皇帝確認的事情,一一被拿出來討論。

新年第一天的早朝時間往往比較長,事情比較多。

所以一直持續到了中午也沒說完。

不過早朝還是正常結束了,相應官員各自返回衙門干活。

皇帝要負責自己負責的級別的決策,九卿和各部尚書也需要時間處理自己的事務。

一天辦不完就只能分開辦了。

等到第二天的早朝繼續討論那些沒討論完的的問題。

朱靖垣下朝之後先去吃飯,下午返回江淮布政司衙門,主持布政使司衙門的開年會議。

新任江淮布政使司還沒到任,朱靖垣要繼續擔這這個活兒。

已經辭職的李宏斌,也會繼續擔著吏部尚書的活兒。

兩天之後,新任江淮布政使到任,朱靖垣開始辦理交接任務。

一直到安康十三年二月十五的時候,朱靖垣終于辦完了布政使司衙門的活兒,到吏部衙門去跟李宏斌辦吏部尚書的交接工作。

李宏斌對自己的退休待遇是非常滿意的。

因為年齡問題,本來沒資格當上九卿的,但是在臨退休的這大半個月,卻當上了九卿。

還如願的領到了一個子爵的終身爵位。

已經可以算是榮退了。

藩屬國出身的自己,能夠得到這樣的待遇,絕對可以算是榮退了。

這一切都是拜大食親王所賜。

朱靖垣來到吏部的時候,李宏斌直接帶著人在院子外面迎接。

看到朱靖垣下車,就馬上躬身行禮問好。

朱靖垣連忙快步過去,扶起了非常恭敬的李宏斌︰

「冢宰客氣了……」

兩人見禮之後,李宏斌沒有馬上帶著朱靖垣去辦交接,而是把朱靖垣請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讓朱靖垣在自己的位置坐下,自己坐到了朱靖垣的對面,然後就開始給朱靖垣「講課」︰

「殿下,在正式的交接之前,請贖老臣倚老賣老一下。

「請您听老臣念叨幾句,關于某些吏部尚書這個活兒的本職工作之外,但對您擔任這個官職有一定影響的閑雜事務。」

朱靖垣直接微笑著點頭,這很顯然就是自己想要知道,也應該知道的事情︰

「冢宰請講,晚生洗耳恭听。」

李宏斌連忙笑著擺手︰

「殿下客氣了,老朽絕對不敢有所隱瞞,現在就從吏部尚書這個職務本身說起吧。

「吏部尚書這個官不好當,特別是正式設了九卿之後。

「直接關系到九卿和尚書之外所有官員的任免,對尚書甚至九卿的任免也有影響。

「按照世祖光武皇帝陛下的經驗,任何一個人能夠直接熟悉和了解的人的數量是有限的。

「二品的官員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個上限。

「三品以上的官員,更是已經高出了兩個數量級。

「所以陛下就算是要選拔新的尚書的時候,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會听吏部的意見。

「就算是其他官員有推薦,甚至陛下自己有印象,也會讓吏部去查閱相關檔桉。

「吏部掌握著天下官僚的檔桉,在面對陛下咨詢的時候的回答,會影響到絕大部分下級甚至同級的官僚的仕途。

「且不說很少有人能夠坐到徹底的大公無私。

「即便是本人真正做到了,涉及到業務往來以及安排的其他人,也不會相信這個位置上的大臣能夠做到大公無私。

「只要當事人懷疑自己的安排不公正,就有可能對吏部的人心懷怨恨。

「已經不是冢宰的禮部尚書更是首當其沖。

「為了坐穩這個位置,辦好吏部的工作,就要有一個規則之外的半公開規則。

「讓絕大部分官場中人,都能夠認可和接受的,盡可能公正且容易驗證的,一套官場上的選人推舉規則。

「在陛下不親自出面直接任命的情況下,對于絕大部分官職都按照這個規則來安排。

「讓相關人員知道自己為什麼能被選上,為什麼不會被選上。

「吏部主要官員都應該了解並盡可能遵守這個規則。

「殿下作為皇子,在官場上是可以例外的,可以不在乎官場規矩。

「只要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在明面上跟擔任吏部尚書的皇子有任何的正面抵觸。

「無論殿下有什麼想法,無論殿下想要怎麼當這個吏部尚書,殿下安排的所有的吏部的公務必定是完全順暢的……

「無論有什麼想法的官吏,都絕對會在這個時候絕對配合皇子干好吏部尚書的活兒。

「但是……」

李宏斌說到這里稍微停頓了一下,仔細觀察朱靖垣的反應。

李宏斌雖然已經是退休的人,前面這些話已經說的足夠直白了。

不過這個「但是」後面的話,會更加的直白甚至僭越……

如果這位殿下能夠自行理解,李宏斌自己不用直接說出來的話就更好。

朱靖垣也非常的配合,頗為嚴肅的接上了李宏斌的話茬︰

「皇子擔任吏部尚書的首要任務,就是弄清楚這套朝廷上的人事任免邏輯。

「以及弄清楚官僚系統內的種種或明或暗的規則。

「如果皇子不深入下去,單純的被屬下恭維著,在這個崗位上空耗了兩年。

「當官的這兩年也許會非常順利,但是之後卻可能會跟朝堂月兌節。

「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即將做出任何重大決定的時候,都無法預料官僚系統的反應了。

「所以還請冢宰務必不要藏私。」

朱靖垣能夠大概猜測到,這個所謂的選人規則,多半是以論資排輩為主。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附帶條件。

哪些職務可以晉升到哪些職務,相應的人員達到哪些條件才有資格晉升,本人達到那些條件後就進入排隊列表了。

擁有哪些特殊資格可以插隊。

哪些特殊官職需要有哪些特殊的條件等等。

李宏斌當吏部尚書,其實就涉及到了與之相關的種種規則。

這都可以算是是神州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皇帝的直接任命,是例外中的例外,所有的規則都沒有用。

那麼,皇帝還去了解這些規則有用嗎?

仍然是非常有用的……

一個三品甚至二品官員的任命中,如果吏部以及其他九卿推薦的人選,明顯甚至完全不符合這套規則的時候,那皇帝就可以考慮讓東廠去調查其中是否有腐敗了。

皇帝如果不了解這些規則,那官僚系統就有失控的風險了。

吏部是最方便直接接觸和了解這些規則的地方。

所以世祖光武皇帝留下了規矩,皇帝選定的繼承人必須到吏部走一圈……

李宏斌听著朱靖垣的回應,就知道這位殿下是心中有數了。

自己也跟著松了口氣,這樣跟明白人說話就是省心。

李宏斌非常開心的向朱靖垣拱手︰

「殿下果然聰慧過人,老臣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