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七三章 高樓與修歷的設想

朱仲梁听了朱靖垣直接承認了,就是想要搞個奇觀出來,本能的就瞪大了眼珠子。

朱仲梁差點兒直接站起來。

但是這個頗為激動反應沒有完成,就又回到了正常的坐姿,並且饒有興致的反問︰

「到目前為止,大明紫禁城的最大高度,就是民用建築的高度上限。

「如果你把大殿建設到兩百米高的話,那是否允許民間百姓建設略微低一些的,但同樣有將近兩百米高的大樓?

「如果城市中出現這種大樓,那核心區的地價和房價都會直線飆升的……

「這又和歷代祖宗以及你自己平日的觀念相悖了吧。」

城市大樓的高度與地價之間是有相關性的。

限制樓房的高度和層數,也就限制了相同土地面積上的商業樓房的最大容積。

最大容積有限,容納的伙計數量有限,能夠容納的商行數量同樣有限。

這樣就限制了相同面積土地上的商業樓房獲得的利潤上限。

利潤上限又會反過來限制地價和地上的房價。

順天府紫禁城奉天殿,在永樂初建的時候高度應該在五十米左右。

但是嘉靖年重修之後,高度就只剩下三十五米了。

所以大明民用樓房最高就是三十米出頭,最高也就能做到十層,實際通常只有八層。

絕大部分普通民間樓房都不超過六層。

如果朱靖垣把新宮殿直接拔高到兩百米,同時不作出任何明確的限制,民間很可能會跟著建設將近兩百米的高樓。

這種五六十層的商業大樓出現之後,這些樓房和周圍的地價以及房價都會直線飆升的。

如果不做出針對性的控制,市中心的地價和房價可能就會迅速瘋漲幾十倍。

所以朱仲梁會有此一問。

朱靖垣听了之後直接說︰

「民間的樓房肯定是要限制高度的。

「而且要把用奉天殿作為上限的潛規則,變成明確標識出來的正常管理規定。

「象征朝廷權威的儀式性的正殿的高度,不能用來作為民間樓房的高度上限。

「而是要用中央朝廷的新辦公大樓的高度,作為民間的商業樓房的高度上限。

「朝廷正殿最高點高度是一百六十米的話,那中央朝廷的辦公樓高度就定為八十米。

「同時規定包括宗教建築在內,民間的任何形式的樓房,高度都不得超過八十米。

「要拉開一倍的絕對的差距,讓朝廷的大殿在視覺上就有鶴立雞群的效果。

「同時限高也要分級,只有南北兩京城區可以造八十米的民用樓房,且需要專門審批。

「省城的樓房限高六十米,府城的樓房限高四十米,縣城的樓房限高三十米。

「縣城以下的建築最高就是二十五米,而且不得超過六層。

「皇室的居住的宮殿,則不必太在意高度,太高了住起來並不舒服。

「但是,我們可以把江北的老山圈進宮牆,並在山頂上建設一個小型皇家行宮。

「僅作為地位上的象征作用,不用太考慮實際居住效果。」

朱仲梁听了這些規劃,最終慢慢的點了點頭︰

「這個方案還行,略微放開一些大城市的民間建築高度,可以促進城市的發展。

「但是,不能一開始就直接開放到上限。

「應該首先設置較低的限制,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步開放更高的高度。

「讓當地的城區經濟發展保持相對平滑的趨勢。

「還有,一百六十米的高度有點保守。

「我听說,露西亞人已經搞了一百六十米的高樓,以他們後可能會造出兩百米的。

「所以,如果你要搞個象征性建築的話,高度至少要兩百米起步。」

朱靖垣听到就有點錯愕,您老人家剛才還驚訝于我要搞奇觀的想法,現在您自己就覺得我的目標還不夠高了……

朱靖垣可是知道,在建築技術成熟之後,摩天大樓的高度刷新速度是非常快的。

美國的帝國大廈也就維持了四十年的世界第一。

這中間還有世界大戰的影響。

而新的大殿建成之後,就不可能隨便拆遷重修了,早晚要被別人超過。

現在兩百米算高,以後可能就排不上號了,四百米乃至六百米的東西會不斷造出來。

除非全世界都沒有外國人,都按照大明的命令,都不去建設更高的大樓。

與此同時,那些刷新摩天大樓高度的成員,基本都是寫字樓。

這跟自己準備當儀式性建築的目標是不同的。

他們的大樓是能賺錢的,自己的大殿不僅不賺錢,還要花大錢持續維護。

就像是教堂一樣。

西班牙有個聖家族教堂,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到二十一世紀初,修了一百多年沒修完。

朱靖垣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心情的時候,朱仲梁又伸手補上了幾句︰

「你要修個更高的大樓,在以前本來應該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

「但是現在民間的輿論……多半會支持甚至期待。

「就是因為,朝廷的正殿高度,就是民間建築高度的上限,有這麼個潛規則在。

「你只規劃兩百米的新大殿,不提同時要限制民間樓房高度的事情,那民間有想法的商人和貴族多半都是喜聞樂見的。

「而且,這件事情本身的影響,肯定也能抵消或者掩蓋其他改革的影響。

「可以在新大殿落成的同時,出台民間的樓房高度限令。

「根據民間的輿論和官僚們反應,逐步放開到預定的民間樓房高度限制。

「只要不急躁也不硬來,應該能夠正常辦的成。

「至于還都應天府的事情,可以打著南巡的名義去應天府,但是到了之後就不回去了。

「後續就是慢慢把實際的行政中心轉過來了。

「這其中肯定也會有拉扯,但沒有什麼無法解決的事情。

「所以我和你爹就不管了,到時候你自己去折騰吧,正好也算是個鍛煉。

「到時候真的搞不定,再讓你爹幫忙也不遲……」

朱靖垣听著朱仲梁的分析,稍微考慮了一下也覺得有道理︰

「還是爺爺經驗豐富……」

朱靖垣這句話剛說完,朱仲梁就再次開口了︰

「對了,還有修歷的事情。

「從崇禎朝到仁武朝,咱們大明已經修過一輪歷法了。

「世祖他老人家在威廟老爺的崇禎歷書的基礎上,又繼續精校了一番。

「關鍵是,制定了定期修歷,調整和消除誤差的規矩。

「到目前為止,雖然積累了一些誤差,但也都在按照計劃不斷校正。

「除非你設想的這個歷法……過于顛覆傳統,否則沒必要專門提修歷這件事情。

「按照我對你小子的理解,你這個歷法不可能是在傳統形式上修修補補。

「所以你到底準備怎麼修?」

朱靖垣直接點頭說︰

「我的想法……確實可能是稍微有點顛覆性的。

「我們現行的歷法,其實是陰陽合歷,要兼顧太陰歷和太陽歷的準確。

「這就和咱們的紫禁城一樣,既是皇室的家也是朝廷的象征。

「兩邊兼顧的結果就是兩邊都做不是很好。

「現行歷書雖然已經很精確了,但是日常使用起來仍然頗為復雜。

「不是專門的學者,別說說出秦漢距今年具體有多少年了,就連太祖高皇帝登基距今具體多少年,他們一時之間都是說不上來的。

「普通百姓很難弄清楚什麼時候閏月,什麼時候調整大小月。

「二十四節氣的時間,在日歷上也是來回橫移,而不是固定在某幾天。

「百姓要知道節日和節氣只能去查皇歷。

「在古典時代這是能夠增強朝廷的權威的,但是現在已經不需要了。

「我的想法就是把陰陽歷拆開,太陽歷和太陰歷同時使用,但是分開計算和校對。

「太陽歷既然是太陽歷,就以年作為為歷法的核心。

「同時不再使用月份作為下一級的計算節點,反正太陽歷的月根本對不上月相。

「我們直接把太陽歷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成三十六個‘旬’。

「一旬十天,九旬就是九十天,基本就是一個季度。

「所以每過九旬後單列出來一天,作為朝廷強制性的季節休沐假日。

「這個公共假日可以放在近似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四天,用以區分四個季度。

「這一天直接就叫春日、夏日、秋日、冬日,全都單列出來。

「太陽歷的一年的開端就用春日。

「這四天,不使用精準的對位天文上的準確的四個節氣的時間,因為那是無法完全固定的。

「而是放在最接近的固定的一天,讓它大部分年份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重合,剩下的也都只是錯開一兩天的時間,除了專門的天文和歷法相關研究人員之外,普通可以直接將這四天視為固定的四個節氣的事件,方便普通人日常計算使用。

「我們可以將這四天也都視為一旬,把序號插入三十六旬之中去。

「在皇歷上的位置,也可以單獨佔一旬的空間。

「例如春日為第一旬,然後是第二旬的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十旬第十天。

「然後以夏日為第十一旬,秋日為第二十一旬,冬日為第三十一旬,依次排列。

「過年前的除夕日,再單列出來一天,這一天就叫除夕日,可以在皇歷上標為第四十一旬。

「這樣三十六旬的三百六十天,加上四個季節日,一個除夕日,正好三百六十五天。

「每兩個季節之間都隔開一天,每兩年之間再額外隔開一天。

「然後每四年設置一個閏年,兩個閏年之間再額外隔開一天,閏年全年三百六十六天。

「再每過一百二十八年,這個本來應該是閏年的年份單獨不閏。

「再每過八萬六千四百年,這個不閏的閏年再閏一次。

「這個閏年方案,是按照欽天監的最新的觀測核算成果配置的。

「比西歷的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的方案要更準確和簡便。

「循環八萬六千四百年的誤差,才相當于他們四百年的誤差。

「八萬年這麼漫長的時間里面,相差一天的事件,我們已經可以直接把它忽略了。

「然後,所有的年份和旬以及日的序號,都不再使用天干地支循環。

「直接用具體的數字來標注,方便普通人說明和計算。

「紀年數字,可以從秦皇掃六合,再次一統天下的那一年開始。

「這個日期,是神州歷史上最為重要,同時也已經能夠精確到日的歷史事件。

「用這一年作為皇歷元年,或者公歷元年、公元元年。

「這一年以前的年份,稱皇帝前多少年,或者公元前多少年,類似西歷的劃分方法。

「只不過我們這個皇歷元年和公元元年的是真的可以精準到年和天的。

「西歷那個耶穌誕辰其實是牽強附會的……

「這樣折算起來,今年就是皇帝歷二零三六年,或者說公歷二零三六年。

「同時,再以公歷重新修訂史教學用的,以公歷的數字編號來標注主要歷史事件的事件。

「方便學生直觀的了解某些時代的時間長短,感受某兩個事件之間的差了多少年。

「以後朝廷的公務和工廠的產品生產日期,以某某年某某旬某日來標注日期。

「至于太陰歷,就以月為歷法的核心。

「平時就用一個三十天的大月,間隔一個二十九天的小月的方案,不斷地循環滾動向前。

「定期加大月來補齊誤差。

「例如,每過六十四個月加一個大月,每過三千零七十二個月再次不加這個大月。

「這樣循環下去的話,再下一次額外校正應該是十八萬個月以後了,同樣也可以忽略了。

「具體什麼比例能夠盡可能穩定且固定,就交給欽天監去測算和確定看。

「最後是新年,以太陽歷新年後的第一個初一為太陰歷新年。

「如果一個太陽歷全年之中,出現了十三個太陰歷初一,那這一年就是十三個月。

「否則這一年就是十二個月。

「所有月份和日期,同樣全部使用數字編號,也不再使用天干地支法來標注。

「因為太陽歷沒有月,所以只要提到月就肯定是說太陰歷。

「紀年同樣使用皇帝歷或者公歷的數字。

「朝廷相關衙門可以繼續按時出皇歷,但是同時也公布這個大致的排布規則。

「讓識文斷字的百姓都能自己簡單計算。」

朱仲梁听完之後沉思了好一會兒,才慢慢理解了朱靖垣的真正目的︰

「所以,你這不是單純的調整歷法,而是完全推倒出來了……

「關鍵是,你甚至還要改令時,改元日的時間。

「你要用太陽歷來定官方的歲首,這個太陽歷還不再使用月份……

「這是從漢武帝以來,一千九百年來都從未有過的事情。

「西夷用太陽歷為主,但是也要分月份的啊。

「相比遷都、建樓,你這才是真正的冒天下之大不韙啊!

「就算是朝廷上的臣子們願意配合,在民間也未必能夠真正推廣落實下去!

「這件事情的影響就太過深遠了……」

朱靖垣也知道這件事情影響重大。

改元旦的時間,這是超越了王朝周期的神州傳統中的傳統。

在原有的歷史上,自從漢武帝頒布《太初歷》,把歲首從秦代的十月改成正月,直到辛亥革命之前,神州本土的新年都稱為元旦或者元日,也一直都是農歷的正月初一,一直都沒有實質上的變更過。

孫中山決定改用西歷的時候,試圖把元旦從傳統農歷的正月初一,改成西歷一月一日。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最終也只是把名字給改了。

西歷新年叫元旦了,農歷新年叫春節了。

而神州人民實際上仍然用傳統的農歷新年作為正式的新年。

現在朱靖垣要把新年改到立春。

關鍵是,要用太陽歷為主來紀年,不再以農歷的正月為準了。

朱靖垣看著朱仲梁的反應,也稍微有點請教的意思繼續說︰

「我其實已經做好了無法徹底改變的準備。

「所以要求朝廷的公務,以及工廠的生產計劃,包括報紙和廣播,都以太陽歷為主。

「同時繼續保留太陰歷,以接替民間習慣的月份,但是將兩種歷法分開。

「隨著技術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深入。

「隨著公共事務在普通生活中的份額的不斷增加,公歷應該會逐步佔據到主要地位的。」

朱仲梁听了慢慢的點頭,然後又慢慢的搖頭︰

「說的倒是有幾份道理,似乎也做好了心里準備,但是你這麼干圖的是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