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四九章 直接上電子管吧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朱靖垣有時間就在房間里面寫設計方案,畫簡單設計圖。

雖然可以發傳真了,但是設計圖還是盡可能的少,盡可能一次單張發完。

盡可能的多用文字來描述。

這麼折騰了將近十天,朱靖垣覺得自己基本講清楚這個打字機的方案了。

就余暮雪幫自己檢查一下,然後送去給電報室,發往京師工部。

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給自己當文書當然是綽綽有余的。

朱靖垣繼續寫機械式計算機的設計方案。

機械式計算機早就已經有了,但朱靖垣準備搞個更加成熟的。

甚至準備嘗試使用二進制,使用燈泡開關表示結果。

然而,機械式計算機的結構本身就極端復雜,大型計算式計算機又極端的沉重。

如果要搞成二進制,也許會讓結構簡單一點,但是卻會讓它更加沉重。

如果還要實現可編程,有足夠的計算能力……

輸入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輸出設備……

在抓了十幾天的頭發之後,朱靖垣封存了自己的二進制機械式可編程計算機方案。

不要機械式了,直接上電子管的!

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並不是戰後才完成的埃尼阿克(ENIAC)。

其實在三十年代就有人設計,在四十年代初就已經有人搞出來了小型的。

但這仍然不是個很輕松的工作……

朱靜把電子管計算機設計圖畫好之前,忽然收到了京師工部發來的消息。

關于打字機的設計的建議的請示。

朱靖垣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余暮雪送來的電報仔細看了一下。

首先是慣例的對于自己的設計思路的強烈贊嘆。

朱靖垣知道他們多半是真心的,因為自己的設計畢竟都是抄了跨時代的經驗。

但是這種東西看多了也就麻木了。

朱靖垣掃了一眼,就直接跳過了那些真誠的廢話,直接去看實際的內容。

工部的工匠對自己的設計提出了改進意見。

這讓朱靖垣稍微有些好奇和意外,繼續仔細查看他們的改進意見的內容,結果很快就發現自己之前被慣性思維影響了。

自己參考後世的輸入法設計邏輯,理所當然的將打字機擊鍵等同了電腦鍵盤擊鍵。

但實際上兩者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大明的工匠沒有這種慣性思維,所以很快就發現了更加合理的改進設計。

在五筆輸入法里面四鍵出一字,而且是必須按照固定順序擊鍵。

擊鍵順序發生變化,打出來的就是另外一個字了。

但是在自己的打字機上,其實並不需要按照順序擊鍵。

因為電腦上的五筆輸入法,相當于每個按鍵都是一個軸。

自己的打字機總共只有四個軸,而且四個軸的相對位置是固定的。

也就是已經有了物理上的內在順序,四個軸之間是沒辦法互相調換位置的。

鍵盤實際上也對應分成了四組。

每一組鍵控制一個軸,每一組中的一個鍵,對應軸的一個面,或者一個橫移節點。

每個鍵的指令都是固定死的。

不會因為擊鍵順序不同而讓輸出結果發生變化。

所以不同區域的鍵之間,不僅不需要區分順序,甚至可以同時按下去。

就像鋼琴和弦一樣,來自四個區的四個鍵同時按下,內部的四個軸就會同時旋轉。

正確的目標漢字就會直接被選出來。

如果按照順序擊鍵,在最後一個鍵敲下去之間,之前的鍵都可以隨意修改。

按下最後一個鍵的時候,前面的按鍵所在的位置才會正式生效。

反過來看,如果五筆輸入法也對鍵盤物理分區,也可以四鍵同擊,直接出字。

這其實就是速錄機的打字法。

多鍵同擊,一次一字。

甚至左右手各四鍵同擊,一次兩字。

同時,這種設計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理論上的編碼容量會大幅度的降低。

後世電腦上的五筆輸入法,總共使用二十五個字母鍵。

四鍵之間區分順序,能夠使用的編碼總數量就是二十五的四次方,總共三十九萬多個。

如果把二十五個鍵分成四個物理分區,容納的編碼數量就變成了四個區的鍵數的乘積。

六乘以六,再乘以六,最後乘以七,總共也就一千五百多個編碼。

這是絕對不夠用的。

朱靖垣的設計同樣存在這個問題。

朱靖垣參考林語堂的設計做了改動,但是忽略了林語堂的打字法和機器設計是一體的。

林語堂的鍵盤總共七十二個鍵,分成了三十六個首碼、二十八個尾碼、八個選字碼,三個區域的鍵數相乘,能夠容納八千零六十四個編碼。

朱靖垣只要三十二個鍵,平均分成四組,每組八個鍵,編碼容量就是四千零九十六個。

四千多的數字,能夠容納全部一級常用漢字,能夠滿足寫日記和書信的日常需求。

但專業性上仍然完全不夠。

在衙門辦公和商業環境下都不夠用,更不用說文學創作和出版相關機構了。

所以工部的工匠們提建議,增加按鍵數量和對應的編碼容量。

主要是增加小滾筒每個面上排列的漢字數量,對應所屬按鍵區域的按鍵數量。

對應按鍵增加到十六個的話,就有總共八千一百九十二個編碼了。

也就能夠容納世祖皇帝欽定的《通用標準漢字表》中的所有漢字了。

世祖皇帝重新統一天下之後,再次搞了一次書同文字行動。

整理天下的所有漢字,確定每個字的標準寫法。

將其列入《大明標準漢字總表》,並編寫了囊括所有標準漢字的《大明字典》。

然後又在這個總表和字典的基礎上,剔除了各種特殊和專有用途的生僻字。

選出了能夠滿足絕大部分文字用途的八千個漢字,列入《通用標準漢字表》。

並規定以後朝廷各級衙門公文、教育培訓、招牌匾額、出版印刷、文學創作等場所用的文字,都必須是這個表中的標準漢字。

只有其他的私人書法等藝術用途,才能使用其他的生僻和特殊字。

只要能夠完全容納通用標準漢字表,這個打字機就能滿足絕大部分使用場景了。

另外禮部的學者們建議,在次基礎上繼續增加編碼數量。

將相對常見的生僻字和各種常見異體字也納入。

滿足禮部處理特殊歷史典籍,記錄和編制生僻字、異體字相關文件使用。

工部建議專門制作一個加強版,將小滾筒每個面的漢字增加到三十二個。

編碼數量翻倍到一萬六千三百八十四個,就能夠基本能夠滿足禮部的需求了。

朱靖垣看完之後才意識到,自己其實在按鍵和編碼上算錯了一個數據。

工匠們給自己指出來了,但是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提了個修改建議。

朱靖垣微笑著搖頭,親自寫了封回應︰

「工部的大工和禮部的先生們都是很有能力的,就按照這個方案去做吧。

「以後大家發現我的規劃疏漏和錯誤,可以直接提出來,不用這麼委婉。」

朱靖垣的消息送到工部的時候,這邊的為打字機專門成立的工作組正在忙碌著。

朱靜本人並沒有把打字機看的太過重要,但是朝廷的相關部門卻並不是這樣。

現在的大明雖然是世祖皇帝重建的,在很大範圍內完成了深度的改造和近代化。

但是其名義上和實質上,都仍然是東方文明領袖。

朱慈烺雖然提升了軍人的地位,但大明朝廷本質上仍然是個文人朝廷。

與文字、書寫、記錄相關技術,都是大明本土最受重視的技術。

而打字機就是這個類型中的典型技術。

大家雖然覺得漢字書寫是藝術,但是將其工業化和標準化的需求同樣存在。

大明不是沒有人設計打字機,也不是完全不在意打字機,只是沒有人搞出真正的打字機。

朱靖垣現在設計的這個打字機,其運行的邏輯和設想的可能實現的效果,都讓禮部和工部乃至皇帝都覺得眼前一亮。

如果把這個東西上升到政治高度的話,這個發明能提升到造紙和印刷的大功德。

所以朱靖垣的設計發到京師之後,很快就成了內閣、工部、禮部的重點項目。

在皇帝的授意下,內閣主導工部和禮部配合,一起全力推進研發工作。

工匠們在嘗試繪制圖紙的時候,就發現了朱靖垣設計中的疏漏。

于是讓官員們斟酌著語言告訴朱靖垣,同時直接在原有設計上進行調整和修改。

禮部找了一大群學者,配合工匠們共同分析和編寫編碼規則。

朱靖垣的回應送到,工匠和學者們看過之後松了口氣,然後馬上繼續忙活。

二十天後,第一個能動的打字機器被制作了出來。

由于是測試,所以根本沒有蓋子,所有機械結構直接暴露在外面。

四排金屬按鍵後面,一個空腔中安裝著一個八面滾筒。

由于編碼字庫沒做好,所以滾筒上的字模都是空白的,這次只是測試機器結構。

滾筒後面是一個紙夾子,紙夾子和滾筒中間隔著一條專門制作的色帶。

紙夾子後面有一整排的金屬腳,可以向前按壓紙張。

負責機器設計的大工齊彥槐,依次按下四個區的按鍵,空腔中的滾筒隨之轉動。

四鍵敲完之後,紙夾子背後的一個金屬腳向前一敲,發出啪的一聲輕響。

如果編碼完成,字模安裝完畢的話,那麼第一個字就打出來了。

「看上去還行……」

齊彥槐心中也稍微送松了口氣,繼續按那些金屬按鍵,看著空腔中的滾筒不斷旋轉。

啪、啪、啪的打擊聲連續響了十幾下,然後機器忽然不動了。

「這按鍵有點費勁啊……」

齊彥槐揉了揉有點麻木的手指,低頭檢查空腔中的結構︰

「這是哪兒卡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