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95章 這次,朕不讓了!

恆國是真的沒將大周當回事。

也許,也是因為老皇帝知曉鄭昌國桉後,這幾日在朝堂上不再強硬,對于是戰是和,故意表現得有些遲疑的原因。

不管怎樣,期限一到,恆國是真的沒給大周任何面子,哪怕這幾日大周一直在官方層面嚴詞反對。

當天子時一過,恆國由一名超凡強者帶領的一隊人馬,便強行闖了大周東邊邊境,進入南金省泰豐府這個大周最東邊的一個府。

對于這種邊府,大周的守備一向是森嚴的,派有大軍駐扎,絕世也就罷了,區區一名超凡,帶領了一對甚至還不乏地級實力的人馬,本是絕無可能強闖的。

但沒辦法,畢竟是恆國的人,某種程度上便相當于他國來使,在上面沒有明確下命令之前,泰豐府不敢下死手。

而上面的上一個命令只是不讓他們進來,可也沒說,他們若強行闖關,是否擊斃。

于是,泰豐府的人為防引起外交糾紛甚至兩國交戰,豈敢擅自做主,只能任由這些人狀若悍不畏死,實則根本沒有任何危險地進入泰豐府。

此事由一名超凡強者親自動身,只半日時間,便從泰豐府趕至京都,將消息傳了過來。

他趕來時,正好剛剛上朝。

于是,老皇帝便當著所有朝臣,將風塵僕僕的這位泰豐府城防軍副統領召進了太和殿,讓他當著所有人的面,將此事告知所有人。

頓時,朝堂一片嘩然。

卻是鮮少有人知曉,包括這位超凡境的副統領自己都不知道,就在他剛剛動身沒多久,大周的一路大軍便忽然出現在了泰豐府,將泰豐府重重包圍!

也即是說,在恆國眼里,期限一到,他們的人便立即進入大周境內,然而,剛一進入便被大周包圍!

大周這次的反應有些出乎意料的剛!

這才哪到哪,反應為何這麼大?

不是說,朝堂爭論了數日,大體偏向主和麼?

與大周上朝的時間一致,恆國也是卯時上朝,朝堂之上,周恆兩國之事,亦是頭等大事。

畢竟是國與國之間的交鋒,恆國即便再強大,再不將大周放在眼里,也不可能由某個朝臣來定奪此事,恆國國君對此還是比較上心的。

朝堂。

看著下方,吵吵鬧鬧,多名臣工輕描澹寫說著這次要讓周國大出血之類的言語,恆國國君眼里閃過一抹惱怒,喝道︰「都給朕住口!」

「爾等當真覺得周國軟弱無能,任我大恆欺凌?」

「莫要忘了,周帝哪怕只是半聖,亦是聖境。」

「而只要是聖境,便可定一方國土,爾等當真覺得,我大恆背靠楚盟,便可這般小覷周國?」

「爾等當真覺得,楚、晉二國,都是我大恆兄弟手足,當真那般守望相助?」

「湖涂!」

「陛下息怒,是老臣有些忘乎所以了……」下方,左側站出一名老者,恭聲說道。

這是恆國左相孔郁,本次強硬對周,便是出自他的手筆。

用方林理解的語言便是,這孔郁便是恆國的鷹派之首,不僅強硬對周,楚盟周邊小國,他全都強硬以對。

坦白講,這些年,強硬政策很是奏效,將恆國周邊的一些小國壓得根本抬不起頭來,國運一再被侵蝕,致使恆國國運日漸昌隆。

也正是他,這些年通過借助楚盟的威勢,一步一步逼迫周國讓步,致使綜合國力並不弱于恆國的周國,一退再退,國運大減。

多年的成功,讓他做到了如今位極人臣的地步,也讓他對自己的施政理念極為自信,是以此番對待大周,他一如既往,采用強硬態度。

「孔相確實有些忘乎所以了。」

另一邊,一名國公打扮的老者踏出一步,開口道︰「之前我便說了,周國的萬妖山,既然我大恆的眼線,便一直讓它當這個眼線,你非要扶植周禮,讓他與萬妖山聯合。」

「這亦罷了,有萬妖山的助力,周禮若是上位,對我大恆乃是好事。」

「可你不該放任周國萬妖山的無序擴張!」

「我恆國的眼線勢力與他周國的皇子聯合,禍亂周國各地,殘害民眾,此事周帝不知道便罷了,若是知道了,定會被憤怒沖昏頭腦,做出與以往不同的抉擇。」

「而你非但不息事寧人,反倒挑起兩國邊境摩擦……你是真當周帝沒有脾氣?」

「陛下說得不錯,楚盟雖是聯盟,但聯盟乃是對外,對內,恆、楚、晉三國,哪個不想吞並其他兩個盟友?」

「真要惹得周國暴怒,與我大恆魚死網破,最後漁翁得利的,乃是楚、晉二國,這般簡單的道理,孔相到底是不知,還是裝作不知?」

「呂國公,你之此言,有些過了。」孔相聞言,眼楮微眯,死死地盯著呂國公,怒喝道。

與其他所有國家一樣,恆國內部亦有著自己的矛盾,而朝堂之上,最大的矛盾便是文官與武官的相互對立。

只是有些意外的是,恆國的文官是鷹派,主旋律乃是出兵收服周邊所有小國,然後一舉吞並楚、晉二國,成為真正的一方霸主。

武官雖然與文官在主旋律上理念相同,卻更傾向于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想妄動刀兵。

于是,恆國的朝堂,激烈程度要遠超大周。

孔相說著,沒有停頓,繼續道︰「況且,呂國公也莫要事後說這種話,之前一切進展順利,萬妖山在鬼域的助力下,全面擴張,勢頭良好,若非此番出了意外,假以時日,一個萬妖山便能讓周國元氣大傷!」

「當時你呂國公怎麼不說這話!」

「行了行了!都不要吵了!」

上方,恆國國君忍不住再度喝道。

「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說著,他望向呂國公,道︰「周國的萬妖山與周禮聯合,朕是同意的,這些年,效果也是斐然,不能因為出了意外,便全盤否定。」

隨後,他又望向孔相,道︰「但這次情況確實與以往不同,周帝想來正處于暴怒之中,且確實在輿論上佔據了有利地位,我大恆倒也沒必要去觸這個霉頭,免得他當真狗急跳了牆。」

「是以,孔郁,朕命你負責此事,以不開戰為前提,逼迫周國改變對萬妖山的圍剿態度,維持原狀,大事化小,同時,亦不能弱了我大恆國威,你可能做到?」

孔相恭聲道︰「陛下放心,老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皇命!」

說著,他又看了眼呂國公,道,「只要呂國公所扶持的那個周宏莫要湊熱鬧,生什麼亂子即可。」

「據老臣所知,呂國公眼下正扶持周宏與周國寧南的滄瀾河接觸,那滄瀾河乃是晉國的棋子,怎麼,呂國公這是想要驅虎吞狼?還是想過通過這滄瀾河,與晉國攀上聯系?」

老不死的東西,句句都要給老子上眼藥……呂國公眼里閃過一抹厲色,喝道︰「孔相莫要血口噴人!」

說著,他望向國君,道︰「陛下明鑒,老夫扶持周宏,不過是心血來潮,不想孔相專美于前罷了,況且,此番孔相扶持的周禮怕是要失寵了,這時候扶持周宏,未嘗沒有意外之喜的可能。」

「至于滄瀾河……晉國地處我國東南,與周國之間還隔了一個我大恆,相距極遠,滄瀾河不過是晉國的一枚閑棋罷了,讓周宏與其接觸,不過是想借力,幫助周宏重新上位罷了。」

「行了,你們二人莫要再說了,吵吵吵,整天就在吵,吵得朕頭疼!」恆國國君擺手道。

「周國此事便揭過了,交給孔郁負責,接下來是陳國的兩府問題,眾卿家怎麼看,是繼續留給陳國收拾這個爛攤子,還是索性我大恆直接收過來?」

「陛下,關于陳國兩府,臣以為……」

接下來的恆國朝堂,便與大周無關了。

不管是老皇帝也好,還是方林也罷,恐怕都不會想到,在他們看來是絕對大事的邊境戰事,恆國朝堂只討論了半刻鐘都不到,便被恆國國君交給了左相孔郁負責。

區區一個孔相,負責與周國的戰事!

這對大周而言,絕對是一個侮辱、恥辱!

若是老皇帝知道,恐怕第一反應就是要發兵,跟他們來個硬踫硬的魚死網破了!

簡直欺人太甚!

當然,這只是第一反應,以老皇帝的城府,緩過勁來,恐怕也不得不承認,恆國有這個資格。

在這片大地上,楚、恆、晉三國組成的聯盟,乃是絕對的霸主,三國鼎足而立,互為犄角,勢力範圍以各自國土為起點,向外輻散。

大周與周邊的一些小國,便處于恆國的勢力輻散範圍之內,自楚盟成立起,哪怕綜合國力並不比恆國弱上多少,也被恆國借楚盟之勢,各種指手畫腳,打壓欺負,壓得死死的。

而當初大周想要加入楚盟而不得,除了大周的綜合國力比恆國確實要弱上一些,也未嘗沒有地理位置不好的原因。

從楚盟的角度出發,楚、恆、晉三國的地理位置,確實是天然的聯盟,資源亦非常好分配,若是加上大周,反而便有些亂了,而以周恆兩國的地理位置,資源也不好分配。

言歸正傳。

卻說大周的朝堂,對于邊境之事,便要比恆國重視太多了。

泰豐府的超凡在朝堂上當眾將情況說出後,大周朝堂,群情激奮。

方林自然也在,他注意到,昨天查到的那三個奸細,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鄒雲龍,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許志嵐,正二品的吏部尚書姚青書……此三人竟氣得面紅耳赤,大發雷霆。

怪不得藏得這麼深,若非此次出了意外,方林本著每一個人都有問題的態度去查,誰能想到,這三人居然是這般大魚!

他抬眼朝著老皇帝望去,發現他正望向自己,兩個人皆讀懂了對方眼里的意思。

這三人,當真是好演技!

「行了,莫要吵鬧,恆國對我大周,一向霸道慣了,此番強行入境,在朕預料之中。」

老皇帝開口,下方安靜了下來。

「眾卿不必驚慌,朕已派了大軍,將泰豐府重重包圍。」

「以往,朕一直忍讓,卻讓恆國愈發驕橫,那麼,這次,朕不讓了!」

听他說完,朝堂頓時又是一片嘩然。

除了方林等有限的幾個人,眾朝臣實在沒想到,這些天上朝一直不給出明確態度,一直在和稀泥的陛下,竟然早已做了準備!

根據陛下這些天的態度,他們還以為,這次還是與往常一樣,大周還是以忍讓為主,最多只是言語譴責一番,制造輿論。

沒想到,陛下這次不讓了?!

方林依舊在人群中一言不發,默默觀察著。

他的觀察重點仍舊是那三個奸細。

果不其然,在老皇帝方才的話說出來之後,這三人雖與其他人一樣,都露出了驚訝之色,但三人眼里還是比其他人多了一些錯愕。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賢王大才,施行書院改革,近日文人入品者眾,大周蒸蒸日上,需要的便是時間,萬不可在此時開啟戰事!」蔡相也是面色大變,踏出一步,勸諫道。

這個蔡相,從始至終都是堅定的主和派。

他的出發點永遠是百姓,認為若是打仗,百姓便要受苦,而為了避免百姓受苦,朝廷受些欺凌和委屈,也沒什麼。

只要不是分疆裂土那種原則問題,他一向認為,大周哪怕被折辱,被羞辱,也不能開啟戰局。

這是老皇帝告訴方林的,昨日御書房匯報過後,老皇帝心情極差,也不知道哪根筋答錯了,非要留著他在御書房嘮嗑,嘮了有大半天,大多數便是對各個朝臣的印象、看法。

再結合這三天的調查,海量的情報信息,此時的方林可不是之前的方林了。

對于大周朝堂,文武百官,他不說如數家珍,至少也算是了如指掌了。

也就是這里沒有照片,他暫時還無法將人名和人臉全部對上號,在朝堂上一眼望去,不少面孔還是有些陌生。

但只要此人報上姓名,那他立即便能對上號來,甚至連對方納了幾個小妾都能知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