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時間確有一股奇異的魔力,可以讓那些原本已經逐漸模湖的記憶,反化作朦朦朧朧的種子,于心底生根發芽。

某些事情或許當時親歷尚不覺得如何,可在多年後的某一刻偶然想起,卻是意外地動人心魄,叫人難以消受。

此刻孟修遠听得石青璇一句幽幽質問,不由為之一愣,眼前自然而然地現出一位白衣長劍的清麗女俠,正氣凌然,卻也含情脈脈。

熟悉的聲音,橫跨三世不知多少年,突又在他耳邊莫名響起。

「孟少俠無需如此苦惱,我可不願成了你的負擔。

咱們相識十年,雖真的在一起相處的時間不多,可在你身邊每一刻,我都覺得心中歡喜。

早從認識你時,我便將你當做了朋友。」

「終南山後,活死人墓,孟少俠你是知道我住哪的。

望你不要忘了有我這麼一個朋友。

將來有空,咱們許是可以再一起闖蕩江湖。」

故人舊事涌上心頭,化作思緒洶涌,讓孟修遠靜立原地許久,一時間也說不好究竟是何心情想法。

「嘖,看來竟是叫我說中了。

原來孟公子這般神仙中人,也曾動過凡心……」

石青璇輕嘖一聲,用略有些不明意味的語氣,突將孟修遠突拉回了現實之中。

「嗯?」

孟修遠心中情緒氤氳不散,一時有些沒反應過來,只輕疑了一聲。

石青璇見狀,又朝孟修遠默然注視著片刻,才幽幽開口道︰

「青璇不知深淺,胡亂說話,還請孟公子恕罪。

不過我看公子此刻許是也沒心思再和我多聊,不如咱們容後再見。

青璇先行一步,去長安城探探虛實。

而公子則可在這青山之中多留一會兒,好好懷念完故友佳人,再趕上來和我匯合……」

言罷,石青璇未給孟修遠答話的時間,便已經轉過身,朝長安城的方向翩然遠去。

孟修遠見狀也不好阻攔,只得微微搖了搖頭,目送著這石姑娘略顯有些賭氣地身影漸漸消失在遠處山角。

……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都壯,安知天子尊。

孟修遠歷經三世,尚是首次進入長安城,不由為這千秋帝都中的文物薈萃所觸動。

此時的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份組成。

宮城和皇城位于都城北部中央,外郭城內的各坊從東、西、南三面拱衛宮城和皇城。以正中的朱雀大街為界,東西分屬萬年,長安兩縣。

宮城和皇城乃唐室皇族的居所,郭城則為百姓聚居生活的地方,各有布局。

長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條大街和東西十四條大街,縱橫交錯地把郭城內部劃分為一百一十坊

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田。

孟修遠從明德門入城,沿朱雀大街徐徐而行,只覺得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比之洛陽的繁榮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謂安定祥和一片。

于此亂世之中,能將城市治理到這種程度,大唐朝堂的能力可見一斑,也難怪他們最終得了天下。

而就在孟修遠沿途觀光之時,一道身影沒征兆地突現在了他前方,彬彬有禮地開口道︰

「花間派侯希白,見過孟公子。

希白久聞公子大名,不知公子可否賞臉,與我到旁邊酒家之中共飲兩杯?」

循聲望去,只見是一個相貌英俊、頭頂竹笠的儒生,手持一柄折扇,說不盡的瀟灑自如。

「魔門花間派……這麼說來,石之軒該是你師父吧?」

孟修遠抬頭打量了這侯希白幾眼,卻是沒接他的話,反而聲音微沉地問道。

「確正如此,石師對我有傳道授業之恩……公子且慢,在下並無敵意!」

侯希白話剛說到一半,突覺得孟修遠身上一道氣勢沖天而起,壓得他身子微顫、氣息為之一窒,趕忙擺手撤步,示意不願與孟修遠動手。

其身形之快、動作之瀟灑,倒也讓人眼前一亮,可謂不弱于邊不負、尤鳥倦那般魔門前輩。

而孟修遠見此一幕,卻是沒有出手追擊,只是微微一笑開口道︰

「喝酒便免了,我向來只喜歡和親朋好友小酌幾杯。

不過侯公子若是真有話要說,咱們倒是可以去茶館坐一會兒。」

侯希白感受到孟修遠的氣勢如潮水般退去,不由輕出了一口氣,趕忙點了點頭,客氣于前邊引路。

……

小茶館中,于安靜的角落對坐,兩人之間再沒有剛才那般劍拔弩張的氛圍。

功夫練至孟修遠這般境地,面對另一個先天高手,兩人氣息交鋒之間已能大略推斷其精神性格。

孟修遠剛才有意刺激侯希白,也正是為此。

之前飛馬山莊之中,魯妙子向孟修遠詳細介紹魔門兩道流派,曾提起過「花間派」這個異類。

據說這一派自古一脈單傳,且傳人個個都是難得的瀟灑才子,常常寄情于山水風景、書畫美人,鮮少似其他魔門中人那樣有凌虐無辜的惡行。

孟修遠剛才初見侯希白時,便未在其身上感受到敵意殺機,而待有意測試之後,也覺得其氣息清澈、全無戾氣,確實不似個歹人,因而才願意與對方坐下來聊一聊。

「素來听聞孟公子武功絕世、俠義正直,今日一見果然不錯。

感謝公子能給我這‘魔門妖人’一個機會,有些事情我雖知情,但恐怕只有孟公子才有能力去做……」

侯希白輕抿了一口杯中粗茶,依舊是姿態雍容閑雅,不失風度。

「閣下客氣了,有事請直說便是。」孟修遠不願听些有的沒的,率然開口道。

侯希白聞言面不改色點了點頭,便也不再客套︰

「在下今日找上孟公子,是有兩件事。

其一,是關乎那卷《不死印法》,以及石青璇姑娘的安危,還請孟公子莫要大意……」

說話間,侯希白暗運真氣,將聲音愈發壓低,盡量只控制在兩人茶桌四周︰

「石師的另一位弟子楊虛彥,此刻已潛伏在長安城中,意欲搶奪《不死印法》,並對青璇不利。

他得傳石師另一脈補天閣的絕學,外號‘影子刺客’,為人冷酷無情,最擅長的便是潛伏刺殺,武功至少不在我之下。

此次更兼有魔門八大高手之一的「胖賈」安隆作為他的幫手,若叫他們真的行動起來,青璇恐怕會十分危險……」

孟修遠聞言頗感奇怪,不由朝侯希白問道︰

「那楊虛彥也是石之軒的弟子,我能理解他為何要搶奪《不死印法》。

可是他又有什麼理由,要出手對付石青璇呢?

殺了他師父的女兒,對他有什麼好處?」

侯希白聞言輕嘆一聲,向孟修遠道︰

「此事說來話長,不知孟公子是否了解,我石師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孟修遠搖了搖頭,靜待對方解釋,侯希白見狀不做嗦,當即娓娓敘說了起來︰

「石師此人頗為矛盾,時而溫文儒雅,時而有冷酷無情,我有時會懷疑他是個有雙重性格的人。

說起緣由,皆因他身具花間派和補天閣兩派武功,而這兩派功夫又心法截然相反,各走極端。

補天乃補天之不足,故可代天行事,專事暗殺行刺之道,天下愈亂愈好,取將奪帥,視千軍萬馬如無物。

花間派卻是江湖的縱橫家,講的是縱橫的手段,不仗人多、不行卑鄙之事,每代只傳一人,最重識見學養,周游四方,兵不血刃而可滅國興邦

兩者一重死、一重生,《不死印法》便是石師為彌合這兩派武功所創。可惜他練功之時出了些岔子,終未能抵達至高境界,且落下了些病根……」

說至此處,侯希白面色微沉,再無那副瀟灑自如的樣子,聲音也隨之弱了幾分︰

「這所謂岔子,其實指的便是慈航靜齋前代傳人,我的那位師母。

若非師母破去了石師的不死印法,他許是早該作為魔門第一人,一統魔道兩道流派。

而自從師母逝世,石師心中破綻只余下青璇姑娘一個破綻,讓他不能忘情,精神分裂、功夫亦難恢復至頂峰。

楊虛彥與那「胖賈」安隆各懷心事,可總體上的用意,都是想要除掉青璇,以讓石師恢復往日的邪王本色,帶他們一統魔門兩道流派……」

孟修遠聞言恍然,才明白原來竟有這麼一事。

不過待他細思片刻,卻也不免發現矛盾之處,當即出言朝侯希白問道︰

「若我所猜不錯,天下間的魔門高手,最近應該都齊聚到了這長安城中。

既然石之軒對石青璇仍有父女之情,那楊虛彥和安隆二人又怎麼敢在他面前造次?

若是真叫石之軒知道他們要殺他的女兒,怎會輕饒他們?

你若真擔憂石青璇安危,為何不直接將這事告知你師父?」

侯希白無奈搖了搖頭,朝孟修遠接著解釋道︰

「我之前任性做事,以至于得罪了石師,讓他已不願出面見我。

憑我的本事,實難主動找到他的蹤跡,向他稟報此事。

而那楊虛彥和安隆之所以敢在石師眼皮子地下肆意妄為,則全仰賴孟公子你的威勢。

他們知道,石師不知為何已經將你當做畢生最大之敵人,將用盡一切本領來對付你,再難分出太多精力顧及青璇之事。

若是他們僥幸暗中得手,最終許是也會想辦法將這口黑鍋栽在孟公子你的頭上,讓石師遷怒于你,無暇察覺他們的小動作……」

說到這里,侯希白突地抬起頭來,雙目灼灼地朝孟修遠認真道︰

「前些日子我曾有幸在蜀中見過青璇一面,她雖因為憎恨石師的緣故依舊不太願意和我說話,但卻還是向我問起了孟公子你的消息……

我從未見她對哪個男子如此上心過,請公子莫要辜負她。

在長安的這段日子,也請公子與青璇隨身相伴,時刻保護她,莫要讓楊虛彥找到機會對她不利。」

孟修遠聞言稍愣,見侯希白信誓旦旦地朝自己逼視而來,無奈笑著搖了搖頭,開口答道︰

「多謝提醒,那楊虛彥的事,我自有計較。

剛才听你說找我是有兩件事,還請再說第二件吧。」

侯希白听孟修遠如此回答,出于風度卻也不好再多言,只能點了點頭,坦然說道︰

「我找孟公子第二件事,是為了師妃暄師姑娘。

兩月之前,我听聞孟公子闖上淨念禪院、強奪和氏璧,本欲也想著立即趕到洛陽,助妃萱一臂之力。

可惜我當時正在替石師在南海跑腿做事,距離洛陽有數千里之遙,哪怕立即放下手上事務趕去,卻也遲了兩日,未能與孟公子相見。

今日既然遇到了公子,希白即便自認不敵,卻也是要向公子討教一二。

否則我心中實在是愧對妃萱,不敢再稱自己為她的好友……」

孟修遠聞言心中頗覺荒唐,看著眼前這信誓旦旦不似作假的侯希白,一時間有些哭笑不得。

他算是明白此人「多情公子」稱號是怎麼來的了,身為魔門花間派的唯一傳人,竟對慈航靜齋有這般奉獻精神,難怪他師父石之軒會生氣不再理他。

而正待孟修遠要答話之時,卻見茶館門口突有一道熟悉身影閃身而入,聲音輕柔地朝二人桌邊傳來︰

「侯兄好意,妃萱心領了。

只是妃萱自始至終,從不願將孟公子當做敵人,而那和氏璧之事已經塵埃落定,我們之間更是再無紛爭必要。

還請侯兄莫要如此,以至于給孟公子多添煩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