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七章 斬首

「君子,依途中逃難百姓所言,黃巾軍同有大部人馬,而往安樂郡,以壽光縣,恐已受襲,我等可要繼續往之!」

扈從陸壯的聲音于耳畔,太史慈望著茫茫的荒野,想到途中遇到的逃難百姓,還有幾伙小部黃巾軍,他心中也有些糾結。

北海國亂了,漸漸整個青州都有黃巾軍作亂,不過有的大鬧,有的小鬧。

而今黃巾軍主力,在掠奪完北海國大部,果然向最靠近之東來、樂安而行。

尤其後者,還是他率部求援途中才得曉,但想到老家黃縣遭圍之危情,太史慈不忍未召人馬,即無功返回。

況且,他這十幾人,即便回到黃鄉,又能做什麼?

還不如往樂安郡去看看,若是樂安郡無法援助,還有影響較少之齊國。

「繼續前行,先往壽光看看!」

太史慈握緊手中韁繩,向左右道。

這也是他第一次出遠門,時想過去二十余載,基本即于東來郡老家渡過,讀書、學習箭術。

特別是箭術,其于鄉邑大有名聲。

望見天空飛過的一頭雄鷹,太史慈下意識從背後的箭囊里,取下三支箭,準備使用他擅長的連環箭術。但在望向前面無人之茅草屋舍,還有干的發裂之土地罷,他又緩緩放下。

「且饒汝一命!」

太史慈加快馬程,只是數個時辰後,即收到派出去的扈從匯報。

「君子,前方有大量黃巾軍正與人堵住交戰,此外,遠方山巒一片漆黑,還有濃煙冒起,當為人所燒也!

君子,汝說說,可是朝廷大軍先鋒之部已經趕來,正于壽光,同黃巾軍戰斗,若是如此,我等黃鄉,乃至東來郡內,多地攻陷之黃巾軍,亦可平也!」

扈從氣喘吁吁,語氣中,卻多顯興奮。

郡中這些時日,也有招募郡兵,縣地同樣有招募鄉卒,各抵御攻取的黃巾軍,但地方募集之兵力,到底沒有朝廷正規大軍厲害。

太史慈聞此,有些狐疑。

自北海國發生民變,又漸漸變成黃巾軍叛亂後,朝中為青州地方叛亂,商議了許久,直到小叛亂,變成開始影響青州局勢,乃至于隔壁徐州也收到牽連之大亂,才有結果。

太史慈少知兵事,以州郡傳信,大將鮑鴻被委任為平叛主將,不過數日,此事說不定還沒領大軍到達青州,如何能于壽光與黃巾軍激戰。

此外,放火燒山,其中所為,多少有阻敵作用。

「許是樂安國郡兵,或是齊國援軍,于壽光同黃巾軍相抗。

朝廷大軍,斷不會來得如此迅速,我等且上前看看!」

太史慈沉吟道。

一行十幾騎迅速往戰場方向移動。

墨亭的低矮峽谷里,在于黃巾軍以第一輪偷襲後,劉祈即以百余騎為掩護,同千眾人馬,邊打邊觀察著局面。

似乎,這群黃巾軍,也不過如此。

此往縣城道路,並不算平坦寬闊,導致三千黃巾軍,有些束手束腳。

更主要的是,劉祈所領千眾,非是普通流民。

自募兵以來,于湖中魚米之粥下,體力大有增長,加上以屯開展之訓練,已能作戰互相配合,令行禁止。

黃巾軍渠帥史舟,並沒有想到會是壽光令領兵前來阻敵,而是認為州郡援兵知道他們大部黃巾軍北上,故來阻之。

可這州郡之兵,也太小巧他們太平道的組織能力!

以此次地安將軍所領萬人,實乃北海國內一小部分,除一部往東來郡繼續同小部黃巾軍匯合,以取郡治黃縣,另有往瑯琊郡而去外,還有近七萬從各地召來之流民百姓,組成之黃巾軍于北海國高密、即墨等縣,打算觀形勢後,選擇南下,還是北上。

此中黃巾軍人馬,還不算青州多地,以黃巾軍路過之所,不斷加入之部。若是再花費數月時間,能蔓延到多州地,何愁不能雲集百萬之眾?

所以,在史舟看來,即便青州再度招募之州兵,另有樂安等郡之郡兵,也是螳臂當轍,難阻撓黃巾軍進攻之大勢。

為地安將軍所言,他們這些先鋒人馬,便是要闖入安樂郡,一直向北推進,並聯合零散黃巾之部,招攬更多人馬,便于同朝廷大軍對戰。

到時候,站穩青州之地,太平道何愁不能圖謀冀、幽、兗、徐之所。

但想到前方漢軍,阻撓他前進,史舟即有些惱火。可又見之行軍有素,旗幟飄展,難以估模數量,加上百騎擾亂下,本方人馬困頓,更顯混亂,史舟唯讓人于後方,為主將管亥去信,請求大軍支援。

而在壽光大軍中,劉祈從王志送來的消息得知,黃巾軍後續之部,于前鋒之部,相隔十余里後,他心中果斷下了決定,那便是趁機拿下這三千人!

給予威懾!

打蛇打七寸。

此部之士氣萎靡不振,且顯然將他所領人馬,當成了州郡援兵,遂生懼怕,故于此戰創立了機會。

劉祈需要手下這一千多新招募之兵士,能快速成長起來,戰爭是最好的方式。

戰機稍縱即逝。

當讓將想法同孫觀等將道明後,孫觀等人,自是頷首應之。

劉祈作為主將,為振奮後方這些第一次上戰場,尚于磨礪之兵士,定然也要于戰前殺敵。

從兄劉直,還有部將李展,與孫觀等將商議後,除挑選十余名精悍之卒,另以本人,也護衛于劉祈身邊。

而知黃巾軍中,多有普通百姓席卷加入,劉祈遂讓百人,站在高處,齊齊高喊「朝廷大軍即至,降者不殺,但以被迫者,免之罪罰」,如此高喊三聲,讓整個墨亭戰場上的數千黃巾軍皆是听到,且有大範圍混亂後,劉祈這才下令沖殺。

他騎在馬上,手中長劍,早已拔出。

于昌慮時,劉祈就已經殺過賊人,于戰場大有熟悉。

所以在向前沖鋒後,他整個人迅速冷靜下來,借助坡地之勢,直以李展、劉直等二十多人,殺到了最前方。

後方的兵士,看到縣令沖鋒于前,如此威武,各拿著武器,向前殺去。

不同于黃巾軍之混亂,孫觀早為各兵屯以號令為主,是故交戰後,沒有太大混亂。

但黃巾軍初次與漢軍正面交鋒後,本就遠襲作戰,體力不支,又被劉祈、孫觀各令之人馬,殺得潰退,竟是直接後退起來。

史舟同樣率眾重現了前方。

以大部人馬潰退,他心急如焚。

更他令他驚訝的是,那長須高大將領,于馬上威武不凡,一矛刺出間,即有黃巾軍道理,于之周圍,很快清出了一大片之空地。

還有那持劍之青年,身手同樣厲害,每出劍中,快準狠,即會中敵,漢軍氣勢,也有此而被調動起來。

「樂安國,還有青州之所,何時出了這些 將,且以此部,為何前方我往壽光,並為遇到。此當與那北海國郡兵相比,可以北海國內,亦無能統領之將也!否則我太平道,豈能順大勢而起,以得優勢!」

史舟暗自心驚,他下意識地遠離孫觀所在之戰團。

可這邊方于親兵護衛下,移開兩步,耳邊即傳來喊殺之聲。

聲音是從側面傳來,于史舟再度驚訝之目光下,能看到五十丈外,正有一青年,手中大弓如滿月,瞄準之方向,正是他所處之地!

休休休!

幾乎是數息之內,三支明晃晃地箭頭,迅速接近。

史舟這位渠帥,喉嚨里已經發出聲音,打算讓親兵持盾護衛,奈何箭之速度太快。

一支射入了他之左胸,一支射入他之大腿,另一支射進座下馬匹腦門里。

轟隆一聲,馬匹倒地,渾身是血之渠帥史舟,亦然倒地。

這一幕,讓正混戰的黃巾軍,再度混亂起來。

有人開始拼命向後逃竄,也有人嘗試著舉起武器,跪地投降,見漢軍未有殺之後,不少黃巾軍紛紛效彷。

太史慈緩緩放下了手中長弓,他緊皺眉頭,顯然為剛才三箭,沒有一箭射中那黃巾軍腦袋上,有些不滿。

他與扈從方一到達戰場,見那黃巾軍左右奔走呼喚,殺伐亦是果斷,顯然屬于頭領之部,故欲除之,為漢軍減緩壓力。

直到現在,太史慈不知道他首戰黃巾軍,即于戰場外圍,一箭射殺了一個剛露出頭的黃巾軍渠帥。

而以黃巾軍敗退,劉祈命大部人馬,自是追擊了一兩里,憂及後方數千黃巾軍,正趕在路上。

他忙使眾部從打掃戰場。

根據劉直所言,方才有人出箭射殺黃巾軍,時于俘虜口中即知,那為兩度來襲壽光之黃巾渠帥史舟。

史舟首級被送上時,那臨死前,瞪圓之目光,很是下人。或許于數個時辰前,連他也沒有想到,這次于壽光境內的遭遇之戰,會成為他領部來犯之最後一戰。

能斬殺一方渠帥,自屬大功一件。

但劉祈行事光明磊落,豈會生出貪功之念,他讓劉直將史舟首級拿下後,向遠處看去,于親隨道︰「速將那射箭之 士請來!」

太史慈于初來,同樣以為,這支漢軍乃是州郡組織之援軍,但當與漢軍兵卒搭話後,他才明白,這是壽光令劉祈,親率阻敵之部。

「縣令因不少百姓,尚未撤入城內,而以黃巾軍來襲,恐多人受難,即領縣中精裝,即我等受訓之部,前來阻敵!」

兵士將情況簡要道明後,太史慈雖然沒有見過那位壽光令,但內心,同壽光本地人,及眼前這些兵士一樣,于之敬仰不已。

像東來郡之所,郡府初時有招募兵士,以平地方。

但幾日前,黃巾軍大部移動到黃縣之所後,郡治之所,即關閉城門。

城外之百姓死活,于官吏看去,又豈能同郡城安危作比?

可這一次,壽光令之所為,讓太史慈看到了不一樣之方面,也是許多人感激之方面。

「此間壽光令,比為仁義賢德之士!」

太史慈即曉非州郡援軍,且為壽光縣丁壯組成之部罷,心中火熱被澆滅不少。

他之低喃,恰好被這蘇二的壽光兵卒听到,遂多言了兩句,道︰「我等縣令,早于昌慮為縣長,受郡中推舉為孝廉,又為魯恭王之後,乃大漢宗室,其早于泰山郡,即以仁義品德,廣受大名……」

說完也不管發愣之太史慈,即忙處置傷員,並往縣城運送。

依劉祈剛剛下發之令,傷卒先行,至于陣亡之將士,就地掩埋。

而以尚有戰力之兵士,則已于此地四周插滿旗幟,另從四處尋草戍之。

顯然,這次阻擊成功之後,時辰恰是不早,劉祈已有回城之心,借此番勝利,故意布置疑陣,也是為了拖延黃巾軍前進速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