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情

一夜後的清晨。

依王志所領十幾名斥候打探,叛民到達灌亭,一部分就地停歇,一部分南下往北海國,有往北海國之跡象,還有一部分,則輾轉往益國城而去,同地方流民匯合。

可見叛民內部,也出現了大分歧。

這對劉祈而言,恰是好事。

叛民分流,即便太平道于後處事,幾日內,也難以向壽光城來犯。

而今最大之壓力,則是轉向了北海國,還有臨近之齊國,能否迅速反應,一鼓作氣平之,將叛亂範圍壓縮,防治蔓延到整個青州,並影響到兗州和徐州。

他劉祈為一壽光一地之令,能做者本就有限。

可惜時下交通信息不便,前方之信息,要數日才能傳來,但並不影響其之處置。

一大早,他先是出城,往一里外的「大軍」營地而去,于數百人以做安危。

向翁氏等地方豪族借人,約定時間為五日,時已過去三日。隨著一些鄉民返鄉,外加豪族內部可能出現泄密,此部之「大軍」,要不了多久,即會失去最大的「詐敵」意義。

劉祈也有心將這數百人留下,可以前番許諾,他自不會輕易破之。外因豪族內部之卒,過度依附翁氏之大族,難能收心,他也沒有必得之的想法。

于之來說,重點還是在于募兵。

「希德,昨日之大半日時間,依汝之命,我已挑選出一千六百之壯丁。

不論逃亡家戶,這大概也是整個壽光縣,所能招募之部極限!」

在劉祈回到城門外,已搭設之營帳處,束手而立,望向城下陰涼處,一半輪歇之募兵,另一半正為李展引導,訓練棍棒之部。

孫觀于一畔解釋。

劉祈默默點頭,他心中有些思襯。

募兵之事,于百姓配合下,進行的很是順利。

其中家卷,多避天災人禍于城內,皆為守衛縣城,保衛家園,是故不愁忠誠。

眼前兵士,也將成為他劉祈于壽光立足,又一部可用之兵。

自月前方真來信,劉祈得曉,昌慮地方部從,按照他之部署,于臧霸、孫富、許桉等人統領下,單獨于縣衙外,已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水師方面。

江淮之地,尤其未來的江東之所,一旦爆發沖突,必多水戰。

面向整個揚州,于劉祈布局中,水師乃是建設重點,步卒則為輔助。

而面向整個青、徐之地,因湖泊之少,步卒才是重點之中的重點。

這次從北海國蔓延之民變,恰為他籌集步卒提供了機會。

眼前的一千六百名,尚顯瘦弱,未形成戰斗力之募兵,恰是開端。

六月季夏已經遠去,早秋正一步步到來。

風中帶著幾分清涼,劉祈向募卒走去,邊行邊道︰「這要全賴仲台你之費心。

依我昨日到來所探,自覺能有千人,已然不錯。

而有一千六百之眾,這于我等守衛好鄉地,至關重要!

已是大大超過我之預測!

但多瘦弱之輩,體能微弱,想要御敵,還需加強體能恢復。

如以借來之糧草,我打算大部用作軍糧。

然算上城內百姓,糧食越加貴乏,地方大戶,所提供者越少。

以我前番往郡中去信,但願郡中能提供援助。

且我等也不能坐以待斃。

巨澱湖,仲台你可去過?」

孫觀抬首道︰「巨澱湖,處于縣城東北二十里。

以旱情之下,許多周邊百姓,皆往其處取水。

希德之意是?」

劉祈停步道︰「在五日前,子正同我想象一般,即認為旱情難以減緩,想要解決糧食之危機,于湖內,或是于海上撲魚,或可以做補充。

我當時本不欲也!

因以漁具之因,還有炎熱之天氣,加上漁夫難尋,想要憑借撲魚,以解決萬萬人之飲食,實不可能。

但時下,已無其他辦法。

兵士訓練,需營養以供之,其中大半,需肉食,才能補充精力,尤以訓練之事。

否則每日稀粥,長久下去,即是原昌慮之鐵軍,也難成氣候。

遂,我昨夜思索,打算以仲台,你領這千部人馬,往巨澱湖邊緣訓練。

從中挑選漁民出身之眾,另修船只,組織捕魚之隊,做出大網,行專門捕魚,以做接濟。

此外,壽光本有兩處鹽所,黃巾軍叛亂以來,大部荒廢,其于巨澱湖不遠。

仲台若至,誠當控制這兩所,以時下艱難,當繼續動用產鹽,以全數供給縣中所用。

如捕撈之魚,可做腌制防腐,看能否解決縣中困難……」

選擇讓孫觀如此作為,也是得不到州郡回應,且見叛民退卻後,他展開縣地自救之第一步。

一些生物學道理,無需向孫觀詳細告之。

蓋以昌慮時,鄉卒之伙食,全以劉祈所說搭配,取得不錯之效果。

孫觀也是武藝不俗之人,自知肉食于體能之影響。

是以劉祈話落之後,他就明白了大概。

于劉祈之方略計劃,孫觀很是認可。

將這群訓練之部,拉到巨澱湖,能解決很多問題,同時也面臨很多問題,畢竟千眾而已。

這一千六百人馬,孫觀同能看出,是劉祈打算于叛民復歸,用以反擊保衛之力量。

時以弱小,尚需積累。

但來自于劉祈之信任,孫觀也感到了壓力。

他抱拳道︰「希德放心,此事我必全力施為,只是以城中護衛……」

「于城內,仲台勿憂也!

算上亭卒,另再留下兩百人,且多儲備之物,便是叛民反來,也可守之。

另以巨澱湖,距離不過幾十里。

若是叛民來犯,以尋時機,正好內外擊之!

且願朝中能盡管做出安排,州郡能于我等地方,早做支援!」

劉祈一嘆道。

現在除了天災,還有人禍。

不解決後者,難以解決前者,以壽光實際,他也只能盡人力,穩住縣地百姓。

次日,孫觀率部,向十幾里外的巨澱湖行去,以完成縣令劉祈所言諸事,讓巨澱湖之部,成為壽光城之後援。

接下來數日間,城內,則在劉祈安排下,恢復了有序。

以縣中命令,並從成年、無需贍養老弱的女子中,招募了一部三百人,為醫護之部,同召集的守城之部,內外搭配,以輔助管理城內秩序,幫助老弱病殘。

劉祈本人,則帶領縣吏,同民眾一樣,向城上堆積石子木頭等護城器械,加強防御。

原因無他,昨日夜間,依照王志從都昌探得情報。

情形不幸被劉祈言中,原本于兩年後,才會于青州之地,大規模爆發之黃巾軍起事,提前爆發。

不到十日之內,已經蔓延到東來郡、北海國、安樂郡、平原郡,此青州四郡地,如北海國郡治營陵,已是被圍,北海國也是最嚴重之所,其他三地,卻是有些小打小鬧。

故從規模上講,遠遠不及本屬中平五年的那次叛亂。

作為一只來到漢末的小小蝴蝶,劉祈心曉,他已然扇動了地方局勢。于天下走向,朝中人員變動,會產生何等影響,一切皆屬未知。

七月初九。

于黃巾軍叛變愈演愈烈之際,也是劉祈到來壽光半月之時,郡中終于傳來消息。

朝廷以鮑鴻為主將,率大部人馬,將往北海國,以平成氣候的黃巾軍首領管由。途中,自難免要定平原郡等地黃巾叛軍,這也為受黃巾軍襲擾之各郡縣,帶來了希望。

至于鮑鴻其人,出身世家,去歲擔任右扶風。

今歲初時,鮑鴻同董卓等將,平涼州之亂,有小勝。兩月前,朝廷即以胡軫為中郎將後,鮑鴻遂去職。

這次來戰北海國,途中還需耽擱。

以郡中命令,樂安國各縣所,當竭力守衛。

于鮑鴻來平定,劉祈是有喜悅,更令他喜悅之處在于,郡中終于要為地方放糧了!

從郡中文書所錄,劉祈才知道,早在他初來的那半月時,朝中已經從幽、並、冀三州地,調集糧草,前來援助。

但糧草到達郡中不久,也是劉祈到來壽光那兩日,太平道收到消息,果斷起事,打算搶奪糧草,以做資助,還可招攬人心。

現在各縣因斷糧問題,百姓日益焦躁,恐生大亂,加上樂安郡,于壽光縣守衛住後,只有益國縣遭到大規模襲擾,整體並不嚴峻,郡中主官這次下令,使各縣派遣人馬,往郡所,一道護衛糧草,以解旱情。

劉祈速為孫觀去信,讓之率千人,往樂安一帶運糧。

巨澱湖當留下數百人,繼續進行捕撈。

十余日來,孫觀組成的專業成規模之捕撈部從,還真尋到了不少魚蝦。此中成果,絕非單獨漁民能成。

而捕獲之物,除于募兵內部消化,在以鹽所取得食鹽腌制下,送來壽光城內,混合糧食煮粥,即便只有零星點點,但也極大解決了眾人饑餓。

壽光正對面的大海,正是大名鼎鼎之來州灣。更有自然漁港,刁龍嘴。作為後世四大漁場之一,內含小黃魚、草蝦、藍點馬交等。

他上次同王楷所言,個體之漁民捕撈,于現有漁具下,很難有大發展。但若能經歷數年探索,並于漁船漁具革新,未嘗不能改變現狀。

待到眼前黃巾軍平定,于壽光治理中,看到漁業之重要,劉祈已經在思考,借助地利優勢,以要不要尋匠工,制作大船,組建近海捕魚兵士,作為捕撈。外加壽光產業,可腌制用之,作為民生、軍需保障。

這些想法,想要實現,還需縣衙各曹聯合,統籌規劃,且當做地方平定後的延伸舉措。

四日後,孫觀帶著數千石之糧食,以車馬運送,踏入到了壽光境內。

劉祈以縣尉胡旺,負責留守城內,他同富項,領四百人,以往接應。

在經歷這麼多天的無糧日子,沒有比富項等縣衙舊吏,更知糧食貴重。

富項乃是東郡白馬人,來到壽光任上,一年半時間,也算是一名好官,于縣衙處事,面面俱到。

即便他比劉祈要大上十多歲,但自劉祈展露能力手腕,加上其舉孝廉出身,前途無量,遂這段時間來,通力配合,絲毫不介意給劉祈打下手。

縣尉胡旺同樣如此,也是外地來官,其乃長安人士,一嘴關中口音,依縣衙眾人所知,這胡旺本是挑三揀四之輩,有些小心眼。可于劉祈面前,性情一改往日,處事也不再斤斤計較。

近些時日,縣中官吏見此,莫不稱奇。

事實上,拋開地方豪族強大成勢之所,郡縣府衙,一應主官,也都希望將縣地建設好,才能一道升遷。

即于孫觀歸來,為劉祈迎接,眾人將糧草運入城內當日,另一則不好之消息,為王志送回。

平壽、劇縣兩地成規模之黃巾軍,將近萬人,有往樂安國移動之態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