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013 大魔導師也曾苟且偷生

很多人都以為,一個人穿越回古代就可以為所欲為,就可以輕易獲得歷史名人的好感,輕易改變歷史人物的抉擇。

然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子。

如果是穿越到太平盛世還好一些,還有人肯施舍身無分文,樣貌怪異的你一口吃的,運氣好的話也能苟活一段時間︰如果穿越到亂世,怕是三天都活不上。

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流民去當黃巾賊了。

尤其是在階級固化的東漢三國時代,出身和本事(武力)直接關系到你能不能活下去;出身和名望直接關系到你能不能和大老說上話,你說的話人家會不會听,听了會不會照辦,就算你說得對,人家照辦了之後會不會記恨你?看看同樣四世三公出身的楊修,他的下場就很有代表性。

即使你出身優握,即使你說的都是真知灼見,也會被視為夸夸其談,被人輕視不喜,甚至敵視。

被譽為史上第一穿越者的王莽,最後的結局是腦袋被割下來當酒具,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古人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

再看看被譽為大魔導師的劉秀的結局,就能得到一個結論,

——穿越過來想要混的好,一得有掛,二得低調。

劉演和劉秀都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雖然祖上是皇帝,但受推恩令影響,到了他們父親這一代,已經和平民沒太大區別了,兄弟倆也一度以放牛為生。

雖然成長環境惡劣,但劉演的個性剛毅、豪爽,常常自比漢高祖劉邦,抱負遠大。

此時是西漢末年,由于眾多世家反對王莽政權,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很多百姓被迫揭竿而起。

劉演也召集了幾千名士兵,舉起了反抗王莽的大旗,個性穩健溫和的劉秀堅定地與哥哥一起起義。

雖說號稱起義,但幾千人哪能成得了什麼氣候?為使自己的隊伍不被消滅于萌芽狀態,兄弟倆決定聯合各方勢力。

當時起義(造反)的陣營里,以綠林軍與赤眉軍規模最大。劉演兄弟就帶著弟兄們,投奔了綠林軍。

在綠林軍中混了一段時間後,劉演和劉秀開始嶄露頭角,立下無數軍功。

王莽知道劉演的名字與事跡後,甚至公開懸賞︰凡殺死劉演者,獎勵食邑五萬戶,黃金十萬斤,並賜上公。足可見劉演有多麼威 善戰。

而綠林軍在贏得多場勝利後,隊伍也逐漸發展到十多萬人。為免群龍無首,綠林軍群雄決定推舉一位姓劉的領袖來帶領大家打天下。

之所以選擇姓劉的做領袖,當然是為了證明起義(造反)的正統性,以西漢皇室後裔為主公,就是告訴天下人,自己師出有名。

在這場「選主」大會上,作為劉邦九世孫的劉演劉秀兄弟倆,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機會當上首領。

因為此時天下未定,人人都有野心,人人都有機會,如果選擇了最厲害的人(劉演)做首領,那大家冒著生命危險造反,豈不是相當于為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大家選來選去,最後把膽子最小,軍功寥寥的劉玄選了出來,讓其做了更始皇帝。

面對劉玄的上位,劉演和劉秀兄弟雖不服氣,但也沒有說什麼,他們繼續率兵上前線奮勇廝殺。

劉演攻下了宛城,成為更始政權的臨時都城;劉秀打敗了王莽精兵四十萬。兄弟倆在隊伍中,功勞威望大的嚇死人。

感覺到嚴重威脅的劉玄動了誅殺劉演兄弟的念頭。有一次,劉玄看著劉演身上的佩劍,故意說︰「你這把劍不錯啊,拿過來給我瞧瞧。」

劉演心胸坦蕩,立刻把劍取下來遞給劉玄,劉玄拿著劍在手上把玩了半天,一邊玩一邊想︰如果我現在把劍插入劉演的胸膛,他就再也沒辦法威脅到我了。

但是膽小的劉玄始終突破不了自己的內心防線,猶豫來猶豫去,他還是把劍還給了劉演。

警惕性極強的劉秀很快覺察出了不對,對兄長劉演說︰「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小心提防劉玄,否則遲早會被害死。」

劉演的舅父樊宏也勸說劉演︰「昔日鴻門宴上,高祖皇帝好不容易才月兌困,今日之危局,和當年無異啊!」

但劉演哈哈一笑,說舅舅和弟弟真是小題大做。

人無遠謀,必有近憂,缺乏危機感的人每一步都是危機,劉演所面臨的危機很快就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有一天,劉演手下的戰將劉稷吐槽劉玄︰「大軍能有今天的戰績,都是主公兄弟二人的功勞,劉玄憑什麼坐享其成,當皇帝?」

劉玄听說後非常憤怒,他雖然膽小,但也容不得被人質疑,立即派人把劉稷綁來,當著劉演的面讓人把劉稷砍了。

劉演據理力爭,想保下劉稷的命,結果被李軼等人言語陷害,不僅沒救下劉稷,還被一同斬首了。

之後,打勝仗回來的劉秀得知哥哥已被皇帝劉玄處死,大驚失色。但他知道此時不是說理的時候,所以假裝不在意地說︰「這本來就是我哥哥的不對。」

為了做戲做全套,劉秀連為兄服喪都免了,每日依舊談笑風生,一如往常。若有人問他對兄長的死怎麼看,對兄弟倆打出的赫赫戰績怎麼看,劉秀便以「陛下殺的對,是我哥哥錯了」,「這都是將士們的功勞」來應對問話者。

于是,劉玄放過了「沒心沒肝」的劉秀。

其實,劉秀每夜都為兄長的死悲痛萬分,只是他知道輕舉妄動或是露出一點點悲傷的神態,就會白白送命,便以常人所不能忍的毅力,忍下了不共戴天的殺兄之仇,進而才在極其不利的形勢下保全了自己,最後成為了光武帝。

連大魔導師劉秀都需要這般隱忍才能活下去,李風自然不會把自己太當回事。

對于李風來說,在自己強大起來以前,默默跟在劉備身後蹭經驗,做任務才是首選之選。

這個時代講究長幼有序,嫡尊庶卑。就像袁術作為弟弟可以狂罵坐擁北方四洲的哥哥袁紹是袁家僕從,袁紹卻不敢回嘴一樣。

那種以為和劉備結拜了,就可以對其指手畫腳的想法,極其危險。

是以,平日里,李風盡量把自己擺在劉備四弟的立場上。該與哥幾個嬉鬧就嬉鬧,該對劉備獻計就獻計。至于計策采納與否,那是劉備的事。極力死諫這種事,李風是絕對不去做的。

活著不好嗎?為什麼要學楊修,去做主公的主,去掀主公的底褲。

腦袋只有一顆,砍了又長不回來。

自涿郡出兵剿滅黃巾這些時日,李風跟劉備說了不少話,開過不少玩笑,但除了「舉薦太史慈」,便再沒多說一句干涉劉備決定的廢話。

何謂主公何謂兄,在「生擒金將管亥」失敗後,他已經拎得很清了。

等到自己成長到可以單刷呂布的時候,再學關羽那種目中無人的架勢也不遲。

現在嘛,苟著就行。

眾人一路南行,不兩日便來到司隸地界。

其時皇甫嵩、朱領軍與黃巾大戰于穎川,初戰不利,不得不退入長社據守。

黃巾賊眾遂將長社團團圍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