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14章 出師不利

「提…提督大人?是張彪張大帥嗎?」張景亮一邊接信,一邊疑惑道。

「是的,就是湖北提督張彪大人,他剛從京城趕了回來,正在結聚官軍反擊。」信使回復道。

張景亮迫不及待地打開信函,果然是張彪的親筆信,一時間里他是熱淚盈眶,他舉起手臂高喊道︰

「兄弟們,我的老上官回來了,他親率大部隊殺了過來,後面還有十數萬北洋新軍,還有海軍艦隊正在途中,咱們還是回歸到張大人這邊來吧,跟著革命黨人起兵造反,是沒啥希望的,到時候要被滅九族的呀。」

「好好,咱們听張管帶的,重新回到提督大人這邊吧。」

「……」

就這樣,還沒開戰,一個營就臨陣叛變了,這給革命軍的士氣,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很快,張景亮的臨陣叛變消息,傳到了總司令陳天華手里,他反倒表現得出奇的冷靜。

他心里十分明白︰

革命成功,不在于當時的振臂一呼,而在于事後面對舊體制勢力的全面反撲,新生政權能否堅持得下去。

隨著北洋新軍主力的不斷向湖北集結,嚴酷的現實考驗還在後頭呢,尤其是那些被迫從舊體制,變更到新體系的投誠人員,千百年來的皇權思想根深蒂固,歷史上舉義造反,起初轟轟烈烈,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被誅滅九族的下場,比比皆是。

這些思想不堅定者,武漢軍政府不可能,也沒有精力在短時間內,改造他們的思想,給他們洗腦,自然就不可能要求他們,和立志改造中華的革命黨人同心同德。

時代局限,張景亮臨陣叛變,這完全可以理解,真要是追究失誤,那應該由前線總指揮蔣翊武承擔,是他用人不當。

這種重要但又危險的崗位,應該派一位革命意志堅強的同志前去才對。

現在,革命士氣一定要高漲,要讓大家都能看到革命成功的曙光,所有,漢口劉家廟前沿的防御戰,至關重要,這一場必須打出士氣來,決不能敗。

這仗關乎全局,陳天華決定,他親臨漢口前線督戰。

話說蔣翊武听說張景亮一槍不放,直接臨陣叛變了,氣得差點吐血,他也意識到當時任命太過倉促了,沒有考慮到應該派一位革命黨人去。

惱羞成怒的蔣翊武,決定向三道橋要塞發起攻擊,將這個要塞給奪回來,以振革命士氣,軍威。

三道橋,也稱三段橋,是劉家廟北上到灄口、北京的必經之道,大片湖泊沼澤上面,建有三長段鐵橋,鐵橋上面鋪設的京漢鐵路鐵軌,故此得名。

由此可見,這個三道橋易守難攻,兩邊都是大片湖泊泥沼,軍隊無法通過,唯一通道就只有一條鐵路橋。

張彪的清兵武裝,集結在三道橋的北端,建立起橋頭堡,他利用強大火力壓制住革命軍的數次沖鋒,革命軍這邊傷亡不小。

好在陳天華及時趕到,他立馬制止了革命軍的這種盲目進攻,嚴肅批評了蔣翊武的不冷靜,命令革命軍在三道橋南端修築工事,挖縱深戰壕至劉家廟,並建有單兵掩體,防止清兵炮火。

張彪的清兵開始進攻三道橋南端,同樣也是困難重重,幾天下來兵力損失慘重,而暴露的炮兵陣地,不斷被陳天華的機動新型重炮摧毀。

搞得張彪這邊也是暴跳如雷,但也無可奈何,只好耐心等待鐵良的第一軍到達,還有海軍統制薩鎮冰的混合艦隊進入漢口,從而進行水陸兩棲的反撲。

……

話說清廷命令海軍部組建混合艦隊,在江蘇江面上集聚之後,浩浩蕩蕩沿著長江航道,向武漢三鎮進發。

混合艦隊司令,也就是海軍部統制官,是大名鼎鼎的薩鎮冰,副司令則是長江艦隊提督,幫統官沈壽。

混合艦隊共調集了三艘巡洋艦,分別是海容號,海籌號和海琛號。

這三艘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海戰之後,重新向德國伏爾鏘造船廠訂造,于光緒二十四年陸續服役于新北洋水師,宣統元年被編入海軍部巡洋艦隊。

這三艘巡洋艦屬同一級別,主要技術參數為︰

艦長95.77米,寬12.4米,吃水5.79米,排水量3150噸。

蒸汽輪動力,主機推進功力7500馬力,航速19.5節,常態艦員265名。

艦載主炮為三門150mm口徑克虜伯主炮,主甲板二門,後甲板一門,左右兩舷各裝有四門105mm口徑火炮,二門60mm前甲副炮,以及四門37mm速射炮,五挺8mm口徑馬克泌機關槍,一具魚雷發射管。

這三艘海字號輕型巡洋艦,雖說已服役有十年了,但就其技術參數和火力,放入內河那絕對是算強勁,比豐眾長江護航艦隊的狼字號,火力確實要強大得多。

混合艦隊除了三艘巡洋艦,還有海軍部長江艦隊的六艘楚字號淺水炮艦,分別是楚泰,楚瑜,楚觀,楚謙,楚有,楚同。

這些楚字號淺水炮艦,實際均為張香帥在世時留下的遺產,他老人家分別出任過兩江總督,湖廣總督,以及兩廣總督,所到之處,都有水域,他就大力發展水師,後面清政府成立海軍部長江艦隊,收攏過來的內河炮艦,都是他在任時遺留下來的。

楚字號淺水炮艦,長60.96米,寬8.99米,吃水2.43米,均為蒸汽驅動,航速13節,排水量750噸。

火力配置也不弱︰主副甲板主炮分別是120mm口徑火炮,左右舷兩門76mm口徑速射炮,兩門25mm機關炮,兩挺6.5mm口徑機槍。

混合艦隊除了巡洋艦和淺水炮艦之外,還有後勤補給船五艘,兩艘掃雷艇,共計十六艘大小艦船。

艦隊旗艦是海容號,海軍統制官薩鎮冰坐鎮,副旗艦為海琛號,幫統大人沈壽坐鎮。

艦隊由海琛號為先鋒,海容號處中,海籌號斷後,中間是淺水炮艦和補給船,整個艦隊綿長在長江上約數公里,浩浩蕩蕩,殺氣騰騰。

海軍大臣載洵奉攝政王載灃之命,電令混合艦隊加快開進速度,中途不得停靠,快速開赴漢口江面,那里迫切需要巡洋艦大炮的支援。

薩鎮冰馬上向各艦船發出了指令,命令艦隊前速前進。

當時海字號三艘巡洋艦上,已經增設了火花式無線電台,供艦隊通信指揮使用,發射功率為2.5KW,工作波長600M。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