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04章 拜見盛宣懷

「哦怪不得他們開來的,都是軍用船只和快艇,原來是浙江按擦使大人的女婿,還是個開辦銀行的商人,那他去煤山鎮干什麼?也想去入股辦煤礦?」席裕嘟囔著。

「我看這年輕人目光炯炯,志向遠大,自身武藝高強,懷有濟世安民的俠義心腸,又有軍人撐腰,將來一定大有前程。」

席裕福見過陳天華,印象不錯。

許父許母也忍不住地點頭,看了許雲媛一眼,有點異想。

作為父母,女兒不幸遭遇讓他們痛心疾首,事至如此,只能考慮今後怎麼辦。

女兒年紀輕輕的,那肯定是再嫁為人婦為妥。

今天在碼頭,他們也見到過陳天華,要說是選女婿的話,那真是求之不得。

可惜,人家是名花有主。

「不說這些了,反正雲兒安全回來了,請她洗個澡休息休息,晚上家里好好喝頓酒壓壓驚,怎麼感謝慢慢考慮,反正還有三天時間。」

「也好,就這麼定了。」席裕說道。

……

淮海路,盛公館。

上海圖書館東側,對面是英國鄉村紳士俱樂部。

一座跟李公館幾乎一樣的英國鄉村莊園,佔地約有一萬余平方,里面有一處不小的湖泊。

每層樓都有木頭陽台,在陳天華眼里,它有點瑞士風格。

這里跟李公館不同的是,在莊園大門有二名全副武裝的清兵站崗,園里有不少頭戴花翎的官員在走動。

畢竟是正二品清廷命官的宅院,跟在野的李經方大有不同。

莊園大門上方掛著一塊紅色的本板,上面用燙金字書寫著盛宣懷的所有頭餃和尊稱,而且還是中英文標注。

陳天華見了大為不解。

走進偌大的會客廳,中間有英式掛鐘,中央是燈籠式煤氣燈。

其整個布置是中西結合,敢情是經常有洋人前來拜訪,讓他們各取喜好。

一邊是中式家俱,許多字畫和價值不菲的花瓶,蒙古地毯。

而另一邊,則完全西洋化,家具是圈椅和臥式沙發,俄國地毯。

牆上是英國的鋼板動物刻畫。

雖然畫是無名沒品,可落地燈卻是極為有名,叫做‘沙龍燈塔’。

茶幾上擺放著咖啡,牛女乃糖,還有馬尼拉雪茄和埃及香煙,還有法國大香檳。

但盛宣懷見陳天華,並不在大客廳或小客廳里,而是在他的什麼書院。

那里才是他處置日常公務,跟中外來賓正式洽談的地方。

管家來了,告之陳天華一個人去書院。

也許是想考驗一下這個年輕人,能否具有能力擔當。

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跟隨一名頭戴花翎頂帶的從事,來到了一座氣勢恢宏的院落前。

這里便是盛宣懷的中樞所在地。

「陳先生請吧!」

陳天華微微點了點頭,跟隨從事走進了書院側門,然後再順著中軸線直行,一直來到中間那個正房,才停住了腳步。

「請陳先生稍等,本職先去稟報。」

從那名從事的花翎頂帶和補子,陳天華判定,其官餃應該在正五品,但對陳天華很是客氣,也很恭敬。

但凡被盛大人私自約到書院見的人,非富即貴,許多洋人領事,洋行老板,當地富豪就在此被約見。

「請便…」陳天華點頭示意。

這位從事快步進去稟報了。

「陳先生請進,盛大人就在房間里等你。」

只一會兒,從事從朝房里走了出來,微微躬身道。

他知道盛大人尊貴,也挺忙的,絕非誰想見都能讓他接見的。

但今日這一個年輕人,沒有任何官餃,也非洋人,進去一通報便可接見,很是少見。

陳天華正要抬腳進去,那位從事瞧了他一身輕便裝,忍不住提醒道︰

「陳先生要不要先去換一身正服?」

陳天華一個怔愣,想到自己是私訪,怎麼可能會著正服。

況且,他只是個普通商人,所謂正服那都是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人看法不同而已。

也許這位從事,見的官員或領事太多,他們都會著官服或官便服。

而陪同前來的李經方,對他這身也沒有提出什麼異議。

今天來的確有些唐突,也沒有想到要換什麼正裝在書院相見。

再說,他這二年都是在做買賣,無論見誰那都是一身常服,所以習慣了。

說起來,他還沒有在正規場合里,拜見過什麼王公大臣,見過最大的大清官員,就是自己的岳丈李存智了。

可李存智從沒有這種規矩。

上公堂官衙去拜見王公大臣,應穿官禮服,這里大清朝制禮儀規矩。

但這是在盛公館,是官邸不是衙門啊。

陳天華有所不知,上海盛公館就是盛宣懷的府衙,辦公生活都在一起。

他真正的衙門在北京,而在上海,他管理得都是官辦企業,什麼輪船招商局,通商銀行等等太多。

干脆,他就在公館里辦公。

這就是他為什麼,要在公館大門前公示自己的官餃,爵位,尊稱等。

就是在變相地告之,這里也算是衙門。

但,現在讓他去哪里換呢?

「謝謝提醒,來不及了。」

他沒有再多說什麼,直接走進了盛宣懷的朝房。

朝房內彌漫著一股淡淡清香,是從屋角的青銅蹲獸香爐內傳來,整間屋子明亮簡潔,收拾得整整齊齊。

身著官服的工部左侍郎盛宣懷,正坐在一張寬大的案幾前奮筆疾書。

他頭也不抬,似乎沒有看見有人到來。

這里既不是官衙,也不完全算是私宅,而是官邸書院。

陳天華想了想,還是施以參見禮為妥。

「在下陳天華,參見盛大人。」陳天華雙手一合,一揖到底,但沒有下跪。

「你來了,稍等片刻,本官寫完這幾行字就好!」盛宣懷頭還是沒抬。

但他知道進來的人,一定是李經方隆重推崇的青年才俊陳天華。

陳天華花了一天兩夜寫的計劃書,經李經方上呈,他已看過,總體還是滿意。

他是以夷制夷,以西洋牽制東洋的主張者,也是堅定的執行者。

對于東洋島國長期窺伺與吞噬我國疆土,早已憤慨。

陳天華的計劃書主旨,恰恰是主張扼東揚西。

光憑這點,他不看計劃書內容,已有強烈好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