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7章 球桌上的較量

「澀谷先生,是這樣的嗎?」陳天華還是征求一下當事人意見。

「哈伊。」澀谷一郎非常堅定地回答,嘴角微微拉出一條冷弧。

陳天華見對方都激動的冒出了日語,那還有啥好說的,便點了點頭表示應戰。

整個現場就兩支球桿,除了澀谷一郎捏在手上那桿,陳天華只好接過李品璋那桿。

他很老練的用屋里的一塊干抹布,將桿子上的汗漬給擦干淨。

這種康樂球他沒玩過,但台球他很熟練,而康樂球的玩法和擊打原理,跟台球很相似。

二者唯一不同的是,台球是圓球,而這是圓形棋子,桿子擊打白色母子棋的正中位置,讓母棋踫撞子棋落入四個角袋中,打完己方的棋就算勝者。

二人比賽開始,采取五戰三勝制。

前面二局結果,陳天華輸了。

因為他需要一個熟悉過程,就算是打台球,他也是數年未練,何況是這種不熟悉的康樂棋。

連贏二局的澀谷一郎,還是蠻得意的,一副勝利在望的感覺。

不過,他用日語對李品璋說道︰這個家伙比你打得好多了。

李品璋也是看得非常驚訝,他發現雖然澀谷贏了,但贏面不大,也就是一子之差。

這個土財主家的少爺,他又是從哪里掌握這種擊打技巧的呢?

這可不能靠蒙,也不是一天二天就能練成功,這需要時間積累。

關于這個問題,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在想同樣這位問題,就是這小子從哪里學到的這球技。

第三局開始,雙方你來我往的競爭激烈,而逐漸進入角色的陳天華,僅以先收之勢贏下一局。

但從第四局上來,陳天華是越戰越勇,得心應手,左右開弓,而澀谷一郎反而顯得緊張起來。

第四局陳天華贏下一子。

在第五局開局不久,澀谷好像是崩潰了,只見他臉色蒼白,拿桿的手都是微微顫抖。

結果是輸出了三子。

輸三子,這算是大比分慘敗。

五戰三勝!

對于這樣的結局,幾乎所有人都難以置信,但事實就擺在那里,沒有人作弊。

「承讓了,澀谷先生。」陳天華拱手施禮,還是客氣一下,這是應有的比賽風度。

而澀谷則沒有反應,他似乎還沉浸在第三四局的對陣中。

一步之遙的勝利,與自己擦肩而過,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輸掉比賽的。

現場陷入沉寂之中,對于陳天華的勝利,沒有人開口祝賀,這是他感到沮喪的。

這就是眼下國人的覺悟嗎?

「哎喲華之,你太棒了,我們走了,回頭見。」一旁的李淑貞見陳天華居然反敗為勝,高興地崩了起來。

她拉起陳天華的手,嘻笑著竄出屋子,繼而離開偏院。

她明白哥哥姐姐們對陳天華不懷好意,所以,見好就收,拉上他逃離了那屋子。

怕再待下去,只會越來越尷尬,誰曉得還會出啥妖蛾子呢?

陳天華實際也想離開那里,李淑貞的拉扯給了他台階,他像是歉意地擺了擺手跑出了偏院,留下一屋驚愕失色,滿臉狐疑的男女。

……

午餐,李府給大家準備了鮮肉包子,雞湯面等,實際就是便餐。

對于沉浸在麻將桌上的賭徒們,午餐填個肚子算數,別費時,因為正餐是壽宴,從下午四點鐘左右,儀式才開始。

陳天華被李淑貞牽手拖出來之後,自然是回到她的西廂院,一會讓丫鬟小翠送來二碗雞湯面,二個肉包子。

「先填個饑,正餐要到下午五點鐘這樣子才能得到吃,四點鐘在大廳搞壽宴儀式。」

「哦,我明白了。」

倆人吃完包子和面條,洗了洗手,便無事可做。

接下來的情形發展,自然是膩膩歪歪的說情話,捏手捏腳模模臉,摟摟抱抱,最後發展到相互親吻。

這些,對于陳天華而言,那是輕車熟路,可對于李淑貞來說,是破天荒頭一遭,生澀緊張得要命。

她可從來就沒被男人牽過手,更別說親吻了,自然是緊張而躲閃,渾身汗都出來了。

陳天華非常清楚,面對一個未世之黃花閨女,他要更加地珍惜,只能是循序漸進,慢慢引導,但決不強求。

男女之事,欲速則不達。

倆人就在房間里嘻鬧,說些各自的趣聞,時間不知不覺中過得很快。

到了下午四點左右,李府可容納二百余人的大廳,開始人頭攢動,佣人們都已布置完畢。

壽星之位已設好,助演小舞台在上面,還赫然放置著一架進口的鋼琴,黑漆漆的 光瓦亮。

听孫勇說,這是杭州聖瑪利亞教會學堂里的演奏鋼琴,費了很大功夫,才搬運過來的。

鋼琴這個舶來品,在時下大清,那絕對是頂級奢侈品,完全沒有普及。

這里除了教堂,教會學堂里數架鋼琴之外,大清最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家里,恐怕也是沒有鋼琴的。

一會兒,麻將會宣告結束,人園陸續進入大廳里,旋即進入祝壽議程。

先是家里人拜壽,妻妾子女逐一跪拜,後面是親佷親佷女等跪拜。

陳天華因為沒有名份,只能參加親朋好友這一黨里,大家來了個集體作揖祝壽,沒有搞跪拜禮。

因為許多跟李存智算是同輩,況且是五十壽,不是七十大壽。

這個簡化版估計是李存智自己提出來的,還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雖然這中間有自己的晚輩或部下,但一律這樣處置比較妥貼。

接下來是助興節目。

沒想到,第一個助興節目,是鋼琴伴奏「美麗的家鄉」由白素靈獨唱。

伴奏的是聖瑪利亞教會學堂的外籍牧師,是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慣了船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家鄉

是我生長的地方

……

白素靈的嗓子清脆甜美,空靈感十足,要是放在後世,她的嗓音是可以往歌星方面發展的。

她一唱完,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李太太唱得真好听,從沒听過這麼好听的。」

「這是誰賦的曲詞?應該是李太太吧,她多才多藝。」

「……」

第二個節目,當然是鐘氏的越劇‘蘇三起解’選段。

鐘氏唱得清脆悅耳,舞台表演,眼楮,手和身段等盡顯專業水準,也是博得大家的陣陣掌聲。

唯一不足的,這種越劇缺乏新意,大伙看得听得太多,缺乏新鮮感,鼓掌也就禮節性的叫好罷了。

跟著下來第三個節目,是李淑瑛的鋼琴獨奏曲,貝多芬的‘致愛麗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