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75章 拜訪劉文杰

陳天華邊听邊用筆墨記錄下來,將其情況匯總一下是這樣的︰

雙棲鄉跟江浙其他地方類同,貝殼類水產品特別豐富,一般是春夏季節吃螺螄、田螺,河蚌等。

秋冬季吃河蜆,又稱黃蜆,是從鄰縣運入進來賣的,價廉物美,很受村民們歡迎。

陳天華知道,黃蜆是一種淡水貝類,適合生長在軟土質河床,其繁殖快,量大,價格低。

每到秋冬,一船船黃蜆從鄰縣運入雙棲鄉,價錢賣得非常便宜,每斗最多二個銅板,便宜時就一個銅板,普通老百姓,幾乎每家每戶都消費得起。

長年累月的,村民們將這些貝殼都堆倒在幾個固定凹地,或干涸支河的溝里。

在清末的鄉下農村,沒有生活垃圾一說,因為人畜的糞便積蓄起來就是天然的農家肥料,家里有點剩飯剩菜的,都變成雞鴨或豬的飼料了。

所以,真正拿到家外去倒掉的,就只有不可利用的動物骨頭,和貝殼類物質。

按吳老三所講的,在那些所謂垃圾堆里去抱挖,出來的幾乎是貝殼類物質,都已霉變,但稍做清洗就是石灰石的原材料。

從黃蜆這個事,讓陳天華想到了循環經濟,在時下雙棲鄉可以試行。

黃蜆一年四季皆可繁殖,成本低、繁殖率高,每三個月成熟,一年四季收成。

利用水稻田來養田螺和黃蜆,還可以挖池塘養黃蜆和魚,還可以在瓜子湖圍湖的淺水區養殖。

而黃蜆吃了其殼可以做石灰石原材料,不產生垃圾廢料,這就是循環經濟。

說一千道一萬,首先得把石灰窯場先建起來,然後再做進一步的宣傳推廣。

建石灰窯場,這當然要選擇一個場地。

陳天華帶上吳老三,林根他們,經過周密考察,選擇了一塊荒地。

它位于東、西、南、北四個埠頭村的交叉點上,又鄰近一條瓜子湖的支河,二三十噸大船可以自由進出。

若是建一個碼頭,上下貨就更加方便。

有了這些想法,便要找村和鄉里的頭面人物來商議,這荒地租賃使用和碼頭建設,可都要通過縣衙的工房核準和水泊所規劃,

這當然是需要辦理相關手續,雖然說清政府支持商人辦實業,但地方衙門腐敗。

而相關手續需由鄉村這一級,再往縣衙里上報。

先得找村鄉頭面人物商議,這塊荒地使用及碼頭建設等事宜。

他第一個想要找的人物,也是最合適人物,就是西埠頭村的里長,曾經的紹興府舉人劉文杰先生。

鄉下農村是正月十五前走動的頻繁,但凡過了正月十五,整個走親訪友場面就冷落了下來,而家里的年貨也吃得差不多了。

在這個時候走動,不單單是親戚之間的常規拜年了,而是有目的拜訪,說事。

因為這時候主人家,大都比較清閑,有大把時間跟來訪者去交流溝通。

雖然是過了正月十五,但正月沒落台,在這期間去走動,都要按拜年禮節執行,否則被別人看扁,說沒教養。

正月二十四這天,陳天華拎著桂元、紅棗等禮包,準備叩響劉文杰在村廟的宅院大門。

說起劉氏家族,在整個山陰縣里,都算是響當當的名門望族,是山陰縣第一大族,歷史悠久。

劉氏祖先都是在外地當官。

設在西埠頭村廟里的劉家祠堂,據說明末清初就開始設立,距現在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了。

雙棲鄉的西埠頭,東埠頭和北埠頭村等,許多村民都姓劉,應該都屬于同一個祖先。

劉文杰從小飽讀經書,聰明好學,先是鄉考取得秀才,後到紹興府中了舉人,在許多人的眼里,他仕途無量。

但最終他並沒有進京殿試,報考進士,並且後又辭了八品縣丞的官職,決意回到西埠頭村做他的地主。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身體上的殘疾。

他八歲開始,右腿得了小兒麻痹癥,雖經多方醫治,並未見好轉,成年之後他的右腿肌肉逐漸萎縮,現在走路都要依靠拐杖。

這種身體狀況和形象,當然不利于他在官場上發展,所以,他認了命回到西埠頭村,當他的大地主,私塾學堂督辦,教長,後期還擔任劉氏族長。

但他的名望,始終存在鄉鎮以及縣里,許多權貴都要讓他三分,包括知縣吳若雷,鄉保長範成貴等。

而現在,他的長女劉玉芳是山陰縣鏡明學堂督辦,跟縣教諭同級,為正八品餃。

她屬于整個紹興府唯一的女學官,而且是新學代表人物,影響力不可小覷。

劉家宅院屬于四進半老宅,完全的明代江南大宅,跟瓜子湖畔建宅的範成貴不太一樣。

不一會,「吱…」的一聲,宅門開了,從里面出來一位四十多歲的老媽子佣人,穿一件嶄新的藍色斜襟衫。

陳天華跟著劉玉芳年前來過劉府一次,他認識這個開門的女佣。

「請問,你是…」

「吳媽新年好,我是年前跟大小姐來過的,本村的土根,大小姐的義弟,現有事找里長大人,劉先生。」

陳天華先問候再自報姓名,也算是對下人的尊重。

「哦哦,我記得你記得你了…上次跟大小姐來過府上,對對…快請進來,家里老爺、少爺和太太們都在,我進去通報一聲!」

女佣吳媽雙手抱月復低頭行禮之後,轉身進去通報。

陳天華則慢步在廊道上向院內走去。

劉文杰其實年齡不算大,四十六七歲的樣子,白淨面孔人很清瘦,看上去身體有些單薄。

但他兩眼有神,目光炯炯,陳天華第一眼見他時,就覺得此人很有學文,屬于城府頗深的長者。

宅院第三進的客堂里,劉文杰就坐在太師椅上,手里端著一把正宗的宜興紫砂壺,正在細細品茶。

由于腿腳不好,劉文杰很少出門走動,大都在家中靜修,經營著祖業的千余畝田地和鎮上幾個商鋪。

當然,雙棲學堂他時不時地要去看看,對于教學他還是上心的。

家中一妻一妾,正妻蔡氏也就是劉玉芳的生母。

蔡氏也剛好坐在另一邊的太師椅上,倆人瞅見女佣吳媽急匆匆小步跑來。

「誰來啦?」

「老爺、太太!是本村的土根少爺來了,就是年前在廟里做年糕寫春聯的那個土根。」吳媽口齒伶俐,解釋得蠻清爽。

「哦…是咱村里的土根啊,稀客,那快請。」劉文杰听罷眼前一亮,他放下手中紫砂壺,對吳媽揮了揮手。

「哎…」吳媽轉身出去迎了。

「玉芳她娘,你讓廚房看一眼,有沒有現存的點心,要是沒有讓他們趕緊做些,還有老酒和菜。」劉文杰扭頭對蔡氏說道。

「哎…」蔡氏起身邁開小腳,小碎步到屏風邊上囑咐丫鬟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