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54章 過年,組織做年糕

陳天華處理完訂船的事後,在家里召集吳老三,林根,阿華這三個老骨干開會。

「到今天為止,「天華商行」終于有點實力了,我們可以按先前的計劃推進實施。」

陳天華這段時間里,把土根精品水產,正式改名為天華商行,準備過年之後到縣衙門里,辦理登記、拿執照等相關手續。

清末,自百日維新之後,清政府也著力經濟改革措施,為保護農工商業,下旨要求各地設立農工商署、局,提倡民眾開辦實業。

「我剛才已經委托我舅家大表哥薛朝源,幫訂一條大船和五條劃船,這樣,開年之後我們做水產生意,圍湖養殖等,有了交通運輸工具,就能如虎添翼!」

他宣布第一項商行措施,也是告訴大家一個喜訊。

「好,這太棒啦!」

「這樣我們年後可以大干一番!」

「……」

年前,他們三個人在商行里,已有了不少收入,這下听說要大搞,自然很開心,三個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

陳天華繼續他的想法︰

離大年三十也就八天時間了,他告訴三位,他想以天華商行的名義,為西埠頭村里的老百姓做二件好事善事,以此來擴大商行在村里,乃至鄉里的影響力。

第一件事就是由商行組織,免費給村民加工年糕。

在浙江鄉下,做年糕是件大事兒,‘年年高’嘛,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年貨。

但手工年糕不是說做就能做的,大戶人家他們有能力自家做,富農家里也可家族合起來做。

但窮人家,小戶人家呢,特別是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們怎麼辦?

沒有年糕,這年過得少了點味。

陳天華計劃把原先招募的二十位年輕人,現在就歸建,在村中心的大廟前有塊青石板空地,搭蓬建起年糕臨時加工坊,免費為鄉親們加工年糕。

鄉親們只要出點人力,或提供些稻草什麼都成,以勞動或實物換取加工,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們,天華商行免費贈送年糕。

「這做年糕這事由吳老三,林根你們倆負責,阿華跟我做第二件事,就是為鄉親們免費寫春聯。」

「我做這二件事的目的,除了做善事積德之外,就是為我們商行做宣傳,給鄉親們有個好影響,新年有個好的開端嘛,你們說怎麼樣?」

「好,還是少當家想得遠!」

「行,就這麼定了,大伙分頭行動。」

「……」

商行既招的員工很快集中起來,在西埠頭村的大廟前面的空地上,大家架木樁,撐竹竿,用稻草搭蓬,帆布圍圈,建土灶,忙得不及樂呼。

很快,一個很敝亮的臨時加工場地建好了,然後有人家提供門板,板凳,石臼,蒸桶,年糕模子。

陳天華對作業按程序分工,蒸米、開舂、壓印等都落實到人,既要保證質量,又不能出差錯。

否則,村民們有意見,好事就會變成壞事。

他張榜公布,但凡來料加工年糕的人家,以戶為單位,自己提供用晚稻米磨成的米粉,並適當提供稻草或桔梗等柴火,不收加工費。

每家米粉蒸煮、年糕加工過程,由該戶人家自行監督,預防拿錯或偷竊行為發生,商行要做到透明公正。

做年糕的第一步是蒸米。

米粉放在一木制蒸桶里蒸,內中底部安有活動的竹片制成蒸架,在臨時建成的土灶上燒火,大概一刻鐘的樣子,蒸桶已經霧氣氤氳,米粉蒸好了。

做年糕的第二步是開舂。

米粉蒸好後,人們就盡快把蒸好的米粉往石臼里面倒,立即剩熱開舂錘打。

舂年糕是個力氣加靈巧的活,也是做年糕中最關鍵工序,需要二個人配合進行。

一個人掄個三十多斤重的木頭大錘,上下不間斷搗打米粉。

這個活是個力氣活,由林根、林祥、林君三兄弟輪換著錘打。

第二個人叫揉捏,這是個靈巧活,就要趁著大錘提起的時候,手在溫水一蘸,捋一把錘子。

一來是把錘子上的米粉給弄下來,二來讓錘子頂部保持濕潤,省得米粉粘在上面。

與此同時,他還要把石臼里捶散的米粉揉弄在一起,讓木錘反復捶打。

最終讓蒸熟米粉變成玉石般質地的糕狀團子。

這道工序非常重要,蒸熟的米粉要在規定時間內成為糕狀,而且要均勻,不能留死角。

否則,做出來的年糕是開裂,散的,被村民報怨。

這道工序大約需要一刻鐘左右,陳天華在縣里買了個計時沙漏回來,一個輪回剛好一刻鐘。

做年糕的第三步是壓印成年糕。

這時,把這個捶打好的年糕團子,從石臼中搬起,放到旁邊用門板排成的操作台上。

由幾個用手擠出一個個小團,跟做饅頭似的,或用刀切成塊。

旁邊的人就把年糕搓成條狀物,再用手中的木制模子壓印成型。

這樣,手工年糕就做好了。

商行規定︰每戶限一至二鍋,不足一鍋的小戶,最好是二家或三家合成一鍋,叫搭戶。

這個時候,做出來的年糕依然還是熱乎乎的,可以現吃挺香挺糯的。

操作坊邊上都是村里各家小孩,圍在那里時不時地賞吃點,一天肚子都是飽滿的。

過年是人人都盼望的最大節日,也是合家團聚,共敘美好生活的日子。

鄉下人在臘月間本就無正事可做,除了準備過年還是過年,天天掰著手指,在數還有多少日子,在盼望大年三十的到來。

尤其是村里的小孩子,盼望過年都盼一年了。

因為過年,人們可以穿上新衣裳,能大魚大肉的吃,吃了自家的,還得周轉到親戚家去吃。

鄉村年味兒,除了蒸做年糕,每家每戶都是裊裊炊煙在準備過年飯菜,要越多越好,大年三十不動刀了。

就算村里最窮的人家,這時候那怕是用白水煮石頭,也得讓熱氣從窗戶飄逸出去,草房頂的煙囪里冒煙子才行。

否則,家里沒有煙火味被隔壁鄰居看扁,更加的瞧不起。

過年,除了準備吃的,就數家家戶戶的大門前,大紅的燈籠和春聯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