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26章 稷下學宮

「托梁換柱!?」朱元章聞言心中顫抖。

對秦宇說的這個成語,他這幾天有切膚體會。把文武百官都關在外面,一個人坐鎮奉天殿指揮全局,與延續了千年的儒家孤身作戰。

他不是不想要幫手,而是普天之下,沒一個能與他並肩作戰。

如今大明境內,各行省都爆發了大規模的士子之亂。

民心不穩,大明可以說是風雨飄搖。

是他一個人,苦苦支撐著大明這座大廈的不倒。

而他支撐著大廈不倒的巨力,來自于對五軍都督府的完全掌控,否則他也控制不住局面。

的確像是一個巨人,用他強有力的肩膀,托著大明的橫梁,勉強讓大廈不倒。

他感覺到肩膀上的壓力,空前巨大。

接下來必須要為大明換上一根頂梁柱,否則他支撐不了多久。

「不錯。」秦宇道,「縱觀華夏歷史上的所有皇帝,能完成托梁換柱的,恐怕就只有朱元章吧。」

「換做其他任何一個皇帝,都沒這個能力。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宋太祖,李二……他們都力有不逮,因為他們都背靠世家,單憑他們個人沒那麼大力氣。」

能得先生這樣一個評價,朱元章已無憾矣!朱元章心中說道,咱在托梁換柱,而先生就是咱的指導者,並且指導咱換哪一根。

問道︰「那麼請問先生,到底什麼樣的巨木,才是王朝大廈,千年不倒的頂梁柱呢?」

「在這里,我們先談信仰。」秦宇道︰「我華夏不是沒有信仰,而是沒有牢固的信仰,所以經常在變化。」

「比如說歷代皇帝中,信佛的有梁武帝,隋文帝,武則天,清世祖;有滅佛的皇帝三武一宗;信道的有道君皇帝,當然更多的是以仁孝治國的儒家皇帝……」

「為什麼各種嘗試之後,這幾種信仰都不能長久呢?」

「因為這些信仰,不能給天下百姓帶來實際好處。」

「不能讓百姓日子越過越好的信仰,最終會被天下人拋棄。」

「不錯!」朱元章道,「先生說的太對了,假如你去信仰一尊神,這尊神卻是把你帶向深淵,帶向黑暗,人們最終就會不再信仰他。」

「只是,能帶給華夏人們光明的信仰,到底是哪個呢?」

「能帶給華夏光明,並適合華夏情這個國度的信仰,不能照搬外邦的。」秦宇也是邊說邊思考,「不能從外邦隨便搬過來一個信仰,就覺得它適合華夏了。」

「比如說,洪秀全從國外搬過來一個拜上帝教,結果並沒有什麼用。」

「外邦的信仰創立者不是華夏人,他們的信仰只適合他們自己。外邦的信仰,沒有華夏的普羅大眾基礎。」

「所以我們的信仰,需要從我們的歷史上來找,從土生土長的信仰中找到答桉。那樣才適合我們華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的國情。」

听了秦宇的提示,朱元章也思考起來,但是依舊沒有頭緒。

「還望秦先生指點!」想不出來之後,朱元章向秦宇躬身行禮,虛心求教。

「稷下學宮!」秦宇說出了四個字。

「稷下學宮!?」朱元章聞言顫抖,道︰「昔日齊桓公立稷下之宮,設大夫之號,招致賢人而尊寵之,孟軻之徒皆游于齊……」

「不錯!」秦宇道,「稷下學宮以黃老之學為主,兼容百家。」

「齊桓公時,稷下學宮人才濟濟,是戰國時百家爭鳴文化的中心,也是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讓當時的華夏文化,成為了華夏歷史上最璀璨的一顆明星。」

「領先世界千年!」

「與其他諸侯國相比,稷下學派的作用非常大,也加強了齊國的聲望。當時,各國都把齊國看成一個勵精圖治、禮賢下士的圖強之國,和禮儀之邦。」

「也就是說,沒有稷下學宮就沒有百家爭鳴。」

「正因為稷下學宮的自由生態,才出現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這樣的諸子百家。才出現了孔子,老子,墨子等諸位教育、思想家、哲學家。」

「稷下學宮,給他們提供了自由發揮之生態。極大的激發了,當時炎黃子孫的智慧,和思想潛力。」

「讓當時的中華大地上,聖賢一樣的人才輩出!」「再建稷下學宮,說不定會再出幾個孔子,老子,墨子……」

……

「稷下學宮,是以黃老學術為主!」秦宇道,「黃老學術中的‘黃’是指黃帝。黃帝不僅武功炬赫,文治方面也成就卓著,是垂拱而治的榜樣。」

「縱觀華夏幾千年歷史,但凡用黃老之治的朝代,都是鼎盛時代。比如說文景之治,貞觀盛世,當時的王朝,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先生的話,簡直說到咱的心坎里了。」朱元章激動的道。

朱元章是打心底推崇黃老之治的,他本沒讀過書,但卻把《道德經》背的滾瓜爛熟,還親自為《道德經》做注,叫《御注道德經》

朱皇帝在《御注道德經》的序中說︰朕雖菲材,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非金丹之術也。

「不過記得先生之前說過,老子應該去修仙,不該參與治國……」朱元章道。

「不錯。」秦宇道,「我說這句話,只是針對其中的愚民之術,針對那句‘善為道者,非以明民,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對于傳統的文化,我們雖然要棄其糟粕,但也要取其精華。」

「記住,對于任何傳統文化,我們都不能一棍子打死,或者奉為聖訓。」

「所以,就算建立的稷下學宮,是以黃老為主,也是棄其糟粕之後的黃老之學。需要要把自由,平等的先進理念,雜糅進去。」

「《道德經》本身也說過,萬事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

「我們不能守著千年前的東西,一成不變,只需不變其精髓。」

「而且老子在《道德經》中添加愚民的言論,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迎合當時的統治者。否則有可能出版不了,其實愚民並非他本意。」

「跟何況,黃老之術,是以黃為主!」

「黃為主,老為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