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26章 我們的人才太多了

「完全沒道理。」秦宇說道,「官員都不賣力,最底層的百姓恐怕會過的更苦?如果官員都吃不飽飯,他們會更加盤剝百姓?」

「笑話!」

「他們不賣力,換一批就行了。」

「既然你覺得你的職位辛苦賺不到錢,那你就下來,想上去做你這個職位的大有人在。」

「記住,我華夏從來不缺人才。把他們都撤了,連個賑災的人都找不到了?」

「沒有張屠戶,還必須吃帶毛豬了?」

「重新提拔一批有能力賑災的人,比吃飯喝水還要容易。朝廷分分鐘鐘,都能從災民中挑選幾個官來賑災,以前的里正保長,甚至讀過幾天書的人都可以做。」

「而且新提拔出來的官吏,他們會更用心為朝廷辦事,比以前的官做的更好。」

「不要以為他們都是生手做不好,當官不是什麼尖端科技。」

「而且新提拔出來的官吏,他們還大概率不會腐敗。他們以前受到的都是淳樸教育,他們吃過當百姓的苦,就像朱元章一樣,吃過百姓的苦,才知道怎麼去愛民。」

「同時,新提拔出來的官員,也沒有封建貴族的貪腐膽量,起碼最開始沒有。」

「以前的封建貴族,那是貪幾百萬幾千萬,都不帶眨眼的。」

「而從底層新提拔出來的官吏,貪個幾百兩,應該都會心驚膽戰吧。至少,在最開始的一段時間,他們是沒有貪腐太多的膽量。」

「所以,救民先救官這句話,就是在為貪官污吏洗地。」

「把讓官吏多貪一點叫救?」

「給快要餓死的災民吃的那才叫救,給快要凍死的百姓住處那才叫救。讓官吏多撈點好處用一個‘救’字,簡直就是對這個字的羞辱。」

「就是把觀眾的智商和正義,按在地上摩擦。」

「關鍵是這句話還有很多人信,封為經典。」

「但凡覺得這句話說的有道理的,估計都沒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從新提拔一批官員,甚至從災民中提拔,他們能干好嗎?」朱元章表示懷疑。

「他們當然能干好。」秦宇道,「還是那句話,我華夏永遠不缺人才,當官又不是啥尖端科技。」

「一個鳳陽都能走出徐達,常遇春,湯和,沐英,等大明開國名將。一個沛縣都能走出蕭何,曹參,周勃,樊會,夏侯嬰……現在你給說我華夏人才少?」

「就算從一個小村子里,都能隨隨便便挑出幾個,能勝任縣令,知府職位的人來。數百萬流民中,還找不出一批能勝任賑災的官員了?」

「記住,我們華夏隨隨便便一個縣城,都是能走出蕭何,曹參,常遇春,徐達,樊會……如果給他們機會,一個村子都能走出好幾個縣令,知府。」

「所以說,不要怕把那些官吏撤掉,就沒人干了。」

「能找到千千萬萬替代他們的人。」

說到這里,他自己也感慨起來︰

華夏一個縣城都能出那麼多人才,名垂千古的文臣,征戰四方的武將。

太卷了!

離開了這個卷上天的地方,到了國外不卷的地方,幾乎沒有混的不好的華夏子孫。

華夏從來都不缺蕭何,徐達。

只缺劉邦,朱元章這種敢抬頭挑事的。

其余縣城的‘蕭何’‘徐達’,他們不是沒能力,只是沒有展現的機會。

「好了,你繼續說。」轉頭向‘黃村長’道。

「有錢之後馬上賑災收拾民心,但凡他們能夠吃飽穿暖,他們都不會舉義。但凡那些士兵有軍餉,他們都會為朝廷生舍生忘死,抵抗外辱。」

「不錯,我華夏百姓,永遠都是最可愛的人。」秦宇听了感慨起來。「他們在骨子里,永遠都熱愛著這片土地。他們的骨子里,永遠有炎黃子孫的凝聚力。」

「我華夏百姓,愛的是這片土地,不是什麼腐朽的封建王朝。」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當朝廷爛到骨子里的時候,他們會站起來反抗朝廷。但他們永遠不會,背叛這片土地,永遠不會背叛炎黃子孫的血脈。」

「腐朽的朝廷,只能代表皇室群體。代表不了這片土地,代表不了炎黃血脈。」

說完,抬了抬手,示意‘黃村長’繼續講下去。

「崇禎有了錢糧之後,賑災,義軍自然不戰而降。有了軍餉之後抵抗女真,好像不是什麼難事,畢竟當時的女真只有區區八萬人。」朱元章道,「內憂外患解決之後,整頓朝綱,打壓封建貴族打壓閹黨,對內鼓勵農耕實行攤丁入畝,對外掠奪資源。」

「舉國上下一心,共同面對小冰河期的天災,自然能安穩渡過。」

「不錯!」秦宇點頭贊許,「看來,這道題你已經會做了。」

轉頭向其他學生問道,「你們會了嗎?」

「我們也都會了。」

人群紛紛說道。

……

「好了,我們繼續來講崇禎。」秦宇道,「看沒有上帝視角的他,沒有認識到本質的他,是怎麼操作的,是怎麼結局一根繩的。」

「因為崇禎當年不會做題,所以李自成兵臨城下了。沒有任何人,肯幫他抵抗。」

「在這個時候,左都御史李邦華給他遞來一封奏折︰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只有南遷一策。」

「南遷?」人群聞言集體沉默起來,這不是要走南宋的老路嗎?

沒想到我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最後也會淪落到宋徽宗的地步!朱元章和馬皇後听了,心中無比難受。

到了南邊結果又會怎麼樣呢?

再現一次靖康之恥?再現一次崖山跳海?

人群心中顫抖不已。

崇禎,你千萬不要答應群臣的南遷,否則,就是我大明的千古罪人!朱元章心中想道,如果答應南遷,你就不配做我朱重八的子孫!

「崇禎自己也很想南遷,然而滿朝的文官,沒有一個人附議。畢竟有宋徽宗的前車之鑒,他們只想看到一個忠烈殉國的皇帝,而不是一個逃往南方的庸君。」秦宇道繼續道。

「而朱由檢恐怕內心也有些抵觸南遷,南遷之心不強烈。見到群臣反對,他緩緩說道,國君死社稷,朕將何往?夫君王死社稷者,古今之正,朕志已定,勿復多言。于是,他終止了南遷的想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