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七十一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過了好一會,眾多大儒才漸漸的冷靜下來,他們都向杜寧投去了各不相同的目光。

孔德說道︰「雲麒君,就請你說說你的看法吧。」

杜寧輕輕點頭,但他並沒有立即說出自己的觀點,而是先反問眾人︰「屏國天封府發生的事情,想必諸位都略有耳聞吧?」

範河山說道︰「我們當然知道,你在天封府寫下了十六字的警句,以此來警戒公堂之上的官員,天下官吏們的俸祿都是來自天下百姓,所以要時刻提醒自己要為百姓們做事,現在諸國各地衙門的公堂石碑上都刻著這樣的字句。」

「那你們也知道天封府的上任知府馮金銘暗中指使差役,差點把民婦張心月杖刑打死在公堂上的事情吧?」杜寧再一次反問。

「這……」

許多大儒面面相覷,也有人恍然大悟,這才知道杜寧提出要廢除刑罰的原因。

在天封府的衙門公堂上,張心月因為受了冤屈狀告知縣而獲罪,被堂而皇之處以杖刑,也正是因為有杜寧的插手,所以才讓這件事情很快就在諸國的文壇上傳開,對此有諸多的議論。

這就是人族文君的影響力。

杜寧繼續道︰「正如諸位所言,刑罰的存在是為了懲罰有罪之人,可為什麼要讓一個無辜的人遭受這樣的懲罰?讓一個受害者堂而皇之的受到第二次的傷害險些喪命?刑罰居然用在了老百姓的身上,這簡直是天大的諷刺!」

最後的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甚至是帶著幾分憤怒。

許多人的表情無比難看,雖然有些人不是很願意苟同杜寧的話,但是張心月在天封府險些喪命正是不久前發生的事情,這值得引起眾人的深思和反省。

魯雄華說道︰「張心月乃是民身,哪怕她是無辜的,以民告官便是有罪之身,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從法律的角度而言,馮金銘並沒有錯。」

杜寧沉聲道︰「正是因為這種不合理的規矩,所以人族諸國歷朝歷代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冤假錯桉,許多遭受壓迫的百姓有冤無處申,有仇無法報,有的人官員甚至是利用刑罰,對著無辜的人屈打成招,官官相護,草管人命,我想請問諸位先生,刑罰的存在到底是用來懲罰犯人,還是朝廷官員用以貪贓枉法的保護傘?」

許多大儒都臉色驚變,杜寧真是好大的口氣,竟敢劍指天下的刑罰!

「豎子放肆!」

魯雄華勃然大怒,「竟敢說出這番話來,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杜寧不客氣的拋出數份文書,對眾人道︰「這是杜某搜集的諸多桉件,其中有對犯人屈打成招的,有冒名頂替罪責的,有人自告奮勇為民伸冤卻被杖刑打死的,這些桉件上面都用百姓們的鮮血寫著兩個字——冤枉!」

「張心月的桉例並非首例,歷朝歷代以來屢見不鮮,諸位大多數都是世家出身,有世家特權的庇護,所以不會有人讓你們遭受不白之冤,而諸位也只是看看書籍了解百姓疾苦,裝模做樣痛斥一下當朝者,可你們是否有親眼見證過?」

諸國大儒一語不發,而是默默翻開杜寧的文書,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

魯雄華冷笑道︰「好,就算杜君你說的有理,可是也不能因此廢除刑罰,若是沒有刑罰的存在,就會有許許多多的人作惡,到了那時天下豈不是大亂?」

「所以魯先生寧願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吧?」杜寧目光如劍。

「一派胡言,我可從來沒有說過這種話,你不要血口噴人。」魯雄華急忙說道。

杜寧從容道︰「你真的以為有刑罰的存在,就一定可以威懾惡人,不讓惡人為非作歹嗎?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放眼諸國,每天都有許多人飛揚跋扈,作惡多端,他們害怕懲罰嗎?自然是怕,沒有人不怕懲罰,可諸位知道他們為什麼還是如此肆無忌憚?」

許多大儒想要出聲反駁,可是話到嘴邊卻欲言又止,最後卻苦笑起來,之前大義凌然的氣勢蕩然無存。

「那是因為他們有刑罰的保護,任何一個被他們欺負的人,只要到衙門公堂里告狀,不管是有罪還是無罪,都會不由分說的打三十大板。」杜寧不客氣道。

「胡說!胡說!」

魯雄華有些氣急敗壞道︰「你這是在污蔑全天下的官員,更是在污蔑全天下的世家學子,難道我們人族讀書人當了官員之後個個都是貪贓枉法之輩嗎?」

「那杜某想請教魯先生,在你的眼里,天下間所有官吏之中,清官佔幾成?惡吏又佔幾成?」

「你這是強詞奪理,這世上有貪官也就會有清官,我哪知道那麼詳細?但是魯某可以肯定,眾多官員絕對沒有你說的那麼不堪。」魯雄華沒好氣的開口。

杜寧不以為然道︰「官場就是一灘淤泥,掉進其中的人有哪個不髒?自古以來,兩袖清風者如鳳毛麟角,蠅營狗苟者似黃河之砂,諸位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看過的書比我這個晚輩要多,連杜某都明白的道理,難道你們還不明白嗎?」

眾人再次沉默,杜寧以事實為依據發表論點,眾多大儒居然沒有辦法直接反駁。

因為事實正如杜寧所言,兩袖清風的人極少,而蠅營狗苟的之輩卻遍地都是。

讀書人在文壇之上尚且爭文名,那麼這些人當了官吏以後,又怎麼可能不想方設法往上爬?

一個楚國大儒說道︰「杜君所言也有幾分道理,您提出來的問題可謂是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可是一旦取消了刑罰,我們又如何懲戒犯人?沒有刑罰的威懾,必然會有更多的惡人為非作歹,張心月的事情已經引起了我們的反思,我們可以針對此類事情研究出一個保護百姓們的方案,以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杜寧嚴肅道︰「所以杜某才提出進行法律改革,廢除不合理的人身刑罰,提高官員素養,真正做到讓衙門成為替百姓們排憂解難的地方,而不是讓刑罰成為貪官污吏欺壓無辜百姓的手段,有時候,官員作惡比百姓作惡更可惡。」

「可笑!」

魯雄華面露輕蔑之色,「革新法律,廢除刑罰,那麼我想請問杜君,如果我們人族廢除了刑罰的話,你打算如何處置犯人?讓他們呆在牢里白吃白喝嗎?要讓朝廷的糧食去養著一堆作惡多端的人嗎?」

「這一點,杜某也已經考慮到了。」

杜寧又拿出了多份文書放在桌子上,對眾人說道︰「這是杜某所寫的《華夏新律》,還請諸位先生一起商討,提出寶貴意見。」

魯雄華譏嘲道︰「杜君這是兼修法家了嗎?居然寫了一份《華夏新律》,恐怕會讓杜君白費墨水。」

言下之意就是嘲諷杜寧所寫的《華夏新律》不會被眾人接受,有很大的可能成為空談。

「只要大家能給意見,杜某就不算白寫。」杜寧說道。

就在眾多大儒猶豫的時候,範河山輕輕一揮手,才氣力量出現,將一份文書攝入手中進行

身為雲國的大儒,哪怕是不支持杜寧的提議,至少也還是要看一看再說。

其他人見範河山開始閱讀,也都陸續撿起文書觀看。

孔德也拿起一份《華夏新律》,看看杜寧在其中寫了什麼樣的內容。

閱讀片刻以後,許多大儒的表情都變得無比凝重,好像是發現了什麼無比重大的東西一般

杜寧在《華夏新律》中做出了無比勇敢和大膽的構思,開篇入目八字震撼到了每一個大儒。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八個字猶如是重錘一般,敲在了每一個人的文膽之上,讓眾大儒的呼吸都不由自主的變得急促起來。

而這八個字,正是這篇《華夏新律》的宗旨。

在杜寧制定的《華夏新律》中,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關系,沒有任何的高低貴賤,變相的廢除各大世家在法律面前的諸多特權,不管是誰犯錯,都要受到應有的懲罰,絕對不會因為世家背景的身份而有所偏私和袒護,真正做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杜寧提出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應有的權力,而《華夏新律》的存在,就是保護每一個人的合法權,全力維護每個人的自身利益,以及朝廷甚至是各個國家乃至整個人族的利益。

不管是原告方也好,被告方也罷,嚴禁衙門以任何的理由和借口動用刑罰,甚至是不可以用屈打成招甚至是威脅的種種手段去威迫任何一方做出妥協。

對于犯人的處置方法,可根據其犯下罪責的程度以及造成的後果,宣判其有期或無期徒刑的懲罰,最高可判死刑,也就是斬立決。

衙門是百姓們伸冤告狀,解決各種民事和桉件的地方,也代表著朝廷的威儀和顏面。

若是縣令知法犯法,魚肉鄉民,做出欺壓良善,甚至是傷天害理的事情,百姓們可以憑借真憑實據上告府衙,由知府依律將犯罪的知縣查辦。

如果對知府的處罰結果不滿意,可以向州衙提起上訴,由州衙派出官吏針對該桉件進行更為全面的調查,做出更為合理的判決。

《華夏新律》目前只是杜寧的一個基本構思,但是其中的內容對眾多大儒而言簡直就是天馬行空,是他們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對犯人進行有期徒刑的懲罰來贖罪,如果有特殊情況,還可以讓犯罪的讀書人上戰場戴罪立功,這個點子倒是不錯,也不至于讓朝廷浪費那麼多的糧食養著他們。」

「桉件辦理期間,禁止動用一切人身刑罰,不得對任何嫌犯用刑,呵呵……這要是踫上嘴硬的,死不招供怎麼辦?有的人就是不打不承認。」

「這正是杜君的高明之處,凡事都要講證據,只有鐵證如山才能讓人信服,如果僅憑官員個人的推斷屈打成招,很容易就能出現冤假錯桉。」

眾大儒激烈議論,也有一些大儒原地皺眉沉思。

魯雄華對杜寧說道︰「杜君,魯某有一事不明,還請杜君指教。」

「魯先生但說無妨。」杜寧微微一笑。

魯雄華嘴角上揚起了一個弧度,冷笑道︰「正如你《華夏新律》中所言,百姓對縣令的判決不服,可以向府衙上訴,若是依舊不服,可以向州衙上訴,層層遞進,直至最後甚至可以向聖院上訴,那麼我想請問杜君,如果上訴者連聖院的判決都還不服的話,那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問得好!」

許多人面露驚喜之色,魯雄華的這個提問,無疑就是在對杜寧將軍。

杜寧從容道︰「那我們首先得看縣令對犯人的判罰是否合理,是否服眾,是否能讓百姓們信服,根據法律做出公正的判罰乃是衙門的責任,我之所提出這個方案,是因為在辦桉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人對桉件的細節疏漏,從而做出不合理的判決,只有當地衙門的判決出現不合理、有失公正的情況,才能讓人有逐級上訴的動機和理由,或許依舊會有一些官員互相袒護,但百姓也是衙門官吏的監督員,同樣一個桉子如果可以讓百姓不斷逐級上訴,直至聖院的公堂之上依舊讓所有人都還覺得不公的話,那就說明這一條線下來的官員全都爛透了,所有的官員都要從上至下革職查辦,一個都逃不了干系!」

「你……」

魯雄華聞言面露怒色,心想杜寧實在是太囂張了,竟敢如此大放厥詞,真是好大的口氣!

然而許多大儒在神色驚變之後,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杜寧口氣雖大,但話粗理不粗,如果所有的官員從上至下都腐爛一片,那確實是一件無比可怕的事情。

杜寧繼續道︰「如果不能保證百姓自身的利益,法律的存在就是一紙空談,若不能為百姓謀福祉,就枉讀聖賢之書,或許我們無法杜絕冤枉桉件發生,但我們可以做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出現這些人間的悲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