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六十六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杜寧目光掃視眾人,最後又落在那個跪著的衙役身上,輕輕一拍驚堂木,卻是將衙役給嚇了一跳,讓他如坐針氈。

「你身為衙門差役,竟與上官勾結,以權謀私,著實可惡,但念在你及時招供主謀,本君也不為難你,將你即刻革職,好自為之吧!」杜寧說道。

「多謝杜君,多謝杜君!」

對方急忙磕頭謝罪,然後就被士兵扒了官服,轟出了公堂。

「今天在這個公堂之上發生的事情讓本君大開眼界,也讓本君明悟了許多道理,本君就將感悟寫下,以警示天下所有的官員。」

杜寧輕輕一揮手,桉桌上便出現了一套文房四寶,用鎮紙將白紙壓住,手持墨錠在硯台中緩緩磨出墨水。

原地稍作醞釀,杜寧手持毛筆,在白紙上寫下了十六個字。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轟!」

磅礡的才氣力量沖天而起,直沖雲霄而上。

同時,一股強大的文膽力量擴散而出,讓所有圍觀讀書人的文膽都為之一動。

天封府的聖廟忽然間輕輕一顫,其中供奉的眾聖牌位發出陣陣光芒。

不僅僅是如此,人族諸國各地的聖廟也都引發了奇異的共鳴。

聖院。

眾聖皆被杜寧所寫的文字驚動,紛紛降下聖念進入屏國一探究竟。

在屏國國運和民心眾意的回饋之下,眾聖瞬間就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好!不愧是雲麒君,為國為民,僅此十六個字,足見其心!」

「律法的存在是為了保護百姓的利益,而不是成為貪官污吏用以傷害百姓的工具。」

「百姓之所以告官,乃是因為受到貪官污吏的欺負和壓迫,原本就是受害者,豈能因以民身告官而獲罪?今日的桉例必然不是第一次桉例,但本聖希望是最後一次桉例!」

「衍聖公,您怎麼看?」

眾聖詢問孔淳風的意見。

孔淳風沉思片刻,最終回答了八個字︰「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善!」眾聖齊聲開口。

片刻後,聖院上空響起了一道雄厚的半聖之音。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半聖的聲音借助聖廟的力量傳遍諸國,傳至所有衙門的公堂之上。

「這是聖人的聲音!聖人顯靈了!」

「天降聖音,祥瑞之兆啊!」

「我等拜見聖人!」

天封府的衙門之內,所有人一听這是半聖之音,老百姓就直接跪下大禮參拜,而讀書人則是面向屏國學宮的方向深深作揖。

「驚……驚聖!」

馮金銘更是張大嘴巴,滿臉的不可思議,萬萬沒有想到杜寧寫出來的文字居然可以驚動聖人!

「卡察……卡察……」

左右兩邊的石碑表面開裂,就見那「誣告加三等」和「越訴笞五十」的文字隨著開裂月兌落下來。

下一刻,杜寧的紙頁上綻放金光,「轟隆」一聲打在了兩座石碑之上。

只見在右側的石碑上出現了「爾俸爾祿,民膏民脂」八個字,而在左側的石碑上則出現了「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八個字,金光燦燦,閃閃發光。

所有讀書人發出陣陣驚呼,要知道「誣告加三等」和「越訴笞五十」用以警示所有前來告狀之人,從古一直延續至今。

而現在這些文字月兌落,竟然被杜寧新寫下來的十六個字取而代之。

杜寧自是不敢這麼做,明顯就是那道半聖之音的力量相助。

不僅僅是天封府的衙門,人族諸國各地的衙門也都發生了相同的事情,石碑上的文字開裂月兌落,換成杜寧所寫的十六個字。

這就說明聖院的眾聖推翻了這一條古訓,即日起啟用杜寧所寫的文字,以此來警戒天下間所有的官吏。

「誣告加三等」和「越訴笞五十」從文字上理解,是在告訴大家不可以誣告他人,也不可以越級上訴。

實際上,其本質就是為了維護官員利益的手段。

若是有官員認定告狀之人乃是誣告,不由分說動用刑罰,那就容易讓受害者遭受到二次傷害。

而杜寧所寫的十六個字則是有更大的格局,官員的所有俸祿都是來自百姓的稅收,為官者雖然可以欺負百姓,但是上天必然會降下懲罰,讓其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應有的代價。

如今將這十六個字刻在石碑之上,才能對官員有所警示,讓官員知道自己的位子和責任,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貪婪而虐待子民,否則天理報應,後悔莫及。

…………

景國京城下轄,齊山府。

衙門書房,齊山知府正在處理公文,臉上掛著澹澹的笑容。

今年縣下有許多地方的農作收成不好,百姓們過得十分艱難,京城撥下三百萬兩白銀,用以購買糧食和衣物送往縣下貧困之地,幫助窮苦人家度過冬季。

只要齊山知府往文書上簽字,其中就會有八十萬兩白銀收入自己的私囊。

想到這里,齊山知府美滋滋的簽下文字。

這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齊山知府駕輕就熟。

也正是靠著這種手段,齊山知府家財萬貫,良田千頃。

可隨後,衙門上空響了半聖之音。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每句話都猶如天上的驚雷一般,重重的打在齊山知府的心里。

齊山知府瞬間嚇得臉色發白,額頭冒汗,握住毛筆的手止不住的顫抖起來。

忽然間他有些後悔,不應該那麼著急簽下自己的名字,畢竟他並不知道這個時候會有天降聖音,而這個天降聖音針對的不是別人,正是全天下的貪官污吏。

「卡察……「

齊山知府文膽開裂,張口噴出一道鮮血灑在桉桌之上。

「聖人恕罪!聖人饒命!下官知罪了!是下官貪得無厭,下官該死!」

齊山知府「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朝著聖院方向不斷磕頭。

然而並沒有任何人回應他。

「砰!砰!砰!」

齊山知府好像是入魔一般,腦袋將地面砸出一個窟窿,最終頭破血流,倒在地上,滿臉不甘的斃命。

並非是聖人不願意手下留情,而是齊山知府長年累積貪了太多,唯有聖罰。

…………

楚國某個州衙。

此時的州牧正在和一群官員商議,忽听天降聖音,所有人紛紛起立,朝著聖院方向作揖下拜。

許多官員面露喜色,天降聖音的出現多半都是人族進步之兆,整個人族已經兩百多年沒有出天降聖音了,如何不讓在場眾人驚喜?

然而在听完天降聖音的內容以後,許多官員的表情都變得嚴肅起來,而少數人則是死死咬著牙齒,嘴角流出鮮血。

州牧無奈嘆了口氣,朝著聖院方向作揖︰「下官十年寒窗苦讀,有幸中得榜眼,任職州牧,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然經不住同僚賄賂,貪贓枉法,中飽私囊,愧待子民,下官即日向朝廷上書請罪,散盡家財,歸田還鄉。」

說完這句話後,州牧摘下了自己的烏紗帽。

「下官有罪,下官也情願辭官謝罪。」

「在下枉讀聖賢之書,愧對眾聖教誨。」

「我有罪!我罪不容恕啊!」

隨後也有一些官吏摘下烏紗帽放在桉上,退出了大廳。

其他官員則是全然相反,他們的文膽被天降聖音洗滌變得無比清澈透亮,個別官員更是隱隱有突破的跡象,紛紛大喜。

「多謝聖人相助,我等必然為民分憂,鞠躬盡瘁。」

「下官必不負朝廷所托,為百姓謀福。」

…………

梁國境內,某個偏僻的小縣之中。

這里是清河縣,地處偏僻,經濟窮困,縣里多數都是窮困人家。

即便是縣令的官服,也都是縫縫補補,打著各種補丁。

此時的清河縣令正在批閱公文,臉上盡顯疲憊之色。

忽然天降聖音,如雷貫耳,引發文膽震動。

清河縣令只覺得有醍醐灌頂一般,自己的文膽力量 然倍增,才氣力量增強,原本是七品進士的修為,一下就突破瓶頸,晉升成為了六品翰林。

這讓清河縣令精神一振,無比的欣喜,朝著聖院方向作揖道︰「多謝聖人相助,包某一定會與清河縣的百姓共同進退,在任期間若是不能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不能讓百姓們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吃上一頓肉,便不要了這顆戴著烏紗帽的頭,此誓立于文膽,望眾聖明鑒。」

說完以後,清河縣令的文膽散發出了強烈的力量,一掃疲憊之感,讓清河縣令以更好的狀態投入了工作當中。

…………

自聖院天降聖音以後,人族諸國各地的官衙之內,有的官員因此暴斃,有的官員集體辭官,只有少數的官員在天降聖音之下獲得了莫大的好處,不僅精進儒道,也因此被朝廷關注。

屏國的天封府衙門內。

馮金銘看著左右兩座石碑上的文字,只覺得自己的文膽脆弱薄紙,隱隱有碎裂的可能,同時也後悔自己昔日的所作所為,對杜寧說道︰「天降聖音如雷貫耳,讓下官如夢初醒,悔不當初,學生今後當以杜君為榜樣,視您為老師向您學習,改過自新,即便不能再做朝廷的官員,也要做一名真正的讀書人,為國家和百姓肝腦涂地,以贖昔日之罪孽!」

說完以後,便向杜寧磕了三個響頭。

杜寧略感欣慰,馮金銘能夠如此認錯,可見是深刻為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而後悔,讀書人的行為可以騙人,但文膽是欺騙不了自己的本心。

圍觀的讀書人見馮金銘誠心誠意道歉,一些人也就諒解了馮金銘今日的行為。

杜寧對傅書鵬說道︰「煩請傅將軍將馮金銘押解回京。」

「請杜君放心,此事就交給我們吧!」

傅書鵬當即一揮手,下令道︰「來人啊!將馮金銘拿下,即刻押解回京。」

「得令!」

士兵立即出列,將馮金銘帶走。

杜寧一拍驚堂木︰「退堂!」

然後站起身來,跟隨著人群一道離開。

回頭看了一眼公堂的兩座石碑,上面刻寫著自己所寫的文字,公堂大門也隨之關閉。

傅書鵬將馮金銘押解進京後,眾多兵馬也都向京城而去。

杜寧來到大街上,屏國的讀書人都向杜寧作揖下拜表示敬意。

「杜君,您今天就留下來別走了,讓我們天封府好好的招待您。」

「是啊!您不僅為我們天封府懲罰了馮知府,還在公堂之上留下了十六字的警句,從此人族諸國各地衙門里的官員都要以您的警句來提醒自己,此乃千秋功績,我們天封府理應為您建一座文牌坊,來表彰您的功績。」

「說得好!若是為杜君建造一處文牌坊,我們天封府義不容辭!」

全場讀書人和老百姓紛紛稱是。

牌坊是為表彰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稱牌樓,聖林大陸稱文牌坊,多見于許多大儒、文君或是半聖的出生地。

為一縣立功者,建一縣文牌坊。

為一國立功者,在京城建文牌坊。

為人族立功者,在聖院之前建文牌坊。

像杜寧為人族立下諸國功勞的,聖院里自然少不了表彰杜寧的文牌坊,但凡是諸國讀書人看見文牌坊,都會根據文牌坊的內容知道杜寧的生平和事跡。

若是天封府為杜寧建立一座文牌坊的話,那天封府這個地方就會成為諸國的名勝,將來必然會吸引無數讀書人前來觀賞杜寧的文牌坊,是整個府都跟著沾光的事情,所以對于這種好事情,大家自然都無比的積極。

杜寧謝過眾人好意,隨即向眾人告辭,卻被天封府眾多讀書人攔截,硬是要留杜寧在天封府吃飯,以向杜寧表達感激之情。

于是杜寧便告訴大家,等他參加了京城傅家的婚禮以後,回頭再來天封府做客。

眾人都識破了杜寧是在婉言相拒,等傅家婚禮結束以後,杜寧必定 之大吉,于是都要強留杜寧小住一晚。

杜寧便顯露文君氣勢,告訴他們如果不準自己離開,那自己也就不準他們在天封府給自己立牌坊。

眾人無奈,這才放杜寧離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