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一四章 南明

「話說這葬禮似乎還缺了些什麼。

陛下一代雄主,數十年掃平群雄一統天下,四海臣服,萬里歸心,功蓋漢唐,威行天下,這葬禮上居然連個殉葬的都沒有。

有些不好!」

楊豐看著正在進行中的葬禮,突然說道。

「大使,我記得是你嘲諷太祖高皇帝用女人殉葬吧?要不要我把你當初說的那些復述一遍?」

張顯宗說道。

「呃,我當年諷刺他,只是說他不應該用女人殉葬,但又不是說他不能用男人,更何況他那殉葬是逼著人家去死,但如果有人真的忠心,就是甘願為他殉葬,甘願跟隨他到地下做奴婢,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楊豐說道。

然後他走向旁邊那些藩屬貢使。

最近的是倭國的,倭王本人當然在那些郡王里面,這些則是倭國相派來進貢,並且參加葬禮的,為首的是德川家的一個中年人,他看到楊豐走向自己,嚇得趕緊轉身,一臉諂媚地笑容,卑躬屈膝地行禮。

楊豐卻直接攬住他肩膀,然後在他耳邊低聲說了些什麼。

他隨即一臉驚恐。

楊豐眼楮一瞪,他欲哭無淚地點了點頭,楊豐滿意地拍了拍他肩膀,順手把他推了一下,他失魂落魄地走向禮部一個官員,然後在後者面前說了些什麼,後者一臉驚訝,但緊接著匆忙走向朱棣,楊豐看著這一幕,滿意地走向朝鮮貢使……

很快那個禮部官員回來。

同時他手中還捧著一把肋差,倭國貢使立刻跪下,雙手接過肋差。

「燕王有令,倭國貢使自請以身殉葬,為太祖高皇帝奴婢,其忠心可嘉,故準之,並請監國賜奉訓大夫!」

官員喊道。

倭國貢使跪在那里,很莊嚴地擦拭著肋差,旁邊一個隨員站在那里舉起一把借來的雁翎刀,倭國貢使突然調轉肋差,狠狠刺進自己肚子,而隨員手中刀化作一道寒光,他的人頭隨即落下……

正在朝鮮貢使身旁的楊豐,滿意地看著這一幕,然後轉頭用威脅的目光看著朝鮮貢使。

後者悲憤無言。

但最終他還是失魂落魄地走向禮部官員。

楊豐滿意地看著他倆的說話,然後走向琉球貢使……

老朱的葬禮就這樣落幕,然後第二天宮中傳來喜訊。

皇後生了。

但是……

「女皇也沒什麼不好的吧?

再說她才是個嬰兒,等長大還得最少十五年,這麼長的時間,足夠為她挑選賢德良師,讓她成長為一代明君,其實泰西那邊女主很尋常,甚至不少女主都是堪稱一代雄主,還有稱霸世界的。」

楊豐說道。

五台山上,諸王們再次匯聚,而且這次不僅僅是諸王,就連在京城的公侯,朝中尚書這些也都匯聚。

搞得儼然選帝侯會議一樣。

當然,楊大使並非參會者,只是作為中間人提供會場而已。

「我大明豈能效法番邦?」

徐輝祖說道。

「魏國公非大行皇帝忠臣?

大行皇帝尸骨未寒,就剩這一點血脈,魏國公欲棄之?」

小公主冷笑道。

魏國公無言以對……

當然,也可能是從心了,畢竟以他的老成持重,能第一個出頭,已經對得起頭上的魏國公爵位,現在的局面其實大家都明白,只要小公主堅持皇女繼位,那就沒法反對,畢竟你不能對她動粗。

眾人一起看著燕王,燕王卻坐在那里沉默不語。

「我也明說了,大行皇帝的血脈必須繼承皇位,無論男女,我也知道皇女繼位有些非議,但這也是無可奈何之選,畢竟大行皇帝只留下這一點骨血。更何況太祖高皇帝並未留下皇女不能繼位之制,若皇女不能繼位,諸位認為何人可繼位?

允炆?

帶劉榮,讓他告訴諸王,到底是誰主謀弒君!」

小公主說道。

緊接著外面早就等著的劉榮,被錦衣衛帶了進來。

他一直被關在詔獄,甚至都沒公開身份,原本是等朱允炆抓住後,和朱允炆對質的,但現在正好拿來堵各方的嘴,畢竟不能做實是朱允炆主謀弒君的話,還真就是他最有資格繼承皇位。

至于他此前那些,就完全不重要了。

「諸位,此乃本王屬下護衛百戶劉江之子,原本派來保護道衍大師,但卻被允炆收買,帶著手下一百多護衛私自離開,齊泰等人作亂,他跟著作為爪牙。但幸而其良心未泯,尚有一點忠義之心,大行皇帝遇弒之後,便帶著手下潛逃回北平向本王出首,事關重大,本王不敢擅自處置,故送交錦衣衛。他當時在蘇州,知曉陛下遇弒桉真相,他所供述都是實情,另外有蘇州偽官供述,以及部分物證,本王雖痛心疾首,但實情的確如此,終究不敢隱瞞。」

朱棣說道。

所有人都沉默著。

大家都清楚,朱允炆這是被他四叔玩了。

從一開始就是個陰謀。

在這片詭異的沉寂中,劉榮供述了整個過程,包括朱允炆,齊泰,方孝孺,黃子澄如何定計,方孝孺詐降哄皇帝親征,朱允炆以相會為由,把皇帝引誘到楓橋。

甚至事後對吳壽安等人的收買也都全交待。

「明白了嗎?

大行皇帝就是允炆謀害,他為臣犯下弒君之罪,為兄犯下殺弟謀產之罪,如此之人豈配繼位?

若他繼位,大行皇帝死不瞑目。

至于他兩個弟弟,哪怕以大明律也是要誅連的,同為有罪之身,自然也不配繼位,如此算來,還有何人可繼位?

燕王?」

小公主說道。

說著她轉頭看她四哥。

朱棣趕緊站起……

「諸位,小王移藩西域,世鎮西域乃太祖高皇帝旨意,豈敢違背,小王斷無染指帝位之心,若再有人以此相逼,小王當即刻離京,回北平帶著家人遠走西域。至于皇位歸屬,小王倒是覺得,以皇女繼位也未嘗不可,畢竟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若大行皇帝無血脈留下,自然另作他選,若大行皇帝有子,自然還是兒子,可如今只有這一遺月復女,那也別無可選。但皇女繼位終究只是權宜之計,于其本人自然不得已而為之,但以後這太子就得另作他選。」

他說道。

楊豐微笑著看了看他。

所以朱棣知道現在斗不過,形勢所迫只能接受現實,但卻給以後預先埋雷。

「四哥果然深明大義,不過以後之事,皇後倒是也想到了,皇女繼位成年之後,生下的兒子只能算外姓,外姓自然不能染指大明江山,但其生下的女兒,卻可以嫁給宗室,這姑表之親就可以了,而再生下的,自然也就是我朱家人。

也就可以繼位了。」

小公主說道。

朱棣目光在遼王身上掃過。

「如此倒是不錯,只是到時候所嫁之人,就得好好挑選了。」

他說道。

這他瑪就是給遼王量身定做的。

到時候這個女皇生下的女兒,跟著男方姓,也就是異姓,在小公主操做下,嫁給遼王的曾孫,也別管年齡有沒有差距,反正這屬于表親,最終生下兒子就是皇位繼承人,皇位事實上轉入遼王一系,這個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這個是自然,到時候就看女皇如何挑選了。」

遼王笑著說道。

「那可不行,這是皇位,咱們最好立個規矩。」

周王澹然說道。

大家都不傻。

你們倆可是一個媽生的,未來有楊豐在,別管誰是皇帝,小公主都是朝廷說了算的,尤其是個女皇,她和楊豐又是擅長讓好樹苗長歪的,最終女皇成長起來,還不是把他倆當親人對待。遼王也已經有兒子,比女皇雖然長一輩,但年齡只是略大,只要早點成親,估計再過十四五年,就可以有兒子了,這個也就和女皇同輩。而小公主今年二十出頭了,她要是蠱惑著女皇也二十以後大婚,估計生下的女兒也就很有可能和遼王曾孫輩年齡上差距不會超過十歲。

小公主把遼王的曾孫弄到身邊,和女皇的女兒天天一塊,最後成親不就是順理成章嗎?

她倆的兒子就是皇帝。

「那五哥以為該立何種規矩?」

小公主說道。

「到時候如何選婿,不能由女皇決定,而是應當把宗室之中同輩之未婚者集于京城,然後在太廟,請太祖高皇帝決定。」

蜀王說道。

他們也都醒悟了。

「抓鬮?」

楊豐說道。

「呃,由太祖高皇帝定奪,抽到的自然就是太祖高皇帝所擇。」

楚王說道。

抓鬮是最公平的。

畢竟這樣人人都有可能。

楊豐無言以對,遼王還想說什麼,小公主用目光示意了一下,他也就閉上嘴了,就這樣經過宗室和重臣們會議決定,盡管皇後生下的是女孩,但作為大行皇帝唯一骨血,只能由這個女孩繼承皇位。但這只是權宜之計而已,所以女皇的太子,依舊必須是朱家的男丁,至于選擇方式,則是由女皇的女兒,嫁給宗室誕生。另外以後如果再出現此類特例,可以按照這個規矩,也就是如果未來皇帝出現沒有兒子只有女兒的情況,也一樣由女兒繼位,但繼位之後生下的兒女都沒有繼承權,只有女兒嫁給宗室後,生下的朱家男丁才有繼承權。

而兄終弟及的情況,只有皇帝沒有兒女的情況下才可以。

如果女皇沒有女兒,或者她的女兒沒能在她駕崩前生下兒子,那她的兒子也沒有繼承權,只能從她爹的兄弟輩選,沒有兄弟就繼續向上。

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

畢竟除非女皇沒有生育能力,否則大不了換男人唄!

她當然不能後宮面首無數,但可以跟她男人離婚,大不了換新的,多換幾次總會成功的,其實她真要是個大帝,就是養面首三千,估計也沒人敢說什麼。

最終這套繼承規則,和上次的宗室改革盟約一樣,由諸王,代表女皇的含山公主,作為中間人的楊大使共同簽名蓋章。

這就是未來的永制。

這個制度……

這個制度算是顛覆了傳統,同樣也讓女皇成為了正統。

「這以後萬一……」

朱棣等人剛離開,遼王就很焦急地看著他妹妹。

「生米煮成熟飯唄,我要不是小心謹慎,這時候你妹妹早就有了,到時候也把你的曾孫弄過來,讓兩人天天一起玩,最後玩出事還能怎樣?不過要是你的曾孫,連這個問題都解決不了,那就只能說你倒霉了。」

楊豐說道。

遼王無言以對。

現在也只能這樣了。

說到底他也知道,他那些哥哥們不會這麼輕易罷手的。

第二天。

因為皇後得坐月子不能動,所以含山公主作為目前唯一還算朱家人的成年公主,抱著剛剛出生的皇女,御大慶殿舉行登基大典,坐在龍椅上接受諸王和群臣的正式朝拜,然後昭告天下,以皇女繼位,至于年號暫時不用改,還是繼續用她爹的承光,到明年再改。女皇的登基並沒有引起太大波瀾,畢竟燕王都帶著諸王接受了女皇,說到底這是朱家自己的事,連朱家這些藩王們都同意,其他外姓有什麼資格反對?

儒生們的確哀嘆國將不國,但他們本來就在哀嘆。

隨他們便吧!

他們現在也就只有哀嘆的能力了。

至于老百姓並不管這個。

再說大行皇帝就這一個後代,哪怕是女孩,讓她繼位也說得過去。

再說能公開是個女孩,這已經夠坦誠了,實際上就是換上個男孩,外人也很難知道。

因為皇後坐月子,女皇還在吃女乃,還是朱家人的含山公主,當然也就代理監國了,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沒出嫁的公主,只不過那個才幾歲,其他那些出嫁的已經不是朱家人,她們沒資格管朱家的事。然後在小公主的主持下,緊接著完成朱允熥葬禮,葬禮後朱棣等選擇向外的藩王離京,留在京城的就留在京城了,而這些都完成後,時間就已經快到中秋了。

而朱允炆那邊,得知女皇登基的消息後,毫不猶豫地在廣州稱帝。

並昭告天下。

王弼率軍突然北上,在城內士紳配合下,兵不血刃奪取桂林,然後鎖斷靈渠,同樣何榮的叔叔何迪,也率領廣東兵鎖斷梅嶺。

南明就這樣誕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