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二十一章朝廷

回到乾清宮,崇禎還沒來得及喝口水,首輔溫體仁便已經將擬好的提升陳奇瑜為兵部尚書,總督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各地軍事的聖旨送了過來。

崇禎打開一看,一手漂亮的顏體字映入臉簾,不說內容怎麼樣,單就這一份字體便看得人賞心悅目。「溫體仁辦事還算得力。」崇禎對溫體仁還是非常滿意。

在崇禎看來,溫體仁作為一個‘孤臣’,在朝中不結黨,不營私,兢兢業業的一心撲在公事上,這樣的人則能不讓崇禎放一百個心。

一旁伴隨在崇禎左右的王承恩順勢道︰「還是皇爺慧眼識珠,要不然溫大人這匹千里馬便要埋沒在芸芸眾生之中了。」

這話說得中听,崇禎雖面色不改,但眉眼之間滿是笑意。將聖旨遞給王承恩,崇禎淡然道︰「用印吧。」

隨即仿若想到了什麼,崇禎黯然道︰「悔不該听盧建斗的耿直忠言,要不然漢中的裴小二也不會到如今勢大難治的地步。」

這句話听得王承恩心中一顫,世上無不是的父母,推而論之,世上無不是的君父。崇禎這番話已經變相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要是放在別人身上,自然听起來輕飄飄的沒什麼分量,但當放在一個帝王身上,那便好似有千斤重擔轟然落下,往往伴隨著朝廷格局的變化,涉及億萬人的生死變化。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果然,崇禎感慨過後,問道︰「盧建斗是否還在天牢之中?」

王承恩知道自己不能不說話了,他先將手中的玉璽收起來,然後轉過身恭敬道︰「回皇爺,還在天牢。」

「你去一趟天牢跑一趟,將盧建斗放出來,帶他來見我。」

歷史中,崇禎一朝,盡管流寇蜂起,蔓延數省,並不是因為所有的流寇當不知道佔據一塊地盤,緩步發展的好處,實在是他們做不到。

朝廷也都不是傻子,一伙流寇游蕩四方,看似危害甚大,實則如無根浮萍,只需集中兵力,敗上幾次,這路反賊也就差不多沒了,反而如果有賊軍起兵之後,攻城略地,不殺百姓,不掠錢糧,穩扎穩打一步一步發展自身,才是對朝廷最大的威脅。

當初,太祖皇帝朱元璋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大明的君臣自然了若指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道理,大明的君臣比草根子出身的義軍,更加懂得。

是以,不管有義軍數量有多少,危害有多大,只要他又穩定下來的趨勢,那邊是朝廷優先解決的目標。當初,裴家軍在晉南佔據州縣,四下進攻,聲勢浩大,故而崇禎便立即調集十余萬大軍圍剿,就怕時間久了,民心歸附。

等到裴家軍流浪四方,崇禎便稍稍放下了對裴家軍的圍剿,將其與其他流寇等同看待。沒想到,一不留神,便讓裴家軍在漢中扎下跟腳。

此時,在崇禎心中,裴小二再次被提到了優先解決的第一人,其地位更是直接超過了流蕩四方的高迎祥、李自成之流,能夠與關外屢次泛邊的滿洲建奴相提並論。

「遵旨。」王承恩答應一聲,慢慢退了出去。

討論群563743675

光山縣。

張獻忠的大營,近幾日迎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沒想到一向暴躁的張獻忠卻並沒有將其直接趕出去,反倒是暫且留在了軍中。

張獻忠是貧苦人家出身,以前還做過捕快,後來從軍,在軍中養成了他暴虐的性格,極度仇視大明的官僚。這也就導致,凡是張獻忠攻陷的城池,城中富戶,官員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此時的張獻忠最近幾天流年不利,沒了一個月前囂張的氣焰。一個月前,他剛剛劫掠了確山,上蔡等地,正欲再度圍攻汝南。誰料被從湖廣過來的左良玉率兵偷襲,導致大敗而歸。

隨後,不甘失敗的張獻忠欲估計重施,故意向北,佯裝攻項城,誘使左良玉北上救援,而自己則在中途埋伏。

不過,左良玉比王樸聰明許多,並沒有上當,反而將計就計,大敗張獻忠于項城路上。隨後幾天,張獻忠與左良玉大戰多次,左良玉好似是張獻忠的天敵一般,逢戰,必能將張獻忠打得大敗。

幾次大敗下來,張獻忠損失慘重,就連張獻忠本人也對左良玉產生了畏懼心里,不敢在與左良玉大戰,帶領殘軍逃到了光山縣一帶,準備見勢不妙,就向南逃入大別山中。

此時,張獻忠一處營帳內,數百人將中間的一處營帳團團包圍,就連一個蒼蠅都飛不出去。

營帳內,孫曰紹有些不解的看向一旁淡定的莊元禎,不無擔憂道︰「大人,您說大將軍讓我們跟著汪秉忠前往江南,現在那姓汪的卻跑到張獻忠的大營,他究竟意欲何為?咱們可還帶著一百多萬兩的金銀,這要是有什麼閃失,就算將你我二人的腦袋全都砍了,也不足以謝罪啊。」

莊元禎坐在一處桌案旁,略有些好奇的看著這破敗的營帳,听到孫曰紹的抱怨,不耐道︰「你問我,我怎麼知道那姓汪的究竟想要干什麼?

塔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