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九章推諉

劉長樂在竹溪縣中稍稍穩定了一下人心,,同時留下了一千人駐防以後,便連夜北向,目標直指吉陽關。

通過吉陽關繼續向北,就來到隸屬于漢中府的白水縣,而白水縣就已經身處鄖陽的背後,相當于已經繞過了鄖陽關的阻礙,到那時失去了鄖關的保護,蔣允儀手下的那些臨時兵丁是無論如何都不是裴家軍的對手。

是以現在時間就是生命,就是成敗,就是未來,現在裴家軍要做的就是搶時間,如果官兵提前反應過來,並派遣軍隊將鄖陽境內的吉陽關,青銅關等關隘全都派兵把守起來,那麼接下來這場仗還有得打,但要是裴家軍搶在官兵前方拿下這些關隘,那官兵就可以直接投降了。

大明在吉陽關設置巡司負責征收賦稅,核查路引,巡捕盜賊等職責,不過等到劉長樂率軍趕到之時,這個巡司提前得到消息,已經人去樓空,留下來空空如也的關隘,靜靜等候著裴家軍的到來。

劉長樂松了口氣,「今晚在這休息,明日一早繼續出發,準備進攻鄖西。」劉長樂看了看保存還算完整的巡檢司說道。

整整十日的連續山路行軍,不管是劉長樂還是他麾下的將士,身體與精神都早已經疲憊不堪,听到劉長樂的命令,留下近百個防守的哨崗之後,剩下的士兵幾乎倒地就睡。

就在裴家軍在吉陽關修整之時,鄖陽府卻已經炸開了鍋,蔣允儀強忍著心中的恐慌,看著潘世奇怒斥道︰「潘知府,你這個知府是怎麼做的?鄖陽府一共七縣竟然被你逼反了五縣,剩下兩縣也幸好當地知縣反應較快,要不然真個鄖陽恐怕都要反了,我要向朝廷彈劾你。」

鄖陽府七縣反了五縣之事確實是一個重大事件,這件事作為巡撫的蔣允儀必須給天子,給朝廷一個交代,況且這種時間要是說當地官府沒有一點問題,那就是將遠在京師的崇禎當傻子騙。崇禎可不是傻子,誰要是把他當做是傻子,那他才是真真的傻子,一個腦袋即將搬家的傻子。

故而這個鍋,甚至不能讓正在進攻鄖陽的裴家軍來背,要說起來,裴家軍起兵已經一年有余,從山西打到了湖廣中途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州府,這麼多州府都沒發生這麼惡性的大規模百姓造反案件,但就你鄖陽府偏偏發生了,不說別人,單說蔣允儀自己都不相信。

甩來甩去,眼瞅著這個黑鍋就要落到他蔣允儀的頭上,蔣允儀也急了,這可不是什麼小過,逼反百姓這個罪名足夠讓他這顆項上人頭挪挪地方了。

情急之下,蔣允儀只能再次發揮大明官場中最拿手的甩鍋大法,將這個黑鍋甩到了潘世奇的頭上,是潘世奇辜負朝廷信任,上任以來欺壓百姓,為禍一方,這才致使百姓不堪其擾,不得已紛紛造反。

這樣以來,不僅朝廷那邊能交代過去,說不定要是自己平定了鄖陽的叛亂,壞事就能變成好事了。對于這種矛盾轉移大法,每一個大明官僚早已研究明白,運用起來也得心應手。

只是這種甩鍋大法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作為鄖陽知府的潘世奇不同意,雖說這個世道早已殘破不堪,無數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潘世奇活的卻還算滋潤,還沒想這麼早就去找他潘家祖先。

更何況,大家都是文官,彼此的老底大家都是知根知底,你能上書朝廷,我潘世奇又何嘗不能?大不了一起上書,就看朝廷信誰了。

「蔣大人,你這是何意?我的所作所為無非是按照你巡撫的命令行事罷了,現在治下百姓反了,你害怕了?我告訴你,晚了。」潘世奇冷笑道,他現在已經不在乎臉面,大家都撕破了臉皮,那就看誰的背後背景硬了,「這個時候想把一切責任都推在我的身上,我告訴你,痴心妄想。」

「你你你」蔣允儀指著潘世奇,暴跳如雷,「你放肆。你是什麼身份,竟敢如此跟我說話,還有沒有長幼尊卑?我要上書朝廷彈劾與你。」

「哼,你能彈劾,我就不能彈劾了麼?」既然撕破了臉,那大家都把話說明白,潘世奇一改往日里唯唯諾諾的樣子,在蔣允儀的面前第一次將胸膛挺得筆直,「要真鬧到朝廷那,朝廷未必就一定相信你蔣允儀。」

說罷,潘世奇一擺長袖,抬腿離開,留下被氣的不輕的蔣允儀。

「大人。」蔣允儀的幕僚走了過來,看著還在生悶氣的蔣允儀,提醒道,「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上書朝廷,將這鄖陽發生的事全都讓朝廷知道,要是等其他人先上書朝廷以後,朝廷先入為主,還不知道會怎麼想。」

「對對對,」蔣允儀贊許的看了一眼幕僚,要知道鄖陽府五縣造反的事可不是只有鄖陽府之人知道,或許這個時候,湖廣布政使,按察使,湖廣巡撫等人已經將此時上報給了朝廷,這也是蔣允儀等人不敢隱瞞的最主要原因,讓朝廷先收到其他地方官的上書之後,對鄖陽府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我這就去上書。」蔣允儀明白了事情的輕重緩急之後,不敢耽擱,當天夜里一封緊急奏疏便已經離開了鄖陽。而潘世奇也不甘示弱,同樣在極短時間內,寫好了一封奏疏,就在蔣允儀奏疏之後的一個時辰內,離開了鄖陽。

接下來幾日,兩人仿佛文曲星附體一般,一封接著一封的書信,離開了鄖陽,或是到了京師,或是到了南京、蘇州、河南等地,他們必須要說動各自的同窗好友,讓他們上書替自己在朝廷那說上幾句好話,最好能讓罪名落到別人身上,好讓自己置身事外。

時間就在這你一封書信,我一封奏疏的忙碌中慢慢度過,等到他們反應過來以後,裴家軍已經跨過了吉陽關,兵鋒直指鄖西,上津二縣。

上津的義軍首領乃是一個秀才,姓郭名之奇,後來家道中落,被逼無奈之下只能上街替別人書寫家書,對聯等某得一條生路,平日里與三教九流多有接觸,在這樣的環境中,郭之奇憑借著自己的功名與好爽的性格,與底層百姓打成了一片贏得了對方的尊重,故而李希沆征發糧草,上津百姓造反,共同推舉郭之奇為首領。

郭之奇極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其他人推舉他為首領,不過是看在他曾讀過書,在底層百姓中名聲不錯,更關鍵的是,自己一屆文弱書生,便于掌控,如果朝廷圍剿,義軍兵敗,那麼他就是罪魁禍首,而要是義軍踩了狗屎運,打出上津,發展壯大之後,他手下的那些人隨時都能除掉他,自立為主。

由此,郭之奇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听說裴家軍已經渡過吉陽關之後,直接派人向裴家軍舉城投降,有了裴家軍的背書,他的安全才有了保證。

劉長樂接到郭之奇的降書之後,欣喜異常,不管怎樣,上津地勢險要,本身更是漢水中一個重要渡口,拿下了上津,後軍西來的障礙也就不復存在,「張所習,你領著你部去上津,將那個郭之奇給我弄過來,然後你就駐扎在上津,小心點,那邊剛剛歸附,人心不服,別被人家給陰了。」

張所習點點頭,帶領他麾下的一千余兵丁分頭西進,自朝上津方向去了。

等張所習離開之後,劉長樂的目光轉向了此行的終點之一,鄖西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