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一章 勇冠三軍常遇春!萬里長城徐天德!

大明帝國,應天城。

宮城,御書房。

為了商討與元朝進行決戰,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的大事,老朱同志也是召集了大明帝國的重臣前來此處聚集。

其本人坐在主位之上,身後站著的是錦衣衛指揮使.劍聖長虹,以及四皇子.朱棣。

左手邊站著的,乃是擅長軍事的將領——徐達、常遇春、湯和。

右手邊站著的,乃是擅長內政、謀略的文臣們——李善長、劉伯溫、汪廣洋。

關系到大明帝國未來的國運,這一場戰爭絕不能夠輸,一旦失敗了,那大明的主力也會損失慘重,最起碼在十年之內,再無北伐的實力,甚至有可能被元朝反攻,從而丟失不少已經到手的國土。

這些剛剛加官進爵的文臣武將們。

他們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可都是與大明帝國綁在一起的,所以自然也是盡心盡力的輔左老朱同志,爭取將這一場戰爭圓滿的結束。

「報——」

「稟報陛下,太子殿下和秦國公(朱文正被冊封的爵位)已經在外面等候多時了。」

作為被改變的歷史一環。

朱文正的功績,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大明帝國的開國公爵,賜號‘秦’,所以稱之為秦國公。

這個賜號,在幾名國公之中,也可以算是名列前茅的級別了。

一方面是為了彰顯朱文正的赫赫功績。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朱文正是老朱同志的佷子,所以對自家人稍微關照了那麼一點點。

因為朱文正現在還年輕,才剛剛三十出頭的年齡,所以老朱同志估計也琢磨著,將這麼一員能征善戰的 將,留給自家兒子朱標用,最起碼不會陷入到無將可用的尷尬局面。

「宣。」

「噠噠噠——」

太子朱標和朱文正二人,馬不停蹄的趕到了御書房。

看著幾位朝廷重臣,全部位列于此。

兩人的神色也不由的嚴肅了起來,似乎是感受到了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息,兩人分別入列。

朱文正直接走向了左手邊,而太子朱標則是站在了自家老爹的身旁,拱手而立。

「行了,既然人都到齊了,那咱也就不磨嘰了。」

「此次召集諸位前來。」

「就是為了一件事情——」

「干他娘的元朝!把他們徹底趕回草原去!我漢人的疆土,自當由我漢人來統治,自宋朝以來,北方地區長時間不處于我們漢人的掌控範圍之內,而我朱元章就要成為反攻北方成功的第一人!」

「」

身邊的人,都是自己的心月復。

不像是在朝堂之上,有很多文臣武將,需要保持自己的形象。

所以。

老朱同志此刻也是隨性而為,直接 地一拍桌子。

當即宣布了自己的戰略目標!

他手下的軍隊,這些年來南征北戰,不知道打了多少場戰爭,幾乎都沒有什麼時間好好休整,先是以紅巾軍的身份對付元軍,然後再是接連討伐陳友諒、張士誠這種實力雄厚的對手。

然而,現在天下仍舊尚未平定,所以老朱同志只有讓手下的兄弟們再辛苦一點了。

唯有打贏了這場決戰。

才能夠徹底奠定大明帝國佔據優勢的主動權。

要不然的話,只要元軍主力尚且存在一日,那麼老朱同志就一日不得安寧,因為他們隨時都有可能發動反攻,爆發出一場慘烈的大戰!

與其讓對手掌握這個主動權,倒不如由自己來主動出擊的好。

老朱同志看向了自己的好兄弟徐達,說道︰「天德啊,你這剛回來,就又要讓你備軍出征了,還真是辛苦你了。」

如今被封為魏國公、右丞相的徐達,也是雙手抱拳,說道︰「此乃為將者的職責所在,不辛苦。」

性格火爆的常遇春,更是一臉興奮的樣子︰「還請陛下放心,只要有我和天德老哥在,區區元朝不在話下,保管在今年年底之前,將那元朝皇帝的狗頭給扭下來,拿來給您當尿壺!」

老朱同志笑罵道︰「伯仁,你可別膈應人啊,誰要那元朝狗皇帝的腦袋當尿壺了,咱倒是不怕什麼,但是嚇到皇後可就不行了啊。」

常遇春恍然大悟,改口道︰「行,那我把元朝皇帝的狗頭改成蹴鞠,讓皇子們輪流踢著玩,男人總不能被這點小場面就嚇到了,要勇 一些,日後才能夠保家衛國嘛。」

老朱同志哭笑不得的說道︰「好你個常遇春,還真是跟人家腦袋杠上了啊。」

這仗還沒有開始打呢。

常遇春就已經開始惦記著,那元朝皇帝的腦袋了。

不是拿來當尿壺,就是拿來當蹴鞠。

如果讓那元朝皇帝知道常遇春那些蠢蠢欲動的想法,估計也會一陣無語,搞得自己挖了他祖墳一樣,要不要這麼凶殘啊,往往兩軍交戰俘虜敵方老大,就算是對方不投降,也是給對方好好安葬下去,安撫敵軍軍心。

換到常遇春這里倒好,不僅沒打算安撫那幫元朝韃子的軍心,甚至還打算好好刺激一下他們。

反正。

非我族者,其心必異!

他們要是喜歡鬧事情,常遇春正好名正言順的把他們都收拾了。

太子朱標似乎也有點無奈,他對于蹴鞠不怎麼感興趣,對于踢別人的腦袋更不感興趣,倒也不是他害怕見血,因為就算將人攔腰斬斷,那種極其血腥的場面,他似乎都沒有太多的反應,更別提經過處理後的蹴鞠了。

相反。

小朱棣這個鬧事鬼,則是非常感興趣的樣子。

一直以來,他都听父皇和大哥說,那元朝的皇帝有多麼多麼壞,早就想修理他一頓了。

只不過一直苦于沒有機會。

要是能夠將那元朝狗皇帝的腦袋,當做蹴鞠來踢,倒也是可以泄憤一番,反正小朱棣也不怕那種東西,就是不知道二哥、三個,以及自己的幾個弟弟怕不怕了。

好戰分子常遇春請戰道︰「此次討伐元朝,還請陛下派遣末將為先鋒!」

唯有戰爭。

才能夠讓他們武將更多的建功立業!

身為征戰沙場的 將,常遇春幾乎是為戰而生的,屬于那種一天不打仗就渾身難受的類型,因為他除了打仗這項技能之外,也不知道還能夠干什麼了。

或許。

也正是因為超高強度的南征北戰,讓這位大明歷史上的第一 將。

年僅四十歲左右,便早早離世了。

「哎——」

「先不要這麼著急,伯仁。」

「此次我們可不是為了一城一地而出征,而是要一口氣吞下元朝在中原地區、西北地區佔據的所有疆土,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兒。」

「」

將某個好戰分子安撫了下來,老朱同志看向眾人,似乎打算听听大家的意見。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在座的眾人,幾乎都是這個時代的巔峰人才。

一起進行北伐問題的分析,找出更多的漏洞,並且及時進行填補,這樣子才能夠讓這場戰爭的勝算變得更大一點,讓損失變得更小一點,畢竟老朱同志未來的目標可是征服世界,這要是在與元朝的決戰之中,傷亡慘重的話。

這絕對會嚴重拖延他征服世界的步伐!

常遇春第一個開口說道︰「陛下,末將覺得,既然是我們率先發起攻擊,那麼最好就是趁著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發起突襲作戰,末將願意率領一支鐵騎長驅直入,直搗黃龍,攻下那元朝大都!」

這個做法。

就和當初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一般。

勝在用兵之奇!

風險極高的同時,收益也是非常高的。

一旦失敗,那身陷敵軍重圍的這支孤軍,基本上就是凶多吉少,很難還有生存的空間。

一旦成功,那就基本上可以奠定這場總決戰的勝負了,直接擒獲、斬殺敵軍皇帝,對于元朝的士氣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就算他們有名將可以勉強搶救一下,但那也需要時間才行。

而老朱同志、徐達等人,肯定不會給對方這個機會。

趁他病,要他命!

在對方沒有徹底恢復之前,徹底擊潰敵軍陣線,不斷擴大己方的戰果!

然而。

對于常遇春的這個提議。

老朱同志搖了搖頭,似乎並不想進行采納。

「不可!」

「伯仁,你乃我大明上將,日後還有很多場硬仗需要你來打。」

「這種冒險的事情,你不能去做。」

「萬一你有個三長兩短的,咱大明可就要損失一名勇冠三軍的無雙 將了。」

「咱絕對不允許。」

「」

老朱同志果斷的拒絕了。

他並不想拿自己帝國的頂級將領,去搏一搏這種勝算,倒也不是覺得常遇春的提桉不好。

而是萬一失敗了,那不但無法收獲任何的戰果,還會平白賠進去一名三軍上將和一支偏軍,這絕對是得不償失的事情,老朱同志寧可穩扎穩打的進行決戰。

伯仁為自己征戰了這麼多年的時間。

幾乎都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休息一番,老朱同志也是心生愧疚。

榮華富貴還沒有享受到。

一天到晚都是南征北戰的打仗。

但是如今的大明帝國,又離不開常遇春這名勇戰派的頂級 將,所以只有屢屢派遣其上陣,老朱同志也只有希望這個老伙計好好活著,然後能夠安享晚年,享受一下人生之樂了。

這種想法。

與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也有著一些類似。

因為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等五虎上將皆已離世,蜀國能征善戰的將軍寥寥無幾,也就剩下年邁的趙雲,以及中流砥柱的魏延了。

再加上,那個時候蜀國的國力遠弱于魏國。

一旦子午谷奇謀出了差錯。

那麼不僅蜀國上將魏延得死,就連那一支奇襲的軍隊,也是難逃全軍覆沒的下場。

對于蜀國而言,這絕對是無法接受的慘重損失。

「陛下——」

「不必多說了,伯仁,咱不可能讓你去冒這個險的,如果咱沒有記錯的話,你家長子今年才十六歲呢,萬一你有一個三長兩短的,你們常家怎麼辦?」

「陛下,末將的長子如今也年齡不小了,就算我有一個三長兩短的,只要陛下您照拂其一番,給常家保個富貴就行。」

「咱不听!你自己的兒子,自己去照顧,咱可沒有功夫給你照顧家屬。」

老朱同志渾然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

雖然戰場之上,本來就存在著戰死沙場的可能性。

但是。

一般情況而言。

憑借明軍的作戰凶 ,以及常遇春的勇冠三軍,再加上有諸多同僚的幫助,安全率能夠大幅度提升,生死最多五五開。

要是執行常遇春的戰術,那一旦失敗了,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面了。

「你舉薦一名將軍,替代你執行這個任務,咱可以同意,讓你親自去率軍出征,那是萬萬不行的。」

「此任務,需要極強的決斷力,以及兵貴神速的突襲,非末將不可執行之。」

當然。

自家妻子的弟弟藍玉,能力不俗,也可擔當此任。

藍玉從軍的時候,一開始就在常遇春帳下效力,就任管軍鎮撫,做事很有膽有謀,面臨敵人勇敢,只要征戰都是成功的,而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章面前夸獎藍玉,後因屢戰積功,由管軍鎮撫升任千戶和指揮使,後又升任大都督府僉事。

在原來的歷史上。

藍玉乃是明朝名將之一,驍勇善戰!

于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拜征虜大將軍。

洪武二十一年拜大將軍、涼國公。

身為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標岳父,所以作為太子妃舅父,藍玉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地位,而朱元章給兒子朱標組建當時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作為兒子繼承大統徹底清除北元的預備。

然而。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

太子死,嫡皇孫死,次子朱允炆尚且年幼。

為了避免主弱臣強的局面發生,又或者是因為藍玉等人做人太飄了,已經超出了老朱同志能夠容忍的極限,所以朱元章只有舉起手中的屠刀,將原來為太子朱標準備的武人集團班底全部屠戮干淨,藍玉最後也落了個周亞夫的下場。

洪武二十六年,藍玉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

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余人。

史稱「藍玉桉」

不過,在常遇春看來。

藍玉雖然可以接替自己的任務,去執行這一次的奇襲計劃。

但是他自己心中也清楚,這個風險太大了一點,他如今已經將近四十歲了,再加上久經沙場,自然也不在乎這些生死,就是喜歡這種九死一生的拼搏,就算是死了,自己打下來的功績,也足夠後人好好度過一生了。

但是。

藍玉不同。

他還年輕,還有著大好的青春。

他的未來,說不定能夠成為下一屆的大明帝國支柱,再加上其乃自己妻子的弟弟,常遇春自然不能夠舉薦藍玉去執行這種任務。

「那不行!」

「其他事情都好說,這件事情絕對不行。」

「元朝建都百年,城高牆厚,必定是固若金湯,難以在短時間之內攻破之。」

「而你想要孤軍深入,唯有率領輕騎突襲,必然無法攜帶過多的攻城器械,如果不能短時間之內攻破元大都,被阻擊于城牆之下,糧草補給也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到時候四周的元軍支援過來。」

「就會陷入到進退不得的局面,到時候反而陷入了被動。」

「」

根據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

以及各部之間的關系和各部內部的政治傾向、軍事實力等因素。

老朱同志分析道。

當然。

這些說到最後,也就只有一個原因。

朱元章並不想常遇春去冒這個險,換成其他將領可以嘗試一下,唯獨常遇春這位大明上將不能出事了,要不然不僅僅對于士氣的打擊是巨大的,更是會讓如今的大明帝國,平白損失了一名頂級的 將!

看見陛下的這個態度。

常遇春也知道,想要自己親自掛帥,擔任這支奇襲部隊的主帥,陛下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

沒辦法,他只有退回了回去,等待別人的提桉。

擅長出謀劃策的劉伯溫,此刻也雙手作揖,說道︰「陛下,臣覺得此次北伐元朝,戰略縱深極廣,難以一蹴而就,所以將其拆分成數個小階段,並且分別執行下去,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制訂階段性的目標。

這是重中之重。

無論是行軍打仗,又或者是學習知識,這種並非能夠馬上完成的事情,最好都制訂一個階段性的目標,可以節省下不少的力氣。

魏國公徐達說道︰「如果陛下選擇穩扎穩打、依次推進的北伐戰略,在山東布政使司已經落入我們之手的情況之下,臣建議先攻河南,斷其羽翼,然後奪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卷而下。」

作為軍中的名將,謀戰派的代表人。

徐達的軍事建議,絕對是具有極大價值的,老朱同志自然也是洗耳恭听。

整個戰略階段。

可分為三個部分執行——

第一階段,首先攻取河南,佔據潼關;

第二階段,攻取河北及元朝大都,消滅元朝;

第三階段,主力由大都南下攻取山西,略定陝甘,完成北方之統一。

「天德不愧是軍中宿將,制定的戰略方針非常明確啊。」

「此次北伐元朝,咱有意讓天德你掛帥,伯仁為副帥,兼任先鋒大將,軍中將領任你挑選。」

「對了,你覺得需要多少兵馬才足夠。」

「咱也可以提前準備起來了。」

「」

老朱同志采納了徐達的建議,放下手中的奏章,詢問道。

由于這場戰爭規模宏大,戰略縱深極廣,而據徐達所知,如今的大明帝國糧草短缺,恐怕無法支撐過多的大軍北伐,所以只有盡可能的進行估算,然後挑選出一個最合適的值。

雖然陛下之前說過,他還有整整兩千萬石的稻米,足夠四百萬人吃上整整一年的時間了。

然而。

這筆稻米,都被運輸到了山東布政使司去救濟災民了。

他徐達自然也不好意思開口說,讓災民們少吃點,將糧食再收回來,用來北伐吧?

良久之後。

差不多估算完畢的徐達,開口說道︰「末將需要二十五萬大軍。」

老朱同志問道︰「這點就足夠了嗎?」

徐達有點無奈︰「兵馬自然是多多益善,畢竟元朝還佔據著北方,主力尚存,就算是二十五萬大軍,末將也不一定能夠保證完全充足,但是現在也要考慮一下後勤補給的問題,到時候兵馬變多了,糧食不夠了,還不如一開始就少帶點人。」

徐達的擔憂。

也並非沒有道理的。

古代戰爭,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自古以來,不知道有多少場戰爭,都是因為糧草被燒毀、截斷,導致軍隊徹底潰敗的。

就算你戰斗再驍勇,但是餓上幾天幾夜的,也會沒有力氣拿起手中的兵器,只有任由敵人的宰割,所以真正厲害的將軍,對于自己糧道的保護,以及後勤承受能力的估算,可都是非常厲害的。

聞言。

太子朱標莞爾一笑︰「徐叔叔不必擔憂糧草短缺的問題。」

徐達連連搖頭︰「太子殿下,我可不想去動山東布政使司百姓們的糧食,到時候可是會被戳 梁骨的。」

太子朱標解釋道︰「我並非是這個意思,此次奉父皇之命,前往山東布政使司除了賑災之外,也是順道去懲罰那些惡意哄抬糧價的地主豪強們,有些罪惡滔天之輩,自然是要進行抄家,以儆效尤。」

徐達明顯不知道山東布政使司抄家了多少人,有點疑惑的說道︰「就算是抄家,那麼幾家人,也不一定能夠供得起幾十萬大軍出征的糧草消耗吧?」

在徐達看來。

太子殿下能夠抄家幾個就不錯了。

對于一城的官府而言,糧食、錢財或許不少了,但是對于幾十萬大軍來講,卻是杯水車薪。

很明顯。

徐達低估了太子朱標的手段。

在見識到那些地主豪強們骯髒的事跡之後,再加上他們有些人在孔家宴會上口無忌憚的發言,太子朱標這一刀下去,可是抄了不少家,就算是勢力最為龐大的孔家,那也是難以幸免。

「徐叔叔,你不如猜測一番,我抄家獲得了多少糧草、錢財。」

「十萬石糧草,一萬兩白銀?」

「太少了,您再猜猜。」

「三十萬石糧草,三萬兩白銀?」

「您往大的猜,那些地主豪強們的積蓄,可遠遠不止這麼一點,絕對是一個讓人難以想象的數字。」

「難道說有一百萬石糧草,十萬兩白銀?」

徐達試探性的說道。

很明顯,沒有正式抄家過孔家這種級別的世家,他根本無法想象到那幫蛀蟲們到底有多富有。

所以,一次次給出的答桉,也都是低的不能再低了。

貧窮,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在徐達看來,這一百萬石糧草、十萬兩白銀,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如果不計算運輸損耗、輔軍吃掉的那部分糧食,一百萬石糧食甚至都足夠提供二十萬大軍,吃上整整一年的了。

當然,真正的行軍打仗,肯定是不能夠這麼計算的。

因為戰爭的高強度運動,士卒們吃的肯定會更多,你要從後方運輸過來,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之下,三石糧食能夠到達一石就不錯了。

還有天氣因素、敵軍騷擾等。

一套算下來。

一百萬石糧食,能夠給五萬大軍吃一年,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少了,太少了。」

「此次山東之行,總計收獲了糧食三千八百萬石,白銀一千萬兩。」

「其中孔家更是佔據了其中一半的份額,簡直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其斂財的手段,也是駭人听聞。」

「」

太子朱標將自己在山東的收獲,娓娓道來。

在听見這個驚人的數字之後,除了早就已經收到消息的老朱同志之外。

其余人一個個都澹定不了。

這TM也太多了吧?!

從跟隨老朱同志起,由于連番征戰,物資短缺,他們哪一場戰爭不得勒著褲腰帶,省吃節用的,這種完全不用在乎後勤的富裕仗,他們這輩子都還沒有打過!

作為抄家當事人的朱文正,表示抄別人家,搜刮他們的糧食財產,的確是一件令人上癮的行動。

甚至,常遇春此刻兩眼都已經只差冒出金光了。

果然,殺人放火金腰帶。

要是陛下允許的話,他也想親自動手弄死幾個聲名狼藉、無惡不作的地主豪強,過上一把抄家的癮。

「」

作為文臣之首的李善長。

此刻也完全無法維持住之前的澹然了。

他的眼楮里。

彷佛只飄散著小錢錢。

一般情況而言,錢財和糧草都是無法讓他為之動搖,畢竟他以前好歹是老朱同志集團里面的大管家,管著整個勢力的物資調動,雖然就是窮了一點。

但是。

這堪比大明帝國一年的糧食稅收,兩年的財政稅收。

讓李善長這種見多識廣、穩重的文臣,也差點按捺不住去提議多抄幾家。

要是再多來一點的話。

他又何必每次都摳摳搜搜的,恨不得將一粒稻米掰成兩粒吃,將一兩銀子掰成兩半用呢?

「這麼多?!」

汪廣洋驚愕萬分。

如果是其他人跟他說,抄家抄出這麼多,他絕對是抱有懷疑態度的。

但是,說這話的人是太子殿下,再加上還有朱文正那個無法無天的家伙在,這些事情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起來,沒有什麼好奇怪和驚訝的。

劍聖長虹保持著閉目養神的狀態,始終一言不發。

他這段時間的工作量可不少,也沒有精力去摻和這種事情了,就安靜的當一個木頭人吧。

至于說小朱棣。

他在心中憤憤不平的表示。

大哥這也太不厚道了,有這種好玩的事情,竟然都不叫上自己,他也想要試一試抄家的快樂啊,怎麼就讓堂哥一人爽了。

不過。

既然抄家的事情沒有趕上,那自己能夠趕上北伐也行。

父皇和大哥肯定是不會同意自己前往的,但是小朱棣不在乎,他可以偷偷的 出去,已經覺醒麒麟之血,並且是‘殘月’之紋的他,根本不是一般護衛能夠看得住的,就宛如泥鰍一樣滑 ,一不留神都跑丟了。

「這些錢糧,目前都放在山東布政使司處。」

「可以第一時間運往前線。」

「這不僅僅可以支撐此次北伐大業,甚至再進行幾次戰爭也是綽綽有余,多出來的部分也可以用來建設帝國。」

「」

太子朱標開口說道。

兜里有錢,說話就是硬氣!

想干嘛就干嘛,直接用錢砸就是了,不用像以前一樣摳門的感覺,真是太爽了!

身為首席內政管理員的李善長,頓時站出來拍著胸脯表示,這些小事情都包在他身上了,無論是供應大軍遠征的後勤,又或者是用于建設方面,那都是小意思。

以前沒錢的時候,那是沒有辦法。

現在有錢了,要是還不得夠把事情辦好,那未免也太掉他李善長的面子了吧。

心情大好的老朱同志,此刻也是一拍大腿,對著徐達說道︰「天德啊,你也听見了,咱現在別的東西不多,唯獨錢糧充足,所以你也不用擔心後勤的問題,想要多少兵馬直說就是了。」

解決了後勤的問題,徐達自然也就放下了一件心事,說道︰「那末將可就不客氣了,此次北伐,我需要三十萬大軍!」

朱元章眉頭一挑。

明顯不是很理解的樣子。

不是徐達要的兵馬太多了,而是要的太少了。

要知道。

在原來糧食短缺的情況之下,徐達就要了二十五萬大軍,而現在錢糧充足了,卻也只多要了五萬人,這未免也太保守了一點吧,老朱同志還以為他會要四五十萬大軍北伐呢。

「就要這麼一點?」

「就要這一點。」

「這才加了五萬兵馬,不需要再多加一些嗎?」

「夠了夠了,我們大明四周的敵人可不少,要是將兵馬都帶出去了,被敵人偷襲了怎麼辦。」

徐達擺了擺手,說道。

在他這種頂級將帥的手里,多了五萬的兵馬,那能夠操縱的空間不知道要大多少。

為這場北伐元朝的戰爭,能夠賺取更多的勝算!

對此。

老朱同志也不勉強。

既然他覺得三十萬大軍能夠穩操勝券了,那也就不用多加什麼了,對于自己兄弟的軍事能力,老朱同志還是非常放心的。

「不過,末將還有一事相求。」

「說吧。」

「此戰,末將需要錦衣衛的情報支持,甚至在必要時刻,需要錦衣衛協助破敵。」

「小事而已,準了。」

在北伐大業面前,一切事情都可以往後稍稍。

就算是以情報為主的錦衣衛,在必要的情況之下,也需要轉入戰斗的行列之中。

當然。

讓專業的情報人員,死在戰斗搏殺之中。

這的確是一筆非常虧的買賣。

錦衣衛指揮同知圖奇的十萬小弟除外,畢竟這可以隨便進行補充,老鼠們也沒有什麼親情、友情的觀念,只要能夠吃飽肚子就行,老朱同志還听說它麾下的三千肌肉鼠,最近已經訓練完成了,正好可以在此戰之中檢驗一下訓練成果。

「」

听到父皇和徐達叔的交談。

其中提到了錦衣衛的名字,要被應用于這場北伐。

小朱棣的眼珠子轉了轉,也不知道在打什麼鬼主意,讓人捉模不透。

偷偷參軍北伐。

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因為他現在才八歲,就算是虛報年齡,身高方面的問題就無法彌補,一眼就會被看穿,到時候只會被自家老爹拎回去打,而且會被嚴加看管。

但是。

如果是通過錦衣衛的途徑,那或許存在可行性。

畢竟,他听說錦衣衛指揮同知圖奇,那是一個身高很矮的小矮子。(圖奇︰?)

這就說明著,在錦衣衛之中,只要你能夠打探到情報,又或者是存在著一技之長,身高什麼的根本不重要。

現在的問題是。

如何才能夠混入錦衣衛。

老朱同志說道︰「天德、伯仁。」

徐達、常遇春二將站了出來︰「末將在。」

老朱同志叮囑道︰「此次北伐,當以討伐元朝為主,所以為減少北伐阻力,爭取人民擁護,王師所到之處,嚴禁燒殺搶掠,違者軍法處置,咱可不想咱們明軍,變成了那宛如山賊土匪一般的存在,禍害北方百姓們。」

等到擊敗了元朝。

那些收服的疆土,就變成了大明的百姓了。

他想要的是一個完整的中原和西北地區,而不是一個被打的支離破碎,又或者是被搶的一干二淨的荒蕪之地。

軍紀的管理,此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當然。

兄弟們南征北戰這麼多年,想必應該也都清楚他朱元章的規矩了。

徐達沉穩的說道︰「還請陛下放心,兄弟們都懂的,如果有違反軍紀之人,那便將其斬首示眾,以儆效尤,無論官職高低、爵位大小,在軍中都要听從軍法。」

常遇春試探性的問道︰「漢人的百姓,我們肯定不能夠騷擾他們啊,那元人」

老朱同志撇了他一眼,讓這個大漢嘿嘿一笑︰「這種事情,別來問咱,自己看著辦就是了,別做的太過火了。」

雖然沒有明說。

但是卻又彷佛什麼都說了。

最起碼。

徐達、常遇春、朱文正、湯和這種軍中的老油條,都是第一時間領會了陛下的意思。

自家人肯定不能夠欺負,這是原則上的問題。

但是別人家的嘛,那就處于可欺可不欺的邊界之上。

那種尊敬守法,願意誠心歸順大明的元人,老朱同志自然是歡迎他們的加入,畢竟大明帝國的目標是征服世界,光靠現在明朝的人口,想要佔據世界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偶爾招納一些異族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歷史上。

老朱同志就設立過朵顏三衛,招納異族精銳鐵騎,為大明帝國效力。

並且在朱棣靖難之役的時候。

這支異族鐵騎,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

某些頑固不化,並且一天到晚想要搞事情的元人,徐達和常遇春看著辦就行,有些事情不用說的太明白。

「汪廣洋。」

「臣在。」

「你向北方百姓發布一篇檄文,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這樣子可以對北方漢族百姓擁有一定的號召力,可以主動支持我們進行北伐。」

「臣——遵旨。」

寫一篇小文章而已。

這對于未來能夠擔任大明帝國右丞相的汪廣洋來講,不過是小事一樁。

「湯和!」

「末將在!」

「為了保障北伐順利,令你留守江淮,加強戒備,以防元軍襲擊,咱可不想被偷了。」

「末將遵命!如果放了一個元人過來,末將願提頭來見!」

作為老朱同志小時候的好兄弟。

湯和也是爽快的接下了這個防守的任務,沒有一點不滿。

他和朱文正一樣,都是擅長防守的將領,將己方的陣線打造的固若金湯,連一只蚊子都飛不過去,這才是他們的才能所在!

他很清楚。

自己不像是天德一樣擅長謀戰。

也不像是伯仁一樣擅長勇戰。

在軍事方面的天賦,的確弱了兩人一籌,甚至連守戰方面,也不如秦國公朱文正那麼厲害,所以只有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天賦優勢,才能夠勉強看到他們這些天資縱橫的背影。

「接下來——」

「調集各路兵馬,準備糧草後勤、器械兵器。」

「十日之後,出兵北伐!」

「」

老朱同志下達了作戰命令。

眾人也都是應聲回道,然後各自退下去準備北伐的事情了。

也就只有老朱同志、太子朱標、劍聖長虹、小朱棣四人,尚且留在這個御書房之中。

看見沒有外人。

在場的眾人,都是知曉麒麟之事的。

太子朱標也就沒有什麼忌諱了,直接對自家父皇行禮道︰「父皇,兒臣此次前去山東布政使司,除了賑濟災民、懲罰豪強之外,還額外收獲了三件麒麟秘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