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隆武十年的上半年,注定是大明歷史上的一段黃金收割季。

數十年來的心月復大患,紛紛在叫門清堡宗的開路下,被迫投降。

最讓朱樹人驚喜的是,雖說豪格不可能被這個懦弱弟弟勸降,但隔壁的科爾沁蒙古,卻機緣巧合,最終被大明恩威並施,直接選擇了投降稱臣送人質,

並且表示願意倒戈一擊,幫著大明一起打豪格。

勸降的理由和大明所給的台階,其實表面上非常順理成章︰

你們科爾沁蒙古跟滿人鬧出隔閡、各自求生。無非是豪格殺了他父皇的側妃、奸後布木布泰(孝莊),而布木布泰是你們當今科爾沁親王博爾濟吉特.吳克善的妹妹,所以你們才跟豪格決裂。

但現在滿清偽帝福臨已經投降了我大明,還親自來叫門,福臨對于豪格殺他生母的事兒肯定是反對的,福臨算是吳克善的親外甥,現在給你們一個台階下,還不趕快投降求活?

博爾濟吉特.吳克善被大明使者曉以利害,最終表示可以幫著打豪格,換取蒙古各部不被大明清算。

當然,科爾沁的投降,清堡宗的叫門只是最後的誘因,真正的決定性因素,還是去年劉國能黃得功那一把把他們徹底打疼了。

科爾沁投降後不久,也就兩個月吧,察哈爾部也投降了大明。

至此,後世蒙古的東部地區,也就是對應大明山西、河北、遼東三省以北的那一半蒙古的漠南部分,就算是徹底臣服了大明。

這些東蒙古各部,當時有一個統稱的範疇,那就是韃靼,除了察哈爾和科爾沁,還有漠北布里亞特人組成的額魯特部與喀爾喀部,以及漠南的鄂爾多斯部、土默特部。

布里亞特人遠在漠北,能一直分布到貝加爾湖,歷史上此後幾十年逐漸被羅剎人吞並了,羅剎人會在額魯特部和喀爾喀部的故地、建立起葉尼塞斯克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這倆據點。目前那地方距離大明太遠,一時也管不到,也不用著急。

漠南的鄂爾多斯部就沒什麼實力了,他們事實上是察哈爾部和科爾沁部的跟班,半附庸狀態。大明既然征服了科爾沁和察哈爾,鄂爾多斯也就只是稍稍忸怩了一下,半推半就便投了,也稱臣送來人質,還接受大明一定程度的調遣。

只不過蒙古很大,哪怕把韃靼各部統統干掉,西邊河套陝甘以北的那一半蒙古,一直到回疆,依然還是處于自立狀態。那兒自西向東分別還有蒙古的準噶爾部、以及大明的老對手瓦剌。

(注︰歷史上到了這時候,瓦剌已經被中原王朝改稱為「衛拉特蒙古」,但那是清朝統治者改的名。現在大明還在,所以繼續沿用大明對它的舊稱呼瓦剌)

這兩個對手的優先級,肯定要比徹底追殺豪格殘部低得多,大明搞定豪格之後,休養生息數年,再去慢慢料理他們也不遲。反正他們如今跟大明並無直接軍事沖突,不怕等。

……

科爾沁蒙古是隆武十年四月投降的,察哈爾部則是六月。

所以到了這年七月,隨著遼東全境被大明基本跑馬圈地消化完、蒙古兩部也倒戈來投,大明終于做好了對豪格盤踞的松女敕平原,發動最後決戰的總共準備。

豪格在松女敕平原開荒種北海道耐寒種水稻、以及庫頁島黑麥,已經有三年了。如今再過兩個月,又要到一年的收獲季了,可惜豪格今年種的糧食,注定要便宜了大明,大明不會給他們吃到新米的機會的。

開戰之前,也不得不說一下豪格這最後一年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他自從隆武九年十一月賣掉弟弟福臨、任由福臨被圍困在盛京,他自己帶著主力和心月復武將跑路後,就選擇了吉林城作為他大清新的臨時行都。

豪格顯然是不會承認福臨的投降的,所以在當年臘月,听說福臨被俘的消息後,滿清剩余的兩萬兵役男丁,以及近二十萬婦孺,就在吉林周邊擁立了豪格登基稱帝,繼承他大清所謂的正統。

豪格登基時已是臘月下旬,他也沒急著改年號,熬到南邊隆武十年正月元旦,豪格才在吉林舉行了全套典禮,大赦天下,走了三天禮儀流程,並且改元肇興,以示自己中興大清、恢復故土的志向。

當初諸葛亮給劉禪定的年號是建興,圖的就是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這個年號從劉禪登基用到諸葛亮死後三年。滿清高層人手《三國演義》達人,豪格當然也會以此自比,希望能興復大清,所以把建改成了肇,其他不變。

改元登基之後,豪格統治之下,只有最後二十萬滿人,其中兩萬多成年男人,還有六十萬漢、蒙百姓,一共八十萬人口,在松女敕平原以及其他少數北方定居點種田,

境內城池不過五六座,其他都是鄉鎮定居點,完全沒有城牆。

因為南方有一定工業基礎的地區全部丟失,豪格如今也完全沒有了火藥和大炮的產能,最多只是養著幾個還記得制藥鑄炮經驗手藝的匠人,但沒法開工。

他剩下這點部隊,就只能恢復到純騎射狀態,好在冷兵器和鎧甲倒是依然夠用。

就在這樣的形勢下,隆武十年七月,豪格迎來了明軍的全面進攻。

明軍趁著夏天最炎熱的時節剛剛過去,天氣稍要轉涼,但還有兩三個月不至于寒冷,這是一年中對北方最好的用兵時機。

因為沒有河流水道連通,所以這次明軍就沒有用步兵作戰,選擇了全騎兵跟豪格打野戰對攻。最多隨軍拉幾十門騎兵炮,必要時可以轟擊一下矮小的吉林縣城。

寧古塔和吉林的縣城都完全談不上堅固,建城也就沒幾年,城牆是夯土材質,沒有任何額外加固。這在東北月復地已經算是很好的了,其他地方連城牆都未必有。

明軍一共動用了八萬人的騎兵部隊,還有兩萬多蒙古僕從軍,察哈爾和科爾沁各一萬,鄂爾多斯部數千,一共湊成十萬大軍,直撲吉林。

……

豪格得知明軍來襲,短短用了兩三日時間,便打探清楚了明軍的規模。

得知明軍居然全部是騎兵時,他也是大驚失色,知道只靠自己手上的兩萬多滿人男丁,絕對是頂不住的。

「南蠻子居然能拉起十萬騎兵了?這不可能!幾年前內黃決戰時,明軍也是傾全國之力來犯,也不過調動了六七萬騎兵。

去年破盛京時,騎兵也只是騷擾,動用者不過三四萬,主力還是靠步炮兵作戰!怎麼才過了這麼點時間,竟能湊出十萬騎兵了?居然還有一部分是一人雙馬?」

大明的軍事國力膨脹速度,顯然已經超出了豪格的想象。

最後跟隨他的鰲拜等將領,也是感覺到了幾絲絕望,鰲拜只能硬著頭皮勸︰「陛下!如今之危急,怕是已經超過太祖當年薩爾滸之戰了。吉林城池低矮,明軍又有重炮,守城的話,盛京之戰便是前車之鑒。

為今之計,光靠我滿人兩萬殘卒,絕對是沒有機會的,只有把漢、蒙僕從全部武裝起來,至少加上咱滿人自己的兵,湊出四五萬之數,然後咱‘不管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利用明軍各路分進合擊、沒有會師之前,擊破其中一路,才有求生希望!」

鰲拜這樣建議,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原來這次明軍為了更好地圍殲豪格,也是選擇了分兵進擊的路子,從多個方向包圍上來,為的就是多殲滅一些清兵,防止他們被打散後,變成游擊力量躲進白山黑水,務求在松女敕大平原上打一場包圍性的決戰。

十萬明軍,從東西南北合圍,每一面也就兩三萬人,其中北路的兩萬人最弱,那只有數千明軍精銳騎兵監督,帶隊的明軍將領是朱文禎,主力則是倒戈的科爾沁和察哈爾蒙古人,從西北的科爾沁草原迂回而來。

東西南三路相對強一些,西路軍也是從草原方向包抄過來,不過是從科爾沁和察哈爾草原結合部往東截殺,帶隊明軍將領是李輔明,大約有三萬人。

南路軍是最強的,直接從沉陽北上,也有三萬人,帶兵將領是黃得功,人數上跟西路軍差不多,但南路軍還帶了最多的騎兵炮,一旦遇到清軍守城,南路軍要負責穩扎穩打攻堅破城。

最後的東路軍實力跟北路軍實力差不多,總兵力兩萬人,人數比北路軍還略少,但因為武器裝備上都是正牌的明軍,實際戰力應該比蒙古降軍騎兵為主的北路軍強些。

東路軍的將領包括了吳三桂和李愉,吳三桂帶了一萬明軍,李愉也帶了一萬名義上屬于明軍的朝鮮士兵(李愉是大明的東江鎮總兵,只是他血統屬于朝鮮人。他帶的部隊打下的地盤都是屬于大明的),負責封堵松女敕平原往長白山區撤退的各項隘口。

之所以安排這一路,也是考慮到大明嫡系部隊當中,缺乏對長白山區地理形勢比較了解、深諳長白山區山地戰的部隊,只好借用一部分朝鮮的族人補強。

這四路,最弱也有兩萬人,豪格如果只靠自己的兩萬滿兵去打,哪怕「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那也是沒戲的。

他連明軍總兵力的四分之一都打不過,別說車輪戰了。

說句難听的,如今豪格手頭還剩下的兩萬滿兵,絕對不能按奴兒哈赤黃台吉時候的戰力比,甚至遠不能跟多爾袞入關時期的滿兵比。

現在剩的那兩萬人,是積年老兵死了又死、預備役重新拉上去湊數的,根本沒法保證兵員質量,已經到了是個成年男人就得當兵的程度。其中百戰老兵余生,不超過三分之一,

還有三分之一是年紀大了體力衰弱或者有傷殘,最後三分之一則是剛剛成年或者原本領鐵桿莊稼養尊處優沒實際上戰場殺過人。

而且,清軍的武器裝備還明顯比明軍騎兵差!

豪格只能指望把兵力規模再擴充一下,拉起五萬人,去集中沖明軍其中一路兩萬人,如果能沖破包圍,那還能逃一條活命。

至于那些漢蒙兵會不會如同牧野之戰奴隸倒戈一樣臨陣反殺,已經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

豪格希望發揮內線作戰的優勢,挑個機會各個擊破明軍,明軍當然也知道這種風險性,所以四路大軍斥候都撒得很遠,很注重保持各軍行進速度的步調一致,以免出現某支部隊太早趕到戰場、白白給敵人太多時間差。

畢竟,大明已經遭遇過幾十年前薩爾滸大敗的教訓,吃一塹長一智,在協同步調方面的重視,已經拉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四路明軍之間,幾乎每天都會派出日行三百里的斥候互相通訊聯絡,確認各自的位置、已經偵查到的敵人位置,並且重新同步。

只恨這個時代沒有無線電台,否則幾支進攻途中相隔兩百里以上的部隊,也能瞬息通訊,知道友軍的實時位置了——

歷史上,西方戰術從拿破侖時代的「內線優勢」演化到毛奇時代的「外線優勢」,所仰賴的兩個最重要的技術突破,就是無線電和鐵路,有了無線電外線作戰的部隊才能實時知道友軍機動到哪兒了,有了鐵路,才能確保知道位置後能最快調度趕過去。

這兩項技術出現之前,內線確實是有一定優勢的,外線一方無法徹底彌補,只能是靠頻繁快馬通訊減輕癥狀。

而天意似乎也在幫助大明,因為這一戰的戰場,也遠比當年薩爾滸之戰更平坦——薩爾滸之戰,發生在相當于如今撫順一帶,那已經離開了沉陽周邊的遼河平原,進入了長白山區邊緣,所以部隊交通不便。

而今日的松女敕之戰,除了吉林縣城算是處在地勢相對險要的山區邊緣,但吉林縣以東的大片松原、扶余等地,那都是松女敕大平原。

東北的黑土地大平原,面積可是比華北平原還大。在這樣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上打大規模騎兵圍殲戰,機動性可比薩爾滸長白山容易多了。

豪格集結完部隊,一開始原本試圖從北邊的科爾沁蒙古叛兵身上找突破口,但科爾沁騎兵斥候撒得很遠,看到豪格的主力靠攏過來,居然放慢了速度,甚至一度退卻拉扯,讓豪格根本追不上求戰。

豪格只好虛晃一槍,掉頭向東,擺出要鑽入長白山游擊的姿態,突破李愉的朝鮮兵。北邊的朱文禎得到這個消息後,這才催促著麾下的數千明軍騎兵、以及作為僕從的科爾沁察哈爾騎兵加速追擊、拉進與清軍的距離。

誰知,豪格最後還是虛則實之,在確認朱文禎和科爾沁騎兵距離自己還剩百里時,他突然掉頭殺了個回馬槍,而且這次是不惜馬力,全速奔襲。最終在半天之後,追上了再次想掉頭的朱文禎。

不過,經過這兩次虛晃拉扯,明軍的基本功也沒有白費,因為朱文禎和李愉給了黃得功和李輔明的迫近爭取了時間。只要朱文禎跟豪格廝殺一日不被擊潰,黃得功和李輔明就能趕到把豪格包了餃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