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81章 初會二藩

沉樹人送去京城的密信,就算用上六百里加急的信使,至少也要三四天之後才能抵達,畢竟一路上兵荒馬亂的,還得繞路。

何況他這個密信是私人身份送的,還沒資格用六百里加急,那就更慢了。

考慮到秦良玉的報急求援表章,比他早四天就抵達了信陽、繼續北上,所以追肯定是追不上的。

不過,沉樹人估計,崇禎眼下就算得到急報,也不可能那麼快做出救援四川的決策——如今已經是崇禎十五年十一月過半了,崇禎的爛攤子都爛成什麼樣了,區區四川,優先級能有多高?

皇帝就算想調兵,也是無兵可用,或者實在鞭長莫及。秦良玉的急報送到時,沉樹人在河南這兒的捷報都還未必送到呢。

如果崇禎以為沉樹人還被李自成包圍在陳縣不得動彈,那他根本就不可能下令立刻讓沉樹人去救援四川。

最多只是開空頭支票另外任命幾個四川的地方官員,然後甩鍋一推,讓這些人自己想辦法上任平賊。

所以沉樹人估計,十一月底之前,京城那邊是不太可能送來關于如何處置四川問題的旨意了。

自己趁著這個時間差,逐步把部隊先移到長江三峽附近,做好準備,命令一到就動手,倒是不至于太耽誤事。

……

在陳縣把該料理的事情都料理完之後,沉樹人就帶著千余精銳護衛騎兵,直接經上蔡、汝陽,回到了信陽縣。

他剛剛從陳縣月兌困,很有必要抽出時間拜見一下已經被救出好幾天的潞王、福王,順便也好結交一層關系,賣個大人情。

另一方面,自從昨天從黃得功那兒得到了救援潞王福王諸人的近況後,當晚沉樹人就想了很多關于藩王方面的長遠安排——

他當然知道歷史上福王後來當了弘光帝,也知道史可法等人的福潞之爭。現在既然僅有的兩個將來跟崇禎血緣最近的藩王,都被他的部隊救了,這個功勞可是不小。當然應該趁機考察一下諸王,看看他們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未來該傀儡誰,歷史書上的記載是否靠譜。

或許有人會奇怪︰憑什麼說潞王和福王,就是這個世界上跟崇禎血緣關系最近的旁系藩王了呢?歷史上不是還有桂王之爭麼?

這里就必須提醒一點沉樹人造成的蝴蝶效應了︰桂王全家,早就在衡州被張獻忠殺絕了,一個子嗣都沒逃出來。

另外,根據張名振剛才轉述的秦良玉急報,張獻忠十幾天前偷襲了重慶。那也就意味著,老福王的五弟、位于重慶的瑞王朱常浩,多半也已經被張獻忠殺了。

這麼算來,如今這個時空,可不就只剩下福王潞王可用了麼,其他人血緣只會比潞王更遠。

沉樹人風塵僕僕,騎馬趕路了兩天,在十一月十八這天,抵達了信陽縣。劉國能也帶著袁時中親自出城數十里迎接,沉樹人免不了對他們都是一番安撫勉勵。

袁時中是月初的時候,投降的黃得功,當時因為懼怕被改編清算,所以黃得功臨時自作主張,安排他暫時接受劉國能的統轄。

劉國能也是流賊頭目反正歸順的朝廷,跟袁時中情形相似,應該能讓對方安心。

沉樹人很接地氣地說︰「袁將軍既能棄暗投明,以後只要好好為朝廷效命,自然能得封妻蔭子——劉將軍便是遇敵則先,四五年里,已經積功加了破虜將軍號,你要好好效法,以為榜樣才是。

如今你尚未有顯著軍功,本官就暫且先表你為游擊,過一陣子,本官可能就要帶兵入川增援,你若能跟眾將一起,力戰張獻忠,還怕不能光宗耀祖麼。」

袁時中頓首下拜︰「末將定不負撫台大人期許,全力奮戰。」

沉樹人應付完袁時中,又轉向劉國能,隨口問道︰「幾位王爺在此一切可好?」

劉國能小心謹慎地回復︰「三天前黃得功把幾位王爺轉移到了此處,那位小福王殿下,真是……見到武將就想套近乎,潞王倒是深居簡出,不願人打擾。末將未得撫台大人您的指示,也就沒敢回應小福王的套近乎。」

沉樹人听了,也是微微有些詫異。雖說小福王朱由崧對武將套近乎示好這種事情,肯定是私下里做的,未必會落下把柄。

但現在崇禎還沒死呢,他就已經有這方面的野心了不成?難道他也看出來,自己那個堂弟因為剛愎自用,亂殺忠良,最後會無人可用自爆麼?

看來這是個有主意有想法的主啊!

可惜,沉樹人偏偏不需要一個有想法的主。

太有想法,要是也跟崇禎一樣剛毅果決、自說自話,他還怎麼改造大明?那崇禎不就白死了麼。

對沉樹人而言,最完美的傀儡,其實就該是劉禪型人格的——確切地說,得是諸葛亮當政時期那個早期型劉禪,最好能夠無條件信任權相,「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

這樣一來,沉樹人才好毫無掣肘地扮演諸葛亮的角色,主持北伐光復天下嘛。

心中存了念頭之後,沉樹人一邊被劉國能引領著進了城。

剛在城北直街上行了不到兩三百步,離府衙還遠,街口忽然轉出幾輛車馬,雖然車廂看著不怎麼體面,卻也臨時粉刷過,而且用的是四駕,沉樹人心中一動,就知道這是親王的車駕了。

自古天子六御,只有皇帝才能用六匹馬拉的車,四匹馬已經是諸侯的待遇了。

果不其然,看到沉樹人一行後,來車很快停下,有宦官掀起簾子,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人率先下車,對著沉樹人滿面春風地示好︰

「劉將軍,好巧啊,竟能在此偶遇。兩日不見,別來無恙?這位想必就是湖廣沉巡撫當面了吧?前幾日便听黃總鎮說,闖賊要南下襲擾信陽,殺害小王,沉撫台公忠體國,奮不顧身突圍回救。

昨日又傳來前方捷報,說是已經大破闖賊,必是沉撫台運籌得當,將士用命。大明能得沉撫台這樣的擎天巨擘,架海棟梁,力挽天傾,實乃大明之幸,祖宗洪福吶。」

劉國能連忙上前行禮,又幫沉樹人介紹︰「這位便是嗣福王殿下!」

沉樹人也只好勉強下拜,如今這禮數還是不能缺的,雖然委屈了點,總好過授人把柄。

那人果然是福王朱由崧,他也很會做人,立刻兩步竄過來,扶住沉樹人的胳膊,阻止了他繼續下拜︰「沉撫台是小王的救命恩人,如何當得?趕緊免禮才是!」

沉樹人本來也不想拜,便順勢收住了。他來到這個世界,給崇禎下拜已經是沒辦法了,崇禎之後,他可不想再給別人這樣卑躬屈膝。

當然,因為封建禮教的關系,儒家禮節他暫時沒實力去炮轟。所以回自己家,給肉身的便宜父母下拜,那還是沒辦法的。沉廷揚那兒,一輩子都得供著,這是時代局限性,不在此列。

拜雖然不拜了,謙虛的話該說還是要說。

于是沉樹人振振有詞又謙和有禮地彰顯了一下政治正確︰「殿下過譽了,實在折煞下官,一切都是將士用命,下官調度的只是朝廷兵馬,豈敢貪天之功為己有?

正所謂北人之畏昭奚恤,實畏楚王百萬雄師也,擊破闖賊的,是我大明朝廷的兵馬,食的是大明朝廷的俸祿軍餉。我自己手無縛雞之力,一個賊寇都沒手刃,只是監督了一下。」

沉樹人話里話外,都是「外臣不能隨便結交藩王」的戒心狀態,但也不會得罪朱由崧,依然可以把一切都托詞給「害怕被人嚼舌頭」。

這樣不軟不硬又有禮貌的應對,搞得朱由崧也是很沒脾氣,只當他是膽子小,謹慎,被朝中派系斗爭搞怕了。

「沉撫台也太謹慎了,也罷,小王記得你的忠義便是,以後如果有機會,可以不再擔心外人非議,咱再敘舊。」朱由崧留了個由頭,暫時放棄了進一步結盟。

他現在畢竟也還沒有明確的行動綱領,只是想有棗沒棗打一桿,先把人緣結交好了。只要對方對他沒有惡感,那就算是一種勝利——

還真別覺得朱由崧要求低,因為他是老福王的兒子,而老福王當年因為爭國本,跟東林黨斗了那麼久積攢了多少恩怨。

所以朱由崧很清楚,天下文官至少有八成,是不喜歡跟他套近乎的。沉樹人能不卑不亢一碗水端平,那就已經不錯了,說明他不是跟東林黨穿一條褲子的。

可惜的是,朱由崧並不知道,再過一會兒,當沉樹人有機會拜見他那位潞王叔時,又會是換上另外什麼樣的一副嘴臉。

……

沉樹人跟福王初次言語試探後,很快被劉國能帶到府衙,稍微歇腳收拾,洗去僕僕風塵後,

他又換了身干淨體面衣服,準備了些點到即止的薄禮,問清了對方下榻之所,這便帶著幾個侍從,去潞王住處拜會。

按說他剛剛跟朱由崧表過態,外臣不當隨便結交藩王,所以見潞王自然也要一碗水端平。

好在沉樹人有借口,而且就是剛剛辭別福王後臨時想到的——他此番率軍從陳縣突圍,跟李自成野戰,不就是防止李自成迂回繞後、破城殘殺諸王麼?

現在福王四肢健全,身體健康,潞王卻沒露過面,沉樹人總該確認一下,對方是否身體健康,還是受了什麼兵荒馬亂的驚嚇。

這個理由再充分合適不過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