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45章 汴梁城民怨四起 李伯紀官復原…

京城里西水門打得火熱,北門也有禁軍的大將戒備,可南城這邊其實一直平穩得很。

而宋公明自從被康王想辦法調進京城,那是尋的趙佶和童貫的門路。他也沒想到金人突然南下,連皇帝都換人了。

如今的他還受趙桓和孫傅等人猜忌,連守城的事都盡量不讓他參加。至于原因,第一個是不信他這草寇出身的將領,其次嘛,那就只能怨他和康王走得比較近。

可說老實話,宋江自己心里也有莫大冤屈。

你若怪他是綠林招安他沒辦法,可與康王有聯系卻真是不得已而為之。他身後沒有靠山,若想往上爬總得尋點門路不是?皇帝正值壯年,你太子門下已經有無數高官圍著了,自己想去巴結你們也看不上。此時正好康王有個不計較出身,禮賢下士的賢王之名,他宋公明又怎麼能放過這機會呢。

誰曉得皇帝會突然退位,你們兄弟倆私底下有什麼矛盾。

在城中軍營每天听著西水門的消息,宋江只覺得自己有心殺賊卻無用武之地。

「報將軍,有聖旨到。」

帳外戴宗忽然的話語,把正自神傷的及時雨嚇得一激靈。連忙整理儀容出外迎接。

「將軍,城中百姓**了?」戴宗不解道︰「咱們這南城好像還挺平靜啊。」

宋江揮手道︰「莫管那些,速速整軍與我趕往宣德門。」

可等他們領著僅有的四千人馬趕到地頭,就被眼前場景嚇得不敢向前一步。

因為隔著宣德門還有幾里地,不管是大街小巷,密密麻麻跪著的全是人。

「將軍,咱們過不去啊。」一枝花蔡慶急切道。

宋江見此情形已經猜到了個大概,他是個愛惜名聲的人,自然不會這個時候盲目的對前來請願的百姓動手。

對眾人交代道︰「讓兄弟們戒備,前方不亂咱們便不動,一切听我號令行事。」

……

宣德門外的百姓在寒風中呼喊、期盼他們的皇帝做出英明的決定。而皇宮內院的趙桓還有一眾大臣,此時也覺得全身發冷如墜冰窟。

曹評只是一個將領,他在朝堂對這種人事任免沒有那麼多的話語權,而他現在也不願意說話。

不光全京城的百姓,甚至眼前的這些人都知道李綱是個清官直臣,可他們還是在金人的逼迫下把罷免了,唯一的理由就是以一己私心阻攔和議。可他李伯紀有私心麼?他所做的一切不都是書上所寫,父親所教的忠君愛民之道麼?

看著他們在那你一言我一語,曹評真想跑回家中眼不見為淨。

他們既不敢引起民憤,又擔心不好向金人交差。可你們現在不應該先向自己的百姓交差,向自己的國家交差嗎?

那些話深深刺痛了曹評,讓他的心在滴血,讓他憤怒無助至極。

最後經過幾位老謀深算的大臣建議,皇帝下定了決心。

「將王黼、童貫、朱等大奸臣一律罷官問罪……復李綱京城防御使之職!」

這個結果與百姓士子的訴求是打了很大折扣的,因為王黼等人現在不在京城,人家都陪著太上皇在江南賞風景,而如李邦彥、白時中這些人卻是一個沒動。

當然曹評也知道皇帝不會動,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再糊涂也不會因為你們一群刁民寫幾百個字,就把一直跟隨自己的心月復給罷官問罪。

皇帝已經做出了讓步,只要李綱復了官,京城百姓的激憤便會很快消散。至于如何向金人交差,那就是他張邦昌的事了,曹評懶得操心。

他現在在輕松之余,也為李綱的未來捏上了一把汗。

百姓此舉,已經犯了為官大忌,將來只要給他們這些人一個機會,李綱便會直落谷底,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

……

就在京城之亂安穩後的第五天,金人再一次攻向西水門,雖然這次比前幾次凶猛,宋廷官兵也損傷更多,可還是讓他們無功而返。

就在這個時候,離營很多天的神駒子馬靈領著幾個士卒飛奔進了韋城縣。

「稟軍師,西北老將種師道統率數萬義軍,已經快進京畿……」

李助和喬冽對視一眼,問他道︰「是義軍?」

馬靈點頭道︰「對,種師道已經被狗皇帝罷官回家,听得京城被圍,以他威名在很短時間內集結一支人馬率先趕來。後面的種師中、姚古等西北大將皆領大軍往京城趕……」

「老種相公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啊!」喬冽本就是西北人,甚是敬重種師道。現在一听他八十高齡還如此心憂國事,居然比官軍來得還快,是又敬又佩。

眾人感慨幾句,李助問馬靈道︰「他們還有幾天路程可進京畿?」

「這支義軍雖然馬匹不多,但是也沒啥淄重,應當還有三天可到。」

李助點點頭,與喬冽商議幾句後,傳令道︰「讓各軍早做準備,三天後全軍退回濮州。」

既然你們自己人已來,也就不需要咱們再幫忙了。女直人有種師道和後面的十幾萬大軍,想必也沒心思再跑滑州來打草谷了。

……

就在老將種師道領著臨時拼湊的一萬多義軍趕到京城西北時,另一個方向也出現了一支人馬。

領軍之人乃鄧州知州張叔夜。而他身邊的大將卻是曾經宋公明的手下混世魔王樊瑞、飛天大聖李袞、八臂哪吒項充。

當年宋江赴京城任職,張叔夜自然不會讓他把所有人都帶走,後來便向朝廷舉薦樊瑞做了兵馬都監,守衛鄧州。

兩支人馬的到來讓金人急急退回,而京城內正自苦苦抵抗的百萬軍民卻個個歡呼雀躍。

後來經李綱向皇帝建議,勤王兵馬暫時在城北駐扎,先把二位主將請進來共議兵事。

他自己本就是個臨時出家的和尚,現在听得種師道過來,哪里會不想向他詢問意見。而皇帝趙桓現在也是滿屋子跳躍,感覺自己就像重生了一般。

「微臣種師道、張叔夜護駕來遲,還請陛下降罪。」

二人進得皇宮,躬身行禮。

現在趙桓一見他們真是比見了親爹趙佶還快活,哪里會怪罪。

不顧儀態的走下寶座,一把拉起二人後,不停的夸贊。

特別是看著胡子花白,一身風塵的種師道,趙桓沒來由的鼻子一酸。

「老將軍,是朝廷愧對于你,愧對于種家啊。」

這是他由衷之言,畢竟趙佶被童貫和蔡攸一頓欺騙,把北伐燕京兵敗之責全推在他身上,可人家卻不遠千里過來勤王,他作為皇帝確實有愧。

可種師道卻不能這麼想,畢竟那下旨罷官的也是如今的太上皇。在感動之余,連連叩首。

這一派景象讓李綱有些迷糊,感覺好像以前的皇帝和今天的皇帝不是一個,這朝堂也不是前些日子的朝堂。

「這位便是李伯紀,李侍郎。」

趙桓客氣的向種師道與張叔夜介紹道。

「好樣的。」種師道看著眼前對自己行禮的李綱,夸贊道︰「李相公不愧是忠臣之後,足有乃父之風……」

李綱現在官居兵部侍郎,而種師道雖然有些虛餃,可實權卻是早被弄得干干淨淨了。種師道夸贊過後,也向他拱拱手以示客氣。

待眾人熱絡一陣,皇帝便向種師道問起了應對之法。趙桓雖然膽子小,可卻不是傻子,現在有種師道在這,他心里也有了主心骨。

「回稟陛下,微臣與張知州進城之前已經讓手下多布疑陣,讓金人投鼠忌器不敢攻來。」種師道緩緩說道︰「這伙金人也就五七萬人,而且孤軍深入簡直是找死……」

種師道少年從軍,他的地位完全是靠這一輩子的軍旅熬出來的,說的話自然也是老成之言。可他沒注意的是前面那些文官大臣們,個個面色蒼白,只是忍著沒有開口。

種師道說完話,突然感覺殿內有些安靜,心中甚是不解。

「敢問可是有何不妥之處?」

趙桓一听,立馬笑道︰「種相公乃經熟軍武之人,所說皆是上策。」

忽然眼神看向一旁。

白時中見狀只好硬著頭皮說道︰「種相公之策自然極好,可宋金本為盟友,還是能和則和,能不打就不打的好……」

「白相公說的對。」李邦彥也出聲附和道︰咱們暫且不說能不能打得過,就算真贏了,不光燕雲之地要不回來,就怕邊境也無寧日矣。」

種師道和張叔夜瞪著眼楮相視一眼,又不約而同的瞟過旁邊一臉鐵青,閉著眼楮的李綱,心中已經明白了所有。

「看來李伯紀這些日子,怕是被這伙人氣得不輕了。」

張叔夜也是老謀深算之人,知道皇帝現在只想議和不敢與金人開戰,連忙說道︰「官家,如今姚老將軍和小種相公還沒過來,不如等他們來了再議這事如何?」

種師道心中雖氣,可現在自己和張叔夜的人馬太少,根本敵不過這伙金人,只好退而求其次的勸道︰「張知州之言甚是。」

趙桓見說,心想也好,反正現在一時半會談不好,也打不起來。

「那好,咱們等西北大軍來了再說。」趙桓客氣的看向種師道︰「那京城防務就拜托老相公了。」

種師道一听這話,連忙道︰「李侍郎做得很好,無需換人……」

趙桓听他理解錯了自己意思,連忙道︰「李愛卿負責城內一切事宜,而朕現在封你為京畿、河北路置制使,替朕統領城外勤王之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