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八十七章 遠洋歸來

「反對安立甘宗!」

「為了‘民族聖約’!」

「啪啪啪——」

天啟十九年五月,西歷六月,由于與大明貿易成功,查理一世加大了對各地宗教事宜的插手力度。

面對他的「不尊重」,無法忍受的蘇格蘭人民選擇徹底起義,蘇格蘭起義正式爆發。

他們自稱自己為‘民族聖約’的蘇格蘭誓約者軍隊,而面對蘇格蘭的暴動,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遂于七月二十三日調集一支駐扎在北部的英軍,發動戰爭。

然而當英軍進抵貝里克附近時,蘇格蘭誓約者軍隊突然對他們發起襲擊,成功將他們擊退的同時還入侵了英格蘭境內。

這次鎮壓的失敗讓查理一世的專制統治出現嚴重危機,國會內部對他的非議也增多。

歷史上的他面對這件事情,選擇在事情爆發後的第二年四月召開了議會,希望議會征稅來平定蘇格蘭起義。

只可惜面對查理一世的想法,英格蘭王國議會選擇拒絕征稅,並且提出了君主和議會的權利問題,希望查理一世接受類似于君主立憲制的制度。

對此,查理一世一氣之下于五月初將其解散。

由于這屆議會存在不到一個月,史稱「短期議會」,而此時蘇格蘭起義軍攻佔了英國北部大城紐卡斯爾等地。

同時,英國國內倫敦等地手工工人和城市平民發生暴動,東部爆發了農民運動。各地人民紛紛遞交請願書,要求召開議會。

眼看局勢如此動蕩,查理一世只能簽訂《貝里克和約》,被迫答應每天付給蘇格蘭人850鎊的費用(約2800兩),直到簽訂和約為止。

只可惜,就連這一筆款項查理一世也沒有,因此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被迫召開了新的議會討論收稅事宜,史稱長期議會。

然而,這是歷史上沒有外援所導致的窘迫局面,並不是眼下查理一世面對的局面。

由于大明對英法荷瑞四國支援三百萬兩低息貸款,並且一百萬兩被四國用于購買軍火。

所以,眼下查理一世不僅擁有了可以裝備一萬兩千人軍團的武器裝備,還獲得了五十萬低息貸款。

這些貸款被他在去年就用于從大明皇店采購各類商品,隨後在國內販賣,因此王室積攢了十幾萬英鎊的小金庫。

在有錢、有武器的情況下,面對蘇格蘭人的起義,查理一世選擇派出一支裝備燧發槍的衛戍部隊向蘇格蘭進軍。

「放!」

「彭彭彭——」

鄧弗里斯平原上,面對上萬蘇格蘭誓約者的沖鋒,裝備了兩千支燧發槍的英軍使用了從明軍、瑞典軍隊身上使用的線式戰術。

在蘇格蘭誓約者軍隊沖鋒到他們跟前一百五十英尺的時候,伴隨著一聲哨響,英軍當即開火。

子彈呼嘯、火炮作響,一時間倒下的蘇格蘭人不勝其數,那將人打飛、擊斃的燕山火炮和燧發槍成為了頓挫蘇格蘭人士氣的利器。

僅僅是一輪排槍,沒有太多鎧甲的蘇格蘭誓約者紛紛倒下,可他們後面的人繼續前僕後繼的涌上。

當他們沖進一百英尺的時候,傷亡已經高達一成,士氣開始受挫。

「放!」

「啪啪啪——」

使用線式戰術的英軍還在扣動扳機,而面對飛射而來的子彈,無數的蘇格蘭人不斷倒下。

「我們即將勝利。」

看著傷亡已經超過兩成的蘇格蘭誓約者軍隊,英軍上尉威德爾放下單筒望遠鏡,臉上已經掛上了笑容。

戰事的順利和他預想的一樣,蘇格蘭誓約者軍隊根本抵擋不了線式戰術加燧發槍這組合。

不過,英軍畢竟人數太少,因此在蘇格蘭誓約者軍隊付出快三成的傷亡時,騎兵成功沖到了他們的面前。

查理一世雖然有錢組建一支燧發槍衛戍軍團,卻沒有錢組建一支騎兵。

在議會不支持的情況下,英軍只能用燧發槍反擊蘇格蘭那數百騎兵。

好在這時火炮成功二次發射,伴隨著「彭彭彭」的炮聲,蘇格蘭人的士氣隨著身邊同伴的不斷身死而持續崩潰。

數百騎兵在遭遇英軍抵抗後撤出戰場,準備二次沖鋒。

見狀,威德爾也拔出了自己腰間的佩劍︰「為了王室……」

「放!」

「啪啪啪……」

戰爭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查理一世派遣的三千援兵抵達戰場,蘇格蘭誓約者軍隊終于承受不住壓力,被擊潰鎮壓。

等到夕陽西下,殘陽如血的時候,戰爭徹底結束。

蘇格蘭人的兵器被隨意的丟棄在地上,尸體傷口流出的血在鄧佛里斯平原上肆無忌憚的流淌。

平原之上已經尸橫遍野,早已沒有了活人的氣息。

這場戰斗代表英軍成功鎮壓蘇格蘭起義,而這也讓英國原本應該爆發的各項運動延後。

只是誰都知道,如果不斷給高壓鍋加壓,那即便是高壓鍋,最後也會在加壓之中演變為一顆炸彈。

蘇格蘭起義被鎮壓的結果,並沒有消除英國內部的矛盾。

矛盾不僅沒有消除,反而還加重了。

然而,對于此刻的查理一世來說,他只感受到了「私房錢」的魅力。

「我認為我需要和大明詳細說說關于貿易的事情。」

倫敦市聖詹姆斯宮內,當查理一世得意滿滿的感受到「私房錢」魅力的時候,他迫不及待的準備想大明送去自己的親筆信。

站在他的旁邊,內務大臣也建議道︰

「大明的皇店還沒有在倫敦開辦,雖然不知道他們抵達了哪里,但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向大明提出建議,皇店的稅收直接交給王室。」

「交給王室?」查理一世有些意動,卻又詢問道︰「一個店鋪,它能給我帶來多少稅收呢?」

「按照葡萄牙大明皇店今年的交稅來看,應該不會低于一萬英鎊。」內務大臣的話讓查理一世瞬間動搖。

此時英國的財政收入也不過一百多萬英鎊,一萬英鎊對于國家來說很小,但對于王室來說卻很多。

如果大明能在英格蘭多開設幾個皇店,每個皇店都能上架一萬英鎊,那最起碼查理一世不用一直在財政上看議會的臉色。

想到這里,查理一世有些坐不住,不由站了起來,隨後在聖詹姆斯宮內走動幾步後轉身道︰

「我會親自寫一封信,你讓人替我送往大明。」

「如您所願,陛下……」內務大臣點頭頷首,而查理一世也不再猶豫,寫信向大明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由他親自所寫的這封信,在第二天被英國船只送往了大明。

英國的內部情況僅僅是大明對歐洲影響的一個縮影,真正的改變是在歐洲的正面戰場上。

從今年正月開始,換裝並得到大明硝石貿易支援的法國、荷蘭、瑞典,以及獨立的葡萄牙等四國分別對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等哈斯堡家族國家進行打擊。

正面東部戰場上,面對換裝燧發槍的古斯塔夫二世和瑞典軍隊,天主教聯盟軍不斷敗退,戰火在六月已經燒到了維也納。

正面西部戰場上,西班牙對法國的攻勢被頓挫,荷蘭入侵西班牙的西尼德蘭領地。

在西班牙的大後方,葡萄牙依托山地對西班牙軍隊進行防守作戰,一時間天主教聯盟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局面。

神聖羅馬帝國節節敗退,西班牙帝國的財政負債從徐霞客到來前的一億比索,直接飆漲到了天啟十九年九月的一億四千六百余萬比索,國家財政破產在即。

海上,由于法國、荷蘭、英國海軍的不斷出擊,加上喪失了葡萄牙這個有力的血寶,西班牙的海上防線也節節敗退。

一時間,西班牙王都馬德里似乎被戰爭的烏雲籠罩,整個城市充滿了陰霾。

九月十七日,面對正面戰場的無力,西班牙不得已從新大陸各個總督區抽調三千士兵返回本土對葡萄牙作戰。

隨著三千士兵的撤走,西班牙在新大陸的實力進一步衰弱,而齊國則是在成山府一帶使用拖拉機瘋狂開墾荒地。

不僅如此,從大明遷移而來的一船船百姓也開始登錄齊國,成為齊國國民的同時也增加了齊國的國力。

截止農歷九月二十,大明對齊國運抵的移民數量突破十萬。

盡管無法提供那麼多熟地,但金鉉有自己的治理方式。

國店購買農民手中糧食,然後將糧食按照配給制分給齊國沒有熟地的國民,然後讓各城派出狩獵隊,每日狩獵數千頭北美野牛,運回城中,分配給齊國國民。

由于谷物的不足,不僅是十萬國民和十幾萬土民只能「被迫」吃少量谷物與牛肉,就連齊國的本土勞改工也遭受著這樣的待遇。

唯一沒有這種待遇的,便是被派往平陵府、金山府挖掘金銀礦和煤礦的瀛洲勞改工。

六十萬瀛洲勞改工在金山府和平陵府充當礦工,鐵道工,而本土勞改工則是在成山府充當開墾工。

齊國的發展已經步入正軌,國家實力也在蒸蒸日上。

第二批工業區開始建設,預計在天啟二十一年,齊國拖拉機年產數量達到一萬兩千台,各類火車、輪船數量不低于五百艘。

這些各種情況,在天啟十九年九月二十六日被揭幕,而揭幕它的,便是此刻抵達天津港口的下西洋艦隊。

「鳴炮!」

「砰砰砰——」

隨著連續三輪六響十八炮的禮炮聲在天津港響起,天津港也迎來了他闊別兩年的「老友」。

從天啟十七年十一月出發開始算起,下西洋艦隊已經離開大明快二十三個月。

面對闊別已久的「故鄉」,艦隊船只的甲板上充滿了向岸邊招手,吶喊的明軍士兵。

此刻的他們恨不得立馬返回家中,不管用什麼方式,總之他們想最快見到自己的親人。

在大明,永遠不缺少愛看熱鬧的人,因此天津港口的碼頭上站滿了人,數萬百姓擠在碼頭上,碼頭外還有數萬人。

他們通過《大明報》的事情,成功了解到了下西洋艦隊這次下西洋的不同,也知道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叫做地球,是一個不規則橢圓形的球體。

也就是說,南轅北轍實際上是可以實現的,而大明第一支實現環球一周的艦隊,便是眼下的大明下西洋艦隊。

「入港了!」

「入港了入港了!」

看著那雄偉的艦隊,碼頭上的所有百姓都激動的議論了起來。

許多人已經做好了去詢問那些下船士兵們的感受和見聞,更有一些專門編撰奇人異事的書生早早守候。

在他們所有人的注目下,下西洋艦隊在港口停泊,參與這次遠征的明軍士卒也紛紛下了船只。

只不過相比去時的五萬多人,回來的明軍數量卻只有三萬不到。

許多人都在議論人少了很多,他們只以為是遇到了海難,只有這次負責迎接下西洋船只的官員們才知道,船上消失的士兵都留在了南昆侖和齊國。

他們需要在當地逗留一到兩年,然後等到其它都督府的士兵與他們換防。

「下官徐霞客(黃蜚),見過太子殿下,殿下千歲……」

當下船的徐霞客和黃蜚發現來迎接自己一行人的不是朱由檢,而是作為太子的朱慈燃時,他們下意識對視了一眼,隨後立馬對走來的朱慈燃行禮。

已經十七歲的朱慈燃褪去了當年的青澀,很是熟練的上前扶起二人︰

「好好好,總算等到二位率軍歸來,走!我們去衙門聊聊這一路的見聞。」

朱慈燃知道人多眼雜,加上他詢問的東西有些重要,因此他不由分說便安排二人隨他前往天津府衙門。

二人見狀,也知道朱慈燃估計是想要問關于齊國的事情,因此老實的與朱慈燃前往了天津府衙門。

相較于他們三人趕往衙門,留下的下西洋艦隊官員、士卒們反倒是徹底放開了。

下了船後,他們在禮部官員的招待下胡吃海塞,與官員們討論著沿途的奇聞軼事,或者一些如古書上神獸相似的動物。

四周官員、百姓、富商听的十分認真,他們說的也十分激動。

對于闊別家鄉近兩年的他們,便是眼下還沒有回到家鄉,但面對這麼多說著一樣語言的大明百姓,還是不免有種回到了家的感覺。

他們激動的互訴衷腸,而馬車上的徐霞客也回答了朱慈燃想問的許多事情,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齊國的事情。

听後,朱慈燃並沒有說些什麼,反而是沉默了起來。

這樣的沉默,直到所有人下了馬車,來到了天津府衙門後院的會廳時,才被朱慈燃所打破。

「所以依你們之見,只要不遏制人口遷移,十年之後,齊國可有人丁百萬?」

「回殿下……正是。」徐霞客作揖回應,他敢說是因為朱由檢交代過,不用對皇帝和太子遮掩的緣故。

他得讓太子和皇帝知道,自己去就藩不是去受罪,而是去享福的。

「齊國的國策……比大明還要更開放……」

听完了徐霞客說的話,朱慈燃只能憋出這麼一句。

他這句話也讓徐霞客和黃蜚紛紛頷首認可,畢竟在一張白紙上作畫,那基本是看主人的想法。

相比較齊國,已經被涂畫了條條框框的大明,注定了主人只能在框架內作畫,一旦超出框架,那畫作就亂了。

「依你們之見,齊國國策,有哪些能被我大明采用的?」

朱慈燃身體前傾,顯然對于這個問題十分看重。

不過面對他的這個問題,徐霞客和黃蜚對視一眼,面露苦色。

帶著這抹苦色,他們二人對朱慈燃講述了齊國那邊的所有政策和制度。

果然,在他們說完後,朱慈燃的眉頭便皺了起來。

齊國的政策是很好,但基本都不適用大明。

別的不說,齊國的土地都是公有制,但大明呢?

雖說天下都是天子的,但百姓手里的耕地除了軍屯田和移民田外,其它近六億畝耕地都是掌握在百姓和士紳手中。

大明公有制的土地,只有曾經的四億畝軍屯田和移民田。

想要搞公有制,那士紳和百姓手里的六億畝田地誰去收?誰敢收?

再說齊國的國營制和個體制,大明需要照搬嗎?能照搬嗎?

一億七千萬百姓在這里,這麼大的體量,根本般不了……

齊國能用是因為工人生產的商品數量有提前性。

例如這個月齊國工廠生產出了三十萬人使用的商品,工人工資高,但齊國國民只有二十七萬,那就代表生產過剩了。

如果是大明,那市場價格肯定要混亂。

可如果是齊國,那齊國完全可以在後續通過移民手段來補全這個市場空缺。

大明眼下的工人已經夠多了,單單記錄在皇店、官場的工人便有足足五百多萬人。

這五百多萬工人是誰在養活?靠大明市場根本養不活,養活其中大半工人的市場都是海外市場。

小西洋諸藩麾下的三千萬人口市場,暹羅、甘孛智、朝鮮、勃泥、蘇祿等國的一千六百萬人口市場。

還有利未亞、歐洲等各地的人口市場。

大明幾乎是吃下了全世界八成以上的海上貿易,這才養活了這五百多萬工人,以及上千萬桑農,糧農。

李氏朝鮮眼下沒有什麼存在感,然而它每年要向大明的山東、瀛洲進口上百萬石糧食。

他們沒有金銀,所以朝鮮百姓會前往瀛洲或山東做礦工,或者在本國南部參加皇店開辦的水泥場工作。

這些最苦最累的工作,目前由朝鮮在做,而朝鮮國王李倧也在大明的支持下消滅了兩班的守舊派官員,進一步裁撤了軍隊。

眼下的朝鮮,由于沒有後金的兩次入侵,加上大明提供糧食,因此人口已經恢復到了四百萬左右,但他們的軍隊數量卻僅僅只保持了兩萬人。

說白了,東亞各藩屬國,屬于被大明強羈縻的國家。

不吞並他們,是因為大明的精力在對外。

只要大明人口不斷增加,涌入的大明人口總會把這些國家同化。

到時候即便他們有單獨的國號,但總歸是大明宗藩體系下的國家。

這種情況,就好像大明是聯合國加五常集合體,藩國是加盟國。

不過不同的是,藩國是老老實實認大明做老大的。

大明不干涉除了貿易以外的事情,就算在當地貿易,貿易同時也會給當地王室交納稅收。

對藩國人民提供工作,對藩國王室金錢拉攏,對國家整體武力威懾,文化融合,這就是大明藩屬體系。

大明要做的就是維持這個體系,然後適當減輕賦稅,降低百姓負擔,但同時也不能讓朝廷太窮。

只要經濟不出現問題,政治上的大部分問題都能掩蓋,這個體系便可以長久維持。

但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

首先就是大明需要照顧藩國,其次就是大明體量太大,即便吃掉了藩國市場,也解決不了國內的人口問題。

工業化對于大明來說只會進展越來越慢,因為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市場給大明吃。

所以公有制對于已經佔據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大明來說,在現有的生產力下,注定難以完成。

朱由檢給朱慈燃的教導就是發展科技,現在看來,大明也確實只有發展科技這一條路可以走。

先把疆域內的資源運用起來,如果人口增長速度慢于科技發展速度,那大明還能維持很多年。

想到這里,朱慈燃揉了揉自己的眉頭,這一舉動在徐霞客和黃蜚看來,像極了曾經的朱由檢。

「事情我大致了解了,你們好好休息吧,改日進京與齊王叔敘敘舊。」

朱慈燃沒有再過多糾纏,而是在了解了齊國的情況後,安撫二人好好休息,隨後便起身準備走出衙門。

「恭送千歲……」

「不用送了。」

徐霞客二人起身作揖回禮,親眼看著朱慈燃離開衙門後,他們二人才舒緩了一口氣,緊接著寒暄幾句,便各自離去,返回自己在天津的院子休息去了。

天津院子並不貴,二人在籌劃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因此在天津買院子是必須的。

對于徐霞客來說,這一路的旅程有著太多他想要講述的東西,回到府內的他立馬開始翻閱起了自己的《游記》,檢查有沒有什麼遺漏。

相比較他,黃蜚則是在回到院子里後將自己早已寫好的信交給了府內下人。

下人得了命令,拿著這封信便向著遼東送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